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法规
Ⅰ 欧盟REACH法规和ROHS法规都是怎么回事
RoHS指令和REACH法规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尽管两个法规间存在着重叠部分。”欧盟各成员国在上周五成员国常驻代表委员会(COREPER)的环境工作小组非正式会议上对这一观点加以一致强调。
瑞典在文中称RoHS指令在电子废物的健全管理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方面RoHS指令超越了REACH法规,特别是在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处理上。
欧盟委员会在对RoHS指令的建议书中提出,RoHS指令在对物质的禁用方面更适合基于REACH法规下限制所采用的方法。瑞典文中也称许多成员国专家赞同RoHS指令的程序应该基于REACH法规之上,但两者的立法应该保持独立。同样地,对于物质是否应该在RoHS指令中禁用这一问题在REACH下做出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专家支持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参与到RoHS指令的相关程序中,但在这之前要对资源和资金方面的问题做出适当考虑。一些人则认为RoHS指令的程序应该更快、更有效。
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权力下放”程序(comitology)是否应该被用于识别违禁物质。一些欧盟成员国对此方法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在此之前要先有明确的标准。
回复:企业应该如何面对?现在还没有明确规定REACH强制性,但这是企业以后面临的一个强制性的趋势
Ⅱ 欧盟法规指令里的EC和EU有区别吗
新旧标准的替换
2014年3月29日,欧盟官方期刊公布了新版本CE认证的低电压版指令权2014/35/EU,用以替换原有CE认证的低电压指令2006/95/EC。
CE认证新指令2014/35/EU将于2016年4月20日起执行。各成员国必须在2016年4月19日前完成立法程序。换言之,基于旧低电压指令的CE证书2016年4月20日后将不被接受。
涉及的CE认证产品: 额定电压范围在50-1000伏(交流)和75-1500伏(直流)的电气装置。
新指令旨在确保更为简便的市场准入以及对消费者生命财产更高水平的保护:
1、明确了制造商,进口商和分销商的责任;
2、在CE认证符合性证明中电子手段的更广泛应用;
3、通过对缺陷或不安全和产品追朔系统的完善,通过不断完善的对合格性评定机构的制度以及监督,消费者的安全更有保障;
4、更加完善的市场监督机构追踪及阻止危险产品的进口;
新指令明确了:
1、CE认证产品制造商单独承担符合性评定的义务,
2、CE认证Notified body(被公告机构)不再介入合格性评定程序。
另外,欧盟最新电磁兼容指令2014/30/EU诞生了, 将逐渐取代2004/108/EC。
Ⅲ 欧盟的法律决策种类
Ⅳ 欧盟的Directive和Regulation有什么区别
在执行与落实欧盟法律法规的实践中,无论是欧盟(比如德国和瑞士)还是国内的认证同行中间时常因为越来越名目繁多的欧盟法规表现形式和其内在的法律区别而困惑不堪。通过下面的比照分析,希望能够为认证界的同行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来准确识别欧盟指令与欧盟条例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书不同的编码差异。
1英文 中文 德文
EC Directive 欧盟指令 EG Richtlinie
EC Regulation 欧盟条例(规程) EG Verordnung
2针对对象
欧盟指令 首先针对每个成员国而不是当事人(组织或者机构)
欧盟条例 广泛效应,无论成员国还是当事人(组织或者机构)
3法规有效性
欧盟指令 发布后通常给与成员国一定的时限,成员国有权选择并决定适合自己意图的形式和手段,并以国家法律法规形式的将欧盟指令落实到本国法规系统后方对具体的当事人(组织或者机构)发生法律效应
欧盟条例 已经发布立即生效,无须经过欧盟成员国内以国家法律法规形式的落实措施,即条例无论对于成员国还是当事人(组织或者机构)具备同等法律效应
4欧盟指令和条例的代码表述格式
A过去
例如: 旧版欧盟机器指令 98/37/EEC
例如: 1971年第1408号欧盟条例: EEC/1408/71
B当前(共存)
例如:新版欧盟机器指令MD 2006/42/EC
新版欧盟旧电器指令 WEEE
2012/19/EU
例如:
2004年第1935号针对与食品接触材料的框架性欧盟条例: EC/1935/2004
2011年第11号塑料欧盟条例(FCM/1935/2004框架条例下的具体执行条例): EU/11/2011
C未来趋势
例如: 欧盟有害物质禁用指令 ROHS 2011/65/EU
2011年第11号塑料欧盟条例(FCM/1935/2004框架条例下的具体执行条例): EU/11/2011
Ⅳ 欧盟的法律怎样生效
欧共体法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欧洲法院(ECJ)制定确立的。在1963年Van Gend en Loos(范.根德.鲁斯)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中,欧洲法院通过各成员国在罗马条约中所表达的意愿,裁定“欧共体构成了国际法中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因为受益于此,成员国已经限制了他们的主权,尽管这种限制是有限的,”
欧共体法律和欧盟法律的区别在于这种区别是基于欧盟的条约框架。欧共体法律构成了欧盟法律的三大支柱之一,关注于单一市场的社会和经济基础。由欧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产生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则涉及共同安全防务政策和内部安全。根据第二大支柱和第三大支柱所做的决议目前不采取投票多数决定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产生的司法和内政支柱是第三支柱。其后,阿姆斯特丹条约规定将非法移民、签证、难民和司法合作领域的事务转交给欧共体(第一支柱)管理。目前警察和刑事司法合作算作是第三支柱,而司法和内政同时也被认为是第三支柱属于移交给欧共体的范围。
在欧盟法律的发展过程中有几大原理比较突出,其中有补完性原理、比例性原理、授权原理、法律确定原理和预防原理。学者如凯瑟琳.巴兰德认为四大自由-欧盟内部市场的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通构成了欧盟的实体法。
Ⅵ (欧盟)2015/2447条法规写的是什么内容
网页链接
整个条文见上,大概看了一下有关于电子信息安全的。
如果想要更详细的内容概括您可以追问,我再细看细看~
Ⅶ 欧盟1881/2006法规是什么法规
(EC) No 1881/2006号法规:食品中特定污染物的最大限量
Ⅷ 欧盟法规对记录书写的要求
这个对里面的记录书要记载详细,也具有具体的相应的规定。
Ⅸ 欧盟规则是什么
欧盟经济正处在大变革中。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中,欧盟已经取得重要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今后一、二十年,将是欧盟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时期。变革中的欧洲经济需要正确的评估。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一、欧盟经济发展态势
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问题并不大。今后十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欧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将缩小。
欧盟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美国,但发展比较平稳。通胀率一般低于2%。财政赤字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内债占GDP比重低于“马约”规定的60%。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4%。今后,在个别年份,上述个别指标可能会突破。欧盟东扩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可能性更会增大。但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大致会维持平稳的增长。21世纪,欧洲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统一市场建设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02年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在一个很长时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关税同盟的建设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上。到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又拟定《统一欧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建设统一市场目标,以修改和补充罗马条约的形式写进了罗马条约,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国间自由流通的各种非关税壁垒。截止1992年底,这些立法已有95%获得通过,其中85%已转为成员国的立法。(注:伍贻康、周建平主编:《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比较》,1994年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06页。)在这种情况下,欧共体宣布1993年1月1日建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基本上拆除了阻碍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非关税壁垒。随着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特别是统一货币欧元的问世和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标志着欧盟在建设统一的内部市场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但是,欧盟全面的统一市场并未建立。
其一,欧委会2001年4月17日发表专门报告,对15个成员国按统一市场目标改革市场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可量化的36个项目中,仅有20项,即占55%的项目能在2001年6月前按预计的时间完成。(注:转引自裘元伦:《欧元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2001-2002年世界经济年鉴》。)另据欧盟有关机构统计,在欧盟1339条“统一市场规则”中,目前只有70%被所有成员国按规则作了转化,尚有30%未成为成员国国内立法。即使已经转化为国内立法的,真正实行和贯彻也还需要时间。
其二,根据2000年3月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做出的承诺,欧盟要到2003年才在成员国之间开放电信和电力市场,在这两个领域实行统一的规则和法规。
其三,里斯本首脑会议还规定,2005年建成统一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在这之前先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委员会”,而目前在欧盟内部有40多家金融监管机构。(注:郑秉文主编:《2001-2002年欧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1页。)它们各自为政,使统一的金融市场难以形成。
其四,目前欧盟内部还没有统一的劳动市场,各国的养老金等制度并不统一。劳工要能充分自由流动必须无论到哪国工作,都能与该国劳工享受同等的权利及医疗、退休等社会保障。目前,在欧盟内部这方面的问题还很多。
其五,在企业层面上,目前欧盟成员国的利润税等制度远未统一。2002年6月笔者在布鲁塞尔访问时,欧盟的学者曾出示一本厚厚的有关欧盟怎样实施利润税的新书,书中提出了各种有关未来统一利润税的实施方案,并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真正统一的商品市场不可能最终形成。
现在看来,欧洲建立统一市场的过程远比原先设想的复杂。统一市场不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建成的,它也不是哪一天宣布建成就建成了。这是一个动态的整合过程。欧洲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的。
三、欧元的作用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之初,人们预料,欧元很快将挑战美元,从而结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但之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走低。这时人们又对欧元问世的作用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出各种各样的怀疑。这些意见都有失偏颇。
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对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特别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它使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01年,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5%左右,欧元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12%。2001年第一季度,欧元对美元的比价虽然处于低位,但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中,欧元债券约占47%,超过美元债券所占比重。这是在欧元问世前,任何欧洲国家货币都无法做到的。
但推出欧元首先并不是为了同美元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而是为了欧洲一体化的内在需要。因此,评判欧元成败得失,不应首先看它对美元的汇价是上升还是下降,而要看它在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巩固了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和提高了欧洲市场的统一性质和程度。它也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欧洲金融市场;
增强了居民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感。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就是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欧洲公众普遍认为:“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这种认同感对于进一步促进欧洲的一体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消除了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汇率风险,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
进一步促进了欧元区国家物价的趋同,加强了欧盟内部的公平竞争。欧元区国家的商品使用欧元统一标价后,消费者可对区内12国的商品价格直接进行比较,这既会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又有助于各国商品价格的逐步趋同,有利于在欧盟各国间进行公开和公平的竞争;
促进了欧元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货币兑换费用。
欧元问世和投入流通对欧盟经济的上述作用,从本质上看,并不受欧元对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无论欧元对美元是升值还是贬值,欧元问世对欧盟经济的上述作用都继续存在。欧元问世后,它对美元的比价一度曾步步下跌,但欧盟内部却相当平静。欧元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因为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而有明显变化。1999-2001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最低时曾跌到1欧元兑换0.82美元的水平,但它并没有改变欧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的地位。何况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并不是一直走低,2002年即呈升势,1欧元兑换1个多美元。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总的说来,还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迄今为止,欧元问世并不久。它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欧元挑战美元只是时间的问题。过多地强调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升降,或完全以此为标准来评价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四、欧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欧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一点,就是增速不高,活力不足。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社会经济体制在强调公正和公平的同时,对效率注意不够
欧盟各成员国中,德国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竞争制度视为核心和支柱。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艾哈德强调,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内在的要求”。(注:参阅顾俊礼:《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武汉出版社,1999年,第一章;维·克劳斯:《社会市场经济》,路·艾哈德基金会出版,第二章。)与此同时,社会市场经济又强调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和“社会”予以同等的重视,强调用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平衡自由竞争和按资分配带来的社会不公平。1997年6月16日,欧盟15国首脑签署的《阿姆斯特丹条约》特别将实现“就业与公民权利作为欧洲联盟的核心任务”,认为这是欧盟的“基本宗旨”之一。(注:参阅杨伟国:《欧元生成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78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社会福利措施过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的社会福利费用占GDP的比重平均高达28%,其中1999年德国为33.7%,1998年瑞典为33.3%,法国为30.5%,丹麦为30%。(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过去20年,法国5个人工作养活一个人,现在是一个人工作要养活2-3个人。人们一旦失业,初期得到的补贴和工作时得到的相差无几。一年之后也还能得到工资的60%。全法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可以享受廉租住宅补贴。有的时候,一个人不劳动反而比劳动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结果如同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他们“只知道从福利国家领钱,而对他所处的社会却毫无责任心”。
2.宏观调控不力
货币政策是欧盟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欧盟强调,货币政策“不应为短期经济目标服务”,而要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这也是欧洲央行坚持的政策方向。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央行是一个独立于欧盟其他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的独立机构,其人事任免、运营操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目标是维持成员国“物价的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应当说,迄今为止,欧盟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种状况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欧盟对经济的调控,目标首先是为成员国经济达到一个入盟的共同标准服务,否则便难以把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宏观经济政策各不相同的各成员国纳入到欧洲联盟中来。这时如果去强调增长速度,必然会使成员国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扩大,为欧盟的建立平添更多困难。因此,各成员国必然要压缩财政支出,限制财政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的杠杆作用。从长期看,从根本上看,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但从短时期看,对稳定的严格要求会制约对经济的投入,限制增长速度的提高。二是调控的效率不高。欧盟层面的宏观调控同各成员国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间的矛盾,使成员国常常不去执行欧盟的有关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控的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2002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目前欧盟的经济制度存在漏洞”,“即使欧委会通过财长会议做出的决议,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他认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注:新华社柏林2002年7月20日电。)
3.科技投入不足,内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强
欧盟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比斯坎指出,欧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和日本。欧盟各成员国对科研的平均投入只占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别占GDP的2.8%和2.9%。欧洲科技界流行一种说法,法国科学家从巴黎到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去工作,比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更为困难。如何联合和集中整个欧盟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是摆在欧盟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注:新华社巴黎2000年2月26日电。)
4.劳动市场僵化既影响雇主,又影响雇员的积极性
欧盟各国普遍存在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雇主一旦聘用了一个工人,很难轻易解雇他。员工的工资一般是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自主谈判”决定的,政府不予干预。因此,雇主在雇用人时非常慎重,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雇员一旦受雇,不太担心被解雇,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5.德国为“统一”付出很大代价,削弱了欧盟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
德国每年为东部地区的重建付出的开支占GDP的5%。德国经济部的克劳斯教授认为,今后10-15年时间内,德国仍要为消化西部地区付出沉重代价。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区流动,结果东部地区“人空为患”,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却变得格外严峻。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这是欧盟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统一内部市场的建设既有利于出口,又有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另一面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为各成员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市场,从而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地过分依赖地区内部市场,又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7.政府对企业约束过多,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欧洲国家是以高福利和高税收著称的。高税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收税种多,税率高。如2000年底,法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高达54%。二是企业的税负重。如上世纪末,法国的企业税达37%,意大利为41.3%。(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税负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欧盟未来改革问题
20世纪后半期,欧洲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体化建设。21世纪上半期,欧洲面临三件大事:东扩、深化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以及内部改革。三者之中,内部改革是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的改革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场改革是由上而下推动和进行的,核心是要解决欧盟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欧洲在一体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它始终没有解决欧洲社会惰性大,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它使欧洲在新的世纪里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正是这些困难和问题迫使欧盟把内部改革问题进一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2000年,欧盟在里斯本召开首脑会议,制定了欧盟的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2001年3月,欧盟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如何落实里斯本会议制定的远景规划。会议认为,为了落实里斯本会议定下的战略目标,欧盟在现阶段必须在就业、经济改革、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4个方面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这些问题涉及欧盟必须进一步建立或改善一系列有关的制度、标准、机构、法律和政策,并传递和落实到各成员国。为了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欧盟在1999年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里斯本首脑会议又制定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要求各国逐项加以实施。
第二,改革的覆盖面很广。这是一场全面性质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改革。
欧委会主席普罗迪在解释欧委会提交给2001年3月斯德哥尔摩首脑会议的建议文件时说,尽管欧洲的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在欧盟范围内仍有1400万人没有工作;尽管共同市场已存在许多年,但电信、能源、运输、邮政和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的统一市场仍远未形成;尽管欧盟的高新技术投入已较前有较大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成员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贫困和发展失衡现象仍在欧盟范围内继续存在。斯德哥尔摩特别首脑会议确认,要解决这些问题,欧盟必须在全方位开放劳动力市场等十个方面采取措施。这些措施既涉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涉及社会问题的改革;既涉及生产领域的改革,又涉及服务和金融等部门的改革,既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涉及企业层面的许多问题。这是一场带有全面性质的改革。21世纪,欧盟企业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把尚剩的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在于放松政府对私有大中型企业的限制和约束,鼓励企业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改革的幅度较大,涉及了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方面,欧盟有些国家,除法定养老金外,开始重视建立私人补充养老金。在农业问题上,2002年7月10日通过的改革方案,被称为是一项“彻底”的改革计划。多少年来,欧共体的农民一直是按农业产量领取补贴的。改革后将停止这一做法,改而采取固定的补贴额,农民享受的直接补贴将和农业产量脱钩。
六、关于欧盟的发展前景
欧洲要走自己的路,建立一种既非美国式的,又非传统欧洲模式的资本主义。
欧洲的资本主义历来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以别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欧洲在改革,但不会根本放弃欧洲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模式。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历史上,欧洲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故乡和发源地。二战前的一段时间内,欧洲面临纳粹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夹击。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曾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构成现实的威胁,“人民资本主义”等思潮在欧洲一度被广泛传播。社会民主党在欧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些都是欧洲不同于美国的地方。欧洲要改革,目的是革除欧洲社会和经济体制中缺乏朝气和竞争力的一面,而不是照搬美国的社会经济模式,全盘接受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就拿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来说,欧洲也不是要摒弃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而是要杜绝滥用,消除过度的社会福利负担,让“那些不尽其力、不尽其责的人……丧失他原来享有的社会团结,即国家资助的权利”。欧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需要一个长的过程。同一体化一样,改革会取得成功,但进程是曲折的。困难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改革越深入,越要求各成员国向欧盟转移更多的国家主权和更多地触及各成员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引起更多的矛盾和利益的碰撞。二是这样的改革是一种巨大的创新,在历史上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任何重要失误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三是欧盟正处在扩大的过程中。2002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接纳10个新成员国,这10个候选国业已完成入盟申请程序,并将于2004年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新成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参差不齐。他们目前的总体水平还不如入盟前意大利等“南方国家”的发展水平。东扩将给欧盟带来新的困难。但东扩势在必行。预计今后10年内,欧盟将拥有27至28个成员国,届时欧盟的土地面积将达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多,GDP超过11万亿美元。这将改写欧洲的政治版图,并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