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人均建筑面积法规来源
⑴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是为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管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保证城市规划编制质量而制定的,下面是中达咨询带来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从事城市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在《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业务。
委托编制规划,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
资质等级与标准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标准:
(一)具备承担各种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能力;
(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20%,其中高级城市规划师不少于4人,具有其他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4人(建筑、道路交通、给排水专业各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8人,其他专业(建筑、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环保等)的人员不少于15人;
(三)达到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四)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五)注册资金不少于80万元;
(六)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范围不受限制。
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标准:
(一)具备相应的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能力;
(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5%,其中高级城市规划师不少于2人,高级建筑师不少于1人、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其他专业(建筑、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环保等)人员不少于10人;
(三)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四)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五)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六)有固定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可以在全国承担下列任务:
(一)20万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和编制(含修订或者调整);
(二)详细规划的编制;
(三)研究拟定大型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
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标准:
(一)具备相应的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能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城市规划师不少于2人,建筑、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等专业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
(三)有健全的技术、质量、财务、行政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四)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五)注册资金不少于20万元;
(六)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下列任务:
(一)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
(二)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详细规划的编制;
(三)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各种专项规划的编制;
(四)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究。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⑵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是什么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涉及到不同用途区域的分配,旨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居住用地方面,人均单项居住面积被规划在18-28平方米/人之间,为居住者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空间。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在20%-32%之间,显示出居住区域的重要性。
道路广场用地被规划在7-15平方米/人之间,旨在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此部分用地占比8%-15%,确保了城市交通的流畅以及居民休闲活动的开展。
工业用地规划在10-25平方米/人之间,占总用地的15%-25%,强调了工业在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角色。适当的工业用地分配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绿地,尤其是公共绿地,规划在105.1-120平方米/人之间,占总用地的8%-15%,旨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良好的绿地配置有助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在建筑密度方面,居住小区需确保2小时内日照充足。对于不同规模的学校,日照要求分别为:12班≥6000平方米、18班≥7000平方米、24班≥8000平方米。中学服务半径内的日照要求同样根据规模调整,分别是:18班≥1100平方米、24班≥1200平方米、30班≥1400平方米。
托幼设施应接近公共绿地,服务半径为100平方米,与建筑物的间隔不应小于5米。这一安排旨在提供便捷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考虑了儿童活动的安全性。
公共停车场应设于居住区的人员集中地段,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避免交通拥堵,提高居住区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旨在实现居住、交通、工业、绿化等用地的合理分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