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屠宰条例
1. 辽宁省动物防疫条例(20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省行政区域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管理。第三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强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和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动物防疫管理人员,组织群众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督促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第四条县以上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动物防疫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卫生计生、林业、食品药品监管、人社、交通、环保、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动物防疫相关工作。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设立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评估、预警预报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县兽医主管部门在乡镇、涉农街道所在区域设立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其派出机构,负责动物防疫工作。第六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养殖业保险业务,鼓励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参加养殖业保险。第二章动物疫病的预防第七条省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强制免疫疫苗的采购。县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强制免疫疫苗储存、分发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县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强制免疫评估制度,免疫密度或者免疫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第八条动物饲养场(含养殖小区,下同)应当建立动物防疫制度,配备有为其服务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自行实施免疫、疫病检测和净化工作,实施实时监控,定期向所在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第九条省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市、县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县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动物疫病的实验室检测,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执行,无规定标准的,可以由省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实施。第十条县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合作机制,组织开展对易感动物和易感人群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监测工作,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应当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并按照各自的职责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第十一条动物疾病诊断、动物产品染疫定性和用药合理性审定的技术鉴定工作,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省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最终诊断、定性和审定的单位,由省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确定。第三章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第十二条省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情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本省的动物疫情信息,并根据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授权,公布本省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动物疫情信息。第十三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动物疫情的应急管理,制定和完善动物疫情应急专项预案,成立应急预备队,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县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应急实施方案。第十四条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控制、扑灭措施。第四章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第十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配备与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官方兽医。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屠宰企业应当配备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屠宰检疫。兽医专业人员应当符合省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
2. 辽宁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97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结合我省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本省境内饲养、生产、经营、屠宰、加工、贮存和运输家畜家禽(以下简称畜禽)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及其产品,是指《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畜禽和畜禽产品。第四条畜禽传染病,除《细则》第三条规定以外,下列疫病为:
二类:气肿疽、恶性水肿、鸡枝原体、鸡包涵体肝炎、鸡白血病、马传染性淋巴管炎、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羊猝狙、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破伤风、犬瘟热。
三类:仔猪副伤寒、猪肾虫病、羔羊痢疾、肝蛭、肺丝虫、羊结节虫、鸡痘。第五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农牧业行政部门和乡(含镇,下同)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地区的畜禽防疫检疫及兽医卫生工作。其所属防疫检疫机构和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本地区畜禽及其产品的兽医卫生防疫检疫工作。
养畜场、养禽场设有专职或兼职兽医人员并具有防疫检疫设备的,经所在县农牧业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可发给《畜禽、畜禽产品检疫委托证书》,负责本单位的防疫检疫工作。
公安、卫生、商业、外贸、铁路、交通、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协助农牧业行政部门做好畜禽防疫检疫工作。第二章畜禽传染病的预防第六条凡饲养、经营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所在地农牧业行政部门的规定,对畜禽进行预防疫(菌)苗接种。第七条家禽孵化场(点)不准利用疫区的禽卵。幼雏出场前,必须进行马立克氏疫苗接种。对孵化室应定期消毒。对死雏、卵壳及污物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第八条从省外引进畜禽必须有出售地的检疫证明,引进后隔离期限不得少于二十天,确认无传染病,方可混群。第九条出售畜禽及其产品,应经所在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进行临床检查或实验室检验并领取检疫证明。
农民在农贸市场出售自产畜禽及其产品,按市场检疫规定进行检疫。第十条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单位,应凭下列证明承运畜禽及其产品:县境内凭乡以上畜禽防疫检疫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跨县、市的,凭县以上畜禽防疫检疫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出省的,凭市以上畜禽防疫检疫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第十一条从事屠宰、加工、经营畜禽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准屠宰、加工、经营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及其产品。
乡、村从事屠宰、加工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应具有专用屠宰房间、屠宰器具、装运、车辆、容器、固定的畜禽圈舍和污物处理场所,经农牧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发给《兽医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屠宰、加工。第十二条大车店应有符合兽医卫生条件的畜舍,不准设公用水槽、饲槽,并领取《兽医卫生许可证》。第三章畜禽传染病的扑灭第十三条饲养、经营、屠宰、运输畜禽的单位或个人,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向所在乡人民政府或县农牧业行政部门报告,属一类传染病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逐级报省农牧业行政部门;二类传染病和省内新出现的传染病,上报期限不得超过五天。第十四条饲养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对有疫病的畜禽应在兽医卫生防疫检疫人员监督指导下,采取捕杀、隔离、净化清群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第十五条经营、屠宰、加工、运输畜禽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时,按《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执行。
农贸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发生畜禽传染病时,应立即停止交易。第十六条对有疫病的畜禽及染疫的畜禽产品,应在兽医卫生防疫检疫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第四章奖励与惩罚第十七条对执行《条例》、《细则》和本办法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模范执行《条例》、《细则》和本办法成绩显著的;
(二)检举揭发违反《条例》、《细则》和本办法的行为,并参与扑灭疫病,控制疫情,使国家、集体和群众财产减少损失事迹突出的;
(三)发明、推广防疫检疫方法,对消灭、扑灭、控制疫病有贡献的。第十八条对违反《条例》、《细则》和本办法有下列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由农牧业行政部门给予经济处罚:
(一)对拒绝实施防疫检疫的,按每头(只)畜禽处以一元至十元罚款。
(二)对未经检疫,从疫区、封锁区内外运畜禽及其产品的,或从外地购入染有一、二类传染病畜禽的;对出售、倒买倒卖染有疫病畜禽及其产品的;对抛弃病死畜禽及其污染物的,除责令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外,处以十元至五百元罚款。
(三)对违反《条例》、《细则》和本办法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3. 辽宁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禽屠宰管理,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人工饲养的猪、牛、羊、鸡的屠宰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畜禽产品是指畜禽屠宰后未经加工的胴体、肉、脂、脏器、血液、骨、头、蹄(爪)、皮等。第三条畜禽屠宰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畜禽屠宰活动。但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畜禽和城镇居民自宰自食的家禽除外。第四条省、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畜禽屠宰工作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屠宰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畜禽屠宰管理机构,负责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卫生、畜牧兽医、环保、工商、质监、公安、建设、民族事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县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乡(镇)的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引导、扶持畜禽定点屠宰厂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鼓励其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第六条清真用畜禽的定点屠宰,除符合本条例规定外,还应当遵守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七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畜禽屠宰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二章设置规划与审批第八条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畜牧兽医、环保等有关部门制订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设置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并遵循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保护环境、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置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地处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屠宰量较小的乡村,可以设置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畜禽产品的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第九条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畜牧兽医、环保等有关部门,根据省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以下简称畜禽定点屠宰厂、点)的具体设置方案,经征求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畜禽定点屠宰厂、点设置方案应当在充分利用现有符合条件的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及其设施的基础上,规定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定点屠宰厂、点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的畜禽产品的销售区域等内容。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的畜禽产品不得超出规定区域销售。第十条畜禽定点屠宰厂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以及畜禽屠宰设备、冷藏设施和运载工具;
(三)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依法取得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四)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经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
(六)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
(七)有病害畜禽及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八)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第十一条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应当具备待宰间、屠宰间及必要的屠宰设备,有经考核合格的屠宰技术人员和专、兼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符合卫生防疫规定。第十二条申请设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定点屠宰厂,应当向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文件。市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期限,组织畜禽屠宰、畜牧兽医、环保、建设等部门,依照本条例和畜禽定点屠宰厂设置方案进行审查,并征求省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作出同意建设畜禽定点屠宰厂的书面决定;不符合条件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设立小型畜禽定点屠宰点,应当持符合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有关材料,经县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向市畜禽屠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市人民政府按前款规定进行审查。
4. 辽宁省屠宰税征收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屠宰税的征收管理,根据国家《屠宰税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我省境内屠宰猪、牛、马、骡、驴、羊和骆驼的单位和个人,为屠宰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必须依照本办法缴纳屠宰税。第三条屠宰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第四条屠宰税实行定额税率:
(一)屠宰牛、骆驼每头(峰)缴纳15元;
(二)屠宰猪、马、骡、驴每头(匹)缴纳10元;
(三)屠宰羊每只缴纳5元。第五条下列项目免征屠宰税:
(一)农民在农历腊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间屠宰自养且自食的牲畜;
(二)回民在伊斯兰教三大节日期间屠宰自食的牲畜;
(三)部队(含武装警察部队)屠宰自养且自食的牲畜;
(四)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免税项目。第六条帐簿健全、能够准确反映屠宰牲畜数量的纳税人,经地方税务机关认定,应当于每月终了后7日内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其他纳税人应当于屠宰行为发生后5日内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第七条屠宰税在屠宰行为发生地缴纳。第八条屠宰并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屠宰税完税凭证(简称完税凭证,下同)。无完税凭证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事先凭购货发票或者其他有关证明到屠宰行为发生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屠宰税完税证明(简称完税证明,下同)。
地方税务机关对持有购货发票或者其他有关证明的销售人,应当立即办理完税证明。第九条地方税务机关对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纳税检查。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完税凭证或者完税证明。对不能提供完税凭证或者完税证明的,地方税务机关有权责令其补缴屠宰税。对已补缴屠宰税,但能够在地方税务机关限定的日期内提供完税凭证或者完税证明的,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将收缴的税款予以退还。第十条地方税务机关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代征屠宰税,并发给省地方税务机关印制的委托证书。受委托单位应当按照委托证书的要求代征税款。第十一条地方税务机关对代征屠宰税的单位,应当按照代征税款额3%至5%的比例支付代征手续费。
代征手续费从征收工作经费中列支。第十二条地方税务机关可以从屠宰税的征收总额中提取7%作为征收工作经费。具体提取、使用办法,由省地方税务机关制定。第十三条对屠宰税征纳行为的稽查、奖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四条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方税务机关负责解释。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 辽宁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畜禽产品,是指人工饲养且用于食用的畜禽及其初级产品。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饲养、收购(含贩运,下同)、屠宰和畜禽产品贮藏、运输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第四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规划,建立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及管理责任追究制,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建设,组织定期向社会公布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政府考评体系。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风险监测、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省、市、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畜禽产品安全监督机构承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第六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畜牧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畜禽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畜禽产品等认证。
从事畜禽饲养、收购、屠宰和畜禽产品贮藏、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自身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立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通过技术服务,推广畜禽优良品种,促进健康养殖,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普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第七条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推进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组织建立统一的追溯方式和技术平台,实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从事畜禽饲养、收购、屠宰和畜禽产品贮藏、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制定并执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第八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建设规划,组织建立畜禽饲养环境安全评价制度和监测制度,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第二章畜禽饲养第九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等饲养单位,应当加强畜禽卫生管理,对畜禽饲养场所、器具定期清洗、消毒,对畜禽粪便、尸体、废水及其他废弃物应当及时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证畜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畜禽粪便、尸体、废水及其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第十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等饲养单位,应当建立处方用药、药物禁用限用、休药期、销售记录等管理制度。
养殖专业户的确认标准,由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市、县畜禽养殖规模状况统筹制定。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应当依法建立畜禽养殖档案。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应当建立完整、真实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使用情况记录。
养殖档案、使用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第十二条畜禽屠宰厂(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畜禽经纪人等与饲养者有产销合同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向饲养者提供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应当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并监督指导饲养行为,承担相应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饲养者自主使用投入品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按约定使用投入品的,双方均应当承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第十三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出售畜禽时应当出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使用情况记录。
饲养者不得出售应当依法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畜禽标识不全的应当补加标识。第十四条禁止在畜禽饲养中实施下列行为:
(一)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
(二)超限量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或者违反畜禽休药期用药;
(三)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养畜禽;
(四)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
(五)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为。
6. 辽宁省对狗屠宰和检疫有什么新规定要出台吗
1、法律规定检疫规程由农业部制定,各地方无权制定。
2、目前农业部仅颁布犬的产地检疫规程,因此,只有犬类产地检疫有法可依,可以出具有效合格证明。
3、犬类屠宰因无相应检疫规程,所以也就无法获得有效检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