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
1. 陕西封山禁牧新规定
法律分析:封山育林、禁牧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一)开垦、采石、采砂、取土;(二)采脂、割漆、剥皮、挖根及其他毁林行为;(三)放养牛、羊等食草动物;(四)损坏、擅自移动界桩、围栏和标牌;(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法律依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秦岭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鼓励在秦岭二十五度以下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已在禁垦的陡坡地范围内开垦种植农作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退耕还林还草计划,采取经济补贴、政策激励等措施,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退耕还林还草。已经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由县级以上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林业、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土地用途和权属登记予以变更。 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在禁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坡地种植农作物的,应当采取修建水平梯田、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植树造林、抚育幼林、种植中药材的,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2. 陕西封山禁牧新规定施行时间
法律分析:陕西省封山禁牧新规定自2019年梁答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二十六条,可登录陕西人大网站群,选择参考资料中埋渣告的法律法规数据库,输入《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查询完整条例。
法律依据: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陕西省弯明封山禁牧条例》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3. 封山禁牧区域禁止的行为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禁止放养牛、羊等食草牲畜;禁止损坏、擅自移动界桩、围栏和标牌等行为。
法律依据:《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第十二条 封山禁牧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放养牛、羊等食草牲畜;
(二)损坏、擅自移动界桩、围栏和标牌;
(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4. 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2019修订)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培育林草植被,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封山禁牧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封山禁牧,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然修复,对划定的林地、草地等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封育并禁止放养牛、羊等食草牲畜的管护措施。第三条封山禁牧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封育结合、严格监管的原则。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封山禁牧工作,将封山禁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封山禁牧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规定列项开支,专款专用。
相邻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封山禁牧工作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防联治。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封山禁牧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改良本行政区域内的饲草、牲畜品种工作,推行舍饲圈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封山禁牧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封山禁牧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等具体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封山禁牧工作,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七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派驻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封山禁牧行政执法。也可以由依法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使封山禁牧的行政处罚权,并接受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封山禁牧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公布投诉、举报方式,方便公众监督。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查处。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封山禁牧宣传,对在封山禁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条本省下列区域实行封山禁牧:
(一)特种用途林地、防护林地,幼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封育期内的林地和退耕还林地;
(二)省人民政府防沙治沙规划划定的沙化土地;
(三)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退耕(牧)还草地;
(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重要湿地;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牧区域。第十一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封山禁牧区域的具体范围和期限,并制定工作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三十日内向社会公布。封山禁牧区域的主要出入口、人畜活动频繁区域应当设立界桩、围栏和标牌。第十二条封山禁牧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放养牛、羊等食草牲畜;
(二)损坏、擅自移动界桩、围栏和标牌;
(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三条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谁所有(经营),谁管护”的原则,确定封山禁牧区域管护单位,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封山禁牧区域内,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林地、草地,由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管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林地、草地,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管护;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获得使用权的林地、草地,由使用权人负责管护。第十四条封山禁牧区域管护单位、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国家和本省有关封山禁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巡逻管护;
(三)制止违反封山禁牧的行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