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审计监督条例
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国家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家资产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第三条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机关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第四条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第五条属于国家审计范围、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工作人员,实行内部审计制度。第六条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可以接受委托开展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业务。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审计署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负责审计署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行政区的审计工作,负责本级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第九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重点地区、部门设立派出机构,进行审计监督。第十条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人员,依照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包括正职和副职)的任免,应当事前征得一级审计机关的同意。第十一条审计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审计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第三章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对下列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一)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
(二)国家金融机构;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
(四)国家给予财政拨款或者补贴的其他单位;
(五)有国家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国内联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六)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计监督的其他单位。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对前条所列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一)财政预算的执行和财政决算;
(二)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
(三)财务计划的执行和决算;
(四)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的财务收支;
(五)国家资产的管理情况;
(六)预算外资金的收支;
(七)借用国外资金、接受国际援助项目的财务收支;
(八)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九)严重侵占国家资产、严重损失浪费等损害国家经济利益行为;
(十)全民所有制承包经营责任的有关审计事项;
(十一)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事项。第十四条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国家财政体制,按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范围。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上级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审计。
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委托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第四章审计机关的主要职权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有下列监督检查权:
(一)要求被审计单位报送财政预算、财务计划、决算、会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帐目,资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参加被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
(三)对审计中的有关事项,向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上述单位和人员应当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违反财经法规行为,提请有关主管部门作出临时的制止决定。制止无效时,通知财政部门或者银行暂停拨付有关款项;
(五)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采取封存有关帐册、资产等临时措施。
㈡ 审计项目依据哪些法律法规
审计项目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八种,分别是:
1、审计法;
2、审计法实施条例;
3、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
4、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5、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
6、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7、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表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的真实和合法情况;
2、竣工决算说明书的真实与准确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第十七条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第三条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四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为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依据。第五条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的情况、本级预算执行中调整情况和预算收支变化情况;
(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征收预算收入情况;
(三)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预算级次和程序,拨付本级预算支出资金情况;
(四)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财政管理体制,拨付补助下级人民政府预算支出资金和办理结算情况;
(五)本级各部门执行年度支出预算和财政制度、财务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情况,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预算收入上缴情况;
(六)各级国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情况和预算支出的拨付情况;
(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管理的预算资金收支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预算执行中的其他事项。第六条审计机关对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和财政有偿使用资金的情况;
(二)本级各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情况;
(三)本级各部门决算和下级政府决算。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七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履行审计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第八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地区行政公署审计机关,对地区行政公署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第九条审计机关编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
(三)审计机关的职责、任务和计划;
(四)定员定额标准;
(五)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预算,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第十条审计人员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第十一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审计单位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三)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审计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第十二条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㈣ 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金融业务的地方金融组织和从事金融监管活动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方金融组织,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国家授权本市监督管理的开展金融业务活动的组织。
国家对地方金融监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积极稳妥、安全审慎的原则,坚持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积极引导地方金融组织合法合规经营,保持地方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法履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协调解决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有关重大事项,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职责履行属地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第五条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地方金融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承担地方金融组织风险处置责任,负责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商务、审计、市场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第六条地方金融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审慎经营,诚实守信,风险自担,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第七条本市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实施金融发展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鼓励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第八条鼓励地方金融组织依法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发挥服务、协调和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地方金融组织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第九条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应当加强金融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知识的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提高公众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第十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非法金融活动进行投诉和举报。经查证属实的,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第二章地方金融组织第十一条地方金融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批准、授权、备案等手续。
国家规定须经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方可设立的地方金融组织,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颁发经营许可证。
未经批准、授权或者备案,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地方金融组织业务活动。第十二条地方金融组织应当具有适合经营要求的业务、财务信息系统,按照规定向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真实的经营报告、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及相关经营信息等文件和资料。第十三条地方金融组织应当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将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介给适当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地方金融组织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或者图表,真实、准确、完整地向消费者或者投资者提供信息、提示风险,不得有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第十四条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贷款业务应当按照小额、分散原则,遵守国家关于贷款额度、利率限制的规定,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集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等违反国家规定的活动。第十五条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活动应当以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资金融通为导向,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项目评审、担保后管理、代偿责任追偿等业务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
融资担保公司不得从事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自营贷款或者受托贷款、受托投资以及违反国家规定的其他活动。第十六条区域性股权市场为本市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证券非公开发行、转让及相关活动提供设施与服务,应当进行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鼓励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业务、产品、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区域性股权市场不得采用公开或者变相公开方式发行证券,不得采取集中竞价、连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证券转让以及从事违反国家规定的其他活动。
㈤ 闈掑矝甯傚¤$洃鐫f潯渚
绗涓绔 鎬诲垯绗涓鏉°涓轰簡鍔犲己瀹¤$洃鐫o紝缁存姢璐㈡斂缁忔祹绉╁簭锛屼績杩涘粔鏀垮缓璁撅紝淇濋殰鍥芥皯缁忔祹鍋ュ悍鍙戝睍锛屾牴鎹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瀹¤℃硶銆嬨併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瀹¤℃硶瀹炴柦鏉′緥銆嬬瓑鏈夊叧娉曞緥娉曡勭殑瑙勫畾锛岀粨鍚堟湰甯傚疄闄咃紝鍒跺畾鏈鏉′緥銆傜浜屾潯銆甯傘佸尯锛堝競锛夊¤℃満鍏冲垎鍒鍦ㄥ競闀裤佸尯锛堝競锛夐暱鍜屼笂涓绾у¤℃満鍏崇殑棰嗗间笅锛岃礋璐f湰琛屾斂鍖哄煙鍐呭¤$洃鐫e伐浣滐紝灞ヨ屾硶寰嬨佹硶瑙勫拰鏈绾ф斂搴滆勫畾鐨勮亴璐c
銆銆甯傘佸尯锛堝競锛夊¤℃満鍏冲垎鍒瀵规湰绾ф斂搴滃拰涓婁竴绾у¤℃満鍏宠礋璐e苟鎶ュ憡宸ヤ綔锛屽¤′笟鍔′互涓婄骇瀹¤℃満鍏抽嗗间负涓汇傜涓夋潯銆瀹¤℃満鍏充緷娉曠嫭绔嬭屼娇瀹¤$洃鐫f潈锛屼笉鍙楀叾浠栦换浣曡屾斂鏈哄叧銆佺ぞ浼氬洟浣撳拰涓浜虹殑骞叉秹銆
銆銆瀹¤′汉鍛樹緷娉曟墽琛岃亴鍔″彈娉曞緥淇濇姢锛屼换浣曞崟浣嶅拰涓浜轰笉寰楁嫆缁濄侀樆纰嶅¤′汉鍛樹緷娉曟墽琛岃亴鍔★紝涓嶅緱鎵撳嚮鎶ュ嶅¤′汉鍛樸傜鍥涙潯銆瀹¤℃満鍏冲簲褰撶粺绛瑰埄鐢ㄥ¤¤祫婧愶紝鍏呭垎鍙戞尌鍐呴儴瀹¤℃満鏋勫拰绀句細瀹¤″姏閲忓湪瀹¤$洃鐫d腑鐨勪綔鐢ㄣ傜浜旀潯銆瀹¤℃満鍏冲拰瀹¤′汉鍛樺饱琛屽¤$洃鐫h亴璐e簲褰撳㈣傚叕姝o紝瀹炰簨姹傛槸锛屽粔娲佸夊叕锛屼繚瀹堢樺瘑銆
銆銆瀹¤′汉鍛樺姙鐞嗗¤′簨椤癸紝涓庤瀹¤″崟浣嶆垨鑰呭¤′簨椤规湁鍒╁冲叧绯荤殑锛屽簲褰撳洖閬裤傜浜岀珷銆璐㈡斂瀹¤$鍏鏉°瀹¤℃満鍏冲规湰绾ч勭畻鎵ц屾儏鍐点侀勭畻澶栬祫閲戠$悊鍜屼娇鐢ㄦ儏鍐佃繘琛屽¤$洃鐫c
銆銆瀹¤℃満鍏冲逛笅绾ф斂搴滈勭畻鐨勬墽琛屾儏鍐靛拰鍐崇畻锛屼互鍙婇勭畻澶栬祫閲戠殑绠$悊鍜屼娇鐢ㄦ儏鍐佃繘琛屽¤$洃鐫c傜涓冩潯銆瀹¤℃満鍏冲逛笌鏈绾ц储鏀块儴闂ㄧ洿鎺ュ彂鐢熼勭畻缂存俱佹嫧娆惧叧绯荤殑鏈哄叧銆佸洟浣撱佷紒涓氥佷簨涓氬崟浣嶇殑璐㈠姟鏀舵敮锛岃繘琛屽¤$洃鐫c傜鍏鏉°瀹¤℃満鍏冲簲褰撳湪姣忎竴棰勭畻骞村害缁堜簡鍚庯紝瀵规湰绾ч勭畻鎵ц屾儏鍐靛拰鍏朵粬璐㈡斂鏀舵敮鎯呭喌杩涜屽¤★紝骞跺悜鏈绾ф斂搴滃拰涓婁竴绾у¤℃満鍏虫彁浜ゅ¤$粨鏋滄姤鍛娿傜涔濇潯銆甯傘佸尯锛堝競锛変汉姘戞斂搴滃簲褰撴瘡骞村悜鏈绾т汉姘戜唬琛ㄥぇ浼氬父鍔″斿憳浼氾紙浠ヤ笅绠绉颁汉澶у父濮斾細锛変綔棰勭畻鎵ц屾儏鍐靛拰鍏朵粬璐㈡斂鏀舵敮鎯呭喌鐨勫¤″伐浣滄姤鍛婏紝骞舵彁浜や笂涓骞村害鎵浣滃¤″伐浣滄姤鍛婁腑鎵鍒楅噸瑕侀棶棰樼殑绾犳e拰鏁存敼鎯呭喌鐨勬姤鍛娿
銆銆瀹¤″伐浣滄姤鍛婂簲褰撴寜鐓ц勫畾鍚戠ぞ浼氬叕寮銆傜鍗佹潯銆浜哄ぇ甯稿斾細瀵瑰湪鏈绾ч勭畻鎵ц屼腑璁や负鏈夊繀瑕佽繘琛屼笓椤瑰¤$殑闂棰橈紝鍙浠ヨ佹眰寮灞曚笓椤瑰¤★紝鏈绾ф斂搴滃簲褰撳強鏃跺悜浜哄ぇ甯稿斾細鎶ュ憡瀹¤$粨鏋溿傜鍗佷竴鏉°瀹¤℃満鍏冲规斂搴滈噰璐銆佸浗搴撻泦涓鏀朵粯鍜屼細璁¢泦涓鏍哥畻杩涜屽¤$洃鐫c傜鍗佷簩鏉°瀹¤℃満鍏冲规湰绾ф斂搴滃悇閮ㄩ棬寮灞曠哗鏁堝¤★紝瀵瑰叾灞ヨ岃亴璐f椂璐㈡斂璧勯噾浣跨敤鎵杈惧埌鐨勭粡娴庢с佹晥鐜囨с佹晥鏋滄ц繘琛屽垎鏋愩佽瘎浠凤紝鎻愬嚭瀹¤℃剰瑙佸拰寤鸿銆傜涓夌珷 閲戣瀺鏈烘瀯鍜屼紒涓氫簨涓氬崟浣嶅¤$鍗佷笁鏉°甯傚¤℃満鍏虫牴鎹瀹¤$讲鐨勬巿鏉冿紝瀵瑰浗鏈変互鍙婂浗鏈夎祫浜у崰鎺ц偂鍦颁綅鎴栬呬富瀵煎湴浣嶇殑閲戣瀺鏈烘瀯杩涜屽¤$洃鐫o紝骞朵緷娉曞瑰競浜烘皯鏀垮簻鎸囧畾鐨勫湴鏂规ф硶浜洪噾铻嶆満鏋勭殑璧勪骇銆佽礋鍊恒佹崯鐩婅繘琛屽¤$洃鐫c傜鍗佸洓鏉°瀹¤℃満鍏充緷娉曞逛笅鍒椾紒涓氳繘琛屽¤$洃鐫o細
锛堜竴锛夊浗鏈夌嫭璧勪紒涓氾紱
锛堜簩锛夊浗鏈夎祫浜у崰鎺ц偂鍦颁綅鎴栬呬富瀵煎湴浣嶇殑浼佷笟锛
锛堜笁锛夊湪鍥藉栨垨鑰呭冨栧湴鍖鸿剧珛鐨勫浗鏈変紒涓氥佸浗鏈夎祫浜у崰鎺ц偂鍦颁綅鎴栬呬富瀵煎湴浣嶇殑浼佷笟鍜屾満鏋勶紱
锛堝洓锛夋湰绾ф斂搴滄寚瀹氱殑闆嗕綋浼佷笟鍜屽叾浠栧惈鏈夊浗鏈夎祫浜х殑浼佷笟銆傜鍗佷簲鏉°瀹¤℃満鍏冲簲褰撳规湰绾у浗鏈夎祫浜ц繍钀ユ儏鍐佃繘琛屽畾鏈熷¤$洃鐫c傜鍗佸叚鏉°瀹¤℃満鍏冲规湰绾ф斂搴滄寚瀹氱殑璧勪骇娑夊強绀句細鍏浼楀埄鐩婄殑浼佷笟銆佷簨涓氬崟浣嶅拰绀句細鍥浣撹繘琛屽¤$洃鐫c傜鍥涚珷銆鎶曡祫椤圭洰瀹¤$鍗佷竷鏉°瀹¤℃満鍏冲逛笅鍒楄祫閲戙佽祫浜ф姇璧勬垨鑰呰瀺璧勭殑鎶曡祫椤圭洰杩涜屽¤$洃鐫o細
锛堜竴锛夎储鏀挎ц祫閲戯紱
锛堜簩锛夋斂搴滈儴闂ㄧ$悊鍜屾斂搴滃強鍏堕儴闂ㄥ旀墭绠$悊鐨勫熀閲戙佽祫閲戯紱
锛堜笁锛夊浗闄呯粍缁囧拰澶栧浗鏀垮簻鎻村姪璧勯噾銆佽捶娆撅紱
锛堝洓锛変紒涓氥佷簨涓氬崟浣嶇$悊鍜屼娇鐢ㄧ殑鍥芥湁璧勪骇锛
锛堜簲锛夋硶寰嬨佹硶瑙勩佽勭珷瑙勫畾搴斿綋杩涜屽¤$洃鐫g殑鍏朵粬璧勯噾銆
銆銆瀹¤℃満鍏冲规姇璧勯」鐩杩涜屽¤℃椂锛屼笉鍙楄祫閲戞潵婧愰檺鍒躲傜鍗佸叓鏉°瀹¤℃満鍏冲规姇璧勯」鐩杩涜屽¤$洃鐫o紝涓昏佸¤′笅鍒椾簨椤癸細
锛堜竴锛夋嫑鎶曟爣鎯呭喌锛
锛堜簩锛夎祫閲戞潵婧愩佺$悊鍜屼娇鐢ㄦ儏鍐碉紱
锛堜笁锛夐勭畻鎵ц屾儏鍐碉紱
锛堝洓锛夌e伐鍐崇畻鍜岃祫浜хЩ浜ゆ儏鍐碉紱
锛堜簲锛夋姇璧勬晥鐩婃儏鍐碉紱
锛堝叚锛夋硶寰嬨佹硶瑙勩佽勭珷瑙勫畾鐨勫叾浠栦簨椤广傜鍗佷節鏉°瀹¤℃満鍏冲规姇璧勯」鐩杩涜屽¤℃椂锛屽彲浠ュ¤℃垨鑰呭¤¤皟鏌ュ缓璁俱佸嫎瀵熴佽捐°佹柦宸ャ侀噰璐銆佷緵璐с佺洃鐞嗗崟浣嶄笌鎶曡祫椤圭洰鏈夊叧鐨勮储鍔℃敹鏀銆傜浜屽崄鏉°瀹¤℃満鍏冲¤℃姇璧勯」鐩鎵浣滃嚭鐨勫¤″喅瀹氾紝鎶曡祫椤圭洰鏈夊叧鍚勬柟搴斿綋鎵ц屻
㈥ 审计署关于实施审计工作程序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了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保证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条例》、《审计条例施行细则》(以下简称《施行细则》)的规定办理审计事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第三条审计机关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包括:
(一)审计的范围、内容、时间和方式;
(二)审计组长及其他成员的名单;
(三)对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机关认为需要被审计单位自查的,应在审计通知书中写明自查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第四条审计机关办理审计事项时,对涉及其他地区有关单位的问题,需要调查核实的,可以与该地区审计机关协商并委托其调查核实。
被委托的审计机关接受委托后,应当及时予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书面通知委托的审计机关。第五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审计后,提出审计报告,在向审计机关提交前应当按照《审计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如果接受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要随同审计报告一并报送审计机关。第六条审计机关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对审计组认为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规需要处罚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提出复核意见。第七条审计机关按照《施行细则》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审计报告中的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主要事实是否清楚;
(二)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三)审计评价、审计结论是否适当;
(四)审计处理意见是否正确。第八条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对有违反财经法规行为需要依法予以处理的,应按《审计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办理;对无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应当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意见书,通知被审计单位。第九条审计机关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以下简称责任人员)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认为应当给予行政或司法处理的,应当移送有关主管部门、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
审计机关移送处理应使用移送处理意见书,移送处理意见书的内容包括:
(一)责任人员的违法事实;
(二)审计机关对责任人员的经济处理情况。
移送处理意见书应附送有关证据材料。第十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服的,应当按照《审计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审。
对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服的,应当向审计署申请复审。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应由有管辖权的审计机关决定。
被审计单位的复审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第十一条申请复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不服审计结论和决定的被审计单位;
(二)有明确的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原审计机关;
(三)有具体的复审请求和依据;
(四)属于申请复审范围;
(五)属于受理复审的审计机关管辖;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上一级审计机关自收到书面复审申请之日起十日内,对复审申请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复审申请符合要求的,应予受理;
(二)复审申请中没有提出具体的复审请求、事实根据或者法规依据的,应当将复审申请退回,限期补正,过期不补正的,视为未提出复审申请;
(三)复审申请不符合第十一条规定条件之一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理由。
依前款规定所作的处理,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复审单位,并抄送原审计机关。第十三条上一级审计机关办理复审事项,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
(一)原审计结论和决定事实清楚,符合法定权限和审计工作程序,适用法律正确,维护原审计结论和决定。
(二)审计结论和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部分变更:
1.主要事实不清的;
2.适用法律、法规有错误的;
3.违反审计工作程序影响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审计定性或者处理明显不当的。
(三)审计工作程序上有不足的,维护原审计结论和决定,并通知原审计机关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