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法律法规
『壹』 最新的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等
『贰』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1)活动原则:来保护环境源,实施惠民工程,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具体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应经济法规;部署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运用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汇集和传播有关经济信息。 (2)家庭:家庭收入水平;节能灯价格(节能灯的性价比、节能效果、使用寿命);政府补贴的力度;家庭用电的价格;消费习惯与消费理念(绿色消费)。企业:市场需求或同行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转产成本;政府的补贴(税收或信贷优惠政策)。 (3)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 |
『叁』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建议
1、不滥砍滥伐树木,不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2、尽量节约纸张,不把没用完的笔记本随意扔进垃圾筒筒;
3、随手关紧关好水龙头,一学浪费一滴自来水;
4、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5、不随地乱扔垃圾,特别是废旧电池及塑料袋;
6、不污染水资源,不把脏水、废水和有毒物质倒入河中,保护水中小生命;
7、随手关闭电源,人不在时不开启电灯、电视等家用电器,尽量节约每一度电;
8、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3)新能源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践行低碳生活,保护共同家园:
1、关注生态环境
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了解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2、节约能源资源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3、践行绿色消费
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4、选择低碳出行
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肆』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应该属于动力电池吗生产许可证怎么申请有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依照
属于动力电池,按照国家规定,必须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环评!还应该通过电池行业的检测和认证,然后向电池的质检部门申请生产许可证.
『伍』 新能源电动汽车上高速被扣,依据是属于非机动车,请问这样的依据是否符合法规
虽然说
电动汽车是可以上高速的。前提是相关手续要符合以下条件:
车主所驾驶的纯电动车应为正规厂家生产,具备国家质监等相关部门核发的机动车登记证、合格证等资质,车辆有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和交管部分发放的机动车行驶证。
车辆最高时速符合高速公路上的通行车速要求。
另外,在我省境内高速公路上,驾驶人还要持有C2以上驾驶证。
..........另外........目前电动车在高速上常常出现问题......一定要注意噢!
『陆』 有没有针对阻挠新能源汽车的对应法规
(1)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2016]1611号】第四条:“对于占用固定车位产权人或长期承租方(租期一年及以上)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行为或要求,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授权的管理单位)原则上应同意并提供必要的协助”。第六条:“在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安装过程中,物业服务企业应配合业主或其委托的建设单位,及时提供相关图纸资料,积极配合并协助现场勘查、施工。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及业主大会授权,利用公共停车位建设相对集中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并提供充电服务”。第六条第5款明确指出:“现有配电设施确实无法满足充电基础设施用电报装申请的,……由产权单位抓紧实施改造”。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二条第五项规定:“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统一开展停车位改造,直接办理报装接电手续...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对没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鼓励通过在居民区配建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
(3)《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示范文本》第四条第二款:“物业应指定专人积极配合现场勘察,提供相关图纸或指认停车区域内电源位置及暗埋管线的走向”。
(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特编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该文件明确规定:“对拒不配合或阻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物业服务企业,各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扣减相关企业和负责人的信用信息评分”。
除此之外,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规范各单位及个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安装的权利义务关系,以下仅为陕西省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部分):
(5)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16〕54号)第六条:“个人在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区、单位在既有停车位建设充电设施的,不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自用充电设施建设不需备案,与物业管理方或电力部门协商落实接入条件后即可建设”。第九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提供相关建筑和设施设备的工程竣工图或指认停车区域内电源位置及暗埋管线的走向,配合电网企业确定充电设施配电箱、表箱安装位置、电源走向,并指定专人配合现场勘查、施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6)《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实施意见》第四条第五款:“居民在住宅小区内自有固定车位加装充(换)电设施用电,由居民与物业管理方协商一致后,接入小区供电系统,也可向供电部门申请用电报装手续。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方应该支持和配合,不得借机收取任何费用”。第四条第八款:“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提供相关建筑和设施设备的工程竣工图或指定停车区域内电源位置及暗埋管线的走向,配合电网企业或居民确定充电设施配电箱、表箱安装位置、电源走向,并配合现场勘查、施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109711.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柒』 保护环境的几条建议
不知道呀,到底有多严重这个只有我们的专家知道,只是美国的山火烧了那么多天,也没听说有雾霾呀,澳大利亚前几年一直存在的火灾,也没有听说有后来火灾过后有什么雾霾呀,对于烧东西当时形成的烟尘,这个肯定存在的,按照自然的规律,大火焚烧的植物遗留物其实都在自然的自身净化范围,基本上当天焚烧第二天完全消失了,不会说出现遗留的情况出现。
『捌』 现在在小区安装充电桩,有什么政策要求吗
是有政策要求的。国家针对小区安装充电桩有明确的扶持政策,不是说物业不给安装就不给安装的多部委联合颁发《关于推进物业管理区域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安装的通知》,如果物业不允许安装,可以向住建委投诉,同时安装充电桩必须单独安装独立电表。
家用电表线路未经扩容使用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国家电网必须进行线路扩容和安装独立电表,满足分时段充电问题,如果国家电网各种阻挠,可以向电力监管部门12398投诉以及国家电网热线95598投诉。同时可以向国家能源局投诉。
(8)新能源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充电桩的优势: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玖』 我在新能源上班,上月工作了十八天,这月十号不干了自离,上月工资会发吗
劳动者有上班提供劳动,就享有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即使劳动者自离,用人单位也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若拒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一般为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自离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赔偿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损失的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