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政府规章
『壹』 什么是指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1、方针、政策主要在党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回展第**个五年规划答纲要等文件中提出。
2、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等权力机关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法律、地方性法律等。
3、法规指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贰』 政策与法规,规章,有什么区别
政策,一般是指党和国家政府针对社会的具体现实情况而制定和采取的政治策略和有效措施。政策既可以是由国家最高的政府机关制定也可以是由党来制定。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叁』 一个地方的法规政策与国家的大法有冲突怎么办
当然是以国家的大法为准。
《立法法》
第七十八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七十九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条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八十一条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第八十二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肆』 “财政部令”属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制度”中哪一种为什么
你好,这应该属于部门规章!理由:财政部是国务院下的部委,其依法有权制作部门规章。
『伍』 什么是规章与政策二者区别是什么
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制定的,地内方性规章是由省政容府和较大市政府制定的。政策通胀是指各级政府制定的文件,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效力问题。如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省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规章属于行政法的法律渊源。而郑粗通常是各级政府针对专门性的问题作出的知道或要求,不是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陆』 行政规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三者的区别联系
“法律”,是专指由全国人大制定,由国家主席签署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称,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规”是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法规”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是由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而制定的行政法规,也称行政规章;
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三是省会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人大批准)。
“法规”一般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称谓,如《征兵工作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简称“法”。比如,称全国人大制定某部法律为“立法”。但“法规”则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别称为“行政规章”,或称为“地方法规”,而一般不能简称为“法”,因而将制定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笼统地称为“立法”是不准确的。
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
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