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罚款总结
Ⅰ 财经法规 案例分析
答:(1)W企业开出的转账支票是空头支票。
(2)银行可以对W企业进行罚款 罚款金额为票面金额的5%,即9000元。
(3)供应商有权要求W企业对其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3600元(票面金额的2%)
Ⅱ 财经法规题里关于指使 强令他人伪造凭证的处罚到底要不要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
《会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这是对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所谓“授意”,就是指行为人通过暗示方式使他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告的违法行为。这里讲的“他人”应作广义的理解,既包括法人、自然人,同时,也应包括单位及其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就是说只要有条件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都应理解为他人(下同)。
所谓“指使”,就是指行为人利用职权或者特殊的地位通过明示方式,要求他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所谓“强令”,就是指指明知其命令是违反法律的,而利用职权强迫他人执行其命令,实施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范,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所以说不选
Ⅲ 违反会计法规罚款的额度和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罚款额度为什么不一样
前者是违法,后者是违规,处罚的部门和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力会计报告的行政责任:
1、通报
2、罚款
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可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
二、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刑事责任
1、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相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对多次犯有上述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2、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金。
3、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上述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违反会计法规行为: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整改的同时,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Ⅳ 调走会计私自拿单位的账本和原始凭证拒绝交出应该负什么责任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财经法规》中有写到:
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等尚不构成犯罪
对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对单位并处5千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若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