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发布时间: 2024-05-21 16:32:46

Ⅰ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2022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是指由内燃机驱动或者牵引的车辆,铁路机车和拖拉机除外。第三条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采取提高控制标准和更新淘汰等防治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五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有关工作。第二章预防与控制第六条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国家规定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决定对本省新购机动车执行严于国家规定的现阶段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在用机动车执行逐步加严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向社会公告后实施。第七条对未达到本省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购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

对未达到本省执行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省外登记的在用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机动车转入登记。第八条鼓励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的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

鼓励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禁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排气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建设新能源机动车的燃料补给、充换电、维修等配套设施,落实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规定,采取提供通行便利、停车收费优惠等措施,鼓励使用新能源机动车。第十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鼓励和支持城市公共客运优先选用新能源机动车型,对排气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城市公共客运车辆实行更新淘汰。第十一条车用汽油、柴油及其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本省执行的国家阶段性燃油质量标准的要求。鼓励使用清洁车用能源和优质车用燃料。

销售车用燃料的单位,应当明示燃料质量标准。

禁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车用燃料。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程度,划定禁止或者限制高排放机动车行驶的区域、道路和时段。

采取前款规定的交通管制措施的,省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并提前向社会公告。第十三条使用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气车数量较多的重点用车单位应当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和环保达标保障体系,确保本单位使用的车辆符合相关排放标准。

重点用车单位名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污染防治需要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第十四条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装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或者破坏车载排放诊断系统。

机动车不得排放目视可见黑烟等排气污染物。第十五条具备条件的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气车配备远程排放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的,可以根据排放数据情况和国家有关标准,在定期排放检验时免于上线检测。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制定。第三章检验与治理第十六条对全省机动车实施排放检验制度。

在用机动车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由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定期对其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驶。未经检验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纯电动机动车免于排放检验。新购机动车达到本省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办理注册登记前免于排放检验,国家对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气车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Ⅱ 鑿忔辰甯傚ぇ姘旀薄鏌撻槻娌绘潯渚

绗涓绔犮鎬诲垯绗涓鏉°涓轰簡闃叉不澶ф皵姹℃煋锛屼繚鎶ゅ拰鏀瑰杽澶ф皵鐜澧冿紝淇濋殰鍏浼楀仴搴凤紝鎺ㄨ繘鐢熸佹枃鏄庡缓璁撅紝淇冭繘缁忔祹绀句細鍙鎸佺画鍙戝睍锛屼緷鎹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鐜澧冧繚鎶ゆ硶銆嬨併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澶ф皵姹℃煋闃叉不娉曘嬨併婂北涓滅渷澶ф皵姹℃煋闃叉不鏉′緥銆嬬瓑娉曞緥銆佹硶瑙勶紝缁撳悎鏈甯傚疄闄咃紝鍒跺畾鏈鏉′緥銆傜浜屾潯銆鏈鏉′緥閫傜敤浜庢湰甯傝屾斂鍖哄煙鍐呭ぇ姘旀薄鏌撻槻娌绘椿鍔ㄣ傜涓夋潯銆澶ф皵姹℃煋闃叉不鍧氭寔棰勯槻涓轰富銆侀槻娌荤粨鍚堬紝鏀垮簻涓诲笺佺ぞ浼氬弬涓庯紝鍏卞悓娌荤悊銆佹崯瀹虫媴璐g殑鍘熷垯銆傜鍥涙潯銆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滃规湰琛屾斂鍖哄煙鍐呯殑澶ф皵鐜澧冭川閲忚礋璐c
銆銆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滃簲褰撳皢澶ф皵姹℃煋闃叉不宸ヤ綔绾冲叆鍥芥皯缁忔祹鍜岀ぞ浼氬彂灞曡″垝锛屽埗瀹氬疄鏂藉ぇ姘旀薄鏌撻槻娌昏勫垝锛屽苟淇濋殰璐㈡斂鎶曞叆銆傚ぇ姘旀薄鏌撻槻娌昏勫垝搴斿綋涓庝富浣撳姛鑳藉尯瑙勫垝銆佸湡鍦板埄鐢ㄦ讳綋瑙勫垝銆佸煄涔¤勫垝绛夌浉琛旀帴銆傜浜旀潯銆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滅幆澧冧繚鎶や富绠¢儴闂ㄥ规湰琛屾斂鍖哄煙鍐呯殑澶ф皵姹℃煋闃叉不瀹炴柦缁熶竴鐩戠潱绠$悊銆傚彂灞曟敼闈┿佺粡娴庡拰淇℃伅鍖栥佹暀鑲层佸叕瀹夈佺洃瀵熴佽储鏀裤佽勫垝銆佷綇鎴垮拰鍩庝埂寤鸿俱佸煄甯傜$悊銆佷氦閫氳繍杈撱佸啘涓氥佹灄涓氥佺暅鐗с佺叅鐐绠$悊銆佸伐鍟嗚屾斂绠$悊銆佽川閲忔妧鏈鐩戠潱绛夐儴闂ㄥ拰姘旇薄涓荤℃満鏋勬寜鐓у悇鑷鑱岃矗鍋氬ソ澶ф皵姹℃煋闃叉不鐨勭洃鐫g$悊宸ヤ綔銆
銆銆涔¢晣浜烘皯鏀垮簻鍜岃楅亾鍔炰簨澶勬寜鐓т笂绾т汉姘戞斂搴滃拰鏈夊叧閮ㄩ棬鐨勫伐浣滃畨鎺掞紝鍋氬ソ澶ф皵姹℃煋闃叉不鐨勭浉鍏冲伐浣溿傜鍏鏉°鏈甯傚疄琛屽ぇ姘旂幆澧冭川閲忕洰鏍囪矗浠诲埗鍜岃冩牳璇勪环鍒跺害锛岃冭瘎缁撴灉搴斿綋鍚戠ぞ浼氬叕寮銆傜涓冩潯銆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滃簲褰撳姞寮哄ぇ姘旂幆澧冧繚鎶ゆ硶寰嬫硶瑙勫d紶锛屾櫘鍙婂ぇ姘旀薄鏌撻槻娌荤戝︾煡璇嗭紱榧撳姳鍩哄眰缇や紬鎬ц嚜娌荤粍缁囥佺ぞ浼氱粍缁囥佺幆澧冧繚鎶ゅ織鎰胯呯瓑寮灞曞ぇ姘旂幆澧冧繚鎶ゆ硶寰嬫硶瑙勫拰澶ф皵姹℃煋闃叉不鐭ヨ瘑鐨勫d紶锛岃惀閫犱繚鎶ょ幆澧冪殑鑹濂介庢皵銆
銆銆鏁欒偛琛屾斂閮ㄩ棬銆佸︽牎搴斿綋灏嗗ぇ姘旀薄鏌撻槻娌荤戝︾煡璇嗙撼鍏ュ︽牎鏁欒偛鍐呭癸紝鍩瑰吇瀛︾敓鐨勫ぇ姘旂幆澧冧繚鎶ゆ剰璇嗐傜鍏鏉°澶ф皵姹℃煋闃叉不鏄鍏ㄧぞ浼氱殑鍏卞悓璐d换銆
銆銆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滃強鍏堕儴闂ㄣ佸崟浣嶅拰涓浜哄簲褰撻伒瀹堝浗瀹跺拰鍦版柟澶ф皵鐜澧冧繚鎶ゆ硶寰嬫硶瑙勩
銆銆浼佷笟浜嬩笟鍗曚綅鍜屽叾浠栫敓浜х粡钀ヨ呭簲褰撻噰鍙栨帾鏂斤紝闃叉銆佸噺灏戝ぇ姘旀薄鏌擄紝骞跺规墍閫犳垚鐨勬崯瀹充緷娉曟壙鎷呰矗浠汇
銆銆鍏姘戝簲褰撳饱琛屽ぇ姘旂幆澧冧繚鎶ょ殑涔夊姟锛屽苟鏈夋潈瀵归犳垚澶ф皵姹℃煋鐨勫崟浣嶅拰涓浜鸿繘琛屼妇鎶ワ紝瀵硅屼娇鐩戠潱绠$悊鐨勯儴闂ㄥ強鍏跺伐浣滀汉鍛樹笉渚濇硶灞ヨ岃亴璐g殑琛屼负杩涜屾涓惧拰鎺у憡銆
銆銆瀵规薄鏌撳ぇ姘旂幆澧冩崯瀹崇ぞ浼氬叕鍏卞埄鐩婄殑琛屼负锛岀﹀悎娉曞緥瑙勫畾鏉′欢鐨勭ぞ浼氱粍缁囧彲浠ュ悜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捣璇夎笺傜浜岀珷銆鐩戠潱绠$悊绗涔濇潯銆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滃簲褰撹浆鍙樼粡娴庡彂灞曟柟寮忥紝璋冩暣鑳芥簮缁撴瀯鍜屼骇涓氱粨鏋勶紝鍙戝睍缁胯壊銆佸惊鐜缁忔祹锛屾帹琛屾竻娲佺敓浜э紝浠庢簮澶翠笂鍑忓皯澶ф皵姹℃煋鐗╃殑浜х敓鍜屾帓鏀俱
銆銆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滃簲褰撴牴鎹鏈琛屾斂鍖哄煙鐨勮嚜鐒舵潯浠躲佸湴鐞嗙壒鐐瑰拰瑙勫垝鍙戝睍鏂瑰悜锛岀‘瀹氬煄甯傚姛鑳藉畾浣嶃佷骇涓氬竷灞鍜屽ぇ姘旂幆澧冭川閲忔帶鍒舵寚鏍囥傜鍗佹潯銆甯備汉姘戞斂搴滃簲褰撲緷鐓х渷浜烘皯鏀垮簻纭瀹氱殑閲嶇偣澶ф皵姹℃煋鐗╂帓鏀炬婚噺鎺у埗鎸囨爣锛岄愮骇鍒嗚В钀藉疄鍒板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滀互鍙婃帓姹″崟浣嶏紝骞剁粍缁囧疄鏂姐
銆銆鎺掓薄鍗曚綅鐨勯噸鐐瑰ぇ姘旀薄鏌撶墿鎺掓斁鎬婚噺鎺у埗鎸囨爣锛岀敱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滅幆澧冧繚鎶や富绠¢儴闂ㄦ牴鎹鏈鍦板尯閲嶇偣澶ф皵姹℃煋鐗╂婚噺鎺у埗璁″垝銆佹帓姹″崟浣嶇幇鏈夋帓鏀鹃噺鍜屾敼鍠勫ぇ姘旂幆澧冭川閲忕殑闇瑕佹牳瀹氾紝鎶ュ悓绾т汉姘戞斂搴滄壒鍑嗭紝骞跺悜绀句細鍏寮銆傜鍗佷竴鏉°甯備汉姘戞斂搴滃彲浠ユ牴鎹鏀瑰杽澶ф皵鐜澧冭川閲忕姸鍐靛拰澶ф皵姹℃煋鐗╂帓鏀炬婚噺鎺у埗绛夐渶瑕侊紝瀹炴柦涓ヤ簬鍥藉跺拰鐪佹爣鍑嗙殑澶ф皵鐜澧冭川閲忔爣鍑嗗拰澶ф皵姹℃煋鐗╂帓鏀炬爣鍑嗐
銆銆浼佷笟浜嬩笟鍗曚綅鍜屽叾浠栫敓浜х粡钀ヨ呮帓鏀剧殑澶ф皵姹℃煋鐗╋紝涓嶅緱瓒呰繃鏍稿畾鐨勫ぇ姘旀薄鏌撶墿鎬婚噺鎺у埗鎸囨爣鍜岃勫畾鐨勬帓鏀炬爣鍑嗐傜鍗佷簩鏉°瀵硅秴杩囬噸鐐瑰ぇ姘旀薄鏌撶墿鎺掓斁鎬婚噺鎺у埗鎸囨爣鎴栬呮湭瀹屾垚澶ф皵鐜澧冭川閲忔敼鍠勭洰鏍囩殑鍘垮尯锛屽競浜烘皯鏀垮簻鐜澧冧繚鎶や富绠¢儴闂ㄥ簲褰撲細鍚屾湁鍏抽儴闂ㄧ害璋堣ュ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滅殑涓昏佽礋璐d汉锛屽苟鏆傚仠瀹℃壒璇ュ幙鍖烘柊澧炲ぇ姘旀薄鏌撶墿鎺掓斁鐨勫缓璁鹃」鐩鐜澧冨奖鍝嶈瘎浠锋枃浠躲傜害璋堟儏鍐靛簲褰撳悜绀句細鍏寮銆
銆銆鏈杈惧埌鍥藉躲佺渷鍜屾湰甯傚ぇ姘旂幆澧冭川閲忔爣鍑嗙殑鍘垮尯浜烘皯鏀垮簻锛屽簲褰撶紪鍒跺ぇ姘旂幆澧冭川閲忛檺鏈熻揪鏍囪勫垝鎴栬呰″垝骞剁粍缁囧疄鏂姐傜鍗佷笁鏉°瀵归犳垚澶ф皵鐜澧冧弗閲嶆薄鏌撴垨鑰呴噸澶хぞ浼氬奖鍝嶇殑鐜澧冭繚娉曟堜欢锛屾垨鑰呭ぇ姘旂幆澧冮棶棰樼獊鍑虹殑鍘垮尯锛屽競浜烘皯鏀垮簻鐜澧冧繚鎶や富绠¢儴闂ㄥ彲浠ュ规墍鍦ㄥ幙鍖虹殑鐜澧冧繚鎶や富绠¢儴闂ㄥ疄鏂芥寕鐗岀潱鍔炪傛寕鐗岀潱鍔炴儏鍐靛簲褰撳悜绀句細鍏寮銆傜鍗佸洓鏉°浼佷笟浜嬩笟鍗曚綅鍜屽叾浠栫敓浜х粡钀ヨ呰繚鍙嶆硶寰嬫硶瑙勮勫畾鎺掓斁澶ф皵姹℃煋鐗╋紝閫犳垚鎴栬呭彲鑳介犳垚涓ラ噸澶ф皵姹℃煋锛屾垨鑰呮湁鍏宠瘉鎹鍙鑳界伃澶辨垨鑰呰闅愬尶鐨勶紝甯傘佸幙鍖轰汉姘戞斂搴滅幆澧冧繚鎶や富绠¢儴闂ㄥ拰鍏朵粬璐熸湁澶ф皵鐜澧冧繚鎶ょ洃鐫g$悊鑱岃矗鐨勯儴闂锛屽彲浠ユ寜鐓ф硶寰嬫硶瑙勮勫畾瀵规湁鍏宠炬柦銆佽惧囥佺墿鍝侀噰鍙栨煡灏併佹墸鎶肩瓑琛屾斂寮哄埗鎺鏂姐

Ⅲ 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与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建筑物拆除、道路保洁、物料运输与堆存、采石取土、养护绿化等活动产生的松散颗粒物质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林业、价格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林业、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的有关工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防治扬尘污染的义务,有权对造成扬尘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

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建立扬尘污染投诉和举报制度,及时受理对扬尘污染的投诉和举报,并依法作出处理。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林业等部门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监测制度,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和道路积尘负荷的监测监控,定期公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第八条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单位,应当制定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和防治措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承发包合同,应当明确施工单位的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预算。第九条建设单位报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扬尘污染防治内容。

对可能产生扬尘污染、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第十条建设项目监理单位应当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工程监理细则,对发现的扬尘污染行为,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改正,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第十一条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采取遮盖、围挡、密闭、喷洒、冲洗、绿化等防尘措施,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应当采取硬化等降尘措施,裸露地面应当铺设礁渣、细石或者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或者采取覆盖防尘布或者防尘网等措施,保持施工场所和周围环境的清洁。

进行管线和道路施工除符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对回填的沟槽,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禁止工程施工单位从高处向下倾倒或者抛洒各类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第十二条道路保洁应当遵守下列防尘规定:

(一)城市主要道路推广使用高压清洗车等机械化清扫冲刷方式;

(二)采用人工方式清扫道路的,应当符合市容环境卫生作业规范;

(三)路面破损的,应当采取防尘措施,及时修复;

(四)下水道的清疏污泥应当当日清运,不得在道路上堆积。第十三条在城镇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保持车容整洁,不得带泥带灰上路。

运输砂石、渣土、土方、垃圾等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蓬盖、密闭等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物料遗撒或者泄漏而产生扬尘污染。第十四条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的物料堆存应当遵守下列防尘规定:

(一)堆场的场坪、路面应当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路面整洁;

(二)堆场周边应当配备高于堆存物料的围挡、防风抑尘网等设施;大型堆场应当配置车辆清洗专用设施;

(三)对堆场物料应当根据物料类别采取相应的覆盖、喷淋和围挡等防风抑尘措施;

(四)露天装卸物料应当采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密闭输送物料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绿化责任制,根据本地实际,加强城区及周边地区绿化,防治扬尘污染和土壤风蚀影响。第十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扬尘污染防治的需要,划定禁止从事砂石、石灰石开采和加工等易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区域。

Ⅳ 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正)

第一条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第三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四条市、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铁路、海洋与渔业、海事管理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

对举报的污染大气环境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查证属实后,依据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绿化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七条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八条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和其他大气质量及污染防治方面的信息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第十条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制冷)。第十一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在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第十二条禁止开采含放射性物质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禁止进口、销售、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煤燃料、石油焦,鼓励燃用优质煤炭、洁净型煤或者其他清洁燃料。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辖区空气质量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原煤、型煤及其他煤燃料质量标准,规定标准的实施期限和范围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在城市建成区内,禁止居民在生活中燃用原煤。鼓励居民燃用优质煤炭和洁净型煤,推广节能环保型炉灶。

单位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等物料,应当采取防燃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禁止向城市建成区内的居民销售原煤。第十四条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改进施肥方式,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减少氨、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对树木、花草喷洒剧毒、高毒农药。第十五条单位应当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燃用燃料的种类、数量、硫份、灰份和污染防治的措施。已登记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进行变更申报登记。第十六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按照淘汰锅炉实施方案属淘汰的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停止被淘汰锅炉的使用,拆除被淘汰锅炉和与之相配套的烟囱等设施。第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

禁止通过偷排、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现场检查为目的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

禁止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第十八条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内不得新建额定蒸发量二十吨以下的直接燃煤、重油、渣油锅炉以及直接燃用生物质的锅炉。第十九条锅炉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要求的,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

Ⅳ 聊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大气污染防治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源头控制、防治结合、标本兼治、损害担责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监管、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模式。第四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应当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按照“四减四增”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从源头上防治大气污染。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第六条市、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交通运输、公路、水行政、农业、林业、畜牧、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八条实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评议制、责任追究制,考核奖惩结果应当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布。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应当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树立大气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色、低碳、节俭、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第十条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明确受理环保举报、投诉的工作机构,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方式,对受理的举报、投诉事项及时依法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举报属实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奖励。举报大气违法行为或者提供破案线索,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奖励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第十一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社会团体、学校、新闻媒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应当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低碳、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第十二条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与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削减和控制排放总量。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拟订重点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本市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建立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交易制度。第十三条对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县(市区),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约谈该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该县(市区)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约谈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第十四条本市实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和多层管理的大气环境保护监管机制。

Ⅵ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的内容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省规定的标准。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有关经济综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核定的本行政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本行政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
第五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燃烧设备燃用煤炭、燃料重油含硫份和灰份的情况,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技术资料。
第六条 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排污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排污总量和核发的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内。在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已满的县级行政区需要建设的项目,必须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削减已有污染源排污总量,报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报批。
第八条 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进行验收。建设项目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单位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第六条 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排污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排污总量和核发的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第九条 超过国家、省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必须限期治理。饮食服务业炉灶、茶水炉、非生产性锅炉的限期治理,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由其委托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其他排放大气污染物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第十条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向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治理计划,定期报告治理进度,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限期治理的项目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完善监测网络,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重点大气污染单位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
第十二条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有毒有害气体的,必须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规定燃用煤炭和燃料重油的含硫量并公布实施。
城市集中配煤场和型煤厂应当采取防尘措施。配煤场、型煤厂配制或加工的煤炭、型煤,其硫份、灰份及固硫率必须符合当地城市人民政府的规定。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技术等措施,改进城市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在设区的市建成区内,不得新建总容量10吨/时(7兆瓦)以下民用燃煤锅炉,在县(市)建成区内不得新建总容量6吨/时(4.2兆瓦)以下的民用燃煤锅炉。已建成的,由城市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改用清洁能源。新建燃煤锅炉,必须建设配套的除尘、脱硫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
第十五条大中城市和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的县级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城市市区划定禁止直接燃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直接燃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改用其他清洁能源。
第十六条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车用燃料。
机动车所有人必须保证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达到规定标准。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省规定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在用机动车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报废更新。
第十七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机动车年检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应当与安全定期检测同步进行。机动车年检单位,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数据分别报送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检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机动车年检单位应当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使用。
第十八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其委托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进行监督,保证机动车排气污染年度检测的质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对排放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治理。
第十九条排放污染物超过标准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机动车维修单位维修,经维修的机动车所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对经维修仍达不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标准的,按有关规定强制报废。
第二十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合理控制出租车、机动三轮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科学安排出租车的停靠、调度以及运营方式,大力发展使用清洁能源的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第二十一条禁止土法炼制砷、汞、铅、硫磺、焦炭、石油、有色金属等产品;不得新建水泥(特种水泥除外)、火电、钢铁、炼油、玻璃等小型项目。已建成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
干线公路两侧二公里可视范围内和城市市区内不得从事烧窑、碎石等污染大气环境的生产项目。
第二十二条燃煤电厂、水泥厂必须建设配套的除尘、脱硫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限制新建、扩建燃煤电厂和水泥厂。
第二十三条在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村民居住区内及其周围不得从事经营性的露天喷漆、喷涂、喷砂、制作玻璃钢和机动车磨擦片以及其他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
第二十四条城市的饮食服务业炉灶、茶水炉、食堂大灶由城市人民政府限期改用清洁能源。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的选址应当合理,其排放的油烟、烟尘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现有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污染扰民的,应当限期治理或者停业。禁止在城市市区内露天烧烤食品。
第二十五条在城市建成区内无规则排放废气和粉尘的,应当采取封闭措施收集和处理污染物。
第二十六条排放粉尘、粉煤灰、煤矸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和煤矸石自燃污染。
第二十七条在城市建成区内建设施工的,应当统筹设计、科学施工、合理限定工期,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工地周边应当设置高度1.8米以上的围挡,不得高空抛撒建筑垃圾。对土堆、散料应当采取遮盖或者洒水措施;
(二)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日产日清,装卸车不得凌空抛撒,车辆不得沾带泥土驶出施工工地;
(三)混凝土浇注量在一百立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应当使用预搅拌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的,必须采取防止扬尘污染措施;
(四)拆迁造成扬尘的,应当随拆随洒水;
(五)在道路上施工应当实行封闭式作业。施工弃土、废料必须及时清运。堆放施工弃土、散料的,应当采取洒水或者遮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第二十八条运输散装货物的机动车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因扬散、泄漏产生的污染,并逐步实现散装货物箱式运输。
第二十九条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的清扫,应当避开交通高峰期;主要道路应当使用机械清扫;除低温结冰及雨雪天气外,应当定期洒水,防止扬尘污染。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氨化、气化、沼气发酵等新技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及其两侧的乡镇、村庄,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三十一条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疏浚河道、下水道,合理布设冲水公厕并加强管理,防止恶臭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在规定地点堆放,有关单位必须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二条从事畜禽养殖、屠宰、制革、橡胶、骨胶炼制、骨粉、鱼粉、生物发酵、饲料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加工、生产活动,必须远离居民居住区,并采取措施,防治恶臭气体对附近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植树种草、城乡绿化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实行绿化责任制,优化绿化结构,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减少市区裸露地面。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的研究,促进环境保护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第三十五条对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负责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或者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或者没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没收销毁,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对不符合标准的车用燃料予以没收。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三款、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逾期仍未达到当地环境保护规定的,可以责令其停工整顿。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行政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主管人员以及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非法干预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Ⅶ 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大气污染防治应当遵循生态优先、源头控制、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明确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机制和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保障资金投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照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工作。第六条鼓励、支持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推广。第七条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应当自觉践行绿色、节俭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减少排放大气污染物,共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积极倡导公众和社会团体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公益活动。第二章监督管理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推行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自然条件、地理特点和规划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功能定位和空气质量控制指标。第九条省人民政府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燃煤燃油质量标准,并可以扩大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范围。

省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对前款规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时修订。进行评估、修订时,应当征求公众意见并将评估情况和修订后的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布。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确定削减和控制重点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总量,将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排污单位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重点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排污单位现有排放量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需要核定。第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超过核定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制定、调整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名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淘汰列入前款名录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批准,不得开工建设。

对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核定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建设项目可能对相邻地区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相邻地区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意见不一致的,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处理。第十四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大气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完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体系。

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调整或者撤销。第十五条排放工业废气或者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和监测规范设置监测点位和采样监测平台,进行自行监测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原始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系统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热点内容
立法要几审 发布:2024-12-29 03:38:14 浏览:769
对中国国籍立法的认识 发布:2024-12-29 03:28:07 浏览:701
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ppt 发布:2024-12-29 03:28:07 浏览:436
体育运动伤害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9 03:19:17 浏览:292
道德经王必 发布:2024-12-29 03:14:44 浏览:900
有关传销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9 01:14:05 浏览:738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2024-12-29 00:26:44 浏览:613
资源环境法规总结 发布:2024-12-29 00:21:52 浏览:58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微博 发布:2024-12-29 00:02:17 浏览:239
合同法的法律意义 发布:2024-12-28 23:57:53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