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应急条例
❶ 应急车道应急车道的法律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对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第四条指出,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是严格禁止的行为。此条例旨在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防止因不规范行为引发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
应急车道,作为高速公路的特殊通道,其主要功能是用于紧急救援、快速通行和特殊车辆使用。根据法律,非紧急情况下,如非救护、消防、警车等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不得在应急车道上行驶或停车。这既是为了维护应急车道的紧急功能,也是对其他正常行驶车辆的保护。
对于违反规定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应急车道的车辆,法律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法律约束,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法意识,维护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与秩序。同时,这也提醒广大驾驶人员,紧急情况下应急车道是救援车辆的生命通道,非紧急情况切勿占用,以免影响救援效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通过明确禁止非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车道使用,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与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对驾驶人员的行车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从而共同维护道路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1)违反应急条例扩展阅读
主要在城市环线、快速路及高速路两侧施划, 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的车辆使用,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
❷ 2019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全文解读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政府部门在应急救援中须履行哪些职责?6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体制中的职能进行细化。根据意见稿,违反条例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将追究刑责。
意见稿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
这些应急措施具体有:研判事故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危害;通知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单位与人员、隔离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实施交通管制;依法发布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的决定;维护现场秩序,组织安抚遇险人员和遇险遇难人员亲属;依法发布事故信息等。
意见稿明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有关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设立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指定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现场指挥部成员应当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专家、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等。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应急救援提供通信、交通运输、医疗、气象、水文、地质、电力、供水等保障,为救援人员提供必需的后勤保障,为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
意见稿还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至少每3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根据意见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征求意见稿)》,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征求意见稿规定,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另外,如果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也规定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上述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及时解除上述规定的措施。
意见稿还要求,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互联网+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在6月5日前,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寄送信函、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