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长输原油管道调度工作条例

长输原油管道调度工作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1-26 17:52:24

『壹』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于何时起实施

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保护特定设施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将为油气输送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油气管网:不容忽视的“能源国脉”

管道作为五大运输方式之一,承担着我国70%的原油和99%的天然气运输任务。目前,我国长输干线管道超过了70000公里,海上油气管道近5000公里,初步形成规模较大、跨国境和跨区域的输油气干线管网。

伴随着国际原油管道的陆续建成,我国干线管道总长度还将进一步增加,到“十二五”末,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10万公里,维护管道安全任重道远。

输油气管道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输送的产品具有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传输介质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和危害特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能源的输送安全。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加快,一些建筑物超越了与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施工中挖掘、破坏管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打孔盗油等违法犯罪行为比较严重,给管道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管道安全:保障能源供给事关国计民生

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是特殊的公共设施,也是保障能源供给、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设施。公安部和有关部门一贯重视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特别是2002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开展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各地共查破涉油案件3.9万起,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2.9万名,打掉团伙2871个;取缔非法涉油厂点1.3万家,清除输油气管道违章占压2.4万处,收缴各类油品11.3万吨,挽回直接损失30多亿元。在全国输油气管道线路成倍增长的情况下,打孔盗油案件由2002年的1.2万起下降到2009年的793起,管道违章占压由3万处减少到现在的8000处,降幅分别为93.4%和73.3%。

除了专项行动外,1989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石油天然气保护条例》,并于2001年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条例》对保护管道设施、维护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提出议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了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管道保护职责,强化了管道企业在管道建设、巡护、检测、维修及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定了管道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时的处理原则和程序,严格禁止在管道沿线从事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将对加强管道保护,保障管道运行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等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全力以赴做好管道建设、运营和保护

近年来,中国石油的管道业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西气东输陕京线等一批骨干管道及配套管网相继建成投运,东北、西北、西南陆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全面展开,油气管道总里程近5万公里,连通海外、资源多元、调度集中的油气供应体系初步形成。

『贰』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9修订)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净化加工。

前款所称运输,包括廊道运输、管道运输、公路和铁路运输;净化加工是指煤炭洗选、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等初级加工过程。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第四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严格监管、损害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结合本地区实际,将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有利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政策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配合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县级以上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能源)、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国有资产、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煤炭、石油、天然气清洁利用、能源化工转化的经济技术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煤制油、煤制气和超远程输变电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支持煤层气、页岩油气、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第八条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依法承担治理修复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单位应当依法缴纳环境保护税、资源税和水土保持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鼓励公众参与,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监督管理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时,应当按照本省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本省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合理确定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区域、规模和强度。第十三条禁止在居民区和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划定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草原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区域内进行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第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省人民政府、有关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力度。

严格控制在国家和本省确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在国家和本省确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进行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的,开发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开发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补偿和生态修复。第十五条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草案时,应当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叁』 长输油气管道的输送方式有哪些

简言之,只要在油气管道首端施加足够的压力,石油、天然气就能沿管道流动。就像自来水管一样,管内水压高于大气压,打开水龙头水就流出。

在输油管道首端建有输油站(泵站),称为首站。站内油罐用于收集、储存石油和保证管线输油量的稳定,输油泵用来从油罐汲取石油并对其加压后输入管道。管道沿线设立若干个间隔一定距离的输油站,叫做中间站,其作用是对油品补充加压,保证油品像接力赛跑那样一段接一段流过去。处于管道终点的输油站是末站,其任务是接收和储备来油,并提供给用油单位。热油管道沿线还需要建设加热站。

天然气管道的输送情况与输油管道相似,只是施压设备是压缩机而不是输油泵。石油难以压缩,因此输油管道容易产生“水击”危险,为此早期输油管线在中间站建有与大气相通的缓冲油罐,而所有输气管道的中间站不需要建设缓冲罐,都采用密闭输送(除管道进口和出口外,流体与外界隔离)。针对缓冲油罐是否接入和怎样接入管线,输油管道又存在三种输送方式。

(1)“通过油罐”方式。来油先进入油罐,再被输油泵从油罐中抽出、加压后输往下站,其特点是油品全部通过油罐。该方式可避免各种杂质和管道内空气直接进入输油泵,但是操作繁杂、轻质油品在油罐蒸发损耗大,故而只在施工扫线、投产初期、通球清蜡时及早期原油管道中应用。

(2)“旁接油罐”方式。来油同时进入油罐和输油泵,经加压输入下站,只有少量油品进出油罐,调节输油量的变化,轻质油品的蒸发损耗明显减少。由于自动化水平要求不高,易于各站独立操作管理,因此我国的原油管道过去大都采用这种输送方式。

输油站

油罐区

热点内容
国际商法冯辉 发布:2025-01-27 13:25:20 浏览:626
法治对民航的重要性 发布:2025-01-27 13:12:29 浏览:99
党组工作条例清理规范 发布:2025-01-27 13:11:05 浏览:27
新浪司法考试 发布:2025-01-27 13:01:09 浏览:401
道德经中的敬 发布:2025-01-27 12:33:28 浏览:427
江西省工伤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7 12:29:08 浏览:468
我的理想法官 发布:2025-01-27 12:21:41 浏览:169
案例反思道德篇读后感 发布:2025-01-27 12:21:39 浏览:73
民法456 发布:2025-01-27 12:14:19 浏览:822
废品收购站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7 12:12:30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