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⑴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一直非常重视自身建设,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一是通过不断总结和自我反省来加强党自身在各方面的建设,其中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核心内容,后来又加上了一个反腐倡廉建设;二是注重这些建设的实现路径,除了政治动员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党内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推行来实现,从而形成了党的建设的又一大特色,即制度建设,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党建格局。《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钢要》)近日发布,是党在对世情、国情和党情进行认真分析之后的新认识,表明党的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规划纲要》是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具体举措之一,是在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的基础上制定的。作为对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总体设想和部署,它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有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其主要任务和意义就在于让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促进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党内法规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形成,还有助于党组织在结构与功能上的优化,更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者,能否坚持依法办事,能否做到依法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党自身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才会在其引导下逐步实现民主化、法治化。《规划纲要》把“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使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使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为工作目标,就是要明确构建实现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基础和根基。更为重要的是,它鲜明地提出要完善党领导国家法治建设的党内法规,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和体制机制,还特别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制度规定,并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因此,《规划纲要》的发布及其“宪法为上、党章为本”的基本要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党的决心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其具体实施将对党的执政、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对于党的自身建设而言,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规划纲要》的内容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除了涉及上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制度建设之外,还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共六大方面的三十七项制度及其相应的不同层级和位阶的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筹划。这些具体的制度构想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更具有可操作性。党在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以制度作保障,以法治立精神。制度建设本身就是要让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包括党内民主在内的各方面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法治保障,必将对党的全面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规划纲要》是对今后五年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总体规划,属于中央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具体落实还需要两方面工作同时进行。一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纲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规划纲要》要求编制各自的五年规划。二是按照党内法规制定要求,渐次制定每一年的年度计划,使《规划纲要》的各项目标具体落到实处。
对于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通过制度体系来进行建设、管理,是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通过实现党组织变革来提升自身管理和执政能力的具体途径。对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全面设计、部署和安排,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不仅是党重视自身建设这一光荣传统的继承,也可以说是制度建党发展的新阶段、新水平。
⑵ 从多少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法律分析: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法律依据:《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对今后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落实要求,确定了一批党内法规重点制定项目。
⑶ 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党内法规存在什么现象
法律分析: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党内法规存在“碎片化”现象
法律依据:《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2013-2017年)》 七、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加快构建党内民主制度体系
按照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着力构建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切实推动民主集中制具体化、程序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重大原则落到实处。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规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⑷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的文件背景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27日正式发布,对今后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内工作进行了容统筹安排。
这是党历史上第一次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战略工程,将为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这次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在我们党历史上是第一次。《纲要》提出,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实现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更加健全,实践亟需的党内法规及时出台,配套党内法规更加完备,各项党内法规之间协调统一,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制约和监督,党执政的制度基础更加巩固,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⑸ 工作五年规划由中央党内法规规定是否正确
工作五年规划由中央党内法规规定正迟迟确。
因为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由中央办公厅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提出的制敏指定建桥旦配议进行汇总。所以工作五年规划由中央党内法规规定正确。
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
⑹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
法律分析: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法律依据: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对今后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落实要求,确定了一批党内法规重点制定项目。
⑺ 构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都有啥
党内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是:
一、立规规范(四梁)
1.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2013年11月27日)
2.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2013年5月27日)
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2013年5月27日)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二、党的组织(八柱)
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6年10月27日)
2.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2015年12月25日)
3.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6月11日)
4.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5月18日)
5.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2016年12月23日)
6.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2016年7月14日)
7.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2016年7月14日)
8.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