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的办法是部门规章吗
这个要看是什么样的方案,如果是政府部门发布的为了执行相关法律犯规以及政策的方案,可以视同为法律法规,是广义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需要看方案的发布部门是哪里和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一词,来自于“方”和“案”。“案”,书案,读书、写字都是案。案的等级比桌高,反映到词汇中就是案件、文案,都是和案有关,过去我们说审案子,就是在案子面前审理这件事,过去判官都是翘头案,正式、庄严。引申为考虑问题,正式的商议,都和“案”有关。“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标题、成文时间和正文三部分内容。
1、标题
方案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个是“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计划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北华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一个是“两要素”写法,即省略发文机关,但这个发文机关必须在领头的“批示性通知”(文件头)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如《治理采掘工业危机,实现良性循环方案》。成文时间,为郑重起见,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标题下。
2、正文
方案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及“要求”几个部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单项工作;二是变项写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作。但不管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或“目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在“主要目标”一项中,一般还要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一般还要分基本步骤或阶段和关键步骤,关键步骤里还有重点工作项目;“政策措施”的内容里一般还要分“政策保证”、“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等。
方案也可以是下级或具体责任人为落实和实施某项具体工作
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是行政法规还是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最近于2010年12月20日被国务院第587号令所修订,其是由国务院以令的形式颁布的,属于行政法规。
❸ 部门规章算不算是法律依据
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法院作出的裁判依据只能是法律和法规。部门规章仅仅是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法院做裁判时不能作为法律依据使用的。
❹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的效力在法律上处于什么层级
1、性质为部门规章。
2、效力规定如下: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6)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7)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❺ 谁能提供写公文的具体格式和发文流程
事实上,看你写的是什么样的公文了,上行文和下行文、平行文的格式不一样的,版我推荐你权看看公文规范,写的很清楚,行距的要求很模糊,你看着美观就好啦……当然要缩进,但是主送机关不要哦,缩进2个字符。
发文程序我不太记得了……不好意思啊……等我把笔记拿回来,再告诉你吧,我也不敢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