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无锡农村房屋登记条例

无锡农村房屋登记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1-27 17:50:19

A. 买无锡梅村新街口的房子可以迁户口吗

购房入户的,必须符合当地的户籍准入政策的要求:
1、还必须要能提供相应的证件,如房屋产权登记证、购房合同、原始收据及本人的户口本、身份证等等;
2、如果该房产是属于农村的房产,在没有房产登记证的前提下,一般是无法落实当事人的户口的;
3、当事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咨询房产所在地的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并以对方的答复为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
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三条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
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1.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
2.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
3.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
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十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B. 落户无锡的条件

落户无锡的条件具体如下:
1、“三投靠”人员“三投靠”人员是指夫妻相互投靠、父母投靠子女、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的人员。“三投靠”人员须凭以下手续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准迁手续;
2、工作调动人员干部、职工因工作调动需要迁移户口的,可凭组织、人事、劳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调动通知和迁入单位的户口接收证明,到迁入单位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由派出所内勤民警发给《户口准迁证》;
3、购买房屋并具备稳定生活来源的人员凡在市区购买房屋,以及自建私房或其他原因拥有房产同时具备稳定性生活来源,要求迁移户口;
4、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新生被大、中专学校录取的新生,或高校毕业生,均可落户无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C. 锡政发[2002]343号文件

市政府批转市国土资源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制定的 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市国土资源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制定的《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 、滨湖区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暂行办法》批转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十二月二日 �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暂行办法 (市国土资源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市财政局 市建设局) 第一条 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建设 用地及征地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农民和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无锡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行政区域内征用土地的(不 含由政府出资建设的道桥、环境等公共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统一征地,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市土地 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报批和组织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征地事务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市计划、财政、劳动、公安、规划、建设、监察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土 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征地工作。�区、镇人民政府协助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第四条 征用土地经依法批准并公告后,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 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相关证明材料)到公告指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征地 补偿安置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协 调;协调不成的,当事人可提请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在裁决前 不停止征地行为的实施,裁决后按裁决的结果执行。 第五条 征用土地经依法批准,并落实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办法后,土地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被征地单位发出交地通知,被征地单位应当按通知规定的期限交付土地 。对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条 建立市、区、镇、村农业人口与耕地动态统计制度。动态统计基准 年为2001年,基准年的农业人口与耕地数据由村民委员会如实填报,报镇、区人民政府、开 发区管委会审核汇总,经市统计部门审定后,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基准年农业人口与 耕地数据库。 征用土地安置人员是指征用土地前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有在册农业人口,不包括历次征地 已办理“农转非”和劳动力安置及养老的人员。 征用土地需安置人员数量,根据征用农用地面积除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被征地前 的人均农用地面积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安置人数等于征用农用地面积除以人均农用地面 积。 征用土地需安置人员的具体对象,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名单,无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名单,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土 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报市公安部门审定。经批准确定的安置人员名单,由被征地集体经 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在当地张榜公布,听取群众意见,对有不同意见的安置人员,由市 公安部门重新审定。 第七条 征用集体土地后按经营性用地以挂牌、招标、拍卖出让方式供地的 ,依法取得的土地收益金扣除征地成本和地块前期开发成本以及市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及环境 工程建设还贷基金每亩10万元后的增值部分,由市财政部门按20%的比例返回给土地所在地 的区政府。返回给区的土地收益金,其中不少于50%应返回给所在地的镇政府。返回给区、 镇的土地收益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过去按老办法安置征地人员的生活补助和 建设公共公益事业。 第八条 征用土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根据被征用土地的不同类别按耕地前三 年平均年产值的相应倍数确定。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2002年核定为每亩2500元。 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标准由市国土、物价、财政等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物价上涨 指数适时调整,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 青苗补偿费。�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 1�征用耕地的,按其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计算;� 2�征用精养鱼池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至十二倍计算,征用其他养殖水 面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八倍计算;� 3�征用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至十二倍计算;� 4�征用其他农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计算;� 5�征用未利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至五倍计算;� 6�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的,按其邻近耕地前三年平均值的八至十倍计算。 (二)安置补助费� 1�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征用耕地面积计算。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在 十五分之一公顷以上的,安置补助费为征地前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倍;人均耕地不足 十五分之一公顷的,从六倍起算,人均耕地每减少一百五十分之一公顷,安置补助费相应增 加一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征地前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2�征用其他农用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该土地补偿费标准的70%计算;� 3�征用未利用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三)青苗补偿费� 1�一年生作物按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补偿;� 2�一年二季作物以上的,按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0%补偿;� 3�可以移植的苗木、花草以及多年生经济林木等,支付移植费,不能移植的,给予合理补 偿或作价收购;� 4�果园、鱼塘或其它养殖业按当年实际损失补偿。 (四)地上附着物补偿费(见附件) 第十条 农村居民住宅和其他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按《无锡市市区城市建设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下列地上建(构)筑物、青苗一律不予补偿:�(一)不具有合法产权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的建筑物、构筑物;�(二)征地冻结通告发布后栽种的花草、林木、青苗及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其他设施和 突击装修的;�(三)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性或暂保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二条 土地补偿费的20%支付给原集体土地所有者。土地补偿费的80% 和安置补助费支付给负责安置征地人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专款用于征地人员的安置。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支付给所有者和投资者。 土地补偿费的80%和安置补助费不足以安置征地人员的,不足部分由征地事务机构支付,列 入征地成本。安置征地人员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主要用于过去按老办法安置征地人员的生活补助和建设公共公益事业。 第十三条 征用土地后经批准安置的人员,其户籍就地转为城镇户口,由公安机关办理“农转非”相关手续。 村民小组的耕地被全部征用、或被征地后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一百五十分之一公顷的,按照有 关规定办理撤销建制手续。经批准撤销建制的,其原有的全部在册农业人口应按本办法进行安置,并办理户口农转非。 第十四条 经依法批准征用土地后,需安置的人员,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确 定名单,实行保障安置或就业安置。 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征地事务机构委托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和市社会保险基金管 理中心办理涉及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事宜;纳入政府保养范围的人员,由征地事务机 构委托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保养金支付等相关事宜;实行就业安置的人员,由征地 事务机构委托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办理用工事宜。 第十五条 征地保障安置人员的年龄,按照市人民政府同意征地的时间来计 算,分别转入政府保养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及确定就业安置的年龄范围。 第十六条 征地保障安置人员,征地前未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征地时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人员,纳入政府保养范围,按月发放保养金。保养金标准为每 人每月229元。保养金标准调整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照城镇职工保养办法提出意 见,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 征地保障安置人员,征地前已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以及征地前未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且征地时男年满16周岁未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未满40 周岁的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按照实际从事农村生产劳 动的时间和参加区级统筹的缴费时间计算。具体办法如下: (一)征地前未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征地时男年满16周岁未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未满40周岁的人员,按照其实际从事农村生产劳动的时间(上学期间以及被依法判处拘役、有 期徒刑或被劳动教养期间除外),折算其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年限。从事农村生产劳动两年 ,折算为一年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尾数,按实折算),折算的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10年。 (二)征地前已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征地时已满16周岁的人员,征地前从事农村生产劳动两年,折算为一年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尾数,按实折算),折算的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 10年;按照国家、省、市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每一年计算为一年缴费年限;征地 前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足额缴费的时间,每一年计算为一年缴费年限。上述三项可分段 确定、合并计算。 (三)建立征地保障安置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且按照征地上一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记帐比例、折算后的缴费年限,推算其个人帐户储存额。 (四)2002年1月1日以前折算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可视同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五)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的征地保障安置人员继续就业的,应按有关规定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至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办理退休手续;满10年不满15年的,办理政府保养手续;未就业的,按失业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劳动就 业管理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第十八条 纳入社会保险实施范围的征地保障安置人员,由征地事务机构将 其社会保险费一次性划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按照征地当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养老、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企业缴费比例加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平均按每人10年计算。医疗保险费用从2002年1月1日起计算。 第十九条 纳入政府保养范围征地保障安置人员所需费用,由征地事务机构 按规定向用地单位收取,上缴财政,建立专户,统一管理,并按实际发放数,由财政按季划 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专用帐户。 征地安置人员的就业培训和人员管理所需的费用,由征地事务机构在移交征地保障安置人员 名单时,一次性划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 征地前未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征地时男年满16周岁未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未满40周岁的人员,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本人愿意,可申请确认为就业安置人员。 用人单位录用就业安置人员应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7年。用人 单位为就业安置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按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逐 年核拨就业补偿费,补偿期限最多为7年。就业安置人员的就业补偿费由征地事务机构按第 十八条确定的标准一次性划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 征地时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员和劳动年龄内的在校学生,给予办理农转非手续,达到劳动年龄或毕业后,按照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征地安置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满后仍未就业的,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向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十三条 符合征地安置劳动力年龄的残疾人员的安置补偿,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征地安置人员中已参加区级养老保险统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并已办理退休、保养手续的人员,仍按原标准享受退休、保养待遇。 第二十五条 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被征地单位或有关部门谎报人土比例,在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冒领征地补偿费用以及非法占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赔,并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阻挠和破坏征地工作,妨碍土地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市政府同意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仍按原规定执行。市、区政府出资建设的道桥及环境工程设施项目的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按《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无锡市市区建设重点工程征地的实施意见》规定办 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从执行之日起,凡过去本市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如上级政府有新的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新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征地补偿安置标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2年12月5日印发

D. 无锡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2012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房屋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涉及房屋安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房屋,是指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但农村宅基地房屋除外。第三条房屋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规范使用、确保安全的原则。第四条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房屋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不设区的市、区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
市、不设区的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房屋安全管理机构、白蚁防治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房屋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安全生产监督、城市管理、工商、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第五条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在房屋使用过程中,应当保证房屋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和安全性,不得影响毗连房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与房屋安全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个人,有权要求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实施涉及房屋安全行为的单位、个人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排除危险。
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屋使用安全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查处危害房屋安全的行为。第二章房屋结构安全第六条有下列房屋结构改造行为之一的,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应当在改造前向市或者不设区的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房屋结构改造安全许可:
(一)拆除或者部分拆除具有承载作用的房屋基础、柱、梁、板、墙等构件的;
(二)在柱、梁、楼板上开设洞口或者扩大原有洞口尺寸的;
(三)在承重墙体上增开、扩大门、窗、洞口或者变更位置的;
(四)增大荷载,超出房屋原设计承载力的;
(五)在建成房屋挖建地下室或者降低房屋地坪标高的;
(六)拆改学校、商场、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建筑中具有抗震、防火功能的非承重结构的。
前款行为,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从其规定。第七条申请房屋结构改造安全许可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结构改造申请;
(二)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他确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证明;
(四)房屋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等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应当提供由依法设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的可行性方案。
房屋使用人提出申请的,除应当提交前款所列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房屋所有人同意其改造的书面材料。第八条市、不设区的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办理许可手续不得收费。第九条房屋所有人、使用人以及施工者应当按照许可决定和施工设计方案实施结构改造;房屋所有人、使用人不能提供许可决定和施工设计方案的,施工者不得施工。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施工者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公示许可决定和施工设计方案。第十条房地产开发单位应当将房屋主体承重结构、抗震防火结构和设计使用年限等事项书面告知购房人。
房屋再次转让或者出租时,转让人或者出租人应当将房屋主体承重结构、抗震防火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房屋结构改造等事项,在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中注明,或者以其他方式书面告知受让人或者承租人。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在房屋结构改造前,有权向物业服务企业、城建档案机构、出售人或者出租人查询房屋主体承重结构、抗震防火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改造情况,被查询人有义务配合查询。第十一条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在房屋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应当按照规定告知物业服务企业。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实施装饰装修登记制度。
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房屋管理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告知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按照本条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对违反房屋安全管理的行为应当劝阻、制止,并及时报告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第三章房屋安全鉴定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依法设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申请房屋安全鉴定:
(一)超过房屋设计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的;
(二)遭受地面沉陷、地震、台风、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而损坏,需继续使用的;
(三)无报建手续或者无施工许可证已投入使用,未确定其安全性的;
(四)在已建成房屋上安装大型广告牌,新增水箱、铁塔等设施、设备,影响房屋结构安全的;
(五)因施工、堆物、撞击等行为危及房屋安全,或者因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导致房屋出现裂缝、变形、不均匀沉降等现象的;
(六)不符合房屋结构改造安全许可条件,擅自进行房屋结构改造,可能危及房屋安全的。
前款第(一)项、第(三)项的鉴定,由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申请;第(二)项、第(六)项的鉴定由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第(四)项、第(五)项的鉴定由建设单位或者行为实施人申请。

E. 无锡市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方案

一、决定废止的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件)
序号市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及文号备注l无锡市烟草专卖零售管理办法1992年8月24日市政府令第11号;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号修订;2007年12月市政府令第97号修订主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2无锡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管理办法1993年4月市政府令第1号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已废止3无锡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1993年5月14日市政府令第4号;1998年4月1 8日市政府令第38号修订;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号修订已被《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替代4无锡市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管理暂行规定1994年12月30日市政府令第18号;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3号主要内容已被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覆盖5无锡市城镇流浪人员教育遣送暂行办法1996年7月市政府令第27号;2002年4月30日市政府令第61号修订原上位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于2003年废止6无锡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1998年1月市政府令第34号;2003年8月锡政发〔2003〕195号;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 3号修订已被《无锡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替代7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1998年9月市政府令第41号;2004年7月市政府令第7 3号修订;2007年12月市政府令第97号修订已被《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替代8无锡市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2005年4月市政府令第77号已被《无锡市房屋登记条例》替代9无锡市城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实施细则锡政发(1990〕51号已被《无锡市房屋登记条例》替代10无锡市危险房屋管理办法锡政发〔1990〕136号已被《无锡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替代1l关于我市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工作实施意见锡政办发〔1995〕15号已被国宗局第2号令《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替代12关于依法规范我市房产登记发证秩序的通知锡政发〔1996〕232号主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13无锡市人民政府印发《无锡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锡政发〔1997〕108号已被锡政发〔2008〕103号文替代14关于开展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锡政发〔1998〕19号已被《无锡市房屋登记条例》替代15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锡政发〔2000〕167号已被省政府第36号令《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替代16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物价局等部门关于配合农村税费改革规范生猪定点屠宰收费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2002〕92号主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17无锡市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锡政发〔2004〕3号已被市政府第114号令《无锡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替代18无锡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环境管理的意见锡政办发〔2005〕35号已被《无锡市公路条例》替代19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锡政发〔2005〕48号主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20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锡政发〔2005〕96号已被锡政发〔2010〕135号文替代21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通知锡政发〔2005〕125号已被锡政发〔2006〕111号文替代22市政府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05〕231号主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23无锡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暂行办法锡政办发〔2006〕192号省实施办法已废止24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锡政发〔2006〕458号已被锡政发〔2010〕135号文替代25转发市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调整廉租住房政策的通知的通知锡政办发〔2007〕263号主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26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无锡市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锡政发〔2008〕241号主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二、决定宣布失效的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9件)
序号市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及文号备注1无锡市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1993年7月29日市政府令第5号;1998年4月18日市政府令第38号修订规定的事项和任务已完成2市政府关于“十五”期间绿化工作的意见锡政发〔2001〕36号规定的事项和任务已完成3市政府批转市信息办制订的“数字无锡”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政锡发〔2002〕161号适用期已过4市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的通知锡政发〔2005〕405号适用期已过5无锡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锡政办发〔2006〕34号适用期已过6无锡市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暂行规定锡政办发〔2006〕193号适用期已过7市政府关于整合无锡市市区供水资源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06〕267号规定的事项和任务已完成8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意见锡政办发〔2006〕488号适用期已过9市政府关于下达2007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的通知锡政发〔2006〕491号适用期已过10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意见锡政发〔2007〕490号适用期已过11市政府关于下达2008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的通知锡政发〔2007〕491号适用期已过12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今年蓝藻打捞与处理工作的通知锡政发〔2008〕87号适用期已过1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锡政办发〔2008〕115号规定的事项和任务已完成14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航空企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锡政发〔2008〕205号适用期已过15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意见锡政发〔2008〕355号适用期已过16市政府关于200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检查考核结果的通报锡政发〔2008〕357号适用期已过17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无锡市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锡政办发〔2008〕357号适用期已过18市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全市安全生产王作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的通知锡政发〔2009〕58号适用期已过19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无锡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的通知锡政办发〔2009〕223号适用期已过

热点内容
夏邑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9 06:12:26 浏览:492
法官助理a 发布:2025-01-29 06:08:06 浏览:760
是立法以警 发布:2025-01-29 05:59:37 浏览:932
李永军的合同法怎么样 发布:2025-01-29 05:48:15 浏览:530
民法发展的法系是以什么为基础 发布:2025-01-29 04:31:28 浏览:245
该行政法规根据 发布:2025-01-29 03:55:54 浏览:326
法官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1-29 03:28:44 浏览:706
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发布:2025-01-29 03:08:55 浏览:407
好律师律师版 发布:2025-01-29 03:06:42 浏览:40
刑法酒驾认定 发布:2025-01-29 03:05:54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