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代言法律责任
『壹』 明星代言的产品出现问题,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明星代言产品出现问题要承担责任,如果附带民事责任,明星需进行民事赔偿。在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广告法》规定,广告代言人不能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和证明;而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一旦被罚,3年内不得进行广告代言;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此外,对保健品广告、未成年人广告、互联网广告、广告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新法也作了进一步规范。
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权益,首当问责的是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进行诱导性宣传的厂商,而明星不加甄别进行代言也有误导之嫌,法律规定是一方面,明星也应爱惜名誉,谨慎选择代言产品,不要为商业利益而过度消耗大众对自己的信任。
(1)明星代言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明星代言产品需谨慎
明星作为广告代言人,往往向被代言企业收取价值不低的代言费用。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当明星发生丑闻后,企业可基于已签订品牌代言合同中的相关违约或终止条款终止与该明星的代言,但已经向明星支付的代言费较难马上追回。
此外,受明星口碑影响,企业印有相关明星形象的产品包装及宣传物料也需要重新制作,导致成本上升。同时,企业还需要支付大量公关费用,以挽回企业形象。据公开渠道查询,某范姓演员涉税事件为某饮料制品集团带来损失,仅代言费一项就高达近千万元。
『贰』 明星代言广告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
明星代言产品广告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自古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你不能对你所作的产品质量有所保证,欺
骗和误导消费者,而且你还拿了产品商的广告费,你不能只是为了钱而作
广告,应为你代言的广告给广大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和人身安全负有责任。
像:“三鹿奶粉”坑害死了多少人,你说你不承担法律责任行吗?
明星代言广告,多是冲着丰厚的广告费去的,如果他们在代言之前,对
所作的产品有所了解,并且自己亲身用过此产品,证明该产品质量和效果确
实不错,是可以代言的。
明星代言产品广告,首先应想到的是法律责任,想到消费者的权益,不
能只求为钱去稀里糊涂的作广告。如果能想到这些,就会给自己减少很多烦
恼,
就会使社会风气好起来,就能减少很多坑害消费者的事情。
明星代言广告,是应有良心和社会公德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法律意识,
如果明星代言广告都能以法令为依据,以社会公德、消费者权益为准绳,就
会使我们的社会风气纯洁的多,对明星的名誉也会有好的口碑!
问题在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明星代言广告方面的法律出台,
法律的滞后,让不少坏良心的人钻了空子。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2e45e480100brac.html
『叁』 明星代言产品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以前是不需要的,如果以前明星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明星顶多在道义上被谴责一版下,损失的是商家和消权费者,但是现在国家考虑到名人代言的影响力和引导性,将要颁布名人代言方面的法律。
我的一位律师学长说,该法律目前并没有正式出台,只是有这个大纲而已。
你想一下,一条法律的出台需要多少程序啊,不可能这么快颁布的。
『肆』 明星代言广告的法律责任有哪些,从何法可找到
1、《广告法》在第38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专购买商品属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姓名、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2、《食品安全法》第55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伍』 广告法中,广告代言人在虚假广告中代言的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我国广告法第3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专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属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姓名、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这一条非但没有规定广告代言者应当承担责任,反而明确把代言者这一广告主题排除在承担连带责任的主题之外。
(5)明星代言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广告中有关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等的说明,不符合商品的实际质量、性能、功效等。
(2)擅自改变食品、药品、农药等特殊商品的《广告审批表》批准宣传的内容,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利用虚假广告招生办学、培训技术。
(4)发布虚假的“致富信息、实用技术”广告骗取钱财。
(5)无商品可供,或以次充好,以邮购为名骗取购物款,非法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