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法规高于道德

法规高于道德

发布时间: 2024-09-13 00:33:54

Ⅰ 急!!辩论: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何以说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回答内容:

法与道德的一致性

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与法有着一致性。

(1)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有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使命,在基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2)两者相互渗透。法既体现某些道德精神,又直接赋予某些道德以法的效力,使其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的规范。一般说,凡是法所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所遣责的行为,违反了法往往也违反了道德;法所要求的行为,往往也是道德所鼓励的行为。

(3)两者相辅相成。它们都有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是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法侧重于对人们外部行为进行调整,道德则首先调整人们内心的活动。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发挥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作用。

3、法与道德的区别

法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有下列区别:

(1)产生的条件不同。法通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

(2)归属的范畴不同。法属于制度范畴,从制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从观念上规范人们的精神和行为。

(3)表现形式不同。法以国家政权意志表现出来,是明确、肯定、普遍的行为规范,一般有宪法、法律、法规等具体表现形式。道德不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表现出来,一般较笼统、概括和抽象,没有确定的成文形式,大多存在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之中。

(4)调整范围和内容不同。法是调整人们某些行为的规范,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道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都调整,所调整的范围也广泛得多,其内容主要是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履行的义务。

(5)实施方式不同。法主要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则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的驱使、社会舆论的褒贬作用、教育的力量以及传统、习俗的影响,以精神的强制来保证实施。

(6)两者发展前途不同。阶级意义上的法随着阶级的消灭而不复存在。道德在阶级消灭后仍将存在并进一步发展。

正确认识法与道德的区别,才能理解两者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不能偏废,从而有利于划清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界限。尤其在司法实践中,不能把应属法所调整的行为、应负法的义务的行为,只用道德规范去调整,使其仅负道德义务,以至纵容违法犯罪;也不能把应属道德规范调整的行为,应负道德义务的行为,用法的规范去调整,去追究法律责任,以至影响社会安定。

(二)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1、道德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1)道德对立法有重要意义。道德的许多原则和要求,反映和贯穿在法律意识中,从而指导社会主义法的制定。我国一系列立法渗透着道德的内容和精神。另一方面,我国立法不能超越现阶段人们的道德水准,否则就无法取得实效;立法也要随着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而向前发展,否则就落后于社会实际。

(2)道德对法的实施有重要意义。由于法反映了道德的许多原则和要求,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必然有助于增强人们守法的观念和自觉性,支持和拥护法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是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加强道德建设,谴责和抑制违法犯罪行为,鼓励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对法的实施可起到超出国家强制力范围的作用。此外,执法和司法人员的道德品格如何,直接对法的实施产生很大影响。

(3)道德对法还有弥补不足的作用。需要由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往往并不是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即使立法相当完备了,也难以详尽规定所有需要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往往要担负起调整法无判局明文规定的某些社会关系的任务。

改善社会风气法律比道德 一辩辩词
<br>谢谢主席,大家好!
<br>一场严肃的辩论需要我们真诚的态度,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改善社会风气的话题,我方认为改善社会风气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br>唤旁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流行的爱好和习惯。我们今天辩题前提是社会风气需要改善,这就说明社会风气存在不足,需要我们去改善。掘链让特别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内容多样化,因此,各种价值、利益的冲突愈加显著,社会风气极需改善,而如何改善,无非两种方式——道德和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规范体系,对社会风气的改善都起重要作用。但我方主张以法为主,辅之以德,因为法律比道德能更有效、更灵活地改善社会风气。
<br>首先,法律具有权威性。改善社会风气需要一套权威性的行为准则。法律由国家制定颁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法律规范是最高的行为规范,而道德规范不能凌驾于其上。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是非观念的形形色色,判别标准的五花八门,若没有一套统一的权威规则,如何作到协调一致和井然有序?如果每个司机都是“我酷,我就爱这样开!”,对方辩友你还敢上街吗?
<br>其次,法律具有强制实效性。这是法律和道德同为规则,彼此效力却不同的根本所在。道德只能凭借舆论批评、良心谴责来约束越轨者,却不能对其实行强有力的制裁,并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救济,而法律却具备这些作用。改善社会风气既要扬善也要防恶,更要惩恶。道德可以揭示病痛,而无法继续疗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恶,而无法制裁恶行。法律是网,编织善良,网络罪恶;法律是伞,保护弱小,惩治恶强;法律是剑,伸张正义,铲除妖孽。如果没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惩治“张君”,将安宁还给重庆;如果没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给“打官司的秋菊一个说法”。
<br>第三,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改善社会风气需要协调一致的步伐,正是法律把人们的行为纳入同向一律的轨道,正所谓“一民之轨莫如法”。而道德具有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性,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标准。当“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越来越成为新闻的时候,当我们还在悲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我们依据道德谴责的最多的是那些“施救者”,而许多西方国家通过法律不仅强调了义务,更关注着他们的“权利”啊。
<br>当然,改善社会风气,法律与道德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用法律维系社会能够标本兼治,但法律并非是万能的,并非能够触及到社会的所有角落,因此社会秩序的维系,虽以法为主,但并不弃德。只有以法为主,辅之以德,才能抑恶扬善,激浊扬清,使文明的演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r>对方辩友,“坐而论道,只能独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济天下!”改善社会风气,让我们高举法律的大旗
<br>):(对方可能会问:新加坡廉政是得益于好的监督制度?)新家坡之所以能够做到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制,是因为它有经济能力去建设好一个良好的监督制度,从根本上说还是高薪在其中起的决定作用。所以我们才说,新加坡是高薪养廉,而不是说监督制度养廉。
<br>高薪能够引来精英人才,它有助于优化go-vern-ment的施政体制,从而使整个go-vern-ment的工作制度透明,廉洁施政,从而达到高薪养廉的目的.(从高薪的作用角度去考虑)。
<br>高薪是手段,养廉是目的,完善的监督制度是过程。只要目的达到,就说明手段是可行的.
<br>对方又混淆了两个概念,那就是养廉和惩贪。惩贪要用法律手段,养廉要用高薪啊!高薪不能够反腐,但它能够起到预防腐败的目的,也就是达到了养廉的目地.
<br>(针对对方可能把防腐和廉正混为一潭而提出来的)高薪既然能够防腐,也就达到了它养廉的目的.譬如打预防针,它的作用是预防生病,而不是等人生病后它来把人的病治好.我相信对方辩友也不希望看到一个人,要等到他病的死去活来的时候再给他吃药把他治好,而是希望在他未生病的时候给他打预防针,达到不要生病的目的.高薪的作用也是相单于打预防针的作用.
<br>肯呢亚的议员拿那么高的薪水,并不代表他们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政策.议员不是go-vern-ment的公务员,他们是统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找出关于公务员的定义:)肯呢亚的议员不是公务员,虽然他们拿的是高薪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实施的是高薪养廉.高薪养廉是指给公务员以高工资.(高薪养廉的定义?)
<br>对不起,你的这个问题不属于我们辩论的范围.
<br>(假设对方举例说明高薪不能养廉)对方辩友所举的这个不幸的事有其存在的可能性,但并不代表高薪就不能养廉.对方辩友怎么能用矛盾的特殊性去否定他的普遍性.(不,你错了,我方并没有承认高薪不能养廉.我方说高薪能养廉,但不是指百分百地预防腐败成功.譬如一种药物,它能医治病,但不能因为它某一次的失误而对方辩友就要否定它的医治功能吧.所以说,高薪是能够养廉的.)从另一个角度去说,之所以发生像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那样不幸的事,是因为现在高薪养廉在我国是新事物,新事物在它发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但它们的出现并不能否定高薪能够养廉这样一个结果.
<br>我方所指的高薪,是指和公务员的价值所相适合的薪水.物价所值,所以实行高薪养廉的制度,既能达到养廉的目的,又是尊重人才价值的体现.
<br>(我们自己举出来)公务员的高薪也不是一天加上去的,而是在现实中逐步增加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说明高薪是能够起到养廉的目的的.如果高薪不能养廉,那么go-vern-ment为什么还要一次次提高公务员的薪水呢?
<br>问:一栋高楼大厦最重要的地方是哪里?
<br>(如果对方答其他的地方,就明确地回答,错,是基石.而廉靠的什么养成的,高薪和好的制度,好的制度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是用经济基础供养出来的,所以,养廉要靠高薪啊。)
<br>那只能说,这不是高薪养廉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对方辩友个人嗜好和品性问题了。高薪还是能养廉的。)(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今天辩论的是高薪能不能养廉,而不是高薪养廉在我国能不能实行。)
<br>问:古代有个曲薪救火的故事,对方辩友,你觉得是提出改变烟囱的人功劳大还是救火的人功劳大?
<br>(如果对方答救火的人功劳大,就回答:错,如果主人依改变烟囱的人的主意,就不会发生火灾,也就无须救火,不会遭到任何损失,所以,防患于未然更重要.而高薪养廉起到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br>对方辩手口口说廉正要靠好的制度.请问:好的制度是怎么样形成的,用法去建,法靠什么去建设?钱啊!对方辩友.所以从根本上说是高薪养廉啊!
<br>对方辩友看到的.当通货膨胀的速度大于公务员工资增长的速度的时候,也就是说,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是在下降.也就是说,廉洁度下降是因为公务员的实际工资下降造成的.所以,这从反面证明了我方的观点,高薪可以养廉.
<br><中国经济参考>第十一期第24页.
<br>人为什么要去腐败?
<br>因为人是趋利性的动物,人的腐败行为也是趋利性的表现和结果.所以给他们以一定的高薪,满足他们的正常欲望,就能起到预防腐败的效果。
<br>他们的那种欲望是正常的吗?打击非理性的欲望要靠惩罚手段,而养廉要靠高薪啊。
<br>一个正常人拥有的理性欲望会驱使他朝一个充满利益是不可知,但绝对布满危险的方向去发长吗?当然不会。
<br>同等条件下,面对同等的诱惑,是高薪的人还是底薪的人更容易拒绝诱惑.
<br>我手里拿是的可立克感冒药,它能治感冒吗?
<br>它能百分之百的治感冒吗?
<br>既然它不是能百分之百地治感冒,为什么还说它能治感冒呢?同样的道理,高薪并不是百分之百地预防腐败,我们也应当承认它能够养廉.
<br>一定和能有什么区别?
<br>一定是指百分百,能是指可以,是对一件事物的期望值.我方是说,高薪能养廉,并不是说,高薪百分之百能养廉.
<br>理性的欲望.人是有欲望的,但一个正常人的欲望是理性的.
<br>一个有精神病的人他说他是上帝,这也是他的欲望,你能说这是正常的欲望吗?不是正常的,所以我们说他是有病的啊。我方支持的观点是高薪能养廉,但并不支持高薪能治病啊.
<br>高薪养廉是指国家给公务员以高工资,以期杜绝他们的吃,拿,卡,要,并提高行政效率。
<br>高薪是指与自身 ,能够满足一个人正常的生活社交所需的薪水.
<br>灰色收入不是薪,灰色收入是导致公务员之间收入不平衡,造成贪污腐化盛行的重要原因。而实行高薪养廉就是要消灭灰色收入透明公务员的收入状况,这会使廉洁成为一种制度化,达到高薪养廉的目的。
<br>(针对对方人是有欲望的说法)大家一定知道治水的方法吧,水来之则疏导之,也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正因为人是有欲望的,所以我们才要给一定的物质条件去满足他们的欲望。成克杰说他要钱只是为了体验数钱的乐趣,像他这种个人嗜好就不是高薪能解决的。高薪只能养廉,但不能给人提供数钱乐趣这样的服务啊。
<br>他们本身就一种心理疾病。

Ⅱ 道德和法律哪个更重要

法律应该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的涵盖面大于法律。法律比较生硬滞后,道德更加贴近现实。道德是对法律的补充。在何为罪,何为非罪,何为公正,何为不义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上,法律必须借助道德判断。为什么侵害他人权益必须受到惩罚,故意杀人必须判处死刑而不是终身监禁,为什么抢劫罪的起刑要比盗窃罪来得重,这些问题是再怎么用逻辑推理也是说不清楚的,最终只能来源于立法者的道德判断,来源于公众对公共利益的主观评价。其实,就算是法律处处标榜的公正一词,归根结底也是一个道德规范,其内容也不可能由理性推理获知,而只能是社会基本道德律的体现。
事实上,法律本来便与道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应以后者为基础。任何一种法律,如果想获得公众普遍而自愿的认同,就必须遵循和体现一个社会的基本道德律,就不能无视绝大多数民众的道德共识。否则,这样的法律只能是少数精英自身利益的体现,谈不上理性,更谈不上公正。那种认为法律高于道德,司法应免除一切社会舆论影响的观点不仅是无知的,甚至是虚伪的。持有这一观点的人,不是自诩为先知或哲学王的“天才”,便是试图以一己之私替代大众公益的“权贵”。承不承认公众的道德评判是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根本,乃是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的核心差异!
在现代社会,法律显然是重要的,有着道德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但这仅仅是由于一些基本的道德律对于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秩序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必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予以保障。在任何时候都绝不可以依法治国为借口,忽视甚至蔑视那些民众千百年来一直默默遵循,而在特定情境下又能激起海啸般公众舆论的道德准则。最好的折衷之道是,在立法上尽可能地反映绝大多数公众所信从的基本道德律,在司法上将基本道德律和程序正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法治同时具备一般理性与基本道德的双重特性。

Ⅲ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的论据

道德比法来律更重要:1、道自德可以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大很多,很多问题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因为法律的刚性所致。
2、一项法律法规的出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但是一项法律要得到实施,就要包括一套可行性计划在内的很多方面的配合。就例如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依靠法律的制定就可以解决的话,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在好几十年前就已经通过制定法律解决了。但是,现在新的刑诉已经出台,证人有作证的义务,在实制操作中,却是很多证人不敢出庭作证,依赖证人出庭作证解决的案件寥寥无几。本质就在于人的道德感不重,怕报复。
3、如果人的道德感到达一定的程度,其实不再需要法律的存在。

Ⅳ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分别是什么:
(1)产生的时间不一致。道德是社会自古就形成的,从原始社会直至今日一直存在,而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制定的。
(2)结构和内容不一致。道德一般来说只需要义务的支撑,并且每个人心中的衡量标准不一样,没有具体的体系,而法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有一定的体系来支撑。
(3)调整范围不一致。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道德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要求,但法律只对人有要求。
(4)保障手段不一致。道德主要是依靠人的内心来衡量,并且会有舆论的产生,而法律是依靠国家的规则以及强制力度来保障。
(5)道德与法律的联系:这两者在社会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地位以及作用,但地位是同等的重要。且这两者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决定的,都是属于规范人类的社会行为,都离不开社会的经济基础。最后法律即为道德的底限,如果一个人违反了道德,可能会受到来自舆论的压力,但是不一定会受约束与法律。两者都是调控社会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盗窃罪】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普通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依法审理,不再交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二、民法与民法典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Ⅳ 道德和法律谁的范围更大些

第一,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第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
第三,法律与道德区别:
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3,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
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
5,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Ⅵ 道德和法律有界限吗

道德和法律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3、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4、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5、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但是法律不同于道德,我们应当谨守法律的范畴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于道德,在任何一个时期人们对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为道德惩罚保留一定的空间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6、道德是对完人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对一般人的要求。所以法律与道德是不同的,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的实质在于模糊两者的界限。

(6)法规高于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规范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规范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Ⅶ 道德更重要还是法律更重要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一、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热点内容
美女律师日本电影 发布:2024-12-25 00:23:00 浏览:454
201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 发布:2024-12-24 23:51:17 浏览:981
论述合同法的四个风险 发布:2024-12-24 23:34:54 浏览:252
政治委员条例 发布:2024-12-24 23:27:41 浏览:95
2015经济法热点 发布:2024-12-24 23:10:59 浏览:405
五四青年节法院座谈 发布:2024-12-24 23:09:22 浏览:344
劳动法对乙肝工作人员的规定 发布:2024-12-24 22:40:36 浏览:444
学院盖章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4 21:52:50 浏览:939
王辉司法所 发布:2024-12-24 21:52:48 浏览:908
劳务派遣公司常见法律风险 发布:2024-12-24 21:50:39 浏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