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知识
❶ 上岗人员为什么要知道了解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因为人的食品安全大于一切,尤其是从事食品类的人员,上岗前一定要了解知道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更要严格职行。
❷ 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来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道德问题,所以,没有道德什么事,
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全是法律问题,所以,法律也不可能完全改变现实.
❸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培训该不该收费
培训要分情况看吧。
若是内部培训,即公司自己给员工培训,不应该收员工费用的,因为这是公司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公司荣誉的一个途径,是为公司服务的。
若是外部培训,则自愿参加,员工可以给自己充电,附加值的添加~~公司一般应该给予报销。才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及其积极性~~
❹ 5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我要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确保所生产的食
http://www.sxfs.gov.cn/zwxx/ShowArticle.asp?ArticleID=726
❺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并建立什么
培训档案。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3、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5、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6、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7、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9、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0、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5)食品安全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
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❻ 村干部需要学习的法律知识有哪些
村干部需要学习的法律知识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1、《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1月4日修订通过,自1998年11月4日施行。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
2、《农村土地承包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2019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生效。通过修法,一些早就落后于农民实践、阻碍农村发展的条款从法律中删除。
3、《土地管理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4、《城乡规划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法。
5、《食品安全法》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9年2月28日发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出修改。
❼ 全国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答案
《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题目答案
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
1、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2、进口的有包装的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3、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4、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5、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6、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7、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8、回收食品只要能保证微生物合格和各项指标合格可以作为食品原料进行生产.(×)
9、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10、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11、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2、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13、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14、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所说的无菌,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 )
15、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所规定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16、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17、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18、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7℃.(√)
19、进口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20、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除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外,还应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
1.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2.《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是( B ).
A、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D、食品安全国际标准
3.《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实行( D )负责制.
A、食品检验机构 B、检验人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
4.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 C )制定企业标准.
A、可以 B、不可以 C、应当 D、视情况而定
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时起( A )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6、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A).
A、生产许可 B、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D、卫生许可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分别自( A )起施行.
A、2009年6月1日 2009年7月20日
B、2009年6月1日 2009年8月1日
C、2009年7月1日 2009年7月20日
D、2009年7月1日 2009年9月1日
8、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 ).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合同约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9、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 B、3 C、4 D、5
10、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C)倍的赔偿金.
A、2 B、5 C、10 D、20
11、国务院( C )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A、商务 B、工商行政 C、卫生行政 D、质量监督
12、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应当向国家( A )部门备案.
A、出入境检验检疫 B、工业和信息化 C、工商行政 D、卫生行政
13、《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生产领域监督管理部门为(A).
A、质量监督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14、违法《食品安全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可并处(B)罚款.
A、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D、50000元以上
15、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D).
A、保健功能 B、口感内容 C、包装内容 D、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16、(A)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A、食品生产者 B、各级政府 C、监管部门 D、食品销售者
17、《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 B ).
A、免费索要样品 B、购买抽取的样品
C、随意抽取 D、仅收取检验费
18、食品检测中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是(B).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枯草杆菌 D、酵母菌
19、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B).
A、缴纳罚款、罚金 B、民事赔偿责任
C、随其意愿 D、按金额大小确定
20、实验时,不小心将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该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C ).
A、马上用水冲洗 B、去医院
C、用干净布或卫生纸将硫酸粘下后,再迅速用大量凉水冲 D、其它
三、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是指( A B C ).
A、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 B、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原料
C、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D、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以下选项中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有(A B C D).
A、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B、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C、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D、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3、食品生产者采购相关产品时的注意事项有( A B C ).
A、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B、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C、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相关产品
D、只要能符合本单位要求的均可以
4、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包括(A B C D).
A、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B、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C、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D、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5、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A B C D).
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
6、生产下列哪些产品,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A B C D)
A、食品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包装材料、容器 D、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
7、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A B C D )等.
A、危害识别 B、危害特征描述 C、暴露评估 D、风险特征描述
8、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 A B D )进行监测.
A、食源性疾病 B、食品污染 C、病毒 D、食品中的有害因素
9、《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 B C )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A、企业 B、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 C、社会和公众 D、股东
10、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包括(A D).
A、企业主动召回 B、企业被动召回
C、消费者主动退回 D、政府责令召回
11、从事下列( A B C D )活动,应遵守《食品安全法》.
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D、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12、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包括( A B D )
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食品卫生许可 D、餐饮服务许可
13、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1款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 C ).
A、主要营养成分 B、使用效果 C、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 D、治疗功能
14、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做到( A B C D ).
A、立即停止生产 B、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D、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15、食品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如实记录( A B C )
A、产品名称 B、产品规格 C、产品数量 D、生产日期
16、有下列哪些情形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 B C D )
A、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B、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C、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
D、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17、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哪些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 A B C D )
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
C、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D、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1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为( A B C D ).
A、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B、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C、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D、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19、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 A C D ).
A、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B、材料保管人员
C、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管理人员
20、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 A B D ).
A、虚假、夸大的内容 B、涉及疾病预防的内容
C、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D、涉及治疗功能的内容
21、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哪些要求(ABCD)
A、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B、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C、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D、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同时满足( B C )的条件,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A、成本较低 B、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C、在技术上确有必要 D、经检测证明无毒无害
23、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下列( A B C D )内容.
A、食品的名称 B、生产批号 C、保质期 D、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24、对因( A B D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A、标签 B、说明书 C、质量问题 D、标识
25、患有下列哪些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ABC)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B、活动性肺结核
C、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D、腰腿疼痛
26、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及时清理(A B)的食品.
A、变质 B、超过保质期 C、掉地 D、旧包装
27、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说明书应当载明(A B C D).
A、适宜人群 B、不适宜人群 C、功效成分 D、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
28、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的内容包括(A B C D)等情况.
A、许可颁发 B、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C、参加培训 D、违法行为查处
29、食品生产企业没有以下(A B C D)记录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与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原材料采购验证记录 B、投料记录
C、食品生产过程记录 D、产品出厂检验记录
30、食品添加剂应当有(A B C D).
A、标签 B、说明书 C、包装 D、“食品添加剂”字样
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全选
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一、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组织开展食品经营活动。
二、经营食品应当符合环境卫生要求,具备食品销售、储存、运输和装卸的卫生条件。
三、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应当遵守卫生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健康要求的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应当对采购的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禁止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超过保质期、无标签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五、应当按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品经营场所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并做好记录。
六、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主体资格、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七、完整建立食品进销台帐,适时对照自查,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报告辖区工商部门,迅速将问题食品下架、撤回、及时告知供货商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醒目告示,召回售出的问题食品,退货或销毁。
八、经营生鲜食品的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市场内销售的生鲜食品进行自检。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九、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限的,组织安排临界食品销售专柜进行促销,并将食品真实信息告知消费者。超过保质期限的及时做好清柜、下架、销毁、结算、建档等事宜。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是指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四、经营者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需要查验和索取的具体票证,由《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作出规定。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六、食品经营者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七、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九、市场开办者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市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自检,经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十、市场开办者要指导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进货查验工作的落实,对经营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工商部门的检查。
十一、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第三条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第四条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第五条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
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
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第六条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七条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八条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食品退市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维护消费安全,根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不合格食品退市,是指在我国境内对已经进入销售领域的食品,发现其质量不合格或者有其他违法问题,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方整改、销毁、召回等措施退出市场的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不合格食品是指经检测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食品。
下列食品属于不合格食品:
(一)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或者不符合国家、行业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标准的(包括: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未经批准使用的添加剂或者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不具备应当具备的食用性能的;
(三)不符合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食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第四条下列食品应当退出市场:
(一)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食品;
(二)未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固型物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保存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卫生许可证号、质量等级的;
(三)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未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特殊营养食品未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的;
(四)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的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五)超过保质期或者保存期的;
(六)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七)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八)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九)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
(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标志的;
(十一)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售的食品。
第五条经营者对自查中发现的以及有关行政机关确认的属于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清点已售出的食品,登记造册,如实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所。
对仅是标示违法但可以食用的食品,可退回供货方改正;对不能食用的食品,为防止退市的不合格食品二次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工商管理部门应监督销毁不合格食品,不得令其再流入市场;对已经售出的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食品,应当采取公告等方式追回,并将情况及时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所。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在工作中发现的、上级机关通报的、其他行政机关移送的,或者生产者、销售者自报的属于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退市食品,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将该商品清除市场(或者:应当及时告知并监督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将该食品退出市场;告知后经营者未采取退市措施的,工商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七条对监督检查和上级机关监测中发现以及其他部门公布应当退出市场的食品,经营者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退市且没有造成后果的,工商部门可以依法免于处罚;对于在工商部门监督下采取有效措施退市且没有造成后果的,工商部门可以视其情节,依法给予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对于告知后仍不按照规定采取退市措施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八条已经被确认为质量不合格食品退市的,需重新入市,必须提供合法检验机构经检验合格的《检验报告》或者有效的复制件后方可入市销售,否则发现地工商部门可以依法封存该食品,责令其限期提供《检验报告》;在期限内拒不提供的,工商部门可以视同不合格食品进行处理。
第九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查处食品案件情况、流通环节食品退市情况等信息,录入企业信用监管系统,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进行消费警示,提供消费指导;对退市食品及其经营者,适时回访,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第十条严格执行信誉卡制度。经营者销售食品必须给消费者出具销售信誉卡,并在信誉卡上填写销售时间、经营者姓名、摊位号、商品相关消息等。消费者遇到消费安全问题,凭信誉卡,消费者和执法部门可从销售追溯到运输、生产环节,实现全程追溯,保证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食品检查、存贮、运输制度
食品卫生检查制度
1、设立食品卫生宿命检查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2、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特别是对油、米、肉、菜等大宗,关键的食品要定点,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3、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做到粗细分区、肉菜分开、生熟隔离、洗消严格;
4、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须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用前应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5、保证不出售变质或夹生不熟食物,严防病毒交叉感染引发食物中毒;
6、规范食品运送渠道。做好的食品,通过专用电梯密闭容器运送。
7、检查结果应有记录,有汇报,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食品存贮制度
1、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应登记。
2、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3、库房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定期清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超期食品及时处理。
4、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放个人物品,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特别是外观与食品相似的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5、冷藏食品应配备专用的冰箱、冰柜。
6、食品储存配备专用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水果、蔬菜等进行洗刷消毒。
7、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
食品运输制度
1、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仓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根据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2、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作业终了,搬运人员应撤离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
3、生鲜食品的运输,应根据产品的质量和卫生要求,另行制定办法,由专门的运输工具进行。
冷链销售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进货要采用专用的冷冻设备,使食品在运输途中保证所需冷冻温度,全程冷冻运输。
第三条货物到达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装进专用冷柜,保证食物的冷冻条件不变。
第四条冷藏冷冻食品要有专用冷柜存放,专人看管,及时查验货物,严格按照食品说明温度存放。
第五条及时清理冷柜,保证冷柜的清洁,使其制冷运转正常。坚持每季度一次冷凝器散热板清扫,冰箱内蒸发管道结冰超过5毫米要及时除霜。保证冰箱使用安全,开门装置完好,有防火防漏设施。
第六条销售冷藏冷冻食品,建立健全销售登记制度,保证所销售食品账物相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制度
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未取得前述有效证件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否则,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要求调离其工作岗位。
四、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五、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对德、能、勤、纪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❾ 运用法律知识,结合社会实际,就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分别写1篇政治小论文,不要发别的
满意请采纳.. 一、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领导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领导极其重视此项工作,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安全工作不仅对于学生个人、学校、家长很重要,而且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同样也具有很深远的意义。为此学校专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校领导亲自过问“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并积极与当地综治、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沟通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二、组织活动1、以“安全教育日”为契机,结合本校实际,通过校园广播向学生宣传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制作宣传栏、展板介绍交通安全知识、开展班会、组织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2、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爆炸、防中毒、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擂肥”绑架、防楼梯拥挤踩踏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技能。3、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给他们多一份关爱,有效预防并遏制青少年自杀、自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4、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聘请红旗分局民警专门到我校做“法制报告”。介绍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如何远离不良社会群体,做到自尊自爱。5、组织班主任教师学习安全知识及突发事故的处置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6、加强学校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定期查险排患,健全门卫工作机制。7、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教育学生病从口入,春季是各种有害细菌和微生物萌发时期。要求学生杜绝吃零食习惯,不要乱买不安全、不卫生食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免发生意外。学校并清扫楼内外卫生,并在楼内喷洒消毒液,保证了教学环境的卫生。 8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远离安全隐患。保证安全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警惕,处处小心留意可能的安全隐患。通过本次“安全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继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