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列入今年政府规章立法计划的请示

列入今年政府规章立法计划的请示

发布时间: 2024-03-15 20:58:14

1. 铁岭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定程序,提高立法质量,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辽宁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不同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的立项、调研、起草提请审议等工作和规章的立项、调研论证、起草、审核、决定、公布、备案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法规草案,是指市政府在法定权限内拟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草案。

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市政府依照权限和本规定的程序制定,以市政府令形式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第四条法规草案可就下列事项做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三)`国家和省尚未立法,本市实际工作需要的事项。第五条规章可就下列事项做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具体行政管理的事项。第六条制定法规草案和规章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第七条市政府法制办是市政府拟定法规草案和规章工作的主管部门(以下称市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一)编制年度规章立法计划,报请市政府批准后,按照有关程序组织实施;

(二)组织有关部门起草规章;

(三)对规章进行审查、调研论证;

(四)对权限范围内规章的清理、解释、备案以及公布;

(五)对已发布并实施的规章定期组织进行评估和编撰汇编;

(六)统一安排立法经费的调配使用;

(七)其他有关规章起草的业务工作。第八条市政府各部门是拟定法规草案和规章送审稿的工作单位,具体负责下列工作:

(一)按照要求提出规章的计划项目建议;

(二)起草和报送法规草案、规章的送审稿;

(三)参加市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有关法规草案拟定与规章制定过程中的调研论证;

(四)配合市政府法制部门对法规草案和规章的送审稿进行审核和调研论证;

(五)按照要求对法规草案、规章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六)参加市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拟定法规草案、制定规章过程的协调会;

(七)承担市政府委托的法规草案说明工作;

(八)对已发布的由本单位起草的规章,负责提出修改和废止建议及起草修改稿;

(九)按照本规定的权限对规章进行解释、说明。第九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的制定、发布、评估、清理、汇编等立法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二章立 项第十条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于每年10月30日前向市政府各部门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征集下一年度规章立法建议项目。

市政府各部门以及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工作情况,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市政府法制部门提出规章的立项申请。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及时将收集到的立法建议交由相关部门研究,相关部门决定采纳的,应当向市政府法制部门提出立项申请。第十一条立项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章的名称、需要规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制定规章的必要性、可行性,拟确定的主要制度;

(三)制定规章的法律和政策依据。第十二条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对市政府各部门、其他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提出的规章的立项申请进行汇总研究和初步论证。对报送的立项申请进行审查汇总、综合平衡后,拟定本级政府年度规章立法计划草案。第十三条市政府年度规章立法计划草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章名称;

(二)立法计划项目责任起草单位;

(三)计划报送市政府审议的时间等。第十四条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将市政府年度规章立法计划草案连同意见采纳情况报市政府审定后,下发执行。

2. 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日照市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的决定(2021)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制定规章,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将第四条改为第五条,将第一款第四项修改为:“科学界定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权力与责任”;第五项修改为:“公平、合理界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第六项修改为:“充分发扬民主,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序参与”。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三、将第五条改为第六条,第二款修改为:“市人民政府负责政府立法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政府立法工作部门)负责规章制定计划的研究论证、规章草案的审查,以及有关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四、将第八条改为第九条,修改为:“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编制规章年度立法计划,统筹安排规章制定工作。”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有关部门、单位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按照规定向政府立法工作部门提报立项申请。”六、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向政府立法工作部门提出立法项目建议。”七、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三款修改为:“规章年度立法计划报请市人民政府审议并经市委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八、将第十三条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规章年度立法计划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单位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进行调整的,应当吵简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请示。

“对拟增加的规章项目应当进行补充论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政府立法工作部门应当及时跟踪了解规章年度立法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十、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起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规章,可以吸收有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具有立法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学科研单位、法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等第三方承担。”

删去第三款。十一、将第十五条改为第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多个部门共同起草规章草案的,必要时可以请求政府立法工作部门予以协调。”十二、将第十八条改为第二十条,修改为:“起草部门可以通过网上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起草规章,起草部门应当将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十日。”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一条:“起草规章,涉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对社会公众有重要影响等重大利益调整事项的,起草部门液毕应当进行论证咨询,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二条:“起草的规章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或者存在重大意见分歧,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有较大影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需要进行听证的,起草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举行听证会听取意见。”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三条:“起草的规章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起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公平竞争审查。”十六、将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规章草案应当经起草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通过,并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后,书面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将第二款修改为:“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意见时,应当同时附具依据和理由,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加盖本部门印章后,自升埋裤收到规章草案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反馈起草部门;逾期或者不按照要求反馈意见的,视为同意。”十七、将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起草部门完成起草工作后,应当将下列材料及其电子版报送市人民政府,径送政府立法工作部门审查:

“(一)送审报告;

“(二)规章草案送审稿及其起草说明;

“(三)公众参与情况的说明以及征求意见的原始材料和汇总表;

“(四)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规章、政策文件、技术规范、标准等;

“(五)参考的外地有关立法资料;

“(六)有利于审查工作的其他资料。”

3. 酒泉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的立法程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甘肃省拟定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依照本规定的程序起草,以市人民政府议案形式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立法权限和本规定的程序制定,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第四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其他上位法规定,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确立的立法原则和立法权限,立足本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第五条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名称一般称“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等;政府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等,不得称“条例”。第六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应当符合立法技术规范,做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用语准确简洁,条文内容明确具体。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应当采用条文方式表达,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分章、节、条、款、项。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工作进行规划、审查、协调和指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起草、征求意见和论证工作。第二章立项第八条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征集下一年度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并通过《酒泉日报》或酒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建议。第九条本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以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提出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建议。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对收集到的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建议及时组织研究论证或转交有关部门研究。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收集到的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建议研究论证后决定采纳的,应当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交立项申请。第十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认为需要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或制定政府规章的,应当于每年9月30日前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报送下一年度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或制定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第十一条报请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或制定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项目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地方性法规草案或政府规章项目的内容属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具体行政管理事项,需要由本市作出规定的;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或政府规章项目的内容已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措施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方案;
(三)地方性法规草案或政府规章项目的内容不与上位法相抵触;
(四)地方性法规草案或政府规章项目已形成初稿。
报请立项时,应当说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或制定政府规章的必要性、基本思路、主要措施、有关法律依据、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或政府规章的组织及工作进度安排、拟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报送的时间等事项。第十二条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对报送的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或制定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进行汇总研究,根据国家、甘肃省立法情况,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的总体部署,立项申请的论证完善程度,结合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编制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年度工作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年度工作计划,应当明确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名称、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完成时间等事项。
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计划,在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征求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意见。

4.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通市政府规章制定办法》的决定(2021)

一、将第三条修改为:“规章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则旦“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制定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位法和相关帆盯键规定要求向党委报告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市委。”三、将本办法中的“政府法制机构”改为“市政府承担行政立法工作的部门(简称市政府立法部门)”。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鼓励社会公众有序参与规章项目征集、公开征求意见、听证、论证咨询、评估等立法活动。”五、将第七条改为第九条,修改为:“市政府立法部门可以于每年下半年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组织征集下一年度规章制定建议。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组织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政府立法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立项申请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制定必要性、法律依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设立的主要制度等内容。开展立法前评估的,提交立法前评估报告。”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一条:“市政府立法部门可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等实际工作需要,直接提出规章制定项目,或者交由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七、将第九条改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市政府立法部门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研究论证规章立项申请和规章制定建议,拟订年度规章制定计划。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年度规章制定计划:

“(一)拟规范的事项不属于规章立法权限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已经有具体规定,无需再制定规章的;

“(三)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四)立法目的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要的;

“(六)相关问题能够通过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解决的;

“(七)不适宜制定规章的其他情形。

“市政府立法部门应当公开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年度规章制定计划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评估论证。

“年度规章制定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八、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规章制定项目分为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正式项目是指经过论证、比较成熟的,当年提交市政府审议的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是指当年进行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时提交市政府审议的项目。”九、将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规章由市政府确定的部门起草。

“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或者内容重要、复杂的规章,市政府可以确定由一个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起草,或者由市政府立法部门组织起草。

“起草专业性较强的规章,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十、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七条,并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起草单位应当将规章草案及其说明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八条:“起草的规章涉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对社会公众有重要影响等重大利益调整事项的,起草单位应当进行论证咨询,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

“起草的规章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应当按照规定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态巧商会的意见,并且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涉及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法律特殊保护群体权益的,应当专门听取有关群体和组织的咨询意见;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或者重大法律、专业技术等问题的,应当组织有关机关、人民团体、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行业协会商会等方面的代表进行论证;有较大争议的,可以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就争议事项开展评估。”

5. 共产房、公租房等列入2022立法计划

2022立法工作计划公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深圳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试行)》列入预备项目。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正式公布,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规草案共14项;拟由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共14项;预备项目共58项,其中包括法规41项,规章17项。

据了解,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涉及住房、燃气管理、职业教育等;其中包括,深圳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试行)、深圳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等。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健全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规制度。包括深圳市公共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深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深圳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等。

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方面,积极推进公共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城市治理急需的立法项目,着力提高城市治理领域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燃气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成品油监督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等。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市深化改革开放的需求出发,加快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持前海发展方面的立法。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暂行办法、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国际船舶条例、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不动产登记条例等。

在加快补齐相关领域法规制度短板弱项方面,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教育、劳动保障等重要领域立法。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一、当年拟提请审议项目

(一)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规草案(14项)。

1.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

2.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3.深圳经济特区不动产登记条例(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4.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5.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6.深圳经济特区成品油监督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7.深圳经济特区国际船舶条例(责任单位:深圳海事局)

8.深圳经济特区燃气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9.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人才工作局)

10.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

11.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市住房建设局)

12.深圳经济特区计量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3.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统计局)

14.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修改)(责任单位:深圳海事局)

(二)拟由市政府制定的规章(14项)。

1.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2.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破产事务管理署)

3.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4.深圳市公共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5.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6.深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7.深圳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8.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和自然资源行政职权调整的决定(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9.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实施细则(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0.深圳市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11.深圳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管理规定(修改)(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2.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暂行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

13.深圳市粮食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14.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二、预备项目

(一)法规(41项)。

1.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深圳经济特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管理条例(责任单位:盐田区政府)

3.深圳经济特区禁毒条例(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4.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停车条例(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5.深圳经济特区保安行业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6.深圳经济特区网络安全治理与服务条例(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7.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责任单位: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8.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9.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10.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收回条例(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11.深圳经济特区机关运行保障条例(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12.深圳经济特区房屋租赁市场管理若干规定(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3.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转让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4.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5.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6.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监理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7.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8.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19.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20.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1.深圳经济特区户外运动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2.深圳经济特区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23.深圳经济特区道路运输条例(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24.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实施条例(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25.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安全发展条例(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26.深圳经济特区应急救援条例(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27.深圳经济特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28.深圳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9.深圳经济特区口岸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口岸办)

30.深圳经济特区陆路口岸和特区管理线检查站物业管理规定(修改)(责任单位:市口岸办)

31.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32.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组织管理若干规定(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33.深圳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34.深圳经济特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35.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36.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审计局)

37.深圳经济特区律师条例(修改)(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38.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责任单位:市残联)

39.深圳经济特区公示语外文标识管理条例(责任单位:市政府外办)

40.深圳经济特区大鹏新区条例(责任单位:大鹏新区管委会)

41.深圳经济特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条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二)规章(17项)。

1.深圳市个人破产管理人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破产事务管理署)

2.深圳市市场监管举报奖励办法(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4.深圳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5.深圳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试行)(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6.深圳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7.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8.深圳市城建档案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9.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办法(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0.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局)

11.深圳市水库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12.深圳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规定(修改)(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13.深圳市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经营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4.深圳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15.深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16.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17.深圳市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修改)(责任单位:前海管理局)

6. 南通市政府规章制定办法(2021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制定工作,提高规章制定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评估、解释和清理等,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规章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第四条制定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位法和相关规定要求向党委报告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市委。第五条规章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法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二)坚持改革导向,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依法、公平、合理地界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有关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四)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六条市政府对规章制定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政府承担行政立法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市政府立法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规章制定的具体工作,并做好相关督促、指导和协调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规章制定的相关工作。

规章制定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第七条鼓励社会公众有序参与规章项目征集、公开征求意见、听证、论证咨询、评估等立法活动。第二章立项第八条制定规章应当立项。年度规章制定计划一般在上一年度第四季度内编制完成。第九条市政府立法部门可以于每年下半年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组织征集下一年度规章制定建议。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组织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政府立法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立项申请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制定必要性、法律依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设立的主要制度等内容。开展立法前评估的,提交立法前评估报告。第十条市政府立法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规章制定建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市政府立法部门提出规章制定建议。

市政府立法部门应当将征集到的规章制定建议,交由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第十一条市政府立法部门可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等实际工作需要,直接提出规章制定项目,或者交由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第十二条市政府立法部门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研究论证规章立项申请和规章制定建议,拟订年度规章制定计划。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年度规章制定计划:

(一)拟规范的事项不属于规章立法权限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已经有具体规定,无需再制定规章的;

(三)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四)立法目的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要的;

(六)相关问题能够通过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解决的;

(七)不适宜制定规章的其他情形。

市政府立法部门应当公开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年度规章制定计划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评估论证。

年度规章制定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第十三条年度规章制定计划主要包括规章制定项目名称、起草单位和报送市政府立法部门审查的时间。

规章制定项目分为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正式项目是指经过论证、比较成熟的,当年提交市政府审议的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是指当年进行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时提交市政府审议的项目。

7. 金华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活动,提高立法效率,保证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包括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起草、审查以及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制定政府规章,包括政府规章的立项、调研、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解释以及修改、废止等活动。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可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下列事项制定政府规章: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政府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第五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坚持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充分协商、集体审议的程序,适应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负责拟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的立法前期调研、立法项目申报、送审稿起草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拟定市人民政府立法计划草案、组织实施立法计划以及审查和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送审稿等工作。第七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第二章立项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编制本年度立法计划。

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分为审议项目、预备项目、调研项目。审议项目是指草案基本成熟,年内可以公布的项目;预备项目是指草案中的主要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争取年内公布的项目;调研项目是指有制定必要,需要开展立法调研的项目。

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明确每件立法项目的名称、起草单位以及报送市政府审议的时间等内容。第九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8月底前书面通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申报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建议。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提交的立法项目申报材料应当包括立法项目申报表和调研论证报告。立法项目调研论证报告应当包括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规定的主要制度等内容。申报审议项目的,应当同时提交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草案建议稿文本及其说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立法项目建议,应当包括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措施建议等内容。第十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申报的立法项目和公开征集的立法项目建议进行评估论证,与申报立法项目的政府部门(单位)和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协商。

对申报的立法项目进行评估论证,主要围绕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开展。第十一条拟列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市立法权限;

(二)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行政管理实际需要;

(三)立法目的明确、依据充分,确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

(四)拟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必要、合法、合理、可行。

申报的立法项目或者公开征集的立法建议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项:

(一)已列入全国或者本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规定明确的解决措施的;

(三)拟规定的主要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

(四)超越本市立法权限的;

(五)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行政管理实际需要的;

(六)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

(七)其他不适宜通过立法解决的事项。

热点内容
安装空调法律法规 发布:2024-11-16 18:25:45 浏览:725
安徽当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6 18:00:21 浏览:201
法规教育课件 发布:2024-11-16 17:52:09 浏览:183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发布:2024-11-16 17:51:28 浏览:287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发布:2024-11-16 17:49:38 浏览:972
道德具有广泛 发布:2024-11-16 17:48:15 浏览:44
2016年劳动法陪产假 发布:2024-11-16 17:48:10 浏览:105
两高贪贿司法解释 发布:2024-11-16 17:34:31 浏览:980
刑事诉讼法第二第七节 发布:2024-11-16 17:24:22 浏览:847
法律法规文本数据库 发布:2024-11-16 16:53:09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