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于欢案警察法律责任

于欢案警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19 20:52:52

⑴ “于欢案”出警的警察,问责了吗

当地公安局、检察院、纪委已经介入了的,出警的警察肯定是有过错的!!

⑵ 于欢案中警察来了警察为什么不处理于欢之前被打

出警民警有非常重大的失职渎职行为的!现在当地纪委、检察院也对出警专民警做出刑事立案了!属这样的判决结果,对法律完全是不能让大众平服的!!就连所谓的受害者一方也上诉了!!中央电视台都播放了,肯定关注的非常多。并且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派员到山东省了的!!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⑶ 于欢死不死的跟我没关系,但我就想知道警察当时为什么

出警民警有非常重大的失职渎职行为的!现在当地纪委、检察院也对出内警民警做出刑事立案了容!这样的判决结果,对法律完全是不能让大众平服的!!就连所谓的受害者一方也上诉了!!中央电视台都播放了,肯定关注的非常多。并且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派员到山东省了的!!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⑷ 怎么看不到于欢一审辩护律师田明的微博

有媒体来报道,根据视听证据,源警方在案发房屋的时间只有三四分钟。一个关键问题是,处警警察为何进屋后,又离开事发房间,而没有带走当事双方?

一审辩护律师田明对媒体称,“警方没有走,整个过程都没走,只是离开那个房间,走到屋外,当时于欢和他的母亲的手机都被收走了,警方可能是到外面去寻找报警的人,看是谁报的警,到底看到什么情况了。而于欢则很可能基于错误认识,认为警察走了,他很激动要出去,而这目的又没有实现,所以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保护。”

那么,到达现场的警察,是否知悉于欢被目睹母亲遭人露下体侮辱的情况呢?判决书中的“视听证据”显示,处警民警用执法记录仪记录了案发当晚处警情况。警察是否知悉侮辱情节、当事人是否陈述被侮辱,执法记录仪应有记录,但判决书没有提到。

⑸ 于欢案的警察为什么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今日公布于欢案处警民警调查结果,称此事存在处警不回规范问题,但不构成答玩忽职守罪,不予刑事立案。调查结果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经调查,2016年4月14日晚10时许,冠县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接报警电话后,民警朱秀明带领两名辅警携带执法记录仪迅速赶到冠县源大工贸公司现场,对现场十余名讨债人员采取口头制止和警告措施,针对现场人员众多、警力不足的情况,及时拨打电话请求增援,在离开接待室中心现场后,继续在厂区听取知情人员反映情况,于欢伤害行为发生后及时收缴作案工具、收集固定证据,故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⑹ 如何评价"刺死辱母者"一案的舆情

【舆情热点】山东“辱母案”舆情分析

一、事件回顾:

2016年3月25日一宗“男子刺死辱母者”快速占领各大新闻版面。被告人于欢的母亲苏银霞曾向地产公司老板吴某借款135万元,月息10%。在支付本息184万和一套价值70万的房产后,仍有17万的欠款无法还清。于是,催款人带着11人当着苏银霞儿子于欢的面,对债务人极尽羞辱,甚至有一个叫杜志浩的人还脱下裤子,掏出生殖器在苏银霞脸上蹭。外面路过的工人看到这一幕,让人报警。

警察接警后到现场,说了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看到警察要离开,报警人拉住一名女警,并试图拦住警车。被催债人员控制的于欢看到警察要走,试图往外冲,被催债人员拦住。混乱中,于欢从桌子上摸到一把水果刀乱捅,致使杜志浩等四名催债人员被捅伤。其中,杜志浩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另两人重伤,一人轻伤。

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经审理认为,于欢面对众多讨债人长时间纠缠,不能正确处理冲突,持尖刀捅刺多人,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被害人存在过错,且于欢能如实供述,对其判处无期徒刑。

这一判决理由在网上引起较大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构成正当防卫,于欢应当无罪。一时间网络舆情热议不断,案件关注度持续走高,社会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从舆情传播的角度来分析,主流媒体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南方周末、和讯新闻、奇闻007等对“辱母案”进行了相关的报道,报道详细的描述了事件的细节和原委。在主流媒体的传播下,“辱母案”开始流入舆情市场。

紧接着新浪微博推出了话题#刺死辱母案追踪#,相关阅读量达到10.7万,各个网络大V参与到“辱母案”的舆情传播链中,其中带来较大影响力的有@思想聚焦:“刺死辱母案:我们这个社会,不应总是对坏人太好,对好人太坏。”带来9543次转发,7807次评论和31,105次点赞。@六六V:“我想不明白,辱母案中的被刀捅伤的人撞死学生逃逸赔20万,为何他要于欢家赔800万?两条命的差价从哪里来?”带来2119次转发,1615次评论和8949次点赞。两个网络大V对于“辱母案”的舆情传播推动力功不可没。

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草根自媒体迅速崛起。不可否认,网络热点事件可能会因虚拟世界的发帖、跟帖以及激进的言论带来的狂热使得非理智的民意介入社会现实,从而对舆情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辱母案”舆情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之后,官方应该适度的介入到舆情的传播中,对热门媒体和网络大V 言论中的疑点和难点进行相关解读,从而更好的引导主流舆论,使得舆论脱离无头苍蝇的状态,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许多学者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的直接诱因在于信息传播秩序失衡,主要表现为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够和信息的保真度不高。在“辱母案”舆情传播中形成的七大主流舆论涉及各方面:1、对于欢保护母亲的行为表示支持;2、认为于欢行为不该被舆论炒作为正义;3、对于案件裁定给予的希望;4、对于高利贷行业的争论;5、对于网络舆论具有超高影响力的看法;6、对涉事不作为民警的批判;7、对于道德与法律的讨论。网络舆情有正义之词,也有偏激言语。

网络舆情之所以容易出现偏激,很大程度上源自网民对于真相认识存在缺陷。因此,最大限度减少网络群体性事件带来负面效应的根本路径在于真正地实行官方信息公开,健全信息发布制度,以官方信息传播替代人际和群体的信息传播。搭建媒体对话平台,实现官方与网民的有效话语沟通,从官方的角度看,既要坚持信息公开,满足并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同时也要避免官方独白式的话语。

最后回归案件的本身,这确实是一件难以用法律进行简单裁判的案件,舆论基于人类自身的情感,法律却是理性的产物。就像许多网友而言的:如果舆论可以改变这个青年的人生,那我也愿意站在舆论这一方,但同时我也不希望因为这起个案件让保护亲人成为杀人的理由。法律不外乎人情伦理,但也不能让花了上千年才走到今天的法律被舆论扭曲。法律的公平公正不能寄托在某一个或是某一批人身上,而是在每个人的监督和遵守下才能日趋完善。

⑺ 于欢杀伤辱母者案件。你认为现场警察应该怎么处理最适合

现场的警察应该多留一会儿、多观察一会儿,防止矛盾激化,防止冲突升级,也版就权算尽到责任了。
在这类事件中,警察是很难处理的,人家是民间借贷纠纷,说白了警察根本没权力管。无论帮哪一方都会被质疑!
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有人欠了你一笔钱就是不还,你上门去讨。警察来了之后,阻止你要帐,并允许对方自由离开,那么你是不是会觉得警察偏袒了对方?甚至会怀疑警察认识对方、或收了对方好处。

⑻ 别人借我钱,打了借条给我,他报警,警察是否有权利处理。

高利贷不是犯罪,一般只是借贷纠纷,超过法定利息的收益不受法律回保护而已。但是高利贷处于灰色答空间,容易滋生犯罪,我可以说说相关的衍生罪名:
(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高利贷的利息过高,需要相应的催收手段保证回款速度,法院诉讼等合法手段效率较低,于是就滋生了暴力、非法拘禁、强迫交易、破坏生产经营等非法手段,譬如聊城于欢案。
(2)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高利贷的放贷方大多也只是普通人,放贷资金来源多样,有些人是通过从银行等机构吸收本金赚利差,有些人是从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手中吸收资金赚利差,无一例外都会破坏金融秩序,形成不稳定风险,故而被打压。
你假如只是放高利贷是不违法的,不违法,警察就没法管。只是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⑼ 辱母案,于欢到底怎么样了他无罪释放了吗

一切都有代价抄,包括正义。
更何况是借高利贷不履行自愿的协议、对已经停止的侮辱的报复、对拘禁的过分反抗。
整个事件在发生伤人事件前,本质也就是债务纠纷,和讨薪、合同纠纷一样,唯一的合法途径是法院的调解和诉讼,除非报警内容中有明显的、需要处罚的触犯法律的情形报告。不然行政机关是不得参与这类纠纷(帮着双方都是违法,强行停止讨债是对欠债方的帮助)。警察可能根本就没有接到露阴侮辱等明确应该制止和处罚的报告和请求,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在事件没有升级前也不便于或不想与外人诉说。所以警察在听取没有需要处罚的情节述说后,警告双方不得违法后离开是正确的(警方报告中讲警察在附近向其他人了解情况等是可有可无的情节,纯粹是防卫性的举措或纯粹是虚构或变造情节,其实不是必须的)。于欢正确的做法是在警察到场后明确告知讨债方有需要处罚(因为行为已经停止不需要再制止了),希望警方依法处置违法方,这样警察才有理由干涉这个事件。如果这样就不会有后续的报复杀人或伤害事件发生(于欢或网民流传的伤人原因是已经停止的辱母而并不是指单纯的拘禁)。

热点内容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
同安法院卢 发布:2025-01-19 09:44:05 浏览: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长 发布:2025-01-19 09:44:01 浏览:919
上海法院李罡 发布:2025-01-19 09:18:56 浏览:224
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9 08:13:05 浏览:615
木工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08:12:59 浏览:986
借条上面的担保人是不是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9 08:12:53 浏览:811
输入法立法 发布:2025-01-19 06:59:25 浏览:325
尔雅律师 发布:2025-01-19 06:58:15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