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口罩法规
1. 口罩执行标准 T/GDBX 025—2020 和gb/t32610 -2016 有什么区别
T/GDBX 025—2020和GB/T32610-2016是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口罩执行标准,它们之间主要有以下区别:
标准适用范围不同:T/GDBX 025—2020标准适用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而GB/T32610-2016标准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民用防护口罩。
标准发布时间不同:T/GDBX 025—2020标准于2020年发布,而GB/T32610-2016标准于2016年发布。
标准要求不同:T/GDBX 025—2020标准对口罩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包括细菌过滤效率、呼吸阻力、合成血液穿透性等性能要求,适用于医用口罩,具有更高的防护性能。而GB/T32610-2016标准对口罩的要求相对较低,适用于一般民用防护口罩。
需要注意的是,口罩的执行标准直接关系到口罩的防护性能和适用范围,消费者在购买口罩时应选择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合格产品,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口罩类型和标准。同时,正确佩戴和使用口罩也是确保口罩有效防护的关键,应遵循相关的使用指南和建议。
2. 口罩各个标准
几种常见口罩类别
N95——是美国联邦法规42 CFR Part 84中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提出的概念,包括N、R、P三种系列,N系列即可阻隔非油性颗粒物的呼吸防护器具(包括口罩),而国内相关标准体系是没有N95的说法的;此外N系列口罩可用于防护颗粒物的场合、包括病毒等病原体传播的场合,但不意味着所有N95口罩都可用于防疫一线的医用防护;
医用防护口罩——是目前国内医用领域要求最高的防护口罩,技术指标详见GB 19083,可用于高风险、高暴露的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防护;
KN 95——是国内劳保领域普及最广的标准GB 2626中的概念,标准中呼吸器(包括口罩)分为KN和KP系列,KN系列可阻隔非油性颗粒物,KP系列可阻隔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
欧标颗粒物防护口罩标准——EN 149中分FFP1、FFP2、FFP3共三个级别,但其测试参数(测试流量、气溶胶粒径特征等)与GB 2626及美国N95都不同;与GB 2626暂无可比性,但于疫情期间民众日常使用防护是足够的;
欧美医用口罩标准——欧标EN 14683对医用口罩分为TypeⅠ、TypeⅡ和TypeⅡR三级,分别细菌过滤效率、压力差、合成血液穿透、微生物洁净度,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并未要求;美标ASTM F2100同样对医用口罩分为level 1-3三个级别,分别考核细菌过滤效率、压力差、亚微米颗粒物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和阻燃性;因未曾做过试样比对,无法确认此二标准与GB 19083要求的高低,但从标准文本比对分析、我国的GB 19083并不低。
口罩标准对比分析
GB 19083-2010的制定源于2003年的SARS,其时发现N95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因此其2003版要求颗粒过滤效率≥95%,随后标准修订加入抗合成血液穿透、抗沾水等性能,适用于病原传播性强、极需防护的医疗工作环境,特点是阻隔防护性、密合性强,主要用于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不建议老人、儿童及体弱健康成人佩戴;
GB 19083-2010的制定源于2003年的SARS,其时发现N95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因此其2003版要求颗粒过滤效率≥95%,随后标准修订加入抗合成血液穿透、抗沾水等性能,适用于病原传播性强、极需防护的医疗工作环境,特点是阻隔防护性、密合性强,主要用于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不建议老人、儿童及体弱健康成人佩戴;
YY/T 0969-2013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下佩戴,是日常药房能见到的最多的口罩,同样适用于疫情时期民众佩戴防护;
GB 2626-2006是安监劳保领域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吸入的工作场合的口罩,其中KN95与美国联邦法规42 CFR Part 84中N95的测试方法和要求是类似的,因此能起到较好的阻隔防护作用,其2019版将于2020年下半年实施;
GB/T 32610-2016是近年来雾霾情况突出,针对民众日常生活防护佩戴的口罩的标准,主要项目是过滤效率和防护效果,都同时考核盐性和油性气溶胶,其对过滤材料和密合性要求较高,同样适用于疫情严峻时期的个人防护。
3. 戴口罩的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对于戴口罩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是为了疫情安全,出门做好防护是对大家最好的方式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