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贮存规章制度
❶ 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的原则
注:(1)表内用地面积不包括垃级分类和堆放作业用地。(2)用地面积中包含沿周边设置的绿化隔离带用地。(3)当选用的用地指标为两个档次的重合部分时,可采用下档次绿化隔离带指标。(4)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l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4.垃圾中转站开放时间:与垃圾收集时间对应,个别因垃圾量大,适当提前和延时开放以留出收运进站和转运时间。
5.垃圾中转站内应有防止粉尘飘散和垃圾飞扬、防污染扩散、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设施,以防止污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6.垃圾中转站内应有除臭设施,并在开放时间保持启用状态。
7.垃圾中转站内外应通风良好,无恶臭,墙壁、窗户及机械部分应无积尘、蛛网、无杂物、干净、整洁、无乱贴、乱画、站内张贴管理规章制度。周围5米内无晾晒衣服、乱牵乱搭等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绿化良好。
8.垃圾中转站应有专人管理,管理员、操作员必须经过安全、操作等相关的职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应保持相对稳定。
9.不得随意改变中转站内所有设施设备的使用功能,不允许堆放私人杂物,站内物品、工具、操作台应有序整洁,保持干净,无污物,码放要整齐,不影响观瞻,不影响车辆进出及操作。
10.如进行垃圾分类,分拣人员应佩戴胸卡上岗,分拣出来的物品按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不得乱堆乱放,中转站管理人员必须对分拣人员加强管理。
11.所有垃圾贮存设备应加盖封闭。垃圾收集车、运输车禁止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应在中转站内卸清全部垃圾。
12.在垃圾卸料、压缩过程中,应启动空气净化系统除臭降尘,确保站内外的空气清新。垃圾转运车辆作业时应控制噪音扰民。
13.装载垃圾时打开排污水阀,离站前检查污水阀是否关闭复位,并保证垃圾箱密封,确保运输途中不发生滴漏、满溢、抛撒。
14.垃圾箱装车过程中箱体离开地面时要对箱体进行清洗,垃圾箱出站后必须对站内进行清洗。
15.集装箱后门要求扣好后钩,上盖一定要盖严,不得有污物及挂物。集装箱要整洁完好,无损坏,定期油饰,遇有重大活动可增加油饰次数。
16.转运作业场地和道路每次作业完毕后,应对设备箱体和水槽进行清掏,做到槽内无垃圾、无积水、无蛆、下水通畅;对站内的卫生进行清扫冲洗,设施设备全方位清洗干净,摆放整齐。地面要用水冲刷尘土,无积水。
17.站内垃圾转运设施、设备应干净、整洁,无积垢、无锈渍,无吊挂垃圾。对转运设施定期保养,及时维护维修,各支点部位每次清除干净,润滑到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8.蚊蝇孳生季节,应每天喷灭蚊灭蝇药物,在可视范围内,基本无蚊蝇。
19.定期对空气净化设备和污水沉淀池进行检查清理,做好日常消毒杀菌工作。
20.收集站和中转站禁止转运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严禁进站。
垃圾点管理规范
(一)场地秩序管理
1.场地要求
临时收运点要设置合理,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不压占盲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规范设置
(1)有条件的临时收运点应设置标志牌,公布收运点名称、管理单位、责任人及联系电话、作业时间,标志牌应保持完好、整洁。
(2)应配备冲洗设施。
3.场地秩序
地面应硬底化,垃圾桶与垃圾收集车摆放应整齐,开口方向应统一对外,不得横向占道。垃圾桶(车)文字标识应规范,不得采用手写方式进行标识。不得将破损不堪的垃圾收集车和桶摆放在收运点。
4.场地卫生
临时收运点及周边无刺激性臭味、地面无残留垃圾、无大件物品乱堆放与污水。每个临时收运点必须一天一清洗,确保地面清洁卫生,定期杀菌消毒除四害。
5.分类存放
接收生活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要分类收集,分别存放。大件物品存放要有序摆放,尽快清运。收运容器外面要统一标示,分清类别,不得混装混运。
(二) 收运工具卫生管理
1.收运容器卫生
收运容器表面无明显污渍、积尘。每天清洗,保证容器内壁无积尘、无堆积污垢、无蛆虫。
2.收运容器完好
垃圾容器完好,无破损。垃圾容器应密闭覆盖,确保无超高、超装垃圾,无裸露、暴露垃圾。各临时收运点应根据垃圾日产量合理配置垃圾桶(车)数量。
3.标识规范
垃圾容器应统一文字标识。文字标识应规范,统一编号喷涂,不得采用手写方式进行标识。具体标识为“XXX+所在街站(所)”的拼音首字母。
4.车容车貌
垃圾装运过程中垃圾运输车应保持整洁卫生,运输过程中垃圾覆盖封闭,无超高、超装、超载行为。车身干净,无外挂垃圾,沿途无垃圾漏撒与污水滴漏。
5.禁止事项
禁止使用五类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非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拼)装报废车)收集运输垃圾。
❷ 企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科学地分类、收集、贮存、处理,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各单位固体废弃物收集、贮存和处理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
3 职责
3.1 安全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各单位和办公区生产的危险废弃物管理工作。
3.2 各单位、部门负责一切生产活动产生的一般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
3.2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办公楼区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废弃物分类
各单位产生的废弃物分为两大类:危险废物和普通废物;普通废物又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废物。
4.2 危险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4.2.1 各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设置收集容器,进行回收〔见表 1〕。
4.2.2 各单位均须设置危险废物的存放点和收集容器,并按照危险废物的类型分别以不同的标识,以利于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
4.2.3 危险废物收集容器的配备要考虑危险废物特性与盛装容器的化学相容性
4.2.4 安全环保管理部门定期对生产现场的危险废物进行回收处置
4.2.5 各单位试验室产生的废化学试剂,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4.3 普通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各生产车间设置固定的普通废物存放点。不可回收废物可直接投入市政指定垃圾推;可回收废物由各单位自行联系单位进行回收,并保留相关记录资料。
4.4 废物的管理
4.4.1 各单位产生的废物特别是危险固体废物存放点应设有防雨、防泄漏、防飞扬等防护设施。
4.4.2 各单位对危险废物收集容器进行标识(见表3)。
4.3.3 办公楼区应配备固废回收装置或划定存放区域,按规定对废电池等办公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4.3.4 各单位通过更改工艺、制定规章制度以尽量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量,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5 相关文件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5.2《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5.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