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以条例结尾的

以条例结尾的

发布时间: 2025-04-26 10:29:25

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按法律规范的渊源划分属于哪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按法律规范的渊源划分属枯链于法规。法祥棚规以条例结尾。经查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该法规已经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历经2017年、2018年、2019年三次修订,谨败则截至2022年12月23日共七章节八十四条。

❷ 法律、条例、规定、通知等等这些法规的后缀名称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有的时候立法委也可以
国务院叫条例
地方人大叫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 叫地方行政规章或制度

❸ 条例格式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下面是我整理的条例格式,一起来看看吧。

条例格式 篇1

(一)条例的基本格式

1.标题

条例的标题是“主题+文种¨,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管理暂行工作条例>、<教研组工作条例)。

2.发布

发布与制度相同,一律放在标题下面,但通常是以公布日期与公布机关来表示的。个别条例的发布置正文后,成为落款。

3.正文

条例正文的格式有两种:一是章断条连式,一种是以条一贯到底式。章断条连式第一章是总则,不独立于各章之前,条数从总则部分开始分下去;最后要设一章”附则“.以条一贯到底式,不分章,开头就是第一条,直到最后。

(二)条例的写法

1.开头部分

条例的开头部分通常是开宗明义,首先交代制定条例的目的,以”为了……,特制定本条例“的句型开头。这样能强调条例的针对性,突出其行政约束力。如(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一条就说明:”为了建立、健全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科学技术档案(以下简称科技档案),充分发挥

科技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条例。“其次,条例开头部分还要说明条例所涉对象范围,以便为下文的正式规定提供基础,也为条例的专指对象确定一个明确的外延。如<教导处工作条例)第二条就分别对”教导处“的职权内容和”教导处工作“的责任范围作了限制:”教导处是在校长领导下由

教导主任负责主持的学校教学管理机构。教导处工作是指负责计划、组织、检查教学,处理日常教务行政事宜等工作。“

2.主体部分

这部分是条例所规定的具体事项,即”条例“所在。写作条例,它的总要领就是”条例条例,有条有例“.所谓”条“,就是从正面规定的条文。包括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两方面的内容;所谓”例“,不是指事例,而是从反面加以说明的例子,即规定如果做不到就该怎样处理。这是条例写作一个明显不同于其他文种的地方。条例的强制性,主要是通过”例“体现出来的。

这一部分的行文步骤,一般是”条‘’在前“例”在后,以条为主,正反相辅相成,是非界线分明。“条”当中的“应该,与”不应该¨这两个方面,可以揉在一条规定里对照说明,也可以把“不应怎样做”的内容集中在一条或几条里单独说明。至于“例¨,必须在后面单独写作一条或几条或一章以示突出。

3.结尾部分

条例一定要有专门的结尾,说明实施要求、生效日期,或者是解释与修改权属,与原来有关文件的关系及其他未尽事宜的处置办法,以强调它的严肃性和行政约束力。

条例格式 篇2

(一)含义、功用和性质

“条例”,是“用于规定特定范围某些事项或机关、团体的组织、职权、工作、活动以及人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其中党的机关的“条例”,是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公文文体。

“规定”,是“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订带有约束性的行为规范”的公文文体。

从写作角度看,条例、规定都属条款型,与其他公文文种中的文章型的或者日用文书中的'表格型的有别,所以放在一起比照讲述。至于同类别称或相近的“办法”“准则”以及“细则”等,其中用得较多的是“办法”和“细则”。“办法”是党政机关或主管部门对某项工作活动规定具体做法或实施上级法律、条规做法的公文文体;“细则”是对法律、条例、规定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解释或规定如何具体施行的公文文体。应该说是由“法律”、“章程”、“条例”、“规定”派生的。写法与“条例”、“规定”基本相同。

条例和规定,是规范性的文件,是党和政府政策的具体化。党和政府以及人民团体、企业事业部门,都可依据法律、政策和自身的工作权限,在特定范围内制订,但它却必须是领导机关制定或经领导机关批准。它所规定的事项和行为规范,是要实施和执行的,即规范所有有关人员的行为,没有特殊人物可以不受约束;它具有强制性,执行中不能打折扣,更不能违反。

“条例”和“规定”相比,往往更为宽泛、原则一些,是对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等领域某些事项的规定,或对机关团体的组织职权的规定;“规定”则往往针对更为具体一些的事项和问题,即对一定范围的事务提出具体的办法和要求,往往是某一决定的落实或某一条例的补充。

(二)格式和写法

“条例”的标题为实用范围、内容和文种三部分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 《xx市价格监督检查条例》等。有时也可以省略第一部分,如《城市规划条例》、《港口口岸工作暂行条例》;试行或暂行的要在标题上写明。标题下有的要写明制定、批准或通过的机构和日期。正文,分条开列,大体有两种格式:一是内容复杂的,按一般规章制度的写法,分总则、分则、附则;分章再分条,第一章总则,末章为附则,中间数章分则;条序从头统一排下。二是稍简单些的,不分章则,直接分条写下,但第一、二条等多写宗旨、范围、管理部门等总则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可以用“前言”的形式写),最末两条多写何机关制订、何时施行等附则的内容,其他条款写分则的具体内容。

“规定”的标题同于一般公文的三部分,即制发机关、内容和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制止乱涨生产资料价格的若干规定》。有时可以省略制发机关,如,《关于中缅边境小额贸易管理规定》,在“内容”方面还写了实施范围。正文往往也是二三部分,开言可写成前言形式,也可列入条款。内容一般应简要说明制发本规定的因由,即根据什么政策决定或什么情况,或为了什么目的等;主体,写规定的具体内容,可分章分条,也可只分条开列具体规定;结尾,用一条或二三条写实施说明。

(三)写作注意事项

1.制订的合法性。依据党规国法及自身权限,不能违背、超越,不能随意为之。

2.执行的政策性。在执行时能体现政策,明确规定什么准许、什么不准许,并写明违反的惩处。

3.内容的可行性。条款要能实行,切忌虚张声势、空言威吓而不能实施实行,所以,规定要具体,界限要清楚,前后不能矛盾,要体现出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

4.解释的单一性。用词准确,不能产生歧义,不能作不同解释。

5.文字的简明性。语言简练,条理清楚,意思浅显,一目了然。

❹ 有什么方法。看见名称就能判变出是法还是规章,条例呢

一般来说法律的命名都是以“法”结尾,例如《立法法》、《刑法》专、《劳动法
条例的命属名一般是以“条例”和“暂行条例”结尾。如《工伤保险条例》
规章的命名一般是以“办法”、“规定”结尾。如《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❺ 公文写作如何结尾

公文写作的结尾方式有很多种,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公文写作的结尾方式,希望对大家有用。

公文写作如何结尾

1、“希望要求”式结尾

上级机关行文对下级机关有所指示,或对某人某事提出表扬或批评时,在结尾处总要提一些希望和要求。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写了四条指示后,结尾写道:“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胜利完成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省公安厅政治部《关于民警李××等同志奋力擒获路劫犯的英勇事迹的通报》结尾写道:“望各级公安政治机关……不断注意发现和总结这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组织干警学习讨论,通报表彰等多种形式,把整顿治安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起来。”这种结尾方式,有利于重申和强调执行或学习文件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引起下级机关的高度重视。

2、“号召鼓励”式结尾

为了鼓舞斗志,激起干部群众认真执行上级指示规定的烈情,增强自信心,上级机关在行文时常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如《××省全省公文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结尾:“会议相信,依靠党委的领导,依靠全体公文工作人员的努力,我省党委机关的公文工作一定能开创新的局面。”《关于××县公安局干部韩××、王××在破案中刑讯逼供致死人命受到国法制裁的通报》结尾是这样写的:“今年是‘两法’实施的第一年,我们政法战线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形势迫使我们广大的公安、检察干警,要刻苦地学习新法,积极地宣传新法,努力地精通新法,严格地执行新法。人人都要依法办事,我们应当从韩××、王××所办的惨案中吸取教训,加强法制观念,为保卫‘四化’建设做出新贡献。”这种结尾,号召力强,读了使人振奋,受到鼓舞。

3、“提出建议”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等,一般采用该形式结尾。《××地区公安局关于我区治安情况的报告》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建议地委召开一次各县委领导同志参加的治安工作汇报会议,总结前一段整顿社会治安工作的 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一步加强党委对治安工作的领导,继续发动群众,加强综合治理,为使我区治安秩序得到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报告”。“报告”用提出建议式结尾时,一般要加“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之类的结束语。

4、“要求反馈”式结尾

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发布指示,同时要求下级机关把指示落实,执行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反馈上去,便于上级机关根据反馈性信息,做出新的决策。具有这种目的的下行公文,多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释放和安置原国民 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的方案的 通知 》结尾:“宽释和安置工作全部完成以后,请各省、市、自治区向党中央、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就是“要求反馈”式结尾。

5、“有所请求”式结尾

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批准,或向同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行文请求协助工作时,一般采用该形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常用于《请示》、《公函》、公安机关《通缉令》、《协查通报》中。其中,《请示》的结尾比较特殊,它一般以结束语为结尾,如“以上意见当否,请批示”等。结束语前面,是请示的理由和事项,只有结束语才是正式向上级机关提出请求的请求式句子。《请示》必须写上结束语,才符合其含义和结构要求。

6、“交代补充”式结尾

在公文中把应该叙述的问题情况叙述明确后,还要对某些问题作一些交代,对情况作一些补充。具备这种目的公文,多采用该结尾方式。《××省公安厅关于当前敌社情动态的报告》中,在列述了五个方面的敌社情动态之后,结尾说:“上述情况我们已告各级公安机关严重注意,并认真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结合国庆保卫工作,在抓好集中打击的同时,加强安全防范……争取尽快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这样,就把公文中叙述的一些未尽事宜的善后处理结果向领导机关交代补充明白了。

7、“展望估价”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对所反映的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某种展望和评价时,多用这种结尾方式。《××省公安厅关于××县迷信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结尾中写道:“目前求神讨药的人员已大大减少,经过进一步宣传教育,即可基本制止下来”;《××市公安局关于盗窃倒卖工业用铜案件的调查报告》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认为,只要认真做好了这些工作,盗窃倒卖工业用铜的犯罪活动是完全可以制止的住的”。对正在发展蔓延中的事态或问题的前景和发展方向,作出估测,便于上级机关做出针对性的指示,也可以使上级机关心中有数。

8、“拟定措施”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以及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拟出处置措施时,一般要用这种结尾方式。《××省公安厅关于1980年上半年干警违法乱纪情况的报告》的正文叙述了六种违法乱纪行为和四种违法乱纪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后,在结尾中写道: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拟定选其典型事件连续通报,联系实际对干警加强法纪政策教育,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并要求各地、市、县公安局,结合半年初评总结,对干警执行政策法律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整顿……以刹住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因为是属于拟定的措施,不一定符合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和客观实际,所以这类公文在结尾处往往写上“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的结束语。

9、“正在进行”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反映一个阶段的情况,汇报一个时期的工作,但这种情况或这项工作还没有完结,正在发展或进行时,一般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县公安局关于开展巡逻堵卡情况的报告》结尾:“目前,我们正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对策,并准备充实加强堵卡队伍,增设堵卡点,与侦查破案相结合,更有成效的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省公安处局长会议简报》的结尾:“下午,参加会议的同志分五个组,进行学习讨论。”都属于这种结尾方式。

10、“警告”式结尾

为了能使公文规定事宜得以顺利实施,对有可能违反文件规定的人事先提出告诫,行文时常用该形式结尾。《×××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对外地来×务工、经商、办服务业及其他暂住人口管理的通报》结尾:“对违犯本通告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窝藏或者包庇反革命和其他犯罪分子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属于这种结尾方式。

11、“总结归纳”式结尾

在叙述了若干观点或问题后,为了引起重视或注意,在结尾处往往再用概括的语句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这种结尾方式有利于强调主题,突出重点。

12、“不结而结”式结尾

《决定》、《决议》、《规定》、《条例》、《情况简报》一类的公文,往往在叙述了规定事项和有关情况后,感到语意已尽,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就不另写结尾内容而结束。这种“不结而结”的方式,能给读者以简练明快,言简意赅之感。


行政法规有哪些呢 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之类的吗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专行政法规制属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通俗的说,所有的国务院令,即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并发布的法规都是行政法规。
而行政诉讼法属于法律的范畴,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由国家主席签署并发布的。从法律效力上来说比行政法规的效力高。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所以行政法规与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是不同的。

热点内容
义与法治 发布:2025-04-26 13:49:11 浏览:86
经济法学史 发布:2025-04-26 13:48:10 浏览:156
江苏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4-26 13:39:11 浏览:952
新婚姻法讲座材料 发布:2025-04-26 13:24:18 浏览:609
海商法专业招聘 发布:2025-04-26 13:19:04 浏览:884
用假发票贷款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6 13:17:19 浏览:799
法学案在线 发布:2025-04-26 13:17:08 浏览:934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发布:2025-04-26 13:08:28 浏览:602
国际商法作业集 发布:2025-04-26 12:48:20 浏览:632
律师胸牌 发布:2025-04-26 12:48:11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