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反腐败条例

反腐败条例

发布时间: 2023-11-25 10:45:56

Ⅰ 特色反腐制度有哪些

从制度属性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立足于执政党和国家两大层面整体推进、系统建设的反腐倡廉制度的集合。在党内,是以党章为核心,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国家,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刑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国家法律体系。党纪和国法两套制度体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从本质特征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并不是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的简单综合,而是从反腐败斗争新的形势要求和基本规律出发,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化的反腐倡廉制度网络,以提升制度体系的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在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制度创新成果,深刻反映和揭示了反腐败的基本规律。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框架结构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包括三大法律制度规范和六个制度门类。
三大法律制度规范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章中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规范;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党内法规及其他党内法规中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规范性文件;从中央到基层的党的组织、行政机关和其他单位制定的关于反腐倡廉的制度规范。
六个制度门类分别是:
1.反腐倡廉根本大法。宪法和党章是治国、治党的根本大法,从根本上规定了反腐倡廉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权力的来源、权力的运行机制等有关核心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滥用这个权力。党章为纪委履行职责提供了党内根本大法保障。
2.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要求。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制度不断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3.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国家法律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在党内,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等党内监督10项制度。
4.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国家法律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以及《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在党内,制定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
5.反腐倡廉惩治制度。刑事处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刑事诉讼法》是惩治腐败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党纪处分上,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关于党员经济违法违纪等八个方面的党纪处分规定。政纪处分上,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基本形成了反腐倡廉惩治制度体系。
6.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法规制度。《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力进行。

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的简介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绍泽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监察部牵头,邀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相关部门以及法律界专家学者,深入调研,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法律,在充分总结以往反腐败的经验教训、研究反腐的有关政策和条例的基础上,将成熟的反腐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着手起草《反腐败法》草案。

Ⅲ 严查涉腐涉纪 纠治“四风”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足以看出党和国家对于反腐和廉政建设的决心。

       所谓官僚主义,即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欺软怕硬 、做官当老爷、 官官相护 、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有 命令主义 、 文牍主义 、 事务主义 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 剥削阶级 思想和 旧社会 衙门 作风的反映。

      2022年春节将至,整治官僚主义又迎来新的关键点,坚决在过节期间对腐败、官僚、四风不放松。为贯彻中央纪委监察委春节期间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和《条例》要求,因此,我们要以多形式、多角度方面,深层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到过节不放松,促使党员干部廉洁过春节。

      之所以重点强调春节期间要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则是因为在节日期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容易有送礼、送钱、宴请等反复出现的“节日病”。因此,纠治“四风”问题要持之以恒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节日一个节日抓,做到节日严于常日,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

      腐败问题和“四风”问题交织在一起,“四风”是腐败之基。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一开始只是贪图于吃喝、享乐,进而形成钱权交易,利益交换。将涉腐涉纪问题和“四风”问题放在一起抓,从“四风”问题上进行严查,从而杜绝其往腐败方向发展,坚决防止由风变腐。

      对于腐败和“四风”问题要随机应变深处抓。要紧盯春节期间易发的问题,更要随机应变紧跟时代,精准识别新型送礼隐形腐败形式,如手机微信红包、送商城高额购物券等,这就要提高我们的查处识别能力和水平。新时代更需要新技术,查处涉腐涉纪和“四风”问题不仅要明察暗访,更要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等新科技手段在信息综合和数据共享中深入挖掘,提供工作实绩。正如近日发生的热点事件,平度党委书记威胁上访者此类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其作风粗暴,脱离群众路线,予以停职。着力解决纠治此类不作为、乱作为等漠视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

      严查涉腐涉纪,纠治“四风”问题。要多措并举,将严查、严办和严监督结合起来,同时再进行严教育,精准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真正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使党员和领导干部们从不敢腐到不能腐最终不想腐。教育督促落实纪委工作部署,学习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反腐败、反“四风”、反奢靡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发展。

       2022年是我国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年,是全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年。各级纪委监察机关要严格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以新风气迎接新的一年。

Ⅳ 官僚主义的反腐廉政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先后设立国家检察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法律法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建立。20 世纪70 年代末,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一个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大变革的过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社会活力0 世纪90 年代, 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 世纪,中国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反腐败国家战略,整体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二、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实践中,中国探索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 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对违反规定的,进行责任追究。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 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同改革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保证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言献策、参与监督、揭露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以中国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 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 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为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中国今后将更加注重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制定新的、修订原有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 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中国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前,已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56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
五、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腐败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 中国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预防和治理腐败。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 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六、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 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中的腐败行为, 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七、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教育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多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在全社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良好风尚。中国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制定《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中的廉政文化精华,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书画展览和公益广告等形式表现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推出一批主题昂扬向上、时代特色鲜明、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廉政作品。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
八、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腐败行为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境的趋势。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共识。中国重视反腐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张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尊重差异、注重实效的原则下,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打击腐败行为。

Ⅳ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方式有哪些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方式有:

1、批评教育,包括提醒谈话、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

2、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责令辞职、免去职务;

3、纪律处分,包括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

涉嫌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5)反腐败条例扩展阅读:

从重、从轻追究责任的情形: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1、职责范围内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或者多次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

2、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掩盖、袒护或者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

3、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推卸、转嫁责任的;

4、在职责范围内出现问题后不采取补救措施,致使危害后果扩大的;

5、干扰、阻碍、对抗组织调查处理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1、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处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及时进行整改且成效明显的。

2、平时注重日常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后主动报告、及时纠正,积极挽回损失或者减小影响的。

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予追究。已退休但按照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仍须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Ⅵ 我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有哪些

我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是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有机统一的惩治和预防体系。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

近几年,反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取消和调整的项目高达1806项,中组部和中纪委组建了专门的巡视机构,确立了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建立了领导家属境外留学定居备案制度。同在这一年,中共中央连续向党内下发了3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分别针对完善党内监督、明确党内纪律和保障党员权利、发扬党内民主。
反腐制度的建设过程,可以清晰看出中央注重制度系统配套的思路。具体地讲,既要注意单项制度的制定修订,又要与其它制度协调配合;既要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又要建立健全激励性、保障性规定;既要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发挥整体效能。要注意制定实施细则,将一些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定。

注重创新制度
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要求下,充分发扬民主推动制度创新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和规章的制定,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做好调研论证工作。同时还应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转化为对全局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制度。有些制度应在一定范围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

除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之外,中国近年来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些创新有效的反腐配套制度,如2004年开始试点的“领导家属境外留学定居备案制度”。该制度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厂长经理直系亲属出国留学、定居,必须报备,说明其资金来源。一系列措施无疑加大了对贪官的威慑力,有利于堵塞贪官外逃之路。

Ⅶ 我党对反腐制度哪些措施

一、党组会议制度

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的原则,讨论决定本局重要工作事项,不定期召开。凡属在党组职责范围内对重要问题的研究决定,要充分酝酿、协商、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同时实行一下制度:

局长办公会制度
局务会议制度
公章 档案 财产管理制度

二、 制度建设应从预防腐败的角度去创新
1、制度建设要符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通过加大监督检查来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纠正相互攀比、奢侈挥霍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
2、要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上有所创新
加强监管,不能“走过场”,必须切实做到有纪有法必依、执纪执法必严、违纪违法必究。一但发现违法违纪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纪检监察部门应认真做好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办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对于群众举报信件,经加大查办工作力度,实行信访督办案件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大违法查办责任追究工作,建立健全由人到案、由案到人的查案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办事行为。对发现干部中有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乱纪案件;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案件;在办事中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案件;知法犯法违规审判的案件;要组织力量,严肃地予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要逐步建立事后的跟踪随访制度,重点调查案违法违纪现象
3、制度建设应与教育相结合,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在不断完善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加大各项制度的宣传,使国家干部熟悉各项制度,把已经制订的制度落实到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找到制度缺陷,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应注重进一步提高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国家工作人员认识到权利是人民给的,行使权利只能为人民服务。推进教育工作制度化,健全思想教育机制。坚持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积极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化,推进制度反腐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党委(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坚持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专题教育与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完善网络教育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制度建设,充分运用影视、电教、戏曲、文学等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努力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实行分层施教制度,建立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家属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廉政教育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提醒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的防范功能。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计划进行统一部署,形成反腐倡廉教育强大合力。制度与教育监督在反腐败中既要各有侧重,又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育是基础,侧重于教化,同时教育为制度的制订、执行奠定思想基础;制度是保证,侧重于权力行使的规范,同时制度为教育、监督的规范有效提供保障;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侧重于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同时为制度的执行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提供硬性约束。制度反腐作为新形势下反腐败的基本手段和主要途径,必须纳入整个惩防体系,与教育监督等其它手段相互结合、综合运用,以达到反腐的最佳效果。要通过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教育监督的全过程,努力形成教育监督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教育,深刻认识制度反腐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制度反腐意识,使制度反腐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制度反腐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要通过对制度的执行状况的严格监督,狠抓落实,切实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从而全面推进制度反腐工作。
4、制度建设应注重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依制度办事的意识
要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制度,加大违法办事的惩治力度,对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依照制度处理,做到奖惩严明,并加大宣传力度,对违法办事人员在福利待遇,干部考核提拔使用上加以限制,使违法办事的“成本”大大加强和提高,从而提高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依制度办事意识。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以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为关键环节,努力构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同级监督相互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体系。
5、建立新的具有强大约束力和不可人为控制的事前监督和事后惩罚机制
建立起行政办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及高科技手段来加强办事的监督,把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从而使问题公开化、明朗化,使违反制度者公开暴光,无藏身之地,使问题在未产生不良后果之前及时解决,同时推进惩处工作法制化,强化法纪约束机制。坚持依纪、依法、依规惩治腐败,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定完善办案制度,促进办案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强化制度的规范功能和惩戒作用,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适时地将一些惩治性的规范上升到法规和规章层面,切实提高制度权威,弥补惩处工作中的纪律疏漏,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力,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依法惩处力度。建立辞职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等组织处理制度,强化干部问责制,加大对违规干部和不称职干部的组织处理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Ⅷ 谁有联合国反腐败条约的具体内容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序言
本公约缔约国,
关注腐败对社会稳定与安全所造成的问题和构成的威胁的严重性,它破坏民主体制和价值观、道德观和正义并危害着可持续发展和法治
并关注腐败同其他形式的犯罪特别是同有组织犯罪和包括洗钱在内的经济犯罪的联系,
还关注涉及巨额资产的腐败案件,这类资产可能占国家资源的很大比例,并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确信腐败已经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因此,开展国际合作预防和控制腐败是至关重要的,
并确信需要为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采取综合性的、多学科的办法,
还确信提供技术援助可以在增强国家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的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通过加强能力和通过机构建设,
确信非法获得个人财富特别会对民主体制、国民经济和法治造成损害,
决心更加有效地预防、查出和制止非法获得的资产的国际转移,并加强资产追回方面的国际合作,
承认在刑事诉讼程序和判决财产权的民事或者行政诉讼程序中遵守正当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
铭记预防和根除腐败是所有各国的责任,而且各国应当相互合作,同时应当有公共部门以外的个人和团体的支持和参与,例如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这方面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还铭记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妥善管理、公平、尽责和法律面前平等各项原则以及维护廉正和提倡拒腐风气的必要性,
赞扬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和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在预防和打击腐败方面的工作,
回顾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在这一领域开展的工作,包括非洲联盟、欧洲委员会、海关合作理事会(又称世界海关组织)、欧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洲国家组织所开展的活动,
赞赏地注意到关于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各种文书,其中包括:美洲国家组织于1996年3月29日通过的《美洲反腐败公约》、 欧洲联盟理事会于1997年5月26日通过的《打击涉及欧洲共同体官员或欧洲联盟成员国官员的腐败行为公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7年11月21日通过的《禁止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公约》、 欧洲委员会部长委员会于1999年1月27日通过的《反腐败刑法公约》、 欧洲委员会部长委员会于1999年11月4日通过的《反腐败民法公约》 和非洲联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于2003年7月12日通过的《非洲联盟预防和打击腐败公约》,
欢迎《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于2003年9月29日生效,
一致议定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宗旨声明

本公约的宗旨是:
一 促进和加强各项措施,以便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
二 促进、便利和支持预防和打击腐败方面的国际合作和技术援助,包括在资产追回方面;
三 提倡廉正、问责制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妥善管理。

第二条
术语的使用

在本公约中:
一 “公职人员”系指:1.无论是经任命还是经选举而在缔约国中担任立法、行政、行政管理或者司法职务的任何人员,无论长期或者临时,计酬或者不计酬,也无论该人的资历如何;2.依照缔约国本国法律的定义和在该缔约国相关法律领域中的适用情况,履行公共职能,包括为公共机构或者公营企业履行公共职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任何其他人员;3.缔约国本国法律中界定为“公职人员”的任何其他人员。但就本公约第二章所载某些具体措施而言,“公职人员”可以指依照缔约国本国法律的定义和在该缔约国相关法律领域中的适用情况,履行公共职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任何人员;
二 “外国公职人员”系指外国无论是经任命还是经选举而担任立法、行政、行政管理或者司法职务的任何人员;以及为外国,包括为公共机构或者公营企业行使公共职能的任何人员;
三 “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系指国际公务员或者经此种组织授权代表该组织行事的任何人员;
四 “财产”系指各种资产,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动产还是不动产、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以及证明对这种资产的产权或者权益的法律文件或者文书;
五 “犯罪所得”系指通过实施犯罪而直接或间接产生或者获得的任何财产;
六 “冻结”或者“扣押”系指依照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的命令暂时禁止财产转移、转换、处分或者移动或者对财产实行暂时性扣留或者控制;
七 “没收”,在适用情况下还包括充公,系指根据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的命令对财产实行永久剥夺;
八 “上游犯罪”系指由其产生的所得可能成为本公约第二十三条所定义的犯罪的对象的任何犯罪;
九 “控制下交付”系指在主管机关知情并由其监控的情况下允许非法或可疑货物运出、通过或者运入一国或多国领域的做法,其目的在于侦查某项犯罪并查明参与该项犯罪的人员。

第三条
适用范围

一、本公约应当根据其规定适用于对腐败的预防、侦查和起诉以及根据本公约确立的犯罪的所得的冻结、扣押、没收和返还。
二、为执行本公约的目的,除非另有规定,本公约中所列犯罪不一定非要对国家财产造成损害或者侵害。

第四条
保护主权

一、缔约国在履行其根据本公约所承担的义务时,应当恪守各国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原则以及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
二、本公约任何规定概不赋予缔约国在另一国领域内行使管辖权和履行该另一国本国法律规定的专属于该国机关的职能的权利。

第二章
预防措施

第五条
预防性反腐败政策和做法

一、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制订和执行或者坚持有效而协调的反腐败政策,这些政策应当促进社会参与,并体现法治、妥善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廉正、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原则。
二、各缔约国均应当努力制订和促进各种预防腐败的有效做法。
三、各缔约国均应当努力定期评估有关法律文书和行政措施,以确定其能否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
四、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酌情彼此协作并同有关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协作,以促进和制订本条所述措施。这种协作可以包括参与各种预防腐败的国际方案和项目。

第六条
预防性反腐败机构

一、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确保设有一个或酌情设有多个机构通过诸如下列措施预防腐败:
一 实施本公约第五条所述政策,并在适当情况下对这些政策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协调;
二 积累和传播预防腐败的知识。
二、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赋予本条第一款所述机构必要的独立性,使其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能和免受任何不正当的影响。各缔约国均应当提供必要的物资和专职工作人员,并为这些工作人员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培训。
三、各缔约国均应当将可以协助其他缔约国制订和实施具体的预防腐败措施的机关的名称和地址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第七条
公共部门

一、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酌情努力采用、维持和加强公务员和适当情况下其他非选举产生公职人员的招聘、雇用、留用、晋升和退休制度,这种制度:
一 以效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特长、公正和才能等客观标准原则为基础;
二 对于担任特别容易发生腐败的公共职位的人员,设有适当的甄选和培训程序以及酌情对这类人员实行轮岗的适当程序;
三 促进充分的报酬和公平的薪资标准,同时考虑到缔约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 促进对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案,以使其能够达到正确、诚实和妥善履行公务的要求,并为其提供适当的专门培训,以提高其对履行其职能过程中所隐含的腐败风险的认识。这种方案可以参照适当领域的行为守则或者准则。
二、各缔约国均应当考虑采取与本公约的目的相一致并与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相符的适当立法和行政措施,就公职的人选资格和当选的标准作出规定。
三、各缔约国还应当考虑采取与本公约的目的相一致并与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相符的适当立法和行政措施,以提高公职竞选候选人经费筹措及适当情况下的政党经费筹措的透明度。
四、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努力采用、维持和加强促进透明度和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

第八条
公职人员行为守则

一、为了打击腐败,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在本国公职人员中特别提倡廉正、诚实和尽责。
二、各缔约国均尤其应当努力在本国的体制和法律制度范围内适用正确、诚实和妥善履行公务的行为守则或者标准。
三、为执行本条的各项规定,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酌情考虑到区域、区域间或者多边组织的有关举措,例如大会1996年12月12日第51/59号决议附件所载《公职人员国际行为守则》。
四、各缔约国还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考虑制订措施和建立制度,以便于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发现腐败行为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五、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酌情努力制订措施和建立制度,要求公职人员特别就可能与其公职人员的职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务外活动、任职、投资、资产以及贵重馈赠或者重大利益向有关机关申报。
六、各缔约国均应当考虑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对违反依照本条确定的守则或者标准的公职人员采取纪律措施或者其他措施。

第九条
公共采购和公共财政管理

一、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采取必要步骤,建立对预防腐败特别有效的以透明度、竞争和按客观标准决定为基础的适当的采购制度。这类制度可以在适用时考虑到适当的最低限值,所涉及的方面应当包括:
一 公开分发关于采购程序及合同的资料,包括招标的资料与授标相关的资料,使潜在投标人有充分时间准备和提交标书;
二 事先确定参加的条件,包括甄选和授标标准以及投标规则,并予以公布;
三 采用客观和事先确定的标准作出公共采购决定,以便于随后核查各项规则或者程序是否得到正确适用;
四 建立有效的国内复审制度,包括有效的申诉制度,以确保在依照本款制定的规则未得到遵守时可以诉诸法律和进行法律救济;
五 酌情采取措施,规范采购的负责人员的相关事项,例如特定公共采购中的利益关系申明、筛选程序和培训要求。
二、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问责制。这些措施应当包括下列方面:
一 国家预算的通过程序;
二 按时报告收入和支出情况;
三 由会计和审计标准及有关监督构成的制度;
四 迅速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五 在本款规定的要求未得到遵守时酌情加以纠正。
三、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采取必要的民事和行政措施,以维持与公共开支和财政收入有关的账簿、记录、财务报表或者其他文件完整无缺,并防止在这类文件上作假。

第十条
公共报告

考虑到反腐败的必要性,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公共行政部门的透明度,包括酌情在其组织结构、运作和决策过程方面提高透明度。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下列各项:
一 施行各种程序或者条例,酌情使公众了解公共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和决策过程,并在对保护隐私和个人资料给予应有考虑的情况下,使公众了解与其有关的决定和法规;
二 酌情简化行政程序,以便于公众与主管决策机关联系;
三 公布资料,其中可以包括公共行政部门腐败风险问题定期报告。

第十一条
与审判和检察机关有关的措施

一、考虑到审判机关独立和审判机关在反腐败方面的关键作用,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并在不影响审判独立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加强审判机关人员的廉正,并防止出现腐败机会。这类措施可以包括关于审判机关人员行为的规则。
二、缔约国中不属于审判机关但具有类似于审判机关独立性的检察机关,可以实行和适用与依照本条第一款所采取的具有相同效力的措施。

第十二条
私营部门

一、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采取措施,防止涉及私营部门的腐败,加强私营部门的会计和审计标准,并酌情对不遵守措施的行为规定有效、适度而且具有警戒性的民事、行政或者刑事处罚。
二、为达到这些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一 促进执法机构与有关私营实体之间的合作;
二 促进制订各种旨在维护有关私营实体操守的标准和程序,其中既包括正确、诚实和妥善从事商业活动和所有相关职业活动并防止利益冲突的行为守则,也包括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国家的合同关系中促进良好商业惯例的采用的行为守则;
三 增进私营实体透明度,包括酌情采取措施鉴定参与公司的设立和管理的法人和自然人的身份;
四 防止滥用对私营实体的管理程序,包括公共机关对商业活动给予补贴和颁发许可证的程序;
五 在合理的期限内,对原公职人员的职业活动或者对公职人员辞职或者退休后在私营部门的任职进行适当的限制,以防止利益冲突,只要这种活动或者任职同这些公职人员任期内曾经担任或者监管的职能直接有关;
六 确保私营企业根据其结构和规模实行有助于预防和发现腐败的充分内部审计控制,并确保这种私营企业的账目和必要的财务报表符合适当的审计和核证程序。
三、为了预防腐败,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关于账簿和记录保存、财务报表披露以及会计和审计标准的法律法规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为实施根据本公约确立的任何犯罪而从事下列行为:
一 设立账外账户;
二 进行账外交易或者帐实不符的交易;
三 虚列支出;
四 登录负债账目时谎报用途;
五 使用虚假单据;
六 故意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前销毁账簿。
四、鉴于贿赂是依照本公约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确立的犯罪构成要素之一,各缔约国均应当拒绝对贿赂构成的费用实行税款扣减,并在适用情况下拒绝对促成腐败行为所支付的其他费用实行税款扣减。

第十三条
社会参与

一、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推动公共部门以外的个人和团体,例如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等,积极参与预防和打击腐败,并提高公众对腐败的存在、根源、严重性及其所构成的威胁的认识。这种参与应当通过下列措施予以加强:
一 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并促进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 确保公众有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
三 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
四 尊重、促进和保护有关腐败的信息的查找、接收、公布和传播的自由。这种自由可以受到某些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应当仅限于法律有规定而且也有必要的下列情形:
1. 尊重他人的权利或者名誉;
2. 维护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者维护公共卫生或公共道德。
二、各缔约国均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公众知悉本公约提到的相关的反腐败机构,并应当酌情提供途径,以便以包括匿名举报在内的方式向这些机构举报可能被视为构成根据本公约确立的犯罪的事件。

第十四条
预防洗钱的措施

一、各缔约国均应当:
一 在其权限范围内,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对办理资金或者价值转移正规或非正规业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并在适当情况下对特别易于涉及洗钱的其他机构,建立全面的国内管理和监督制度,以便遏制并监测各种形式的洗钱,这种制度应当着重就验证客户身份和视情况验证实际受益人身份、保持记录和报告可疑交易作出规定;
二 在不影响本公约第四十六条的情况下,确保行政、管理、执法和专门打击洗钱的其他机关(在本国法律许可时可以包括司法机关)能够根据本国法律规定的条件,在国家和国际一级开展合作和交换信息,并应当为此目的考虑建立金融情报机构,作为国家中心收集、分析和传递关于潜在洗钱活动的信息。
二、缔约国应当考虑实施可行的措施,监测和跟踪现金和有关流通票据跨境转移的情况,但必须有保障措施,以确保信息的正当使用而且不致以任何方式妨碍合法资本的移动。这类措施可以包括要求个人和企业报告大额现金和有关流通票据的跨境转移。
三、缔约国应当考虑实施适当而可行的措施,要求包括汇款业务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
一 在电子资金划拨单和相关电文中列入关于发端人的准确而有用的信息;
二 在整个支付过程中保留这种信息;
三 对发端人信息不完整的资金转移加强审查。
四、吁请缔约国在建立本条所规定的国内管理和监督制度时,在不影响本公约其他任何条款的情况下将区域、区域间和多边组织的有关反洗钱举措作为指南。
五、缔约国应当努力为打击洗钱而在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和金融监管机关之间开展和促进全球、区域、分区域及双边合作。

Ⅸ 公安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安部机关和公安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机制,明确公安部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公正执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公安部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公安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执行《规定》所确定的各项方针、原则和关于责任内容、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项规定;坚持从严治党和依法从严治警的方针,真抓、早抓、主动抓。第三条公安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二章责任范围和内容第四条公安部党委对公安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监督、协管责任;对公安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指导、监督责任。责任内容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分析研究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制定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党风廉政法规制度,针对公安工作特点和公安队伍实际,完善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组织和引导广大公安民警深入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学习党风廉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章,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
(四)对公安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状况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领导查处公安机关及民警发生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五)严格按照中央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六)领导、支持执法执纪监督部门履行职责,对部机关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贯彻执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情况进行监督。第五条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责任内容如下:
(一)掌握本部和公安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部党委议事日程,结合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实际,研究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
(二)对部党委其他成员的党风廉政情况实施监督管理;主持召开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开展自查自纠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措施。
(三)对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局级领导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领导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第六条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和部长助理协助党委书记(部长)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分管单位及其正职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责任内容如下:
(一)对分管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总结。
(二)组织分管单位领导班子分析本单位及本部门、本警种的党风廉政状况,针对易发生腐败现象的工作环节,组织研究提出预防和治理的具体措施,并督促主管单位落实。
(三)组织分管单位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对分管单位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有违纪违法苗头的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提醒。支持执法执纪监督部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第七条公安部纪委、驻部监察局、警务督察局负责协调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内容如下:
(一)分析、研究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状况,协助部党委研究提出部机关及公安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计划、措施;研究制定有关规章,并付诸实施。
(二)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安部和地方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监督。
(三)指导、督办或者直接查处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和公安系统党风廉政方面的重大问题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开展执法监察和纠正不正之风工作。
(四)对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和公安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地方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对公安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反映,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热点内容
面包原料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0 03:11:11 浏览:839
质量相关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0 03:10:33 浏览:74
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 发布:2025-01-10 02:31:50 浏览:270
忠诚协议与婚姻法 发布:2025-01-10 00:24:42 浏览:996
新监理工程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00:05:32 浏览:402
天元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09 23:40:10 浏览:997
劳动法五险之生育险 发布:2025-01-09 22:54:14 浏览:700
台湾公益募捐条例 发布:2025-01-09 22:49:24 浏览:735
合肥市瑶海区法院 发布:2025-01-09 21:43:56 浏览:933
脚部刑法图 发布:2025-01-09 21:23:15 浏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