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法规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5月12日颁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4月28日颁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83年12月8日颁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1996年5月15日颁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8月20日颁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5月10日颁布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6月30日颁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9年颁布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年12月27日颁布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12月27日颁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颁布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7月2日颁布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
15. 经纪人管理办法:1995年10月26日颁布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8月31日颁布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颁布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10月27日颁布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12月28日颁布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1996年7月5日颁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7年12月29日颁布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26日颁布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11月7日颁布
24.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2003年12月8日颁布
25.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2003年12月5日颁布
26.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试行)》的通知:2003年1月3日颁布
2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
28.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2年04月18日颁布
29. 贷款通则:1996年06月28日颁布
30.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2003年3月24日颁布
31.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进出口收付汇逾期未核销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3年3月13日颁布
32. 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2003年4月9日颁布
33.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
34.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争议仲裁规则:2003年4月4日颁布
35. 关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监督管理职责的决定:2003年4月26日颁布
3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规定:2003年4月9日颁布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12月2日颁布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22日颁布
39. 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1988年5月18日颁布
40. 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2003年5月26日颁布
41.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6月26日颁布
42.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2002年3月1日颁布
43.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3年颁布
44.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2003年6月24日颁布
45. 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1992年5月15日颁布
46.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47. 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2003年6月18日颁布
48.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03年颁布
49.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办法(试行):2003年9月29日颁布
50. 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8月29日颁布
51. 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8月28日颁布
52.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2003年9月9日颁布
53. 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2003年9月22日颁布
54. 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2003年09月03日颁布
55. 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9月18日颁布
56.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2003年10月3日颁布
57.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10月16日颁布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10月28日颁布
59. 外币代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5月28日颁布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年12月27日颁布
61. 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2003年12月7日颁布
62. 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出口采购中心管理办法:2003年9月29日颁布
63. 《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暂行办法》补充规定:2003年12月7日颁布
64. 《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2003年12月7日颁布
65.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12月31日颁布
66. 《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2003年12月9日颁布
67. 《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2003年12月9日颁布
68.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2月4日颁布
69. 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2004年1月15日颁布
70. 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分项目)管理办法:2003年12月25日颁布
71. 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2004年11月16日颁布
72. 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2004年2月12日颁布
73.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年4月1日颁布
74. 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办法:2004年2月14日颁布
75.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3月1日颁布
76. 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3月8日颁布
77. 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2004年颁布
78. 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2004年8月17日颁布
79.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2004年3月25日颁布
80. 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2004年4月2日颁布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2004年6月19日颁布
82.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04年6月14日颁布
83. 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2004年6月23日颁布
84.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2004年6月11日颁布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6月25日颁布
86.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2004年6月17日颁布
87.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04年6月4日颁布
88. 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8月9日颁布
89.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2004年7月27日颁布
90. 汽车贷款管理办法:2004年8月16日颁布
91. 商务部国内贸易标准化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8
㈡ 我国现行消防法规概括有5条
法律分析:
我国消防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在消防管理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我国行政法的范踌,更具体地讲,消防法规是公安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互关系如下:公安法规、公共秩序管理法规、、户政管理法规、民用危险物品管理法规、消防法规、国(边)境管理法规、特种行业管理法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法,作为行政法的分支之一,我国现行消防法规的内容十分繁杂,但概括起来,它主要有:有关公安消防机构的组织、权限的规定。有关消防监督管理的程序、方式、基本原则和技术标准的规定。有关消防监督管理括动中公安消防机构之间,公安消防机构与其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定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三条 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条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对全国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负责实施。军事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消防救援机构协助;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海上石油天然气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㈢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普通法、特别法各有哪些
在现行法律中,普通法:刑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特别法:高等教育法对教育法等。
法律分析
一般法与特别法: 这是法的分类的一种,其是以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 一般法:指对一般人、一般事项、一般时间、一般空间范围有效的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法:指对特定的人、特定事项有效,或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具有明显局限性,如战争时期的法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分类,其相对性比之其他法的分类更为明显。从法律效力来看,有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一般法和特别法地真正区别在于该法是否是对某项专门作出地立法。象《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就是一般法;而象《税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就属于特别法。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区别如下:应用范围、时间和地点不同:普通法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公民经常适用的法律,几乎涉及法律的各个领域;特别法是指适用于特定时期、特定地点、特定的人或事项的法规。法律效力不同:特别法规的效力比普通法高。程序不同:普通法的程序复杂、僵化;特别法制定简便、公布及时、修改灵活、针对性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㈣ 我国现行婚姻法律法规中对女方的保护性规定有哪些
从保护女性的角度出发,新《婚姻法》作了如下规定,保护妇女的权益:(1)对男方离婚权的限制性规定同时也加强了对妇女特殊时期的保护,依据该法第34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2)现行《婚姻法》设立了离婚补偿制度。我国《婚姻法》新增加了离婚补偿制度,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可以向另一方请求补偿。本条款的规定,既是公平原则的体现,也是对妇女的保护。 (3)财产保护兼顾公平。现行《婚姻法》在夫妻共同财产处理方面沿用以前的规定,由夫妻双方协议处理共同财产;协议不成由法院依据照顾女方和子女利益的原则判决。此外,《婚姻法》还增加了一条,即离婚时,夫或妻在家庭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这一条款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农村妇女利益的重视。 (4)沿用经济帮助制度。现行《婚姻法》第42条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与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我国,男女的经济能力存在一定差异,离婚时接受帮助的多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