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体现

法律责任体现

发布时间: 2020-12-17 03:13:36

1. 法律责任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民事责任】行为人侵害了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事权利,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害,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和《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矿产资源和探矿权、采矿权的保护,当行为人因侵害他人的探矿权、采矿权而造成经济损失时,构成了民事违法行为。《矿产资源法》对应负民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民事制裁的主要形式是赔偿经济损失。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行政责任】行为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应负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分为管理方的行政责任和被管理方的行政责任。管理方的行政违法行为主要有行政失职、行政越权和滥用职权等;被管理方的行政违法行为则主要指管理相对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其中,警告为矿政管理部门对轻微违反矿产资源法者给予的最轻微的行政处罚,是指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的谴责和警示。需要给予警告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如领取勘查、采矿许可证超过法定期限不开始施工或中途停止工作,不按规定办理勘查登记延续或变更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者无故不建设或不生产超过一定期限,等等;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定义务,如无证勘查、越界勘查、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试采,不按照规定向勘查登记管理机关报告有关情况或者虚报、瞒报有关情况等。责令改正为矿政管理部门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给予的最基本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的行政处罚,是指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进行训诫并责令在一定期限内矫正违法行为的处罚。如对无证或越界勘查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无证开采的,责令停止开采;对越界开采的,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开采;对不履行法定义务(如不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不办理许可证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等)的不作为,责令限期改正;对不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的,责令限期汇交;对不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的,责令限期缴纳;对破坏或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责令限期恢复;等等。这种行政处罚措施经常与警告共同使用。责令赔偿损失为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进行训诫,令其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的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处罚相对人依法收缴实物或货币上缴国库的处罚。需要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无证、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违法所得;违反规定收购和销售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违反规定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试采的违法所得;擅自印刷或伪造、冒用勘查和采矿许可证的违法所得;等等。罚款是对违法者一定数额金钱的剥夺。适用罚款处罚的违法行为包括:无证、越界勘查及采矿;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非法收购和销售矿产品;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擅自印刷或伪造、冒用勘查或采矿许可证;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不作为情节严重者,等等。滞纳金为对不按期缴纳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所规定的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的违法行为所处以的行政处罚。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是一种最严重的行政处罚措施,属于限制或者剥夺探矿权人及采矿权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政处罚。主要违法形式包括以下几种行为的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者:越界勘查及开采、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不作为情节十分严重者;等等。行政处分主要适用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违反规定批准登记并颁发勘查、采矿许可证或对违法行为不制止、处罚等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所进行的行政处罚措施。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刑事责任】违反矿产资源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非法侵害他人合法的探矿权、采矿权,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破坏国家矿产资源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无证勘查和无证开采】是指在没有取得合法的勘查或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活动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表现形式。根据无证开采的危害程度,《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将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采矿,以及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行为单独列出,强调这几种行为的危害性更大,在决定对这些违法行为的处罚时,可以酌情从重。

【越界勘查和越界开采】指已经取得了勘查或采矿许可证,但超出批准的勘查作业区范围勘查或超出批准的开采界限采矿的行为。越界勘查和越界开采有的是主观上故意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但均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破坏性开采及扰乱勘查秩序】破坏性开采指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乱挖滥采,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扰乱勘查秩序指破坏勘查设施,扰乱勘查作业区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的行为。

【非法转让采矿权和探矿权】指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擅自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置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

【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审批登记发证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包括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违反法律规定批准勘查、采矿登记并发证;对违反矿产资源法行为不依法制止、处罚的行政不作为。

【探矿权、采矿权人不履行法定义务】如不按规定按期足额缴纳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等;不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年度报告等;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不按规定实施矿山安保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不按规定办理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等等。

【盗窃、抢夺矿山企业、勘查单位财物】盗窃矿山企业、勘查单位财物,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的行为。抢夺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的行为。盗窃、抢夺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财物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处罚,情节轻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破坏采矿和勘查设施】是指破坏用于采矿和勘查作业的设备、仪器、建筑物和测量标志的行为。视情节后果不同,分别按《刑法》第一百五十六、一百零九、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处罚,情节轻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扰乱矿区和勘查作业区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是指在矿区和勘查作业区从事捣乱骚扰活动,致使勘查作业和开采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行为。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处罚,情节轻微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采用技术规范中禁止使用的方法采矿,严重违反合理的开采顺序和选矿工艺,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情节比较严重,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在矿区乱挖滥采,使整体矿床受到严重破坏的违法行为。

2. 什么是法律责任

3. 法律规范规定法律责任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指引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

4. 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经济法律关系作为许多法律关系的一种,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内有其本身的容特征。
1.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相统一的法律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之间尽管有差别,但它们又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是统一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2.经济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任何法律关系都是以当事人之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则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否则不是经济法律关系。这种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直接反映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体现了经济性。
3.经济法律关系除法律规定允许采用口头形式外,均应采用书面形式。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一般采用法定的书面形式来表示,以体现经济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并作为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处理依据。

5.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选择)

A
解析: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制内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容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强制责任主体承担否定的法律后果,惩罚违法者,恢复被侵害的权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与法律责任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时,可视其违法情节、危害程度、主观方面等具体情况,依法减免或从重、加重制裁,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况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是有轻有重。

6.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有违法行为。它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必须在法律上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二是具有国家强制性,只有国家法定机关才有权确定和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实施法律制裁的机关手段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土地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而必须承担的责任。承担土地法律责任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土地违法行为。土地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土地行政法律责任、土地民事法律责任和土地刑事法律责任。

【土地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土地违法行为的客体是土地管理法所保护的土地资源;土地违法行为的主体是指实施了土地违法行为的个人或组织,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在行为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土地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

【土地违法行政责任】是指实施违反土地法律规范的行为者依法接受行政制裁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土地行政处罚】土地行政处罚是指政府土地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的行政制裁。

【土地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所属工作人员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而采取的强制性制裁措施。土地行政处分是指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国家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由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形式的有关处分。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特点是:①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犯罪;②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③追究刑事责任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完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非法所得50%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法律责任】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破坏耕地种植条件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违反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破坏耕地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耕地开垦费的二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法律责任】是指对于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拒不履行复垦义务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可以处以耕地复垦费的二倍以下罚款。

【非法占用土地的法律责任】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的行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非不占用土地的行为;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的行为;非法批准征用、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等。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农村村民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二是农村村民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三是农村村民建住宅的面积超过了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没有批准权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二是虽然有批准权,但是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三是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四是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非法侵占、挪用征地费的法律责任】非法侵占征地费,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农民个人所有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据为己有的行为;非法挪用征地费,是指单位或个人将被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挪作他用,以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拒不交还土地的法律责任】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还土地,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

【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将农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单位或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的;二是将农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有偿或无偿转让给单位或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的;三是将农民集体的土地使用权出租给单位或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的。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额的5%以上20%以下的罚款。

【不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动后,当事人不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二是土地的用途发生变动后,当事人不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不依照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

7.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主体

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二、过错

主观故意或过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三、违法行为

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四、损害事实

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

损害应当具有 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

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7)法律责任体现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简称“归责”,它是指对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归结、缓减以及免除的活动。

(一)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责任立法的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归责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其含义包括:

(1)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作为一种否定性法律后果,它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2)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

(3)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联系原则。其含义包括:

(1)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事实依据。

(2)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时这也是区分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因素。

(3)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责任相称原则。其含义包括:

(1)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

(2)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

(3)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4、责任自负原则。其含义包括:

(1)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2)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

(3)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二)免责

免责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法律责任,即不实际承担法律责任。

免责的条件和方式可以分为:

1、时效免责。

2、不诉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

4、有效补救免责。即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

5、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这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协商所达成的免责,即所谓“私了”。

6、自助免责。自助免责是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认可的行为。

7、人道主义免责。在权利相对人没有能力履行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或权利主体可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责主体的法律责任。

8. 做伪证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伪证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构成本罪,行为人的伪证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即发生在侦查、起诉、审判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行为人作虚假证明还是虚假鉴定,以及虚假记录或翻译,只要实施行为之一,便足以成立本罪。

应该划清伪证与误证的界限,二者的关键区别是行为人是否故意作伪证和有无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意图。此外,由于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为了达到陷害他人的目的,常常虚构事实、伪造证据,因此就有可能在表现形式上与本罪相同。但而知区别在于犯罪主体不同(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本罪限定于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犯罪意图不同(本罪行为人的犯罪意图可能是陷害无罪之人,也可能是包庇有罪之人;而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的犯罪意图只能是陷害他人)。

伪证罪的主体要件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证人”,是指根据司法机关的要求,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人。

“鉴定人”,是指司法机关为鉴别案件中某些情节的真伪和事实真相而指派或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或者特殊技能的人。

“记录人”,是指为案件的调查取证,询问证人、被害人或审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记录的人。

“翻译人”,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为案件中的外籍、少数民族或聋哑人等诉讼参与人充当翻译的人员,也包括为案件中的法律文书或者证据材料等有关资料作翻译的人员。

伪证罪的客体要件

伪证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是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不能成为伪证罪的客体要件。

伪证罪的主观要件

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陷害他人的意图或者隐匿罪证,就不能以伪证罪论处。

伪证罪的客观要件

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所谓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指证人作了虚假的证明,鉴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实真相的鉴定,记录人作了不真实的记录,翻译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译。所谓隐匿罪证,指掩盖歪曲事实真相、毁灭证据,将应该提供的证据予以隐匿。

所谓与案件有重要关表的情节,主要是指对案件是杏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或者对罪行轻重有重大影响的情节。如果伪证的事实无关紧要、对案件的处理影响不大,不能以伪证罪沦处。至于伪证行为是否造成了错判,不影响定罪,可作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

伪证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不能成为伪证罪的客体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员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及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员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及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性质不同,同是伪证行为妨碍诉讼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也有不同,以伪证方式妨碍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活动的,不能直接以伪证罪论处。

行为人伪造、变造、毁灭凭证、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不是发生在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中,而是在一般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或是在审计、监察等行政活动中发生的,不能以伪证罪论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26条规定,单位行政领导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也规定,对于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单位、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单位负责人以及其它有关人员,审计机关可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并可酌情处以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人员,移送监察或者有关部门处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审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法律、法规中提及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隐瞒事实真相,毁灭、伪造、隐匿有关资料,但不是在刑事诉讼中,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不同于伪证罪,只能分别情况,以其它犯罪论处。

9. 法律责任的本质是什么

1、道义责任论。它从人的意志自由的假定出发,主张人有自觉行为和行使自由选择的能力,由此推出一个人之所以应负法律责任是因为他违背了正当行为的道德命令,“没有道德上应受惩罚的责任,一般来说不会有正当理由来确立应受惩罚的法律责任”。总体来说就是,对违法者的道义责难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所在。

2、社会责任论。它认为社会是一个包括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等各种利益在内的利益互动系统,各种利益的法律表现就是确认权利以及保障权利的措施。法律责任就是由于发生侵害权利的行为而出现的纠错(纠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责任本质上“是以对受侵权利的补救来否定侵权行为,以对受到侵害的利益的加强来限制侵权者的任性,是对合法社会利益系统的保护”。

3、规范责任论。它首先指出法律是指引和评价人们行为的规范,对合乎规范的行为,法律给予肯定的评价、承认及保护;而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法律则给予否定的评价。而否定性评价体现在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中。因此,“对行为的否定性规范评价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

4、法律关系说。该学说主张法律责任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它认为,国家通过授权机关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来制裁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这样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人与国家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需由法律规范加以调整,进而在法律规范的约束下,就转化为一种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正是这种法律关系的体现。

5、综合说。该观点主张法律责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界限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是国家强制违法者做出一定行为或进制作出一定行为,从而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社会关系)和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手段”。它认为任何违法行为都是对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国家确认、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侵犯,是不能容许的。因此,法律责任是一种手段,一种否定性的评价和谴责。

10. 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是什么啊

责任竞合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事责任,这些民事责任被数个法律规范调整,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在民法中,责任竞合常常表现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竞合是法律上竞合的一种,它既可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内部,如民法上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也可发生在不同的法律部门之间,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之间的竞合。

责任竞合的特点:

(1)法律责任的主体为同一法律主体。

不同法律主体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别追究,不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

(2)主体实施了一个行为

如果是数个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法律规定,并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则应针对各行为追究不同的法律责任,而不能按责任竞合处理。

(3)行为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行为人虽然仅实施了一个行为,但该行为同时触犯了数个法律规范,符合数个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因而导致了数个法律责任的产生。

(4)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

如果数个法律责任可以被其中之一所吸收,如某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吸收了其行政责任;或可以并存,如某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与附带民事赔偿责任被同时追究,则不存在责任竞合的问题。

当责任主体的数个法律责任既不能被其中之一所吸收,也不能并存,而如果同时追究,显然有悖法律原则与精神时,就发生法律责任间的冲突,产生竞合。

(10)法律责任体现扩展阅读:

1、法律责任竞合产生的原因:

因为不同的法律规范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关系加以调整,而由于法律规范的抽象性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不同的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重合,使得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不同的法律规范,面临数种法律责任,从而引起法律责任的竞合问题。

在民法上,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存在明显区别,如责任主体与受害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违反的是约定义务还是法定义务,侵害的是相对权(债权)还是绝对权(物权、人身权等)等。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区别只能是相对的,典型的如产品责任案件,生产或销售有缺陷产品致他人损害,会构成侵权责任,而如果生产者、销售者与受害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则会又构成违约责任。

2、法律责任竞合的处理

(1)一般规则

对于不同法律部门间法律责任的竞合,一般来说,应按重者处之。如果相对较轻的法律责任已经被追究,再追究较重的法律责任应适当考虑折抵。

(2)法律实践中的做法

目前在实践中,法律责任的竞合较多的是指民事上的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对这种法律责任竞合的性质及法律上如何处理,理论上存在争议,各国的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2条的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即在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允许受害人选择其中一种责任提起诉讼。

热点内容
法院调查股票 发布:2024-11-15 15:57:34 浏览:269
开封人民法院执行网 发布:2024-11-15 15:35:07 浏览:332
酒驾法律知识问答 发布:2024-11-15 15:24:02 浏览:678
法治文章名 发布:2024-11-15 15:16:25 浏览:367
新车贴膜法规 发布:2024-11-15 15:14:09 浏览:949
淘宝司法拍卖费用 发布:2024-11-15 15:14:01 浏览:71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方案 发布:2024-11-15 14:03:56 浏览:74
美国纽约律师 发布:2024-11-15 13:58:45 浏览:932
2014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音频 发布:2024-11-15 13:45:47 浏览:768
司法廉洁队伍 发布:2024-11-15 13:04:04 浏览: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