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规定为重大过失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规定为重大过失

发布时间: 2020-12-19 08:29:24

『壹』 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有哪些

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为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注册会计师法》

第三十九条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经营业务或者予以撤销。

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

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规定为重大过失扩展阅读:

《注册会计师法》

第二十二条 注册会计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执行审计业务期间,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买卖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或者不得购买被审计单位或者个人的其他财产的期限内,买卖被审计的单位的股票、债券或者购买被审计单位或者个人所拥有的其他财产;

(二)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行业务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三)接受委托催收债款;

(四)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

(五)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

(六)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

『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发布《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的通知的说明

关于《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的说明
一、制定的目的
(一)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工作。1995年,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发布实施了《注册会计师办理转所手续的暂行规定》(会协字[1995]101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该规定在规范注册会计师转所、完善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行业脱钩改制的完成,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该规定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行业管理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24号)第十一条明确:注册会计师在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者股东之前,应当办理完从原会计师事务所转出的手续。若为原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还应当办理完退伙或者股权转让手续;该办法还对会计师事务所跨省迁移作出了规定。《暂行规定》则未包括上述相关内容,需加以补充完善。
(二)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行业管理的特点。事务所脱钩改制,将注册会计师彻底推向市场,注册会计师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转所的人数急剧增加,也随之产生了一些矛盾。同时,一些拟新设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办理完从原会计师事务所转出的手续后,至新所批准期间,其资格如何进行管理等,均需要进行规范。
(三)简化注册会计师提交的材料。《暂行规定》对注册会计师转所的要求较为严格,需由转出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在该所任职期间的执业质量、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作出书面鉴定;转入事务所向所在地注协办理转所手续时,应附送转入事务所的申请报告、与该注册会计师签定的聘任合同书复印件、注册会计师转所申请表、转出事务所对该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鉴定复印件、注册会计师证书复印件等材料。《注册会计师年检办法》(现修订为《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办法》)发布后,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对注册会计师实施任职资格检查,因此,转所时再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已无必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注册会计师重复提交证明材料,应当简化注册会计师转所需提交的材料。
(四)推动注协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注册会计师服务。《暂行规定》中未规定办理转所手续的时间,不仅无法处理那些办理转出手续后,长期不办理转入手续的注册会计师;而且由于各地注协对办理注册会计师转所手续的规定各不相同,有的一周办理一次,有的一月办理一次,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为规范注册会计师转所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地方注协办理转所手续的期限。对于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在转所时所形成的矛盾,需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予以调解。
二、制定的过程
《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自2004年起草并修改至今,中注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曾先后3次征求全行业意见,2次征求财政部相关司局意见,2008年5月,在中注协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2008年8月,在充分吸收地方注协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以及财政部相关司局意见的基础上,对《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认真修改后,再次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形成了《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送审稿)》,提请中注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三、《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的主要内容
《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共19条,从制订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转所程序、审核要求、相关责任、转所信息的录入和档案保管等七个方面,对注册会计师转所作了规定。与《暂行规定》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修改:
(一)严格管理。根据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呈现的新特点,为加强管理,在第四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不得申请转所的情形。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会计师,不得申请转所:会计师事务所清算期间,负责清算工作的该所股东(合伙人)代表。因执业行为受到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等部门检查、调查,检查或调查结论未下达之前。原会计师事务所股东(合伙人),拟成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合伙人)时,尚未办理完成股权转让(退伙)手续的。受暂停执业处罚期间的。地方注协规定不得转所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明确,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转所申请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对于弄虚作假的,地方注协应予通报批评;符合撤销、注销注册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构建和谐。为了构建和谐的执业环境,针对转所中出现的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在第六条进一步明确,事务所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办理注册会计师转所手续,并规定“地方注协接到注册会计师的申诉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调解”。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对于调解无效的,地方注协可为注册会计师办理转所手续,但应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相关事由,在行业网站上予以公布。
(三) 提高效率。为促进地方注协提高办事效率,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优质服务,第九条对地方注协办理注册会计师转所的时间进行了规范。地方注协收到注册会计师提交的材料和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
同时,第十条至第十一条规定,对出现合并、分立、迁移情形的会计师事务所,需批量转注册会计师的,还简化了转所手续。可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批量办理注册会计师转所。
(四)创新机制。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点,结合管理的需要,第十二条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关系可由注协代管的三种情形:拟成为新设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合伙人)的;已办理完转出手续,尚无其他事务所同意转入的;地方注协认为可以代管的其他情形。新增加的注协代管的形式,不仅填补了管理中的漏洞,对于那些暂不能归属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明确由注协来管理;而且明确了管理权限,即由转出地注协代管,避免在对这些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与服务中,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五)加强监督。第十三条强调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注册会计师离开会计师事务所,不再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应向地方注协书面报告,地方注协应当按相关规定注销注册,收回其注册会计师证书。
(六)信息管理。为促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加了信息录入及公告的要求。第十六条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转所情况,应当同时在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网和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第十七条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转所信息应在行业网站上进行公告。
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还对《转所申请表》及其他附件的保管期限进行了规定。

『叁』 下列事项( )中,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规定为重大过失。

D. 明知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肆』 国际注册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的区别是什么

CPA是什么
CPA,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CPA为中国唯一官方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质,拥有签字权的执业资质。
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专业会计师团体,也是国际上海外学员最多、学员规模发展最快的专业会计师组织。
ACCA在国内称为"国际注册会计师",实际上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的缩写,它是英国具有特许头衔的4家注册会计师协会之一,也是当今最知名的国际性会计师组织之一。ACCA资格被认为是"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
ACCA与CPA的差别
培养目标
ACCA培养的是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CPA培养的是会计和审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伍』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怎么学

经济法是注会专业阶段6个科目中每年通过率最高的一个科目,但也有些人考了3年都没有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难易都是因人而异,掌握其学习方法是关键。

要想学好经济法,需要对本科目有个全面的认识。经济法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一个学科,大多数考点需要准确理解,考生要拿出至少60%的时间用于对“考点”的理解和记忆,这是前提,也是关键。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做题巩固知识。

一、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1.教材重要吗?

教材是考试的根本,经济法考试知识点覆盖面广,客观题涉及所有的章节,主观题主要集中在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票据法,一定要重视教材,全面复习。虽然考试覆盖面广,但是我们的目的是60分,而不是100分,复习应该重点突破,对核心知识点要全方位把握、真正理解,以应对案例型题目为目标进行复习,对次要知识点,可以简单了解,做到有印象即可。总结起来就是“重视教材,全面复习,重点突破”。

2.咋记?

(1)画图搭建知识体系结构

经济法的考点很多,知识点非常琐碎,我们要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主线串连到一起。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到这些“线”,记忆将更有条理、更有序。比如合同法有一根明显的“线”,如下图:

(2)列表对比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列表比较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在比较中发现差别,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忆,差别点往往也是考试的常考点。

(3)口诀记忆

对于需要靠机械记忆就可以得分的考点,不妨借助一些小口诀来记忆,小口诀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记住关键词,但是也难免挂一漏万,并且口诀过多,记忆口诀本身可能也会成为一种压力;因此,考生不必专门腾空编制口诀,灵机一动、顺便编制,在个别考点上适当应用即可。

(4)记关键词

经济法的法律条文很多,如何记忆是个难题,记法条不是机械记忆,可以提取关键词进行记忆。例如:

【法条】“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接受担保的股东或者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关键词1:必须】一定要经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或者总经理没有权限。

【关键词2:出席会议的】适用该决议规则时,分母按“出席会议”(而非“全体”)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计算。

【关键词3:其他股东】这一关键词表达出了关联表决权排除的含义,即接受担保的股东或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应当排除在外,不得参加表决,其持有的表决权不应被计入表决权总数中。

【关键词4:表决权】是按表决权计算,而非按“股东人数”或“股东的出资额”计算。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表决权计算规则是先看章程的规定,没有规定的按出资比例计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的表决权原则上实行一股一权,但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优先股除外。

【关键词5:过半数】是过半数(>1/2)通过,而不是半数以上(≥1/2)通过。

(5)利用零散时间记忆

经济法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可以运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记忆,考生可以自己每天将要记忆的内容写到纸条上在坐地铁或者公交的时候记忆,如果自己懒得写,也可以买一本轻松过关3,放在口袋里,很方便携带,随时记忆。

3.要做题吗?

经济法要做题,做题是一种手段,通过做题,可以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跟常识保持一致的一次做对的题可以不用看第二遍。对于重点要特别关注,可以根据题目延伸知识点,根据题目活学活用知识点,题可以有多种,但所考察的知识点是不变的。

做题要有一定的数量,切记搞题海战术,但首先要保证这些题是有质量的。

4.怎么做题?

(1)客观题

仔细阅读答题要求,考试时有些题目要求考生选择“不正确”、“不属于”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选项,而很多考生看都不看,直接选择了正确的选项,白白丢分。请记住,读题时瞪大眼睛,一定要把题干从头到尾读一遍,看清出题老师的答题要求,到底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常用的比较法、排除法是做客观题常用的方法。

(2)主观题

主观题的答题公式=作出明确判断+说明理由/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说明理由和结合题目具体分析两者有一个答对就可以得分。那怎么说明理由呢,是否要求考生必须一字不差地引述法律条文?不要求,考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变通,但关键词必须交代清楚。但作为考生切不可有放松的心里,现在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的理解和记忆法律条文,尤其是证券法部分,即使很抽象不能很快理解,也要死死记住。只有准确记忆,在考试的紧张气氛中,才能万无一失。如果在考场上您不小心忘记了法律条文的全部内容,那么也不要着急,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的判断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然后将法律条文的关键词与题目结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答,也可以得分。

5.要去当法律专家?

要知道自己只是第一次学习CPA经济法的“菜鸟”,出题老师也知道您的底细,CPA经济法的试题不要求您掌握多么深奥的理论,解决多么复杂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把核心考点准确理解了,该死记的记死了,就差不多了,不要去“钻牛角尖儿”,不要去钻研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的东西,如果您真的有兴趣,通过注会考试之后再去慢慢研究它,您还有一辈子的时间。

二、学习方法建议

1.基础阶段——通读教材,搭建知识体系

在本阶段要按照章节通读教材,对基本概念有个大概的了解,能够搭建知识体系,每章学习完后,可以做做对应章节的习题。

2.强化阶段——重点突破,强化练习

在本阶段,主要是重点突破,经典考点要重点把握,特别是真题涉及的知识点,通过做真题,可以把握考试的难度、命题规律及思路。但是,由于经济法教材每年都进行翻天覆地的调整,一般的考生很难准确把握哪些题目新教材已经删掉了,哪些题目新教材已经进行了调整。因此,考生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从网上随便下载一套“真题”就开始做,有时您会发现自己可能下载了“假试题”。关于真题,一定要做根据新教材梳理过的真题。研究完真题后,可以做做自己手里辅导资料里面对应的练习题,强化练习。

经济法每年变化都比较大,新增内容在考试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在本阶段,要着重对新增内容的把握,考生可以自己把每章的新增内容都摘抄出来,然后进行系统复习。

3.冲刺阶段——模拟实战,查缺补漏

在本阶段,首先对全部知识点进行串连,短期冲刺,建议听核心精讲班和冲刺串讲班。在考前1个月左右务必做做模拟题,通过做模拟题,找出掌握知识的薄弱点,查漏补缺。由于目前是机考,建议真正的进入机考系统模拟考试环境,不要等上了考场,都不知道如何答题。

无论在哪个阶段,学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并执行,有计划不执行和没有计划是一样的。计划了就一定要执行,每天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完成一节或一个考点,日积月累。切记今天不做明日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陆』 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年限规定,一般是多久

ACCA考试有时间限制吗?有效期是多久?ACCA学员通过基础阶段考试不设有效期。也就回是专业资格基础答阶段F1-F9科目考试完成后不设有效期。

但是ACCA将对专业阶段考试的有效期设置为七年。

学员有七年时间通过专业阶段(P1、P2和P3(18年9月份这两门合为一个新科目SBL、以及P4-P7中选择两门)考试。

如学员无法在七年内通过所有专业阶段考试,那么超过七年的已通过科目成绩都将作废,必须重考。

七年有效期的起始日期为学员通过第一门专业阶段考试的时间。小编再送一个考试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给大家推荐一个已经考过ACCA的学姐,关于ACCA任何不懂的事情都可以咨询她。不仅能解决ACCA考试问题,还有 (微信ID:ACCAmengyue)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柒』 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规定为普通

他们来说是可以进行,在法律责任中中间范围普通是比较好的,是可以处理相关的一些情况的

『捌』 注会审计中的司法解释的十三条 是什么

第一条利害关系人以会计师事务所在从事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审计业务活动中出具不实报告并致其遭受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二条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第三条利害关系人未对被审计单位提起诉讼而直接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一并提起诉讼;利害关系人拒不起诉被审计单位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利害关系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会计师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利害关系人提出被审计单位的出资人虚假出资或者出资不实、抽逃出资,且事后未补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出资人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四条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对外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其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会计师事务所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该案件相关的执业准则、规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出具不实报告并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
(二)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三)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报告;
(四)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
(五)明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
(六)被审计单位示意其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
对被审计单位有前款第(二)至(五)项所列行为,注册会计师按照执业准则、规则应当知道的,人民法院应认定其明知。
第六条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因过失出具不实报告,并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其过失大小确定其赔偿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并导致报告不实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失:
(一)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三)项的规定;
(二)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以低于行业一般成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准执业;
(三)制定的审计计划存在明显疏漏;
(四)未依据执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五)在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时,未能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者排除;
(六)未能合理地运用执业准则和规则所要求的重要性原则;
(七)未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八)明知对总体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特定审计对象缺少判断能力,未能寻求专家意见而直接形成审计结论;
(九)错误判断和评价审计证据;
(十)其他违反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的行为。

『玖』 在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降低执业风险,保持独立,做到公正、公平,更好提供执业服务水平。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社会公众应承担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并且随着业务、法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应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以确定客户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3、保密:注册会计师能否与客户维持正常的关系,有赖于双方能否自愿而又充分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掩盖任何重要的事实和情况。只有这样,注册会计师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注册会计师,不能在没有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泄露任何客户的秘密信息。
4、职业行为: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
5、技术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在执业时保持应有的关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在遵守公正性、客观性要求的范围内提供优质服务;在执行审计时,还应当遵守独立性要求。
三、注册会计师只有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做到公正执业,才能保持独立性,才能为社会公众搞好服务,才能承担起对社会、国家、公众的责任。

『拾』 什么是注册会计师的虚假陈述行为

浅谈对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行为的规制

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规范,这是证券市场公平、公开、公正地有序运作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注册会计师作为重要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在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负有重要责任。比如众所周知的红光案件,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了30万元所谓审计费用后,在红光公司实际亏损10.3亿元的情况下,为其编造了一大堆虚构数据。1997年红光公司上市招股说明书中,连续三年盈利、1996年净利润达5400万元的数据均为虚假记录。该公司上市后仅半年,所募集4.1亿元资金即已亏去一半,致使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象红光公司这样隐瞒财务状况,骗取上市资格的现象暴露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诸多问题,尤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以及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更不利于监督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市公司通过信息披露,就可以反映公司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公司资产发挥最佳效益,为股东和社会带来最大的利益,并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如果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虚假的或误导的,就使得对管理当局的监督失控,还可能助长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和不正当竞争,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一、注册会计师在信息披露行为中扮演角色的经济学分析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法律责任的内涵审计关系中,个人投资者既不是委托人,也不是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没有直接的契约关系,处于第三者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本应站在独立审计的角度,出具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报告,为投资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导致股东大会的权利并未有效行使,公司董事无法受到股东大会的有效约束,于是经理人员就拥有很大部分的自主权包括对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权,这就产生了出于各种目的粉饰报表的动机。从博弈的角度解释,就是公司内部的逆向选择问题构成报表粉饰的动机,而外部环境中的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即注册会计师的报表审计行为之间的博弈则进一步促成了利用会计差错更正粉饰报表的行为。

注册会计师如果能够独立于上市公司相关利益主体之外,客观反映和评价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来可以降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但是,由于利益机制的驱动,正如红光案件中出现的情况,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且相关的惩罚措施以及法律规制尚待完善,在收益和成本的配比替换中间,注册会计师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出具与客观事实不符甚至背道而驰的审计报告,从而向投资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近年来的银广厦事件、美国的安然事件都暴露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还有待于加强。

根据西方经济学里面的假设条件,作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选择出具客观审计意见和与上市公司合谋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之间,关键是注册会计师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较,那么除了加强其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外,应当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加大利益导向。这就是一方面应当提高审计收费的力度即注册会计师本身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必须从法律上加以规范,增加对其进行虚假报告披露和虚假陈述的惩罚力度,加大其出具非客观信息的成本。那么这就涉及到如何在法律法规角度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的问题。

二、我国的法律监管与存在的问题

在法律监管方面,当前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主要在《刑法》、《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及相关的法律解释中有规定。从法律责任的种类来看主要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

(一)刑事责任。

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犯罪的决定》,增加了“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的罪名,标志着我国首次将纯粹的会计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199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刑法》,在“妨害对企业、公司管理秩序罪”以及“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等章节中,进一步增加了与会计违法行为的有关罪名,如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证券发行中的虚假信息披露、清算过程中的虚假会计记录以及金融机构账外经营的行为等等。

(二)行政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第39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20条、第21条规定的,对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出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做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行政处罚。

(三)民事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第44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证券法》第202条规定,为证券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机构,就其所应负责的内容弄虚作假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3年1月9日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因虚假陈述行为引发的侵权民事赔偿的诸多法律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这标志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义务人从此开始为自己的信息披露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也标志着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真正进入司法实践阶段。

但是,如果认真剖析我国现有的法律,就不难看出我国现行法律对注册会计师的虚假陈述行为的规制还缺乏力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力度不强。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民事、刑事三种责任形式,但据粗略统计,过去10年因会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100例。此外,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打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如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中介组织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轻者判5年,重者判5至10年,并处罚金。然而,注册会计师违反上述条款的案件虽然屡有发生,但被照此绳之以法者,迄今尚寥寥可数,绝大多数处罚还停留在罚款、停止执业资格的层面上,因此,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造假的泛滥。

2.有些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如民事赔偿责任中,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认定虚假会计信息,如何处理这一民事责任,有些并不具体也不合理,这就给具体的司法判决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又如在刑事责任中,什么是情节严重,什么是重大后果等没有详细的说明,也难以判断。

三、对加强监管的一些建议

(一)应在立法上逐步完善会计法制建设,主要建立以民事责任为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为辅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法律责任体系。

在民事责任中,第一,要明确虚假信息的范畴。我国的法律在判断中主要是参照民法通则、公司法等,却没有参照会计法、审计法等专业性的法律,而对虚假信息的认定,经济学专家和法学专家的认定肯定不一样,因此,从公平的角度考虑,应结合法律和经济的要求,准确地界定虚假信息的含义。第二,关于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新出的《规定》强调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实际上是加大了信息披露人的责任,也就是说只要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缺陷并给使用者造成了损害,无论生产者在生产或报告过程中是否具有过错,均应对信息使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笔者认为,在现阶段采取这种严格责任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证券业的发展水平不太适应。因为根据《规定》,只要信息披露人会计报表存在虚假陈述行为,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那么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的亏损或者因继续持有该证券而发生的亏损,信息披露人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种对虚假陈述与证券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简单界定,实际上采用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剥夺了信息披露人基于自身无过错事由提出的免责抗辩,而把投资者因决策失误及市场系统风险招致的损失都归咎于信息披露人。这种简单化的归责处理,虽然大大简化了投资者的民事诉讼程序,提高了投资者的胜诉率,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但显然不利于维护信息披露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因此笔者建议现阶段还是应采取过错责任的方式。第三,关于赔偿中损失的确定。目前司法界对于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是以验资金额的不实部分作为赔偿金额,而不是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该虚假会计信息实际受到损失的金额为依据。这虽然能得到一具体的赔偿金额,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然而这一规定,没有考虑到虚假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的潜在影响,并不适用于所有与虚假会计信息有关的法律冲突。笔者认为,应以实际受到损失的金额作为依据,即按买入与卖出的差价损失,及由此产生的税金损失、佣金损失和利息损失作为赔偿的参照金额。

(二)要加强处罚力度,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虽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一种责任形态,范围不宜过宽,但是它能够对一些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给予最严厉的惩罚,可以增加法律的威慑力,阻止违法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切实做好刑法的实施工作。除此以外,最高法院新出台的两个司法解释都对民事赔偿责任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第三人即广大投资者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对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信息的行为,可以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热点内容
设区市政府规章设定行政处罚 发布:2025-01-17 03:53:46 浏览:96
法院处置网站 发布:2025-01-17 03:47:13 浏览:875
司法局民生 发布:2025-01-17 03:08:59 浏览:589
法院怎么转账 发布:2025-01-17 03:06:54 浏览:340
从经济法角度看校园贷 发布:2025-01-17 03:04:44 浏览:679
沈阳城市供热条例 发布:2025-01-17 02:42:54 浏览:673
合同法教材下载 发布:2025-01-17 02:35:05 浏览:644
民事诉讼法一审程序 发布:2025-01-17 02:34:19 浏览:211
水利转门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1-17 02:32:08 浏览:532
追究税收法律责任的主体 发布:2025-01-17 02:23:13 浏览: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