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教育督导条例百度规章

教育督导条例百度规章

发布时间: 2023-09-08 15:38:46

1. 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和区、县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督导工作,审议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大事项,聘任督学,协调解决教育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是同级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教育督导的具体实施。
市和区、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及其教育督导室(以下统称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市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区、县教育督导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第四条教育督导机构对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规范办学实施监督、指导,并对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组织开展评估、监测。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并根据本行政区域教育规模和教育督导工作需要,对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配备和工作条件予以保障。第六条本市实行市与区县分级督导、分工负责的教育督导体制。
鼓励和支持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组织、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教育督导。第二章督学的管理第七条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可以任命或者聘任为督学。
市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制定本市督学考核的标准和规范,并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第八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根据教育督导工作的性质与需要,配备专职督学。专职督学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任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督学,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办法晋升,具体办法由市教育督导机构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兼职督学由教育督导机构聘任,任期为三年,可以连续聘任,连续聘任不得超过三个任期。第九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定期对督学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采取措施支持督学开展教育督导科学研究与交流,提高督学专业能力。第十条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
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隐瞒或者虚构事实。
督学与被督导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情形的,应当回避。
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对本级督学的履职情况进行考评。考评不合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第三章教育督导的实施第十一条教育督导机构对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实施的教育督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教育相关规划的部署与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情况;
(二)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与使用情况;
(三)学校办学条件的保障与改善情况;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落实情况;
(五)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配备及待遇保障情况;
(六)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二条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实施的教育督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依法自主办学与民主管理情况;
(二)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情况;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情况;
(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情况;
(五)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与资源共享情况;
(六)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
教育督导应当结合学校特点分类实施,具体办法由市教育督导机构制定。第十三条实施教育督导可以采取全面、系统的综合督导,单项或者局部的专项督导和对教育督导责任区内学校教育实施的经常性督导等形式。第十四条区、县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布局和在校学生规模等情况设立教育督导责任区,并为责任区内每所学校指派不少于两名的责任督学。责任督学的姓名、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应当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和社会公众对学校规范办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向责任督学反映。

2. 四川省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立德树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对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教育督导包括以下内容: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实施督导;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督导;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实施评估监测。第四条实施教育督导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持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教育督导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坚持对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相关职责的督导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明确教育督导机构,合理配置督导人员,将教育督导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教育督导工作独立有效开展。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全省教育督导工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事机构承担教育督导具体实施工作。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独立实施教育督导。第七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根据上级教育督导机构和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结合上一年度的督导结果和整改情况,制定年度督导计划,并报上级教育督导机构备案。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经常性督导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评估监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社会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等应当纳入年度督导计划。

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统筹安排督导事项。第八条鼓励和支持学生、家长、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依法有序参与教育督导活动。第二章督学的管理第九条督学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为教育督导机构合理配备专职督学。

专职督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程序任命。兼职督学由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公开聘任,聘任结果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督学的任职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熟悉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具有相应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

(三)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品行端正,廉洁自律;

(四)热爱教育督导工作,熟悉教育督导业务;

(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十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

(六)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七)身体健康,能胜任教育督导工作。第十二条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参加教育督导机构组织的评估监测,完成教育督导机构指派的其他工作。第十三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为督学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第十四条教育督导机构制定督学管理办法,对任命或者聘任的督学实施管理,建立督学动态更替和调整机制。第十五条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职级、表彰奖励的依据;考核优秀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应当按照程序取消任命或者解聘。第十六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建立督学学习、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对督学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督导实务等方面的培训。

督学应当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开展教育督导科学研究,提高专业素养。第十七条实施督导的督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被督导单位主要负责人近亲属的;

(二)是被督导单位工作人员的;

(三)从被督导单位离职不满三年的;

(四)其他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情形的。

督学存在前款回避情形或者被督导单位发现督学存在前款回避情形的,督学或者被督导单位应当向教育督导机构提出回避申请,并由教育督导机构负责人决定。

教育督导机构发现实施督导的督学存在回避情形的,应当决定督学的回避,并决定是否重新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3. 福建省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

教育督导包括以下内容: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实施督导;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督导;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实施评估监测。第三条实施教育督导应当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效发挥教育督导的整体功能和保障作用。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督导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教育督导的具体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统称教育督导机构。第五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根据上级教育督导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制定年度教育督导工作计划。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本行政区域教育规模和教育督导工作需要,保障教育督导机构工作条件。第七条鼓励开展教育督导研究,支持教育督导机构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督导水平。第八条鼓励和支持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依法有序参与教育督导活动。第二章督学的管理第九条督学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督学、兼职督学。

专职督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任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教育督导工作的性质与需要,配备专职督学。

兼职督学由教育督导机构聘任,任期三年,可以连续任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个任期。兼职督学任期内具有专职督学同等的职权。

已经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督学,可以按照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办法评聘。第十条督学应当具备规定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道德品质、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和身体条件。

省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制定本省督学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并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督学实施教育督导,应当遵守教育督导的有关规定,出示由省教育督导机构统一制作的督学证,如实反映情况,不隐瞒虚构事实,不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接受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第十二条督学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向教育督导机构申请回避:

(一)与被督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存在近亲属关系的;

(二)配偶、父母或者子女在被督导单位就业或者就读的;

(三)系被督导单位工作人员或从被督导单位离职不满三年的;

(四)其他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情形的。

被督导单位发现督学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向教育督导机构提出回避申请。教育督导机构发现督学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决定回避。第十三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根据督学的构成和特点,采取专题讲座、工作研讨等多种形式对督学进行定期培训,支持督学开展教育督导科学研究和交流,提高督学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第十四条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履行职责的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取消任命或者由教育督导机构予以解聘。第十五条建立健全督学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督学给予奖励。第三章教育督导的实施第十六条教育督导机构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方面,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实施的教育督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各级各类教育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情况;

(二)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均衡发展状况;

(三)教育投入、管理与使用情况,办学条件的保障与改善情况;

(四)校长、教师队伍的配备、待遇、资格、职务、聘任等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

4. 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的教育督导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教育督导,包括: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

(三)对本行政区域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组织开展评估监测。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教育督导工作。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教育督导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总督学和副总督学,配备与教育督导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教育督导办公条件。第六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并支持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社会公众、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教育督导活动。第二章督导内容和实施第七条教育督导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实施教育督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情况;

(二) 制定和实施教育发展规划情况;

(三) 统筹推进教育公平、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情况;

(四) 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与使用情况,办学条件的保障与改善情况;

(五) 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配备及待遇保障情况;

(六) 协调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情况;

(七)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

(八) 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八条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实施教育督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学校党建和依法依规办学情况;

(二)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

(三)幼儿园、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情况,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以及教学、科研发展情况;

(四)师德师风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五)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配备、管理与使用情况;

(六)学校招生、校园安全、卫生、师生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等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七)教育收费、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

(八)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特点,实施分级、分类督导。第九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每三年至少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实施一次综合督导,每五年至少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实施一次综合督导。第十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每年结合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专项督导工作计划,对下列事项组织开展专项督导:

(一)学生减负、教师违规补课等情况;

(二)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教学管理等情况;

(三)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管理、规范办学等情况;

(四)需要开展专项督导的其他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事项。第十一条综合督导、专项督导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确定督导事项,成立由三名以上督学组成的督导组;

(二)向被督导单位提前发出书面督导通知。要求被督导单位自评的,被督导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评报告和相关材料;

(三)审核被督导单位的自评报告和相关材料,确定督导重点,实施现场督导;

(四)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五)督导组经过综合评议,形成初步督导意见,向被督导单位反馈。被督导单位对初步督导意见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初步督导意见之日起十日内向教育督导机构提交书面申辩意见;

(六)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根据督导组的初步督导意见,综合分析被督导单位的申辩意见,自督导结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被督导单位发出督导意见书;

(七)被督导单位对督导意见书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督导意见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教育督导机构申请复核。上一级教育督导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

(八)被督导单位应当根据督导意见书进行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教育督导机构。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被督导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和跟踪督导。

5. 河南省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

教育督导包括以下内容: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组织开展评估监测。第三条教育督导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依法、科学开展,坚持对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相关职责的督导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督导工作。

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教育督导委员会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作为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独立履行教育督导职责,并接受上级教育督导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第六条鼓励、支持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依法有序参与教育督导活动。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教育督导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省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督学的管理第八条教育督导实行督学制度。督学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第九条专职督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包括总督学、副总督学和其他专职督学。

兼职督学由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聘任,任期为三年,可以连续任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个任期。

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的比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督学队伍建设。督学数量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和实际需要配备。第十一条督学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道德品质、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和身体条件。第十二条督学应当服从教育督导机构的管理,认真履行经常性督导职责,按时完成督导工作。

督学实施教育督导,应当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隐瞒或者虚构事实。第十三条实施教育督导,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被督导单位的情况汇报;

(二)查阅、复制财务账目和与督导事项有关的其他文件、资料;

(三)要求被督导单位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四)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开展调查;

(五)参加被督导单位有关工作会议或者组织召开座谈会;

(六)开展问卷调查、测评、个别访谈等;

(七)向被督导单位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八)依法可以行使的其他职权。被督导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实施的教育督导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第十四条实施教育督导的督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被督导单位主要负责人近亲属的;

(二)是被督导单位工作人员的;

(三)从被督导单位离职不满三年的;

(四)其他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的情形。

督学的回避应当由督学本人或者被督导单位向指派督学的教育督导机构提出申请,由教育督导机构决定。

教育督导机构发现实施教育督导的督学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督学的回避。第十五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将督学培训纳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计划,做好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提升督学队伍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第十六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加强对督学实施教育督导活动的管理,定期对督学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建立督学退出机制。

6. 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对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
教育督导包括以下内容: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第三条实施教育督导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
(二)遵循教育规律;
(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规定;
(四)对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相关职责的督导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
(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第四条国务院教育督导机构承担全国的教育督导实施工作,制定教育督导的基本准则,指导地方教育督导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的教育督导实施工作。
国务院教育督导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以下统称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独立行使督导职能。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第二章督学第六条国家实行督学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为教育督导机构配备专职督学。教育督导机构可以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聘任兼职督学。
兼职督学的任期为3年,可以连续任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3个任期。第七条督学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熟悉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品行端正,廉洁自律;
(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10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
(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身体健康,能胜任教育督导工作。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人员经教育督导机构考核合格,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任命为督学,或者由教育督导机构聘任为督学。第八条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加强对督学实施教育督导活动的管理,对其履行督学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第九条督学实施教育督导,应当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隐瞒或者虚构事实。第十条实施督导的督学是被督导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客观公正实施教育督导情形的,应当回避。第三章督导的实施第十一条教育督导机构对下列事项实施教育督导:
(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二)校长队伍建设情况,教师资格、职务、聘任等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招生、学籍等管理情况和教育质量,学校的安全、卫生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校舍的安全情况,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等教育条件的保障情况,教育投入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均衡发展情况,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布局、协调发展等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二条教育督导机构实施教育督导,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查阅、复制财务账目和与督导事项有关的其他文件、资料;
(二)要求被督导单位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就督导事项有关问题开展调查;
(四)向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提出对被督导单位或者其相关负责人给予奖惩的建议。
被督导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教育督导机构依法实施的教育督导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布局设立教育督导责任区,指派督学对责任区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经常性督导。
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可以就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一项或者几项事项对被督导单位实施专项督导,也可以就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所有事项对被督导单位实施综合督导。

7. 江苏省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教育督导工作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教育督导包括下列内容: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党的建设、依法依规办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教育发展状况、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组织开展评估监测。第三条教育督导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督导、以督促建,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育督导科学研究和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增强教育督导的专业性、权威性。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督导评估监测工作,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效能。第五条鼓励和支持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专家学者等依法有序参与教育督导相关活动。第二章督导机构和职责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教育督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教育督导机构职责,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第七条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教育督导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明确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建立成员单位联络机制和年度履职报告制度;

(二)审定督导细则、工作规程、工作计划和有关评价标准等;

(三)审定督学聘任、考核、奖惩方案;

(四)审议本行政区域教育督导工作重大事项,推动解决教育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八条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教育督导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教育督导细则、工作规程、工作计划和有关评价标准等,经教育督导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二)拟订督学聘任、考核、奖惩方案,经教育督导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督学培训和教育督导研究、交流等工作;

(四)指导下级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督导工作;

(五)完成教育督导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三章督学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总督学和副总督学。总督学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任命专职督学,聘任兼职督学。兼职督学的任期为三年,可以连续任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个任期。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督学与学校数不少于一比五的比例配备督学,其中专职督学按照每八百到一千名专任教师配备一名。第十一条督学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熟悉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廉洁自律;

(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达到国家规定年限,工作实绩突出;

(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表达能力;

(六)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教育督导工作。

8. 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条为加强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教育督导,是指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及其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本级管辖及下级管辖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工作的督导。第四条市和区、县(市)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行使教育行政监督职权。第五条教育督导应当依法进行,坚持公开、公正、高效、服务的原则。第六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所管辖的教育事业的规模,确定教育督导机构的编制,为教育督导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第七条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制定教育督导工作制度;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导;
(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办学方向、办学质量、办学行为等情况进行督导;
(四)对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督导;
(五)组织教育督导人员培训,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研究;
(六)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督导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第八条教育督导机构设专职督学,具体执行教育督导公务。
专职督告清学包括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督学、助理督学。
专职督学按行政干部管理权限任免。第九条专职督学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教育事业;
(二)熟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
(三)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同等学力,有10年以上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
(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勤政廉洁;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教育督导机构或者专职督学具有下列职权:
(一)列席被督导单位的有关会议;
(二)要求被督导单位就督导事项汇报工作,提供有关的文件、资料;
(三)对被督导单位进行调查;
(四)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制止或者提出处理意见;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第十一条教育督导机构根据需要,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也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参加督导活动。第十二条教育督导分为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
综合督导是对被督导单位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督导。
专项督导是对被督导单位进行的单项或者几项内容的督导。
随机督导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被督导单位进行的不定期的督导。第十三条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督导方案;
(二)下达督导提纲;
(三)组织实施督导;
(四)形成督导结果报告,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被督导单位。
随机督导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教育督导机构的安排进行。第十四条被督导单位应当接受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并按其要求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被督导单位应当按照督导结果报告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督导机构报告。第十五条被督导单位对督导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督导结果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教育督导机构申请复查;对复查报告仍有异议的,可以在收拍差到复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诉。第十六条教育督导机构可以将涉及重大问题的督导结果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公布。第十七条教育督导结果应当作袭友皮为考核、奖惩被督导单位和奖惩、任免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之一。第十八条专职督学与被督导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教育督导工作公正进行的,应当回避。第十九条被督导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督导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按干部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阻挠、拒绝教育督导机构和专职督学依法行使职权的;
(二)弄虚作假,欺骗教育督导机构的;
(三)对教育督导结果报告提出的整改意见拒不执行的;
(四)对向教育督导机构反映情况的人员打击报复的;
(五)妨碍教育督导工作的其他行为。

9. 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教育督导,是指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依法对教育工作及其相关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等活动。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督导,适用本条例。

教育督导的对象包括本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第四条本条例所称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是指本市管辖的公办和民办的托儿所、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市属高校,青少年宫和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培训、电化教育、教育装备、招生考试等相关工作的教育机构以及其他非学历教育机构。

教育督导的主要范围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第五条教育督导工作应当依法、科学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本行政区域教育规模和教育督导工作需求,保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配备和工作条件,每年召开会议研究教育督导工作。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教育督导工作,研究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大事项,解决教育督导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设立教育督导室,作为本级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教育督导的具体实施。第八条鼓励和支持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相关专业人员、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教育督导工作。第二章督导机构与督学第九条教育督导委员会及其教育督导室(以下统称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江北新区管理机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规划、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制定教育督导实施方案和有关制度;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工作部署情况进行督导;

(三)按照管理权限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

(四)对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组织开展评估、监测;

(五)组织开展教育督导岗位培训;

(六)对督学实施分类考核并按照规定表彰、奖励;

(七)法律、法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职责。第十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为教育督导机构配备全职从事教育督导工作的专职督学。专职督学的配备应当适应教育督导任务需要,保障督导工作有效开展。

专职督学包括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和其他专职督学。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由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任免,不得兼任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职务;其他专职督学按照行政机关人事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免。第十一条教育督导机构可以根据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聘任一定数量的兼职督学。

兼职督学的任期为三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个任期。

兼职督学在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时与专职督学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第十二条督学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品行端正,廉洁自律;

(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十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

(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身体健康,能胜任教育督导工作。第十三条督学受教育督导机构的指派开展下列教育督导工作:

(一)依法对责任区内的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

(二)参加教育督导机构组织的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

(三)参加教育督导机构组织的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评估、监测;

(四)其他教育督导工作。

督学应当遵守教育督导的有关规定,如实反映情况,主动接受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不得隐瞒或者虚构事实,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如何调剂 发布:2025-01-10 21:39:50 浏览:616
助产假劳动法 发布:2025-01-10 21:31:58 浏览:223
律师私章样式 发布:2025-01-10 21:12:08 浏览:845
行政法学第19章在线测试 发布:2025-01-10 20:54:56 浏览:363
道德经全文pdf 发布:2025-01-10 20:19:12 浏览:210
中政律师 发布:2025-01-10 19:29:49 浏览:247
民法59条 发布:2025-01-10 19:24:10 浏览:850
民法典有几个编 发布:2025-01-10 19:19:47 浏览:134
法院延期开庭申请书 发布:2025-01-10 18:27:13 浏览:688
法学专业实习日志 发布:2025-01-10 18:20:31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