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外包栏目的法律法规
㈠ 劳动法关于外包劳务工规定
法律主观:
劳动法关于劳动蚂颤合同的规定在解除方面: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大卜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 退休年龄 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闷仿败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㈡ 劳务外包的法律规定
劳务外包,亦称劳务承揽,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策略。其流程包括:1.业务咨询,了解双方情况;2.实地考察与分析工作;3.制定外包方案供审核;4.商谈方案,可能需调整;5.双方同意签订《劳务外包合同》;6.执行合同,提供服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强调民事活动需合法合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在实施劳务外包时,企业需明确自身与外包机构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同时,应关注双方沟通与合作的顺畅,确保外包工作符合企业需求和标准。合同条款需详细明确,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内容、时间、质量标准、费用等,以避免后续纠纷。
法律法规强调了民事活动的合法性与道德性,企业在进行劳务外包时,应确保操作符合这些基本准则。通过合法合规的操作,企业不仅能够促进业务发展,还能维护良好的市场信誉和社会形象。同时,注重与外包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互信机制,对于提高外包服务质量,保障双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劳务外包作为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业务发展的策略,其实施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强化沟通与合作,维护双方权益,对于实现外包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㈢ 我国出台了哪些关于服务外包的法规
关于境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信息保护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促进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以下称接包方)妥善保护保密信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是指接包方通过合同向境内外的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以下称发包方)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保密信息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业务资料或数据:
(一)接包方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从发包方所获取;
(二)发包方采取了保密措施且不为公众知悉;
(三)接包方根据合同约定应当承担保密义务。
第四条接包方及其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和员工不得违反服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发包方的保密信息。 第五条接包方应成立信息保护机构或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制定本企业的信息保护规章制度,对保密信息采取合理的、具体的、有效的保密措施,包括:
(一)限定涉密人员的范围;
(二)对保密信息载体及其存储场所采取技术物理控制,以避免信息被他人不当访问或获取;
(三)对保密信息的记录载体进行分级管理;
(四)对配方含量和程序步骤等重要信息加密保存或保存于受限区域;
(五)对保密信息载体使用密码;
(六)对存有保密信息的厂房、车间、办公室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对他们提出保密要求;
(七)对存有保密信息的计算机建立有效的网络管理和数据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体系,采用完善的系统备份和故障恢复手段,定期进行安全补丁和病毒库的升级;
(八)接包方与发包方约定的其他措施。
第六条接包方应通过与员工,特别是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以及与涉密的第三方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第七条接包方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避免泄漏保密信息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鼓励接包方积极借鉴国内外信息安全认证要求、行业最佳实践来制定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获取国内、国际信息安全认证。
第九条接包方应积极开展对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及维护,持续改进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体系。
第十条接包方违反与发包方之间的保密协议或服务外包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发包方可以根据保密协议或服务外包合同的约定提起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接包方应与发包方明确约定接包方在为发包方提供服务、履行信息保密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或技术成果的归属。
第十二条接包方不得侵犯发包方依法享有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权利。
第十三条相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可根据需要定期公布接包方的信息保密工作情况。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