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1. 临床用血管理主要遵循的三个法律法规
临床用血管理主要遵循的三个法律法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的法规。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10月1日起执行。
血液包装袋上应当标明: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储存条件。
二、临床用血的原则
《献血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医疗机构应当推行按血液成分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国家鼓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2. 输血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并根据自身功能、任务、规模,配备与输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
不具备条件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的医疗机构,应当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用血工作。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 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临床用血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x0d\x0a第十六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按血液成份,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x0d\x0a第二十条临床用血的包装、储运、运输,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下,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x0d\x0a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液改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岁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x0d\x0a\x0d\x0a\x09《侵权责任法》\x0d\x0a第五十九条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x0d\x0a\x0d\x0a《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x0d\x0a\x0d\x0a第十一条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根据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闹雀判血库)。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x0d\x0a\x0d\x0a第十二条经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x0d\x0a\x0d\x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