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2014两法一条例

2014两法一条例

发布时间: 2023-10-13 11:48:15

『壹』 如何查找秦皇岛市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施办法 秦政办发43号文件

秦皇岛市政府门户网站和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发布有《秦皇岛市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施办法》。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秦皇岛市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施办法》
秦政办发4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紧紧围绕保护农民工劳动所得,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责任,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建设的意见》(冀办〔2014〕3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6〕4号)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和矿业开采、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易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行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民工工资,是指招用农民工的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给本单位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应支付的工资等。

第四条 全市各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以及市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所辖区域内信访维稳工作和职能范围内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并落实欠薪处理责任制。

第五条 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发挥秦皇岛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全市治理农民工工资支付有关政策制度;督查各县区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情况;督办领导批示、上级交办、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投诉的重大欠薪案件。
市城乡建设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教育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等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办公室,履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行业监管责任,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农民工投诉的拖欠工资案件。各县区要抓紧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各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工作职责,做好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各项工作。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六条 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牵头做好重点欠薪案件督办、督查等工作。督导相关成员单位认真履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职责。

第七条 人社部门负责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的移交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确保受理案件在规定时限内妥善办结。

第八条 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做好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督促企业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规定,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预储金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查处涉及挂靠、违法分包、转包行为。

第九条 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严格执行房地产领域预售监管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监管,对因工程款不到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督促建设单位立即还款。

第十条 信访部门负责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来访办理和来访接待工作,并督促协调县区、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答复;对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围堵党政机关、交通要道等群体事件,及时通报公安部门依法处置。在元旦、春节等农民工讨薪高发时期,负责召集人社、建设、房管、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集中办公,共同处置欠薪集体上访案件。

第十一条 公安部门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处理讨要农民工工资突发事件中的违法行为,受理有关部门移送的欠薪涉嫌犯罪案件,处理恶意讨薪等违法行为,及时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水务、教育、卫生、农业、林业、国资、国土、工信等部门负责监管本行业建设工程项目,处理本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止农民工工资拖欠行为发生。

第十三条 监察部门负责对在保障农民工工资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加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牵头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和应急周转金的设立、管理等工作。

第十六条 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并通过河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严重拖欠工资失信企业等工作。

第十七条 司法部门负责法律宣传以及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

第十八条 人民银行秦皇岛支行应当依法将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企业纳入征信系统并实施联合惩戒。

第十九条 宣传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情引导,协调新闻媒体做好相关报道,加强对网络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舆情管控和疏导。

第二十条 工会组织负责对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发现拖欠工资问题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章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条 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工资预储金制度的基础上,交通、水利以及其它发生过拖欠工资问题的工程建设领域和行业要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要在2016年8月底前制定工资保证金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收缴部门、缴纳比例、动用标准和退还办法。实行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管理制度,对市内注册且两年内未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对发生拖欠工资问题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工资保证金收缴部门要严格执行收缴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擅自减免收缴比例,确保工资保证金应收尽收。
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要按照规定足额缴存工资保证金。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款专用。工程项目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时,经查实责令限期支付拒不支付的,动用工资保证金先行直接支付所欠工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在30日内补缴动用部分款项。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退还。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六个月后,由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提出申请,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出具无拖欠工资证明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审核、返还。

第二十二条 落实农民工工资预储金制度。严格落实《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预储金管理办法》(冀建市〔2014〕19号)、《秦皇岛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预储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秦建〔2015〕24号)。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银行开设的预储金账户应向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2016年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要全部实行农民工工资预储金管理,农民工工资由签约银行根据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工资发放表和建设单位出具的确认文书,按月足额支付到农民工工资个人账户。未按规定足额缴存工资预储金的工程建设项目,视同建设资金不到位,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不得开工建设。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要严格落实工资预储金制度。

第二十三条 完善政府应急周转金制度。要严格按照市级不少于2000万、县(区)级不少于500万的标准储备应急周转金,重大欠薪案件高发地区要适当提高储备标准,动用应急周转金垫付农民工工资后要及时补足,确保应急周转金足额储备。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周转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使用条件、规范动用程序、落实追回责任,在充分发挥应急周转金应急兜底作用的同时,确保政府财政资金安全。垫付工资动用的应急周转金本息由所在地财政部门依法向欠薪企业和个人予以追偿。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分解工程价款中的人工费用,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的比例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人工费用数额,将应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单独拨付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开设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应向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并委托开户银行负责日常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开户银行发现账户资金不足、被挪用等情况,应及时向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

第四章 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
第二十五条 信息公示制度。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明示业主单位(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及所在项目部、分包企业、行业监管部门等基本信息;明示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日期等信息;明示属地行业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实现所有施工场地全覆盖。

第二十六条 欠薪停工制度。建设单位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且超过约定期限一个月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当停止施工。由此造成的损失和工期延误,由建设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并对施工企业予以补偿。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款未支付到位情况下,不论备案合同之外是否另有约定,继续施工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发现违法分包、转包问题的,由行业主管部门及时下达责令停工整改指令并立案查处。对无故拖欠工资数额大、时间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资质,直到吊销营业执照并清除我市建筑市场。

第二十七条 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推动各类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在工程建设领域,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分包企业负责为招用的农民工申办银行个人工资账户并办理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交施工总承包企业委托银行通过其设立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工资账户。

第二十八条 建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含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须全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在各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编制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人员(包括直接招用和分包企业招用人员)用工手册,记录进场施工农民工身份、劳动考勤和工资支付等信息,由农民工本人确认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分包企业(包括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包工程的专业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情况。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本行业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

第二十九条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各类企业须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制度,大力推行简易劳动合同文本,明确约定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等内容并严格履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不签订或不履行劳动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并通报同级行业主管部门。

第五章 农民工工资发放责任机制
第三十条 按照“谁承包、谁负责”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日常管理实行施工总承包企业全面责任制、建设单位监管责任制、监理单位监督责任制和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直接责任制。

第三十一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是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责任主体,对所承包工程的工资支付负总责,对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承担直接支付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已按分包合同支付工程款,分包企业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后再向分包企业追偿。任何施工企业,不得以拖欠工程款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施工总承包企业全程监控分包企业工资支付制度的落实。
有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设专人负责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发放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农民工工资问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转包或违法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并由施工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施工单位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严禁发放给“包工头”、“班组长”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否则发生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由施工单位承担全部清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与建筑施工企业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企业应承担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并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将工程款支付到施工单位的账户,严禁直接支付给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划拨工程款,致使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工程违法发包、转包或违法分包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依法承担清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 监理单位要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加强对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管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对发现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及时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第六章 农民工工资案件处置机制
第三十五条 各级政府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会对本地保障农民工工资工作负总责。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未批准开工报告的项目,一律不得同意或默许项目开工建设;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未批准开工报告,默许施工的建设项目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管委会)直接组织处理。

第三十六条 因欠薪引发农民工集体上访或其他突发事件,施工总承包企业必须承担平息事态的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进行妥善处置。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的,视其情节轻重,各相关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可限制该施工企业在我市范围内的市场准入,发生越级群体性上访的,各级政府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会要直接组织接访,并妥善处理。

第三十七条 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妨碍公共事务、阻碍交通、影响他人利益的群体性堵门、堵路事件后,公安部门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劝解,恢复道路畅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煽动群众堵门、堵路及采取其它以极端方式恶意讨薪的组织者、实施者,由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根据事态发展,要依法采取驱散、带离及拘留等强制措施予以妥善处置。

第三十八条 依法严惩拖欠工资违法行为。
(一)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执法合作,采取联合检查、联合办案、联合督查等方式,提高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查办效能。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发生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公安机关要及早介入,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查封企业账户,有效防范欠薪逃匿和转移财产等行为;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公安、检察、审判机关情况通报制度,推动完善检察院立案监督和法院及时财产保全等制度,确保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打击和震慑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违法犯罪行为。
(二) 及时处理欠薪争议案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要对拖欠工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终局裁决条件的要一裁终局,对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要裁决先予执行,并移送法院执行,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就近做好欠薪争议的调解。加强调裁、调审、裁审衔接,及时办理欠薪争议调解协议书仲裁置换或法院确认手续。对重大集体欠薪或涉案金额较大争议案件要及时上报,由上级机关挂牌督办。各级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法律援助中心等要主动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三) 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指挥权限和部门分工,规范分级响应和处置流程,发生重大群体讨薪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造成进京“非访”和进京赴省集体上访的,当地政府要迅速派人将上访人员安全接回并妥善处理,必要时动用政府应急周转金先行垫付部分工资或发放基本生活费,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健全重大群体讨薪事件防控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组织、串联越级集体上访信息的监测监控,及时掌握信息动向,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依法严厉打击以讨要工资名义、虚报冒领等手段扰乱社会治安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
(一)按照《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安排,加快全省劳动用工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将严重拖欠工资失信企业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河北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和河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同时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筑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由多部门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布,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惩治格局,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
(二)严格落实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制度,城乡建设部门要与人社、房管、交通运输、水务、国资等部门灵通信息,城乡建设部门及时将建筑业企业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和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记录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系统,并逐步将评价结果应用到招投标环节,对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和以讨要工资名义恶意讨要工程款的建筑业企业,经查实后,视情节轻重,各行业主管部门可限制其投标资格,直至清出秦皇岛建设工程市场;建设单位未清偿拖欠工程款的,相关部门不予批准其新的建设项目。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未解决的项目不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第四十条 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信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委、公安、司法、财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交通运输、水务、国资委、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人民银行、总工会等部门,形成治理欠薪工作合力。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第四十一条 畅通司法救济渠道。相关责任单位应当积极引导和帮助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推动法院开通讨薪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结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和农民工工资民事案件。对欠薪事实清楚的迅速发出支付令。
推动检察院利用“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批捕、起诉、立案监督等工作。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本市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贰』 请问新颁布的公司法内容是什么,请发详细些,谢谢!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现行公司法的12个条款。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对公司法所做的修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2处修改:

(一)删去第七条第二款中的“实收资本”。

(二)将第二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三)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删去第二十七条第三款。

(五)删去第二十九条。

(六)将第三十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股东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七)删去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的“及其出资额”。

(八)删去第五十九条第一款。

(九)将第七十七条改为第七十六条,并将第二项修改为:“(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

(十)将第八十一条改为第八十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在发起人认购的股份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第三款修改为:“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一)将第八十四条改为第八十三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第三款修改为:“发起人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应当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章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十二)删去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三款。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叁』 草种管理办法的办法

草种管理办法
(2006年1月12日农业部令第56号公布;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2015年4月29日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草种管理,提高草种质量,维护草品种选育者和草种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草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草品种选育和草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草种,是指用于动物饲养、生态建设、绿化美化等用途的草本植物及饲用灌木的籽粒、果实、根、茎、苗、叶、芽等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草种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种管理工作。第五条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草种生产、经营活动;草种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草种行政管理工作。草种的行政主管部门与生产经营机构在人员和财务上必须分开。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草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 草种质资源保护
第七条国家保护草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第八条农业部根据需要编制国家重点保护草种质资源名录。第九条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草种质资源,建立草种质资源库,并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草种质资源名录。第十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建立国家和地方草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保护地。第十一条禁止采集、采挖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草种质资源。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采挖的,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农业部审批。第十二条从境外引进的草种质资源,应当依法进行检疫。对首次引进的草种,应当进行隔离试种,并进行风险评估,经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第十三条国家对草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草种质资源的,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农业部审批。
第三章 草品种选育与审定
第十四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草品种选育,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相结合选育草品种,鼓励企业投资选育草品种。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新草品种审定制度。新草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第十六条农业部设立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新草品种审定工作。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行政管理等方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的专业人员组成。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农业部聘任。第十七条审定通过的新草品种,由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证书,农业部公告。审定公告应当包括审定通过的品种名称、选育者、适应地区等内容。审定未通过的,由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十八条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公民、外国企业或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新草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草种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第四章 草种生产
第十九条主要草种的商品生产实行许可制度。草种生产许可证由草种生产单位或个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第二十条申请领取草种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繁殖草种的隔离和培育条件;(二)具有无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草种生产地点;(三)具有与草种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四)具有相应的专业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二十一条申请领取草种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草种生产许可证申请表;(二)专业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资格证明;(三)营业执照复印件;(四)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清单、照片和产权或合法使用权证明;(五)草种晒场情况介绍或草种烘干设备照片及产权或合法使用权证明;(六)草种仓储设施照片及产权或合法使用权证明;(七)草种生产地点的检疫证明和情况介绍;(八)草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九)品种特性介绍。品种为授权品种的,还应当提供品种权人同意的书面证明或品种转让合同;生产草种是转基因品种的,还应当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第二十二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是否核发草种生产许可证的决定。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必要时,审批机关可以对生产地点、晾晒烘干设施、仓储设施、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十三条草种生产许可证式样由农业部统一规定。草种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需继续生产的,被许可人应当在期满3个月前持原证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在草种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许可证注明项目变更的,被许可人应当向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第二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从事主要草种的商品生产。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草种生产许可证。第二十五条草种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草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草种,并建立草种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生产档案应当保存至草种生产后2年。
第五章 草种经营
第二十六条草种经营实行许可制度。草种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先取得草种经营许可证后,凭草种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但依照《种子法》规定不需要办理草种经营许可证的除外。主要草种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原种种子的经营许可证,由草种经营单位和个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从事草种进出口业务的,草种经营许可证由草种经营单位或个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其他草种经营许可证,由草种经营单位或个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第二十七条申请领取草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与经营草种种类和数量相适应的资金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草种、检验草种质量、掌握草种贮藏和保管技术的人员;(三)具有与经营草种的种类、数量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及仓储设施;(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二十八条申请领取草种经营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草种经营许可证申请表;(二)经营场所照片、产权或合法使用权证明;(三)草种仓储设施清单、照片及产权或合法使用权的证明。第二十九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是否核发草种经营许可证的决定。不予核发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必要时,审批机关可以对营业场所及加工、包装、贮藏保管设施和检验草种质量的仪器设备进行实地考察。第三十条草种经营许可证式样由农业部统一规定。草种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需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期满3个月前持原证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在草种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许可证注明项目变更的,被许可人应当向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第三十一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经营草种。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草种经营许可证。第三十二条草种经营者应当对所经营草种的质量负责,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草种使用者提供草种的特性、栽培技术等咨询服务。第三十三条销售的草种应当包装。实行分装的,应当注明分装单位、原草种或草品种名、原产地。第三十四条销售的草种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注明草种类别、品种名称、种子批号、产地、生产时间、生产单位名称和质量指标等事项。标签注明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草种相符。销售进口草种的,应当附有中文标签。第三十五条草种经营者应当建立草种经营档案,载明草种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草种销售后2年。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当地草种广告的监督管理。草种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性状描述应当与审定公告一致,不得进行虚假、误导宣传。
第六章 草种质量
第三十七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全国草种质量监督抽查规划和本级草种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规划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抽查计划。监督抽查所需费用列入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预算,不得向被抽查企业收取费用。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实施监督抽查的企业,自扦样之日起6个月内,本级或下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该企业的同一作物种子不得重复进行监督抽查。第三十八条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草种质量检验机构对草种质量进行检验。承担草种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第三十九条草种质量检验机构的草种检验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二)从事草种检验技术工作3年以上;(三)经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第四十条监督抽查的草种应当依据《国家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进行质量检验。《国家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未规定的,依据《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进行质量检验。第四十一条《草种质量检验报告》应当标明草种名称、扦样日期、被检草种的数量、种子批号、检验结果等有关内容。《草种质量检验报告》由持证上岗的草种检验员填写,检验机构负责人签发,加盖检验机构检验专用章。第四十二条被抽查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检验结果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下达任务的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的复检申请。逾期未申请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收到复检申请的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审查,需要复检的,应当及时安排。第四十三条禁止生产和经营假、劣草种。下列草种为假草种:(一)以非草种冒充草种或者以此品种草种冒充他品种草种的;(二)草种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下列草种为劣草种:(一)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三)因变质不能作草种使用的;(四)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五)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的草种应当按照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疫,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草种生产基地从事病虫害接种试验。
第七章 进出口管理
第四十五条从事草种进出口业务的单位,除具备草种经营许可证以外,还应当依照国家外贸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取得从事草种进出口贸易的资格。第四十六条草种进出口实行审批制度。申请进出口草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进(出)口草种审批表》,经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依法办理进出口手续。草种进出口审批单有效期为3个月。第四十七条进出口草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草种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二)草种名称、数量、原产地等相关证明真实完备;(三)不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草种。申请进出口草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以下材料:(一)《草种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和进出口贸易资格证明;(二)草种名称、数量、原产地证明材料;(三)引进草品种的国外审定证书或品种登记名录。第四十八条为境外制种进口草种的,可以不受本办法第四十五条限制,但应当具有对外制种合同。进口的种子只能用于制种,其产品不得在国内销售。从境外引进试验用草种,应当隔离栽培,收获的种子不得作为商品出售。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五十条转基因草品种的选育、试验、推广、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的管理,还应当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第五十一条采集、采挖、向境外提供以及从境外引进属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草种质资源,除按本办法办理审批手续外,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的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第五十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草种,是指苜蓿、沙打旺、锦鸡儿、红豆草、三叶草、岩黄芪、柱花草、狼尾草、老芒麦、冰草、羊草、羊茅、鸭茅、碱茅、披碱草、胡枝子、小冠花、无芒雀麦、燕麦、小黑麦、黑麦草、苏丹草、草木樨、早熟禾等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确定的其他2至3种草种。本办法所称草种不含饲用玉米、饲用高粱等大田农作物。第五十三条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84年10月25日农牧渔业部颁发的《牧草种子暂行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农业部2001年开始组织起草《草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以及有关政策为依据,听取专家学者和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建议,并征求了国家林业局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制定并颁发了《办法》。《办法》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贯彻《办法》,本报记者采访了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副处长罗健。谈到制定《办法》的立法意图,罗健介绍说:我国草种资源非常丰富,用量也逐年增加,由于草种具有许多不同于农作物和林木种子的特点,在生产、加工、检验标准和条件等方面都与农作物和林木种子有很大的不同,1984年颁布的《牧草种子暂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国草种管理工作,制定了《办法》。中国加入WTO后,草种的外贸经营大幅度增加,但是许多的管理措施还不健全,一些做法与国际惯例不符。《办法》的出台规范了各种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种主体,完善了有关技术规程,对促进我国草种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草种生产经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权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办法》共有8章53条,主要内容包括草种管理的基本原则、草种质资源保护、草品种选育与审定、草种生产、草种经营、草种质量以及草种的进出口管理等。罗健对《办法》做了解读。◆“草种”有了新定义增加个体遗传物质对于“草种”的界定范围,《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草种,是指用于动物饲养、生态建设、绿化美化等用途的草本植物和饲用灌木的籽粒、果实、根、茎、苗芽等种植材料和繁殖材料。”这条规定是从三个方面定义了“草种”:一是用途上;二是植物学上;三是种植和繁殖材料方面,既直接用列举法点出了籽粒、果实等常规种植材料和繁殖材料,还用“等种植材料和繁殖材料”来概括了花粉、细胞、原生质体、细胞器、染色体、DNA等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繁殖出新个体的各种遗传物质。在第八章附则中还用列举法说明了《办法》所称的主要草种。◆明确管理主体适用范围明晰《办法》明确了草种管理主体,由农业部主管全国的草种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草原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内的草种管理工作。草种主管部门不得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企业也不得参与管理工作。草种行政主管部门与生产经营机构在人员和财务上必须分开。对于《办法》的适用范围,总则第二条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草品种选种育种和草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都适用本《办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立资源库和保护地制度为了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办法》第二章规定了由农业部组织编制草种质资源名录制度和建立草种质资源库,并规定了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国家和地方草种质资源保护区或保护地制度。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草种质资源禁止采挖,确需采挖的要经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农业部审批。◆植物安全要考虑外来草种要检疫从外来植物安全性角度考虑,第十二条规定境外引进的草种要进行检疫,首次引进的草种要求进行隔离试验并进行风险评估,确认安全性方可使用。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是目前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近20年来,入侵我国的危险性物种处于明显上升趋势,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出现了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害现象。《办法》第三章对于新草品种规定了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不得进行广告宣传和经营推广,由农业部设立的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审定。◆生产经营要取得许可政府立法加强准入制度《办法》第四章规定主要草种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生产许可证的审批权限统一集中到了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是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并保证草种生产质量来规定的。第五章规定了草种经营许可制度,有利于规范草种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遏制销售假劣草种等行为,经营许可证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生产许可证规定为3年,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则设定为5年。◆监督抽查不另收费假草劣草概念明确《办法》第六章规定对草种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制,并规定监督抽查费用列入草原行政主管部门预算不得再向被抽查企业收取费用。若被抽查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复议。第四十三条对假、劣草种的概念用列举法作了定义。◆进出口草种要有“三证”为境外制种要有合同《办法》第七章规定了进出口管理制度,规定从事草种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必须具备草种经营许可证、草种进出口贸易资格证和草种进出口审批单才可以开展进出口草种业务。第四十七条还规定了进出口草种的条件。为境外制种进口草种的可以不具备草种经营许可证和进出口贸易资格,但是要求有对外制种合同,并且进口的种子不得在国内销售。从境外引进的试验用草种,应当隔离栽培,收获的种子也不得作为商品出售。◆违法处罚附则有规定援引两法相关内容《办法》附则中规定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两部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附则还说明了可以援引的相关法律法规。

『肆』 如何建立健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

一,明确工资支付各方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对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责任,督促各类企业严格依法将工资按月足额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将工资发放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

二,严格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督促各类企业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严格履行,建立职工名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在工程建设领域,坚持施工企业与农民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计酬手册,记录施工现场作业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劳动考勤、工资结算等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化实名制管理。

三,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推动各类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在工程建设领域,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

四,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机制。构建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网络,依托基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会组织设立的劳动法律监督员,对辖区内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对发生过拖欠工资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并要求其定期申报。

五,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逐步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易发生拖欠工资的行业。建立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4)2014两法一条例扩展阅读:

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工程项目违法分包、层层转包、挂靠承包、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仍大量存在,无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带队伍参加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建设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工资支付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

二是建设领域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施工企业普遍采取平时只给农民工发基本生活费,工程竣工后或春节前结清工资等做法,将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捆绑在一起,一旦工程款不到位极易导致欠薪。同时,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流动性大,使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时往往缺乏证据。

三是当前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煤炭等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逐步成为新的欠薪风险源。四是保障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仍不健全。工资保证金等制度执行刚性不足,发挥作用不到位。企业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过低,最高罚款不超过2万元,与用人单位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拖欠工资数额相比,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伍』 《安全生产法》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冲突么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热点内容
工商法中是否有试业期 发布:2024-11-17 05:47:28 浏览:560
企业法律顾问公示 发布:2024-11-17 05:37:34 浏览:986
经济法基础教材电子书非广告 发布:2024-11-17 05:22:41 浏览:101
参与传销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7 05:21:48 浏览:149
工厂寝室规章 发布:2024-11-17 04:54:42 浏览:179
幼儿园职业道德 发布:2024-11-17 04:30:51 浏览:37
新婚姻法课件免费 发布:2024-11-17 04:25:02 浏览:725
法律责任的比喻句 发布:2024-11-17 04:24:12 浏览:955
公务员遴选法律知识汇总 发布:2024-11-17 04:05:12 浏览:480
公安机关防控疫情法治同行 发布:2024-11-17 04:00:40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