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

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4-09-25 06:03:42

『壹』 关于快递有什么法律法规

可以参考《快递暂行条例

快递暂行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保障快递安全,保护快递用户合法权益,加强对快递业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快递业务经营、接受快递服务以及对快递业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良好的快递业营商环境,支持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引导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快递服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确保政府相关行为符合公平竞争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快递业竞争秩序,不得出台违反公平竞争、可能造成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的政策措施。

第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信件、包裹、印刷品以及其他寄递物品(以下统称快件)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对快件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快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他人快件。

第五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国快递业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快递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的快递业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快递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以及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以下统称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与公安、国家安全、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健全快递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快递业安全运行的监测预警,收集、共享与快递业安全运行有关的信息,依法处理影响快递业安全运行的事件。

第七条 依法成立的快递行业组织应当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守法、诚信、安全经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快递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八条 国家加强快递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快递业信用记录、信息公开、信用评价制度,依法实施联合惩戒措施,提高快递业信用水平。

第九条 国家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第二章 发展保障

第十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快递业发展规划,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快递业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快件大型集散、分拣等基础设施用地的需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配套规定,依法保障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农村、偏远地区发展快递服务网络,完善快递末端网点布局。

第十二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促进自动化分拣设备、机械化装卸设备、智能末端服务设施、快递电子运单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推广应用。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快递运输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快递服务车辆通行和临时停靠的权利,不得禁止快递服务车辆依法通行。

邮政管理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等部门,依法规范快递服务车辆的管理和使用,对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的行驶时速、装载质量等作出规定,并对快递服务车辆加强统一编号和标识管理。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对其从业人员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培训。

快递从业人员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文明驾驶车辆。快递从业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快递从业人员所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依照民事侵权责任相关法律的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签订合同、设置快件收寄投递专门场所等方式,为开展快递服务提供必要的便利。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递末端服务。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快递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等行业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快递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强信息沟通,共享设施和网络资源。

国家引导和推动快递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的标准对接,支持在大型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枢纽配套建设快件运输通道和接驳场所。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依法开展进出境快递业务,支持在重点口岸建设进出境快件处理中心、在境外依法开办快递服务机构并设置快件处理场所。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邮政管理等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完善进出境快件管理,推动实现快件便捷通关。

第三章 经营主体

第十七条 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核定经营许可的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向社会公布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名单,并及时更新。

第十八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开办快递末端网点,并应当自开办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备案。快递末端网点无需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九条 两个以上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可以使用统一的商标、字号或者快递运单经营快递业务。

前款规定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遵守共同的服务约定,在服务质量、安全保障、业务流程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快件跟踪查询和投诉处理服务。

用户的合法权益因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而受到损害的,用户可以要求该商标、字号或者快递运单所属企业赔偿,也可以要求实际提供快递服务的企业赔偿。

第二十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依法保护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对其从业人员加强职业操守、服务规范、作业规范、安全生产、车辆安全驾驶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第四章 快递服务

第二十一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寄件人填写快递运单前,应当提醒其阅读快递服务合同条款、遵守禁止寄递和限制寄递物品的有关规定,告知相关保价规则和保险服务项目。

寄件人交寄贵重物品的,应当事先声明;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可以要求寄件人对贵重物品予以保价。

第二十二条 寄件人交寄快件,应当如实提供以下事项:

(一)寄件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二)收件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三)寄递物品的名称、性质、数量。

除信件和已签订安全协议用户交寄的快件外,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并登记身份信息,但不得在快递运单上记录除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以外的用户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第二十三条 国家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节假日期间根据业务量变化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正常的快递服务。

第二十四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规范操作,防止造成快件损毁。

法律法规对食品、药品等特定物品的运输有特殊规定的,寄件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

第二十六条 快件无法投递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退回寄件人或者根据寄件人的要求进行处理;属于进出境快件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依法办理海关和检验检疫手续。

快件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属于信件,自确认无法退回之日起超过6个月无人认领的,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下销毁;

(二)属于信件以外其他快件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登记,并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处理;

(三)属于进境快件的,交由海关依法处理;其中有依法应当实施检疫的物品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对保价的快件,应当按照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对未保价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国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快件损失赔偿责任险种,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投保。

第二十八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实行快件寄递全程信息化管理,公布联系方式,保证与用户的联络畅通,向用户提供业务咨询、快件查询等服务。用户对快递服务质量不满意的,可以向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投诉,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7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用户。

第二十九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停止经营的,应当提前10日向社会公告,书面告知邮政管理部门,交回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妥善处理尚未投递的快件。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或者其分支机构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暂停快递服务的,应当及时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向社会公告暂停服务的原因和期限,并依法妥善处理尚未投递的快件。

第五章 快递安全

第三十条 寄件人交寄快件和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二十四条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

禁止寄递物品的目录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三十一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验视内件,并作出验视标识。寄件人拒绝验视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受寄件人委托,长期、批量提供快递服务的,应当与寄件人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保障义务。

第三十二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可以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企业对快件进行安全检查,并对经过安全检查的快件作出安全检查标识。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委托第三方企业对快件进行安全检查的,不免除委托方对快件安全承担的责任。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或者接受委托的第三方企业应当使用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安全检查设备,并加强对安全检查人员的背景审查和技术培训;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或者接受委托的第三方企业对安全检查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发现寄件人交寄禁止寄递物品的,应当拒绝收寄;发现已经收寄的快件中有疑似禁止寄递物品的,应当立即停止分拣、运输、投递。对快件中依法应当没收、销毁或者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物品,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对其他禁止寄递物品以及限制寄递物品,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五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快递服务安全。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依法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发生突发事件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并立即向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快递业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应当以下列事项为重点:

(一)从事快递活动的企业是否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

(二)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实施;

(三)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是否妥善处理用户的投诉、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第三十七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公布抽查事项目录,明确抽查的依据、频次、方式、内容和程序,随机抽取被检查企业,随机选派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快递业务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提高快递业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条 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监督检查措施。邮政管理部门实施现场检查,有权查阅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管理快递业务的电子数据。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活动的需要依法开展执法活动,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处理场所,包括快件处理场地、设施、设备。

第三十九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部门的联系方式,方便公众举报违法行为。

邮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的,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对实名举报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从事快递活动的,由邮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或者其分支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一)开办快递末端网点未向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停止经营快递业务,未提前10日向社会公告,未书面告知邮政管理部门并交回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未依法妥善处理尚未投递的快件;

(三)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暂停快递服务,未及时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暂停服务的原因和期限,或者未依法妥善处理尚未投递的快件。

第四十一条 两个以上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使用统一的商标、字号或者快递运单经营快递业务,未遵守共同的服务约定,在服务质量、安全保障、业务流程等方面未实行统一管理,或者未向用户提供统一的快件跟踪查询和投诉处理服务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第四十二条 冒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或者非法检查他人快件,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有前款规定行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不建立或者不执行收寄验视制度;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

(三)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

(四)未按照规定对快件进行安全检查。

寄件人在快件中夹带禁止寄递的物品,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四十四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

(二)未定期销毁快递运单;

(三)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未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未向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由邮政管理部门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 邮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1)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国家邮政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快件跟踪查询信息服务规范》。

《快件跟踪查询信息服务规范》适用于快递服务组织提供的国内快件、国际快件和港澳台快件的跟踪查询信息服务。《快件跟踪查询信息服务规范》的内容分别为必选和可选两类。

2014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力促快递业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这正是要发挥鳗鱼效应,让国内外快递企业同台竞争,倒逼国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2009年,新《邮政法》颁布实施,早已在中国市场开展快递业务的外资物流公司开始向中国政府申请国内快递许可。

外资快递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成长前景。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表示,“随着外资快递巨头进入国内快递市场,将加剧市场竞争,提升市场效率。”她分析认为,一方面,外资企业进入将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不仅中小快递企业,即使大型快递企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外资快递巨头经营模式成熟,在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这些都将促使国内快递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贰』 问:物流行业法治实施现状是什么成因又是什么

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形态有两种:一是封闭式的平台系统,而是公共物流信息门户。

关于封闭式的平台系统:封闭式平台虚脱依附于线下实体,为组织内或组织间提供封闭式的信息服务。此种模式的主要代表有:电子口岸系统、物流原物监管系统、贸易集散地的交易系统。封闭式平台系统拥有特定的公共用户群体,为转移目标服务,不同的平台系统之间不存在市场竞争的情况。封闭式平台系统模式稳定,并有特定的目标服务群体。

关于公共物流信息门户:公共物流信息门户以平台模式出现,属于门户类的物流信息平台,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同时,在服务范围上更趋向多样化,提高更大范围的信息交互。此种模式的主要代表有:锦程物流王、福州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和南昌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门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趋向:一种是政府主导投资的公益性信息门户,不以盈利为目标,另一种是企业主导投资的盈利性信息门户,存在明显的市场化竞争。其商业模式将持续变化,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由于两行总形态之间并不冲突,因此大多企业用户可以同时使用两种形态提供的服务。封闭式平台系统产生于不同组织内部,其投资取决于所依附的线下实体,因此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并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公共物流信息门户则具有更高的开放性,为组织服务,事后如来源具有多样化特征。

不知道大家对上面的说法是否赞同?公共物流平台的功能应该具备哪些呢?政府监管(海关、交通、检验检疫等)、电子支付、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物流。。。不知道我说的这些是否确切?
它是否因该有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呢?对目前我国各类运输方式不能相互衔接,信息不能互通,是否可能在区域范围之内或者行业之内整合某些部门的信息,来为政府、社会服务机构(银行、保险、港口、机场等)、企业等来提供整体的信息服务呢?不知道发达国家又没有类似的经验,譬如美国、新加坡、欧盟

l另一种就是相对应的私人的了 发展中国的物流,需要超凡的想象力。这是因为:一是其目前物流发展水平的落后,令人难以想象;二是其管理物流水平的落后,令人难以置信——其观念,其法规,其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落后得太远了。

但是,更难想象的是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这一大片待垦的处女地,令投资者怎样想象都不过分。并且,后改革者,进步更快,中国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革在“十五”规划和“入世”的推动下,会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物流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将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一、加入wto给中国物流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1、中国物流业当前的一些特点

(1)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全落后

过去20年中,服务业在中国发展很快。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工农业,服务业比重20年中增长了10多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增长,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的物流“硬件”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我国一些港口设备、交通设施、仓储设备、商业自动化设备的配置,由国家、地方和企业斥巨资建设得十分高档。有些装备的先进性超过了发达国家相应的设施。

但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对物流业的投入仍属不足。今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投资效益的准确计算、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问题。

(2)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

主要表现在物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重复布点、重复投资带来的浪费严重,而市场垄断又带来物流服务严重的低质量和低效益。

(3)国有化程度过高,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信等部门高度国有化,使得这些部门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我国出现的经济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领域发生,更使物流消费者失去对服务供应者的信任。

(4)物流观念淡溥,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

要打破物流各行业间的条块分割是很困难的。这不是学术界、企业界所能解决的,需要国家总体协调,还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法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全国经济改革、商业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顺物流行业的各种关系。但遗憾的是,目前,现代物流的观念只在学术界讨论,“第三方物流”仅靠少数企业推动,供应链管理几乎寸步难行。许多决策人士对物流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上。结果,重复投资给物流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5)与物流相关的服务体系落后

金融、结算、保险、通信、信息技术等行业同样处于高度垄断、低质低效的发展阶段,因而在物流领域推广电子商务是很困难的。物流服务水平的落后给我国生产行业增大了成本,而与物流服务相关的服务水平落后,又给物流业企业本身加大了成本。另外,我国物流业企业内部自办各类专业服务,其专业化程度又不高,致使物流服务整体效益低下。

2、加入wto给中国物流业带来的机遇

没有人怀疑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wto的一个成员方。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入会仪式,而是全面接受wto游戏规则并且实践全部的“入世”承诺的重大的转轨过程。

wto关于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各领域的规则都与物流业有关。中国物流业市场必须在自由开放、平等公正、透明互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全面的开放。

中国物流业的开放不是从“入世”那一天开始的。“入世”,只是把已经降低的关税再降低一点,把已经开放的大门再开大一点,把已经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与国际水平更接近一点。如此而已。事实是,过去20年来,物流市场一直呈加速度开放。

对于物流业来说,“入世”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首先,促进物流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物流体系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难点之一,“入世”可以使国外企业和国内非国有企业参与竞争。在公平竞争的促动下,中国物流业无论在资本结构、服务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方面,会有一个革命性的飞跃。加入wto后,中国物流业的管理办法和竞争规则会借鉴wto的基本原则和国外先进办法。

第二,“入世”会使中国物流业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及管理经验。过去对外开放的经验表明,越早开放的行业繁荣越快,旅店业、饮料业、家电业等,莫不如此。

第三,“入世”更有利于中国物流业走向世界。把“入世”理解为只是外国冲击中国是不对的,至少是片面的。国际物流服务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商业存在”对各国机遇平等。近几年来,中国的批发零售、货代、信息等行业已经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竞争了。“入世”后,国外市场机会将会更多,中国物流服务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竞争规模和品牌,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

3、“入世”对中国物流业的冲击

(1)商业旧体制受到冲击

wto的所有原则都是市场经济原则。非歧视三原则(即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公平竞争三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旧的外贸、内贸、供销三大流通体制提出了挑战。受益于旧体制的企业或利益集团应有新的对策才能继续生存。

(2)企业法律制度受到冲击

我国物流企业按现行企业分类制度可分为多种“性质”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
部级至科级以下的级别之分
物流企业 国有企业 国有控股和全资国有企业
国营和部分国营企业
城市工商注册企业
内资企业 真集体企业
乡镇工商注册企业
非国有企业 半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个体户

由于企业“性质”不同,企业地位、市场分割、经营权范围、财政支持、税收等企业“待遇”就有差别。不平等竞争也因此产生。wto的规则对我国现行企业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而企业法律制度国际化后,将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受益于旧体制的企业或利益集团必须适应新的竞争,否则无法生存。

(3)国内市场受到冲击

中国企业面临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上门竞争,这是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中国物流企业只有抓紧3-4年的过渡期,加快调整,才能增强实力,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

物流业受到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商业(内外贸、批发零售)、运输五大行业(航天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仓储、速递、维修、信息技术、广告、包装、检测、租赁通信、技术服务、专业服务和自然人服务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些行业都不属于象汽车、电信和金融那些受“重点保护”的行业部门。因此,国内这些物流行业不能因本行业“幼稚”而指望保护。

同时,这些国有资本高度集中的物流行业也要对内资逐渐开放。

(4)对政府服务和法制建设的冲击

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包括科学的决策规划,依法行政,为企业提供及时而周到的服务,尽量少的管制和不增加企业负担。

法制服务既体现在立法上,更体现在执法上。

(5)对信息制度和信息技术的挑战

及时、准确、全面的公开信息是流通业的生命。流通业不能建立在假的产量统计、迟到的的信息、经常不准确的各类预报的基础上。

国内物流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专门情报系统和保密机制,只能依赖可靠性极差的公开统计及预报。这是很危险的。

(6)对教育科研制度的冲击

物流又是一门综合性经济学科,涉及众多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国现行中高等教育中,现代物流的基本科研力量不足,高质量的教材不够。同时,科研投入(包括企业科研)太少,专业人才太少。因此,面临“入世”冲击,中国物流业要引进大量境外人才,这就加重了本来就严重的就业问题。
应当说,“入世”对中国物流业的冲击是全面的、深远的。这些冲击不全是坏事,中国的改革恰恰需要这些冲击。当然,中国不能以牺牲民族经济长远利益和社会经济安全作为接受这些冲击的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对我国物流业形成冲击的不仅是wto法律体系。凡是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国际法,都会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带来各种影响。

二、中国物流系统的开放和改革前景分析

1、分销权方面的开放

“入世”后,我国将向外国公司提供分销权,取消现有的法规限制,并将于3年内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服务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我国制造的产品。分销权将会在我国目前限制最严的分销行业,例如批发、运输、维修等行业中实施。在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目前的市场,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同时在辅助分销的服务方面也作出了类似的承诺,具体包括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技术检测和分销、包装服务等,这些方面的限制将在3-4年内逐步取消,在此期间,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

2、商业企业的开放

1999年6月25日,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联合下发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将试点地域扩大到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同时在京、津、沪、渝等地开放批发业。与商业有关的金融、保险、外贸、咨询、运输、工程承包、电信、旅游等领域也相应放宽了投资限制,如增加航空运输业外资航空公司的数量等。《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虽暂不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商业企业,但允许在“试点地区”(即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设立合营商业企业。对参与合营的外国合营者在经营资格上有一定的限制。如零售商在前三年年均商品销售额应在20亿美元以上,申请前一年资产额应在2亿美元以上。批发企业则分别为25亿美元和3亿美元。这一法规对外资进入批发业有实际意义。而零售业,自1992年7月对外开放以来,国家只批准设立了62家外资商业零售企业,但实际营业的外资零售商场却达到了数百家之多。

3、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行业的对外开放

外贸是物流的重要环节。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在“入世”谈判的带动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家在对经济特区生产企业、国家千户重点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实行自营进出口登记制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国有、集体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实行登记制。1999年12月7日,外经贸部发出通知,进一步放宽了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的限制条件。对有关部门认定为国有或集团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凡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人民币(中西部地区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制。

外经贸权登记制是中国外经贸经营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1997年在5个经济特区实行了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自动登记制。此后,于1998年决定开放私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并在深圳、上海浦东允许外商从事外贸经营。

外贸业不仅对内资开放,也对外资开放。在今后短期内,一定形式的许可证、少数产品的国营专营权和客观上不可取消的配额限制将继续存在,但这不会影响外贸行业的全面改革和开放大局。外贸登记制,将是最终的改革目标。

4、其他服务业

中国全面参加了1986年至1994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承诺在“入世”后遵守《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在与wto成员方进行的市场准入谈判中,中国也就服务业的重点行业作出了具体的开放承诺。

中国对外承诺开放的服务业领域是十分广泛的。目前由于中国“入世”最后议定书尚未达成,不能了解每项具体的承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的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将对物流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物流”几乎与服务业所有行业都有关联。

三、国家对物流系统开放的一定限制

1、开放时间的过渡期

中国要求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物流分销系统不属重点“保护”行业,但大约有3-4年的过渡期。

2、区域名额限制

依据《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批发业将在四个直辖市开办外资试点企业。在其他省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可以设立合营商业零售企业。这些企业和他们的分店以及连锁店的出资比例、注册资金、经营年限均有一定的条件。但这个《试点办法》会根据中国“入世”后的形势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

3、投资比例的限制

一般来说,中国在物流系统将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但在过渡保护期内将有部分关于比例的限制,如交通及商业领域。

然而,总的看来,以上限制是越来越少。根据新的外资企业法,外资的国民待遇将得到全面保障。

另外,根据过去的经验,在实际执行中,各种条文上的“限制”不容易真正做到。例如,早期只允许每个省会城市只开放几家外资商业零售机构,但在许多城市有几十家外资商店开张营业。更何况经过20年的对外开放,内外资本相互融合,很难分清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纯外资”。

四、物流业的进步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物流产业化的转变有助于综合物流系统的建立,并将促进政企分离、官商分离

物流业在中国,不只是一个商业性的问题。物流直接涉及的中国政府部门至少有:

商业领域 经贸委(内贸局),外经贸部,供销合作系统,工商管理部门,税收部门等。
运输领域 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能源总局(管道)等。
仓储领域 内贸局,建设部,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
电子商务领域 信息产业部,各行业主管部门。
生产领域 经贸委,计委,各行业主管部门。
投资领域 计划、规划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
企业人事领域 组织系统,行业主管部门,人事系统等。

中国物流业面对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必须商业化、专业化。一方面要把众多的管理机关减少到一两个,避免政出多门和条块分割。另一方面要政企分开,官不乱商,避免垄断、腐败和低效率。物流的改革,不仅为整个经济系统疏通了血脉,实际上也促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和政法系统改革。

2、中国物流体制改革将促进中国法治的进步

物流业涉及众多领域,物流业的改革必定促成一系列立法的变化和执法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22年来,涉及物流业的法律法规有3万多件,分布如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基本法和专门法:260件;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800件;

地方性法律法规:6000件;

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25000件。

这些法律包括了中国经济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等实体法和众多程序法。由于物流业法律涉及的法律关系既有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经济竞争与合作关系,也有纵横交错的经济利益协调关系,所以要保障综合物流业健康合理的发展,就必须全面认识这些法律规范。良法存之,不良者废之。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对过去20多年来物流领域多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面临经济全球化、物流一体化、商务电子化的现代供应链模式,这些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必将全面进行审理、修正、补充或废除。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法律文件必将进行合并和统一。实际上,这些工作早已开始。中国还没有正式加入wto,但法制改革早已行动,这些改革都参照了wto 60个协议及其附件,也参照了其他国际经济法和别国法律。

中国加入wto,也意味着执法标准的国际化。一定程度的国际执法监督有利于增强各国市场建立良好秩序的信用。

3、物流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和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必将使该领域实现空前的繁荣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物流业系统内各行各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物流业的基础设施、物流运储能力和物流信息技术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些落后,但真正落后的是物流业的布局、管理和技术。这是一个艰难的改革过程。

物流业的改革不完全靠行政命令和官方计划,而主要靠开放市场,在公平竞争中逐渐协调。中国的物流市场不仅将对外国开放,同时也会对国内非国有资本开放。竞争不仅带来了压力,而且也带入了资金和技术。

4、国家“十五”规划已将物流配送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中国政府已意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提高我国的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表示要共同努力,做好行业间的协调;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搞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发展。

在不久前,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国家科技部已批准有条年的研究所为“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并把“现代物流服务业模式及其支撑的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国家内贸局规划在“十五”期间,建设30个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示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10个左右较大规模、具有全国网络的专业化物流骨干企业。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深圳等省市已开始规划或建设物流基地。

国内贸易局还就发展中国现代物流提出了8项改进的具体措施:(一)搞好规划与协调,促进中国物流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今后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在发展物流方面的协调、统筹规划、配套发展。各地方、各大中城市也要注意搞好当地物流配送基地、中心的规划,推动中国发达、配套的物流体系的形成。(二)积极发展网络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三)完善物流配送的有关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中国物流业统一标准的形成。(四)推动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五)积极发展完善各类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质量,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六)扩大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希望国外企业加强与国内物流企业的合作、合资,兴办各种物流方面的合作、合资项目。(七)抓紧改造现有物流设施,利用各种资金渠道,进行物流设施的技术改造,搞好现有物流设施的整合与利用。(八)加强物流人才培训。

五、结语

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市场与国际物流市场将连为一体。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和物流服务回报为中外企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中国物流业暂时离国际化水准还有很大差距。现代物流要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终用户形成网络,而中国目前的物流系统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然而,落后就意味着需求,也意味着利润和机遇。

中国政府在物流行业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坚定的。尽管相关的具体政策法规尚在制订中,尽管中国“入世”议订书尚未公布,但中国对服务业、物流业的开放承诺不会食言。

欢迎登录长风网获取最新物流资讯。

『叁』 物流管理主要学习什么

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

(3)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操作性。物流管理属运营管理的范畴,其操作流程灵活性大,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物流管理人员来说,了解并熟悉这些操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熟悉这些操作流程,才能进行有效管理,才能通过管理进行改进,提高效率。因此,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从事物流管理的具体工作时,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再学习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要有系统性思维。

大多数物流业务涉及到诸多环节,例如库存管理,涉及到货物的验收、入库、库位管理、出库、配货等,如果包括采购和配送,环节就更多了,在这么多的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好,整个物流业务都会受到影响,成本效率都没有保障,因此,系统地考虑各环节,平衡各环节的工作方式十分重要。

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三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要有资源整合观念。降低物流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资源整合,这方面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就是通过整合减低车辆的空驶率。资源整合观念也可以说是系统思维的延伸。

热点内容
推动全社会自觉尊法护法学法 发布:2024-12-23 15:00:14 浏览:943
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发布:2024-12-23 14:57:37 浏览:867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记忆方法 发布:2024-12-23 14:51:02 浏览:697
香港大学mcl法律硕士 发布:2024-12-23 14:13:35 浏览:190
司法考试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发布:2024-12-23 14:05:39 浏览:791
离职押工资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12-23 13:42:30 浏览:842
博弈论对法学 发布:2024-12-23 13:19:50 浏览:933
简说民法典 发布:2024-12-23 13:10:02 浏览:29
劳动法员工请假的时间规定 发布:2024-12-23 12:59:56 浏览:87
试商法试题 发布:2024-12-23 12:46:26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