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知识考试考场

法律知识考试考场

发布时间: 2020-12-18 21:00:45

『壹』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考试中刑法的考点有哪些

【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 42 条、第 64 条之规定,拘役的期限为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 1 年。依据刑法典第 44 条之规定,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1 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贰』 2012年政治知识考点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1)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的金钱观:
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求关系是直接因素)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考点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
(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考点1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1)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长期平均,而不是每一次)。
(2)唯一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他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他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A、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小。
B、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竞争更具优势);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考点13: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
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两个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考点14:消费类型(A)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5: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B)
(1) 消费结构的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考点16 :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
(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过度节约不可取)
所谓适度消费: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包含不滞后消费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国情)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困难,帮助我们获取新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要戒奢从简。
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发展的。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和有害的。

第二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1)生产决定消费。
具体表现有;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决定生产是错误的)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A)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A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B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公有制是根本经济制度,根本≠基本

考点5: 企业的含义(A)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考点6: 公司的含义及形式(A)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考点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C)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三百六十行)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途径多样化。

考点8: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A)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①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考点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B)
措施:
(1)国家: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夺取到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劳动者
①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具体途径:投宿、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考点10: 储蓄存款的种类(A)
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考点11: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A)
(1)商业银行
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

考点12: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C)
(1)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2)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
(3)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也比储蓄要高;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比储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相比,受益权、偿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保险比,债务方对债权方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义务。
(4)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5)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补偿。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农民种地也是)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考点2: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A)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渠道可以多样)

考点3: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1)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够,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决定的。
(3)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B)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考点5:我国财政的作用(B)
(1)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考点6: 财政收入的来源(A)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收入:他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照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
债务收入:借贷、债券、贷款
其他收入:收费、罚没和公用事业收入

考点7: 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A)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人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考点8: 税收的含义(A)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考点9: 税收的基本特征(B)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税收具有强制性(双向性:纳税人、税务机关)。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原因)
税收具有无偿性(相对的不绝对)
税收体有固定性(相对的,以法律形式)
三者的关系: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考点10: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1)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由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偷税:欺骗、隐瞒、不缴或少缴
欠税: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骗税:骗得国家税收优惠,虚列、虚报
抗税:暴力、拒绝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
①自己要依法纳税,监督别人依法纳税。
②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

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B)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制定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注:市场交易规则包括自愿(反面例子:强买强卖)、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②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注:自发性:单纯为了眼前利益(特征),盲目性:“一哄而上”

考点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考点5: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B)
(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扩张、紧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调整供求关系,见效慢)
②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见效快)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考点6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B)
(1) 第一要义是发展。
(2) 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考点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C)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问。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考点9: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A)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考点10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
(1)对外开放格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原因),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问,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目标)。
(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一定给采纳啊,,,,好不容易的

『叁』 公基法律知识考试中《刑事诉讼法》的考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条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回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答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肆』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法律法规中隐藏什么数字奥秘啊

卫星华图:法律本身就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在用很大的意志力进行复习。在考察范畴中,经常涉及到数字年限类的问法,比如考察法律实施时间、法条规定时限等。今天就为广大考生归纳分析一下教师招聘的热门考点——法律法规中隐藏的数字奥秘。
一、法律法规实施时间
教育法:1995.9.1实施;2015年修订;
义务教育法:1986.7.1实施;2006.9.1修订后实施;2015年修订
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6.1实施;
教师法:1994.1.1实施;
二、具体法条对应数字奥秘
1.《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九年;
六周岁入学,条件不具备推迟到七周岁;
2.《教师法》
教师节:九月十日;
教师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30日内,作出处理;
3.《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
用工要求:不得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4.《教师资格条例
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一次;
教师资格认定,每年两次,春季秋季各一次;
教师资格认定,受理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证书,通知认定结果;
被撤销教师资格:5年内不得考试;
考试作弊:3年内不得参加考试;
5.《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继续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每年新建200所公办园;
争取到2020年50%的义务教育学校成为“老百姓身边好学校”;
实施残疾儿童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
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发1000门优质网络课程;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到2020年老年人入学率达20%;
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攀升体系,分级、分类、分岗开展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在校期间参加至少一项美育活动,形成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
推动各县区至少建立一个毒品预防教育基地;
双证融通获得率:学历证书98%,职业资格证书88%;
对师德施行一票否决制;
每个设区市重点建设一个实际教师培训基地。
三、其他重要数字
学校附近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
省教育行政部门在1月31日前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学生伤亡事故情况;
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疏散演练;
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培训;
国家对在乡村工作满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在乡村从教满20年、10年以上的给予鼓励;
体育活动:每天一小时;
接送学生的驾驶员: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近3年任一周期未记满12分
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应有在乡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伍』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

你好,榆树华图教育为你解答
【2017年小学真题】【单选题】安徽省中小学行为规范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超过( )。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9小时
【答案】A。解析:《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8小时。此题考察的是对相关法条的识记,记忆难度不高,但往往容易被考生忽略。因此,在备考的时候,需要针对安徽省颁布的一些法条进行识记和掌握,从而保证在这部分知识点不丢分。
【2017年中学真题】【单选题】“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属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专业知识”中的( )。
A.教育知识 B.学科知识 C.学科教学知识 D.通识性知识
【答案】A。解析:《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专业知识”中的教育知识包括:“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关于此题的考察,牵扯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于专业知识的范围的定义,对于这个知识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专业知识中的教育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考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016年中学真题】【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 )。
A.各级政府及时下达升学指标
B.适当增加考试次数
C.建立学业负担监测机制
D.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依据
【答案】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一项中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16年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考察的频率较高,在中学试卷中出现2道单选,小学试卷中出现一道单选,因此需要重点备考。

『陆』 案例分析,希望各位朋友详细的分析一下里面的法律知识和考点

第一题不知道问什么,所以不好回答,如果张又出现了,那原有财产是共同财产,
第二题也不知道你问什么. 甲违约了是肯定的.
第三题,电子城打官司也赢不了.

热点内容
孙国祥行政法违法性判断 发布:2025-01-15 12:35:34 浏览:44
新编行政法理论与实务 发布:2025-01-15 12:31:38 浏览: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项选择 发布:2025-01-15 12:31:37 浏览:660
奥地利民法典pdf 发布:2025-01-15 12:29:15 浏览:649
个人外汇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12:13:50 浏览:951
如何讲道德 发布:2025-01-15 11:55:36 浏览:142
让我们用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5 11:35:34 浏览:853
涞水法院 发布:2025-01-15 11:34:38 浏览:628
二次放行法规 发布:2025-01-15 11:08:49 浏览:748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发布:2025-01-15 10:51:43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