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吉林省保护区管理条例

吉林省保护区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3-27 04:55:27

A. 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第四章

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第四章着重于森林的保护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政府需加强对森林保护的领导,建立护林防火组织,如林区村民委员会、国营企业等需设立基层护林防火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明确森林保护责任区,并制定护林防火公约,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专职护林员由县人民政府委任,兼职护林员由乡政府委派,须持有省统一制发的《护林员证》执行任务。

第二十五章强调“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各级政府需制定相关措施,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在行政区域交界林区,应建立联防组织共同负责防火工作。

第二十六条确定了森林防火戒严期,规定在戒严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火警发现后,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立即上报并参与扑救,各部门需协作提供运输和通讯支持。

第二十八、二十九条分别关注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防治工作,林权所有者需迅速报告和处理病虫害。运输森林植物和林产品时必须持有检疫证书,疫区的划定和撤销需经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强调保护森林资源,禁止非法活动如毁林开垦、采石等,进入林区人员需遵守相关规定,不得破坏林业标志。

对于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地区,第三十一条规定划定自然保护区进行特别保护,所有活动必须遵守保护区的规定。

保护野生植物如五味子、猕猴桃等是条例的重要内容,鼓励在适宜地区建立生产基地,采集需谨慎,不得损害树林。

B. 吉林市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则

为了管理并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位于吉林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松花湖,依据国务院相关法规、《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款,结合风景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以水旷、山幽、林秀、雪佳等自然景观为主体,适合游览观光、度假休养及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范围包括丰满水电大坝以上40公里水域及周边的丰满区和蛟河市的五个乡,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所有在风景区内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需遵守本条例。风景区内的土地、森林、水资源权属关系不变,开发利用需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风景区的总体规划须纳入三湖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景区详细规划需报备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委员会。风景区管理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确保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风景区行政管理部门为风景区主管部门,负责执行法律法规、编制实施规划、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审查监督建设项目、管理公共设施与环境卫生、审查监督经营活动及处理其他相关事务。市城建、公安、交通、工商、水利、林业、土地、环保、卫生等部门及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需协同风景区管理部门做好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所有在风景区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资源与设施的义务和举报、制止破坏行为的权利。对在风景区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C. 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199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土地资源和资产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和资产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全省行政区域内土地的使用和管理,均应遵守本条例。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土地的原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和资产以及进行土地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的产权代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和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设土地管理人员,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第六条实行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逐步培育、完善、规范土地市场。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七条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八条下列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一)城市土地(依法确认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
(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拨给集体、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未拨用的林地、草地、水域等;
(三)国家拨给机关、团体、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
(四)国家依法征收、没收的土地;
(五)国家建设依法征用的土地;
(六)依法确认属于集体所有以外的其他土地。第九条下列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已确定给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
(二)农村的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自留塘;
(三)依法确认属于集体所有的其他土地。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土地的权属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理土地权属登记,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确认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和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跨县(市、区)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按行政区划分别到土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办理土地权属登记,由土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核发土地使用证。
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一条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在政府批准文件之日起30日内,到原搭拿发证机关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
任何单位和个人旁举出卖、转让房屋等地上附着物,涉及土地权属变更的,须在地上附着物权属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第十二条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承包者依法享有承包合同规定的经营权、合法收益权,同时承担合理利用和保养土地的义务。第十三条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其管理权限和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先行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出让土地使用权。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负责处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知启搭地使用权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有争议双方分属本省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争议双方所在地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解决。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的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护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需调整,须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
各类用地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乡(镇)村建设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乡(镇)村建设规划。
在江河、湖泊的管辖区、各种类型的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该区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国有农、林、牧、渔、参、苇场(站)和水库等单位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由其自行编制,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D. 吉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2005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毕滚类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建设、保护和管理,均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各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
本条例所称各类自然保护区是指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和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第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为主、开发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县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其职责是:拟定自然保护区的总体发展规划;组织、协调设立自然保护区的评审工作;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职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林业、农业、水利、地矿、牧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所主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服从其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相互配合,依法做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第六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林业、农业、水利、地矿、牧业等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全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经省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应纳入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七条自然保护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全省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编制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经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投资计划。第八条凡符合国家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和标准的自然区域,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市(州)、县人民政府或者省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省人民政府申报;建立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市(州)、县人民政府按规定程序,向省人民政府申报。
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应填报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并附有关文件、资料,交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评审结论进行协调,提出审批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九条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由省环境保护、林业、农业、水利、地矿、牧业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建立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的评审和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议工作。评审应按国家规定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审批程序、条件、标准以及建设规范进行。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第十条省级、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撤销及其性质、范围、界线的调整或者改变,应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二条经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第十三条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确因科学研究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必须事手蔽余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省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须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行政并基主管部门批准。

E. 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管理条例第四章 近湖区的保护管理

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的近湖区管理条例在第四章中详细规定了相关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明确了近湖区的范围,即正常蓄水位线与最高水痕线之间,向外延伸500米内的区域,若区域内有山脊,以第一层山脊为界,并要求设立界线标志以界定边界。

第十八条强调了森林管理,仅限于抚育采伐和卫生采伐,采伐强度不得超过20%,陡坡和岩石裸露地带严禁采伐。所有在近湖区内进行采伐的林木,必须经过保护局或授权保护站的审查和林业部门的审批。

第十九条规定,禁止在近湖区内新开垦耕地,已有的耕地根据坡度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低坡度进行改良,高坡度则需实施停耕还林,由当地政府制定相应规划和政策。

第二十条严格限制在近湖区内进行挖掘、取土、采石等活动,未经保护局和相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这些生产活动,同时禁止堆放工业废渣和有毒有害废弃物。

第二十一条规定,建设宾馆、度假村等设施需经过保护局的严格审查,并经有关部门批准,以确保不破坏保护区环境。现有企事业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装污水处理设施,防止污水直排。

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强调,设置旅游景点、开发旅游线路需经过保护局的规划审批,旅游服务单位和个人需遵守森林防火、环境卫生和植被保护规定。旅游管理部门需加强管理,提高旅游者的保护意识。

热点内容
法院公务用车 发布:2025-03-30 04:40:11 浏览:18
长江学者法学 发布:2025-03-30 04:35:20 浏览:960
罗定法官 发布:2025-03-30 04:33:53 浏览:976
开法律知识主题班会的目的 发布:2025-03-30 04:33:41 浏览:383
法学会总结 发布:2025-03-30 04:32:52 浏览:841
快运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3-30 04:28:33 浏览:258
私自倾倒危险废物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3-30 04:12:55 浏览:145
太阳能实验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3-30 03:46:50 浏览:102
第十三届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答题答案 发布:2025-03-30 03:18:14 浏览:979
锡盟盟法院院长 发布:2025-03-30 03:13:06 浏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