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医院医疗法律法规试题关于临床机构

医院医疗法律法规试题关于临床机构

发布时间: 2024-10-07 14:28:44

⑴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精华版

《执业医师法》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二十二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第二十五条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第四十六条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的建设,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

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提出会诊邀请: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派出医师外出会诊: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件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会诊医疗机构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知邀请医疗机构。

第十二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第三十二条 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地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补充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第三十九条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能上能下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药品管理法

第四章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具有能够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管理制度、检验仪器和卫生条件。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技术。

第十七条 未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三级综合医院在同时出现下列三种特殊情况时,经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邀请已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中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来本医院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手术:

(一)供移植人体器官对血液供应有较高要求(如心脏移植);

(二)供移植人体器官不能及时运送至取得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

(三)患者病情危重。

上款规定的三级综合医院应当是人体器官捐献者所在地的医院,且具备手术、重症监护和免疫排斥反应应急处理等条件。

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在完成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后,应当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方可返回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必须严格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遵守医学和伦理学原则,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人体器官移植的适应症。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原则的,不得开展人体器官移植。

第二十七条 人体器官不得买卖。

医疗机构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

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摘取尸体器官的,应当对尸体进行必要的、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进行活体器官摘取前,应当由本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主持听证,邀请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和活体器官捐赠者本人及其家属参加,确认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原则、是活体器官捐赠者本人真实意愿、无买卖人体器官或者变相买卖人体器官后,方可进行活体器官移植。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在摘取活体器官捐赠者所同意捐赠的器官前,应当充分告知捐赠者及其家属摘取器官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经捐赠者及其家属同意,不得摘取活体器官。

活体器官移植不应当因捐献活体器官而损害捐赠者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母婴保健法

(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公布 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十九条 依照本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签署意见。本人无行为能力的,应当经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意见。
第二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
第三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从事本法规定的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人员,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从事本法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三十五条 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的,有下列行为之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三)出具本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

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

(国家计生委令第8号)

《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已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务会议、卫生部部务会议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由实施机构三人以上的专家组集体审核。经诊断,确需终止妊娠的,由实施机构为其出具医学诊断结果,并通报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七条 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条件,已领取生育服务证,拟实行中期以上(妊娠14周以上)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手术的,需经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批准,并取得相应的证明。

第八条 承担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前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以及第六条或第七条规定的医学诊断结果或相应的证明。

第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有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

第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颁布日期:19930326 实施日期:19940101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六条 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二年。

第十九条 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

第二十五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已经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第十九条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五十六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

(三)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

(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

(六)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的;

(七)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

(八)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

(九)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的;

(十)未按照规定进行尸检和保存、处理尸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第十五条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第二十四条 本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⑵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卫生法规(2021.11.25)

1.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条件: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_________年。

A.一

B.二

C.三

D.四

2.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_________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A.一

B.二

C.三

D.四

3. 医师执业注册制度要求: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A.三

B.五

C.七

D.三十

4. 下列哪项情形可以给予医师执业注册:

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B.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

C.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满2年的

D.重新申请注册,经考核不合格的

5. 下列关于注销注册,说法错误的是:

A.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B.受刑事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C.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一年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D.因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经培训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6.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_________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_________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A.1、8

B.2、8

C.3、6

D.3、8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条件:①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②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2.【答案】A。解析: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3.【答案】D。解析: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4.【答案】C。解析:医师执业注册制度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2)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4)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疾病发病期以及身体残障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的;(5)重新申请注册,经考核不合格的;(6)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参与有组织作弊的;(7)被查实曾使用伪造医师资格或者冒名使用他人医师资格进行注册的;(8)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5.【答案】C。解析: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30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1)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2)受刑事处罚的;(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4)因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经培训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5)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6)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6.【答案】D。解析: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3)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4)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⑶ 卫生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历年试题-2020天津医疗卫生(2020.2.3)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的根据是:

A.行为主体特定性

B.医疗活动的违法性

C.诊疗护理的过失性

D.对患者人身造成的危害程度

E.医疗过失同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2. 依据《侵权责任法》,医务人员实施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说明的事项是

A.医疗纠纷处理方式

B.隐私保密要求

C.替代医疗方案

D.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E.复印病历资料范围

3. 女,30岁。因患子宫肌瘤在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因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存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推定情形,判决医院败诉。该推定情形是:

A.未尽到说明义务

B.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C.伪造病历资料

D.泄露患者隐私

E.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4. 内科医生李某,在春节探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位产妇临床,因车上无其他医务人员,李某就协助孕妇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因牵拉过度,导致新生儿左上肢臂丛神经损伤。李某的行为属于:

A.属于违规操作,构成医疗事故

B.属于非法行医,不属医疗事故

C.属于超范围执业,构成医疗事故

D.属于见义勇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E.虽造成不良后果,但不属于医疗事故

5.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办公厅

6.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应对传染病做到:

A.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

B.早报告、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

E.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D。解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根据患者人身造成的危害程度(D对),将医疗事故分为三级,后来进行了大幅度修订,出台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事故由三级增加为四级。医疗活动的违法性(B错)、诊疗护理的过失性(C错)和医疗过失同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E错)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所包含的内容。

2.【参考答案】C。解析:C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危险、替代医疗方案(C对)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3.【参考答案】C。解析:《侵权责任法》规定,患者有损伤,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包括: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②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③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存在过错推定情形,判决医院败诉,伪造病历资料(C对)符合该推定情形。。

4.【参考答案】E。解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6种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①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内科医生王某在火车上且无其他医务人员的紧急情况下协助产妇分娩,导致新生儿左上肢臂丛神经损伤,虽造成不良后果,但不属于医疗事故(E对));②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③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④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⑤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⑥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5.【参考答案】D。解析: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D对),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6.【参考答案】C。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C对),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⑷ 卫生法律法规考试的测试试题(2)

4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 )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A、6个月 B、1年 C、1年半 D、2年

42.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一般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 )受理。

A、县卫生局 B、市卫生局 C、省卫生厅 D、卫生部

43.发生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 )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4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鉴定组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责任程度分为( )种。

A、3 B、5 C、4 D、2

45.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分为( )。

A、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乡村医师考试 B、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C、医师资格考试和乡村医师考试 D、专科医师考试和全科医师考试

卫生法律法规考试试卷多选题

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上级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经济措施: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停工、停业、停课;

C、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D、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哪些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A、婚姻 B、就业 C、就医 D、入学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哪些处罚?

A、予以取缔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追究刑事责任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哪些内容?( )

A、接受基本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B、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C、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D、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5.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D、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心因性反应。

6.一般血站包括()。

A、血液中心 B、中心血站 C、中心血库 D、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7.下列哪些损害情形是指因服用药物引起的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A、引起死亡 B、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C、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D、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8.禁止生产、销售假药。下列哪些情形为假药?

A、变质的 B、被污染的

C、超过有效期的 D、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5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 )过程。

A、发现 B、报告 C、评价 D、控制

9.禁止生产销售劣药。下列哪些情形按劣药论处:

A、超过有效期的

B、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C、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D、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10.《母婴保健法》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哪些疾病的检查?

A、严重遗传性疾病 B、指定传染病 C、有关精神病 D、血吸虫病

11.从事《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医学技术鉴定人员的条件是:

A、行医10年以上 B、具有医学遗传学知识

C、具有临床经验 D、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12.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婚前卫生指导 B、新生儿保健 C、婚前卫生咨询 D、婚前医学检查

13.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提交下列哪些文件?

A、资产证明文件 B、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C、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D设置申请书

14.下列哪些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

A、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 B、所有制形式

C、诊疗科目、床位 D、注册资金

15.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分为哪几类?

A、临床 B、中医 C、口腔 D、公共卫生

16.下列哪些人员可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A、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B、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C、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D、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17.医师执业必须按照注册的( )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A、执业地点 B、执业类别 C、执业范围 D、执业科室

18.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是( )。

A、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 B、省级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

C、省级地方医学会 D、中华医学会

19、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应当对( )进行审核。

A、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 B、鉴定程序

C、鉴定结论是否正确 D、鉴定依据

20.医疗事故的赔偿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

A、医疗机构的等级和性质 B、医疗事故等级

C、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D、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21.医师经批准在( )情况下可以不变更执业地点和执业类别。

A、卫生支农 B、进修 C、学术交流 D、经卫生局批准的义诊

22.医师应当接受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6个月 B、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C、再次进行考核 D、对再次考核不合格的,注销医师注册。

23.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专家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应当回避?( )

A、是发生争议医院的医生 B、是患者经治医生的亲属

C、是患者的亲属 D、曾经与患者发生过医疗纠纷

2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哪些主要内容?( )

A、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要求和提交的材料

B、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C、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和责任程度

D、医疗事故等级及对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卫生法律法规考试试卷判断题

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可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2.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

3.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 )

4. 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处置的活动。( )

5.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品,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通过民用航空运输的,还应当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 )

6.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

7. 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不得越级报告。( )

8. 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

9. 单采血浆站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也可以手工操作采集血浆。采集的血浆按单人份冰冻保存,不得混浆。( )

10.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

11.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立医学技术鉴定组织,负责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

12.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测和技术指导。( )

13.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机构,可以不纳入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 )

14. 医疗机构歇业,可以不办理注销登记。( )

15.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

16. 在教学医院中实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毕业第一年的医学生可以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单独从事医师执业的临床工作。( )

17.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

18.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查阅患者的病历。( )

19. 产妇分娩后胎盘归产妇所有,但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并按照规定消毒处理处置。( )

⑸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有哪些

1.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了该法的立法宗旨,即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3.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责任,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⑹ 医院法律法规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于每题题号左侧。每题2分。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D)
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停工、停业、停课
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C)
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
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

3.《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之一是 (D)
A.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B.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C.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D.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4.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中对非卫生技术人员 (C)
A.可以使用
B.尽量不用
C.不得使用
D.在次要的科室可以使用

5.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 (B)
A.立即抢救
B.及时转诊
C.继续观察
D.提请上级医院派人会诊

6.下列属于《母婴保健法》规定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的是 (C)
A.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有异议的
B.对婚前卫生咨询有异议的
C.对孕产期保健服务有异议的
D.对医学指导意见有异议的

7.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A)
A.罚款
B.吊销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C.民事赔偿
D.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8.某县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胡某,违反母婴保健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而且情节严重。该县卫生局应依法给予胡某的处理是 (C)
A.罚款
B.警告
C.取消执业资格
D.降职降薪

9.按照《母婴保健法》规定,必须经本人同意并签字,本人无行为能力的,应当经其监护人同意并签字的手术或治疗项目是(C)
A.产前检查、产前诊断
B.产前检查、终止妊娠
C.终止妊娠、结扎
D.产前诊断、终止妊娠

10.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治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 (D)
A.病房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B.科室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C.科室全体医师讨论通过后实施
D.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

11.医疗事故鉴定办法由哪个部门制定 (A)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高级人民法

12.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 (C)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13.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B)
A.预防保健制度
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C.爱国卫生运动
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14.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包括(C)
A.麻醉药品
B.精神药品
C.进口药品
D.医疗用毒性药

15.医疗事故是指 (C)
A.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B.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C.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D.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

16.生育过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到以下哪一部门接受医学检查 (A)
A.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B.省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C.当地卫生所
D.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施行日期是 (B)
A.1999年10月1日
B.1998年10月1日
C.1997年12月29日
D.1998年12月29日

18.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要求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将以下项目悬挂于明显处,除了(B)
A.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B.诊疗医生
C.诊疗科目
D.收费标准

19.下列哪种人群不能注册执业护士(D)
A.无完全民事能力者
B.色盲
C.违反护士管理办法被中止或取消注册的
D.以上都是

20.医师经执业注册后 (C)
A.只准从事医疗业务
B.只准从事预防业务
C.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D.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21.对定期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D)
A.允许申请注册
B.重新注册登记
C.试用半年
D.允许继续执业

22.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 (D)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23.医疗机构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 (A)
A.只做是否死亡的诊断
B.只做死亡原因的诊断
C.可同时做是否死亡和死亡原因的诊断
D.既不能做是否死亡的诊断也不能做死亡原因的诊断

24.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或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以下证明文件,除了 (D)
A.疾病诊断书
B.死产证明书
C.死亡证明书
D.医疗纠纷分析证言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WHO决定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26.《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
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
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
D.以上都是

27.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C)
A.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疫情
B.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

28.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什么 (B)
A.疾病与血型的关系
B.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C.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症状
D.血液的采集与保存

29.某乡卫生院医生甲在实行阑尾手术时,误将结肠切断,因条件差,急将患者送往县医院。因延误了时机,县医院医生乙在助手配合下,也没处理好,最终造成永久造瘘,该结果是 (B)
A.医生甲的医疗差错
B.医生甲的医疗事故
C.医生乙的医疗差错
D.医生乙的医疗事故

30.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按假药论处的下列药品中不包括 (D)
A.变质的
B.被污染的
C.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D.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31.护士注册的条件包括 (D)
A.专业条件
B.身体条件
C.品行条件
D.以上都是

32.患者要求术前自身贮血和术野自身血回输时,输血科医生的职责是 (A)
A.采血和贮血
B.输血
C.向患者说明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D.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

33.亲友互助献血,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后应如何 (C)
A.护士负责采血
B.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
C.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
D.经治医师负责采血和贮血

34.因医疗事故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时,正确的是 (A)
A.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岁
B.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30年
C.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20年
D.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0年

35.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不包括 (D)
A.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当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医疗单位的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随即向本医疗单位负责人报告
B.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医疗单位,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有关的各种原始资料。
C.医疗单位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D.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都必须进行尸检。应在患者死亡24小时以内进行。

36.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后由谁核准签字 (A)
A.主治医师
B.其他医生
C.院长
D.护士长
37.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时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B)
A.职业登记
B.变更登记
C.注销登记
D.重新登记
38.以下情形中不予医师执业注册的是 (B)
A.受过刑事处罚的
B.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三年的
C.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D.受过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39.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暂停期限为 (C)
A.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半年至1年
C.1年以上,1年半以下
D.半年以上,3年以下
40.必须由病人及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签字同意的诊疗行为包括 (A)
A.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B.除门诊手术以外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C.除表皮手术以外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D.手术、创伤性检查、实验性治疗

⑺ 医疗相关法律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就医的要求逐渐提高,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逐渐加强。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医疗相关 法律知识 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医疗相关法律知识

一、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主要有哪些?

《医院工作制度》(1982年4月7日卫生部发布)

《医院工作人员职责》(1982年4月7日卫生部发布)

《全国医院工作条例》(1982年1月12日由卫生部发布)

《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 1982年1月12日由卫生部发布)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1988年12月15日卫生部发布)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年7月31日卫生部令第30号发布)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006年1月24日卫生部令第46号发布)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7月6日卫生部令第48号发布)

《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2月14日由卫生部令第53号发布)等

二、 医疗机构在开展执业活动中应遵循哪些规定?

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2、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3、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4、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5、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6、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 教育 。

7、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8、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9、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 证明书 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 报告 书。

10、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11、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12、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

13、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 收据 。

14、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

15、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章第24…39条。)

三、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执业道德规范有哪些?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卫生部医德医风办2010年9月27日发布)

四、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哪些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执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 )

五、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享受哪些权利?

(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

护士具有哪些义务?

1、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2、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3、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4、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5、护士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热点内容
推动全社会自觉尊法护法学法 发布:2024-12-23 15:00:14 浏览:943
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发布:2024-12-23 14:57:37 浏览:867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记忆方法 发布:2024-12-23 14:51:02 浏览:697
香港大学mcl法律硕士 发布:2024-12-23 14:13:35 浏览:190
司法考试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发布:2024-12-23 14:05:39 浏览:791
离职押工资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12-23 13:42:30 浏览:842
博弈论对法学 发布:2024-12-23 13:19:50 浏览:933
简说民法典 发布:2024-12-23 13:10:02 浏览:29
劳动法员工请假的时间规定 发布:2024-12-23 12:59:56 浏览:87
试商法试题 发布:2024-12-23 12:46:26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