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小学学校循环使用教材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循环使用教材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4-12 20:57:08

『壹』 有关学校的规章制度

班级公约(1)
为更好地对班级进行宏观管理,班委制定以下班级公约,敬请各位同学自觉配合遵守。
一 行为规范
1 要求穿着校服,不允许佩带首饰,包括耳环,挂件,戒指,护身符,手链等。
2 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必要笔记,不大声喧哗,不故意做出造成影响整体纪律的行为。不允许课上使用手机,或同性质通讯仪器。
3 维护班级形象,在学校各个公共场所都应注意自身形象和举止行为,如不在走廊,操场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等。
4 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部位卫生情况。要求带好个人生活用品,如茶壶,手帕(或纸巾),抹布等。允许个人使用垃圾袋,但必须及时处理过剩垃圾。
5 尊重师长,不顶撞,漫骂师长,如遇到意见冲突应待适时解决。
二 学习规范
1 学习过程要强调自主性,独立性。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抄袭作业。同时鼓励以独立思考为前提的小组讨论,以促进共同进步。
2 学习态度要端正,学习目的要明确。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3 注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劳逸结合,以保证足够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恶性循环。

『贰』 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否合理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达成办学目标起着保障作用。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果从狭义角度看学校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制度管理是务实的,以管人的具体行为为底线的。文化管理是务虚的,管人的道德追求与精神向导的。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有形的事物或活动反映表现出来。但往往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底线。因此,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应该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刚柔相济,科学合理的运用。

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以制度为底线,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使制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叁』 小学教务处工作职责

规划与总结教学工作,确保学校教学活动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相一致。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学校课程全面、系统、科学地展开。

建立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制定教学常规,维护课堂秩序,合理调配课程安排,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负责学校招生、开学工作,合理编班排课,确保教学资源有效利用。

全面管理教师教学工作,包括出勤、课堂纪律、教学流程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协调教学用书、教学仪器、学生簿籍的征订与发放工作,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严格管理学籍,建立学生档案,确保学生信息的准确、完整。

管理教务档案资料,包括教学用书、考试成绩、教师业务等,确保资料安全、有序。

开展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节约资源,提升教育效益。

组织“两课”、“两操”、“两活动”和体艺大课间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负责教师评聘管理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与优化。

管理学校档案工作,确保学校历史与文化传承。

落实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运行。

『肆』 教师职称评聘中循环教学是什么意思

指中小学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依据大纲和教材要求,从低至高依次进行各个年级的教学过程。

小学循环教学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指小学1至6年级完整的学科循环教学过程;小循环指将各年级划分为1至3年级、4至6年级、1至2年级、3至4年级、5至6年级多个循环阶段分别进行。

初中循环教学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指初中1至3年级完整的学科循环教学过程;小循环指将各年级划分为1至2年级、2至3年级两个循环阶段分别进行。

高中循环教学也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指高中1至3年级完整的学科循环教学过程;小循环指将高中各年级分为1至2年级、2至3年级两个循环阶段分别进行。



(4)小学学校循环使用教材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形成更规范了师生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免除了随意性和零散性,从而变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特殊活动。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这比起学生自己选择,自发学习社会上散在的经验,无论其目标、内容、时间、效果都要优越得多。

3、教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学上的困难和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而且,教师又总是试图选择最优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务,这就保证了学习者学习上的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4、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

『伍』 小学教学管理方法

导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学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成长。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和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教育条件,高效地实现教育管理的过程,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小学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小学教学管理方法

1 .先进的教学管理观

先进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将学校管理好,才能使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使学校的工作处于良性循环。因而在管理上要摆脱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理”上,理顺学校的各种关系;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人性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成长平台,促使教师成才。要把握好管理的“度”,做到“三宽”(宽松、宽容、宽厚),“三严”(严格、严密、严明),使管理者严而不失机械,宽而不失散漫。在作风上领导要以身作则,树立“领导就是实干,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使制度成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真正从内心接受学校的管理,从而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同时也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全校一盘棋”的观念。学校的工作如同一盘棋,教师就是这盘棋上的棋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管理者就要从全局出发,从每个教师的特点考虑,做到知人善任,让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点,同时还要努力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共同推进学校的工作。

2 .独特的教育文化观

教育是事业,教育更应形成文化。只有实现教育文化的精品化、特色化、系统化发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办学品味,才能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飞跃。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创设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特色文化意识和观念,把学校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种活动都看成是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和积累,都作为一种创造特色文化的手段和举措。

3 .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学生的发展不单纯是学生成绩的提高,还包括道德素质、智育素质、生存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教育质量狭义地定义在学生成绩这一量化指标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综合素养的提高,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学校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厂,使教师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人,影响了学校办学理念的进步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使教育走入误区。而新时期的管理者,则应该彻底摒弃这一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校先进、规范管理提供决策上的支持。

4 .动态的教育评价观

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潜质。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因而管理者要有动态的教育评价观,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建立一种由多种评价体制和标准组成的教育评价体制和标准去引导教育的多纬度发展。为教师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从而也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潜质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适合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得到全面发展。

5 .管理的革新理念观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由于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小学校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经验,校本管理制度化运作仍需一个渐进的实现过程。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应立足我国学校的现实基础,借鉴西方的校本管理,促进我国小学管理的革新与发展。

6 .营造宽松和谐教育观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据此,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信条: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坚持团结的原则,一个集体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希望,很重要的是看这个集体是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领导与领导的团结、领导与教师的团结、教师与教师的团结。我将来不论是成为中层领导还是继续当我的普通教师,我都将坚持一个原则,即对人对事的评价坚持就事论事,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对领导、对同志们坦诚相待,以诚相见,同事之间可以就某些问题、观点有不同意见,可以有正当的争论,但这种争论应该是积极的、有益的,不能把它们有意无意的扩大,影响团结,进而影响工作大局。只有团结、和谐、民主才能把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

热点内容
行政权和司法权 发布:2025-04-13 10:56:37 浏览:288
经济法如何学习才能得高分 发布:2025-04-13 10:40:29 浏览:493
无视司法 发布:2025-04-13 10:18:49 浏览:198
劳动法月加班工时规定 发布:2025-04-13 10:18:49 浏览:398
国际投资律师 发布:2025-04-13 10:05:07 浏览:305
司法解释二十四 发布:2025-04-13 10:05:04 浏览:281
东奥经济法视频百度云 发布:2025-04-13 09:53:26 浏览:172
重庆歧众法律公司 发布:2025-04-13 09:46:31 浏览:757
司法部车牌 发布:2025-04-13 09:46:29 浏览:609
司法局去村委 发布:2025-04-13 09:44:07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