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会计法律责任对工作有什么意义

会计法律责任对工作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 2020-12-19 21:03:50

Ⅰ 何谓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责任的对策有哪些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出于故意未按专业标准出具合格报告,致使审计报告使用者遭受损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按照应该承担责任的内容不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三种责任可以同时追究,也可以单独追究。

注册会计师须掌握防范法律责任的方法和技巧.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避免法律风险的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首先应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其次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不但要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的标准与实务,还应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第三要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审计职业规范,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第四要严格遵循专业标准要求,可以使注册会计师通过实质性测试把检查风险控制在理想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审计风险,从而避免法律诉讼或在涉及的诉讼中保护注册会计师。
2.增强执业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生命。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能够始终如一地遵循独立原则。但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为一些灰色的收入或人情关系等等忽视了独立性,并帮助被审计单位掩饰舞弊,做出虚假的各种证明报告。这种行为足最危险,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法律责任的风险是极大的。
3.保持职业谨慎。在所有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过失中,最主要的是由干缺乏认真而谨慎的职业态度引起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没有执行适当的工作程序,对有关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未能坚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而是接受过多的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或为节省时间而缩小工作范围和简化工作程序,都会导致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不被发现。
4.强化执业监督。注册会计师许多工作的差错,是因为工作失察或未能对助理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切实的监督而发生的。对于业务复杂且风险重大的委托单位来说,执业工作应由多个注册会计师及许多助理人员共同配合来完成的。如果他们之间的分工存在重叠或间隙,又缺乏严密的执业监督,发生过失是不可避免的。
5.保持对职业怀疑态度.了解客户以及审计事项有关的个方面情况是发现风险避免法律诉讼的第一步重要环节。注册会计师至少要对一下环境事项保持职业怀疑态度:①现有的政策,法律对客户的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及程度,客户经营前景如何。②客户的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经理管理人员内部变动及外部流向,客户整体风气,精神状况。③客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情况,采用换算体系。在保持对审计环境敏感的同时,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是谨慎选择客户及业务,即客户品质和业务的选择,以免陷入客户设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户已有诉讼的牵连。
6.必须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跟一般的公司,企业不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质量管理。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不严,可能会因某一注册会计师或某一部门导致事务所遭受法律诉讼,因为很多委托项目都是由多名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严密、科学的客户风险等级评价和管理制度,评价被审单位制度、例外或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质量考核评价与惩罚制度、技术支持与咨询制度。

Ⅱ 企业单位负责人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负什么责任有什么法律规定

《会计法》规定企业负责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应当承担以下责任:通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采取通报方式对违法行为人予以公告、批评;罚款。在对单位实施罚款的同时,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300o元以上50000~以下的罚款:行政处分。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可以由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够成犯罪的,可以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可以由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会计法>第46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分析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单位负责人承担的责任,应当是严格责任,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发生的会计违法行为,除非能证明其反对或者是不知情否则应当对会计违法行为承担责任。这是因为:(1)会计核算工作是单位工作的重要方面,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对会计工作进行领导,不能借口不懂业务而放任会计工作的管理。(2)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涉及企业组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单位的负责人对内对外代表单位。领导单位的日常工作,而会计工作是单位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单位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的。(3)从实践来看,近年来发生的会计违规行为绝大部分是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进行的。(4)从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关系来看,如果仅是规定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事实上难以达到目的。在单位中,会计人员在现有体制下仍属单位工作人员,从管理角度看,会计人员是单位会计信息的主要执行人员,他们是被管理者,其行为受到单位负责人意愿的约束。因此,如果不让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核算承担责任,而单独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负责是不现实的。从职责和职权相适应的角度看,这样做也会加重会计人员的责任。在《会计法》有关会计法律责任的规定下,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第一责任人。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把握单位会计法律责任和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的区别,认识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法》贯彻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位会计法律责任和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撇开主观因素,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严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是一个共同的原因,也就是《会计法》在单位中并未得到彻底的实施,这个责任在单位负责人。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单位负责人在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第一责任人在贯彻实施《会计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会计法》和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这是单位负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还应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应坚决不予任用。三是切实加强会计监督。要使《会计法》在单位中的贯彻实施有保证,单位负责人必须在单位内部实施会计监督.明确自身的监督职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以及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检举和查处。另外还要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方面都应落实。

Ⅲ 注册会计师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1.减少过失行为, 防止欺诈行为

注册会计师要避免法律责任,就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尽量减少过失行为,防止欺诈行为。而要尽可能不发生过失、防止欺诈,注册会计师就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①增强执业独立性。我们知道,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

②保持职业谨慎。在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最主要是由于缺乏认真而谨慎的职业态度引起。

③强化执业监督。许多审计中的差错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失察或未能对助理人员或其它人员进行切实的监督而发生的。

2.消除 “审计期望差距”

消除 “审计期望差距”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由于 “审计期望差距” 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法律诉讼、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 “审计期望差距” 中,有一部分是注册会计师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实际执业与专业标准之间的差距,这部分差距要靠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自身努力来消除。

“审计期望差距” 中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过高造成的,他们基于自身利益,或者是对审计工作的不甚了解,从而对社会审计工作的要求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地步,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这一部分的 “差异” 只能通过对社会公众进行审计专业知识的普及宣传,使他们能够对审计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来实现。这需要国家、审计界、广大媒体的大力协助。

(3)会计法律责任对工作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将准予注册的人员名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务院财政部门发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注册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通知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撤销注册。

注册会计师协会依照本法第十条的规定不予注册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复议。

Ⅳ 会计法律责任的含义是

是因违反会计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会计法对于法律责任有专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一般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特定责任】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四条【特定责任】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五条【特定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特定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第四十七条【监管部门渎职责任】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泄露检举情况的责任】违反本法第三十条【检举】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依法处罚】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

Ⅳ 会计在社会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和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已于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此次修改围绕"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宗旨,在93年修改的基础上又对《会计法》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删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此次修改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明确和加重了单位负责人在单位会计活动中应负的法律责任。

一、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

会计的最初产生,是为了将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情况记录下来,只为本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服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之间已经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不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它总要涉及到投资、信贷、债权债务、分配、税收等种种关系,而这诸多关系的形成和良性循环,都需要以会计资料为重要的参照和依据,如果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将会极大地损害国家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职工个人的,甚至单位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会计活动的运行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可操作的约束力规范,这是各方面利益关系者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

二、单位负责人是影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以前的《会计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约束力、制裁性不强,这就造成了现实中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而单位负责人又是影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会计数据并非完全可以由会计人员控制,会计人员一般也很少主动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位领导在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财务制度、法规能否得到应有的执行效果,领导是关键。

首先,单位经营业绩好坏是和单位领导者休戚相关的。有些单位领导或为完成考核指标、粉饰政绩,或为经济利益逃避债务、逃避税务征收,或为获得投资、贷款等,而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篡改会计数据。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聘用人员,与单位领导本就属于上下级关系,对单位领导的决策行为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变更权、禁止权,而且单位领导掌握和决定着会计人员的升迁、工资、奖金等切身利益,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会遭到刁难甚至打击报复。因此,大多数会计人员对领导伪造、篡改会计数据要么是无奈顺从,要么是敢怒不敢言,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及其法律责任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的体现。

所谓单位负责人,《会计法》第五十条定义为:"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通过明确和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和法律责任,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立法思想,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随处可见、贯穿始终。

1、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责任主体。

《会计法》在总则(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是贯穿整个新《会计法》的重要原则,是与单位负责人在民事法律上的地位相适应的,因为单位负责人代表单位依法行使职权,当然就要对单位的一切事务,包括会计事务负责。此规定是对原《会计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我国以往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都是会计责任主体,要求大家都负责,结果往往造成各责任主体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反而无人负责。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抓住了矛盾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造假帐屡禁不止的问题。

2、规定单位负责人须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盖章,并负责其质量。

《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作此规定的目的一方面是督促签章人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要严格把关,同时也是对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的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性的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以防止签章人员之间相互推脱责任。

3、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会计法》在会计监督一章中的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是法律赋予单位负责人应尽的义务,是对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的规定,目的是督促单位负责人要组织有关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相关制度,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单位负责人应当通过监督检查,使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作用。它再次体现了《会计法》第四条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定职责。

4、单位负责人在单位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新修订的《会计法》加大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各种违法行为作了明确具体的界定,以增强操作性,同时也加重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会计法》第六章"法律责任"共八条,其中的五条都具体涉及到了单位负责人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处罚的方式包括行政和刑事两种。其中包括责令限期改正、罚款(对单位负责人的罚款从二千元至五万元不等)、给予行政处分、通报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上述对法律责任的明确规定,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保证会计立法宗旨的真正实现。

当然,任何一部法律的实施和完善都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这就需要单位负责人认真学好《会计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在会计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会计师:地位尴尬 中国CFO转型需利益推动

--------------------------------------------------------------------------------

2005-02-03 11:19:34 《会计师》杂志
CFO(首席财务官)是一个舶来的概念,但在中国,由于职责内涵的不统一,CFO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角色,甚至连称呼都难以统一起来,多数国有企业称为总会计师,也有的称财务总裁。在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多称为财务总监。但无论如何称呼,其地位远远低于国外同行。
如果按西方国家的标准,中国目前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FO。在西方发达国家,CFO是与CEO同等重要的关键角色,其拥有的权力足以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CFO可以代表出资者实施外部资本的管理控制,并向董事会和股东负责,其工作空间不受CEO节制。在世通和安然丑闻后,美国进一步强化了CFO的地位。在布什总统签署发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Sarbanes-Oxley Act)法案中,把CFO与CEO拥有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这一点以法律的形式明确。
中国CFO的尴尬

在一次总会计师行业会议上,国内资深会计人士陈箭深把中国总会计师的地位归结为四点:一是“没有位”,由于国务院在1990年曾颁布《总会计师条例》,要求国有企业设置总会计师这一职位,很多企业没有照做;二是“不到位”,即很多企业虽然设置这一职位,但地位低微,进入不了决策层;三是“放错位”,在很多企业只把总会计师置于经理执行层;四是“排末位”,许多企业把总会计师放在总经理之后,只对总经理负责,因而只能是唯总经理是从,没有发言权。这种概括基本总结了中国总会计师地位的尴尬。在大多数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在很多人眼里还是“账房先生”,只需要埋头苦干领导分给的任务,至于工作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则是根本不用考虑,因为全部由“一把手”说了算,这造就了中国总会计师唯唯诺诺、没有创新意识和素质低下的现状。

全球“四大”之一的德勤曾对CFO应当拥有的素质进行研究,它把CFO定位为管家和战略家,是公司财务投资工作的计划人、执行人和治理人。并且认为一个合格的CFO应该拥有7种素质:CFO不仅应具有战略眼光,而且是高明的领航员和敏锐的分析家;他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温和的指导者,他还应是实施经理和监督官;CFO不仅要擅长风险管理,他还应该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并作为评价其业绩的重要标准;他应该善于资本运作,并且对会计、税务和管理咨询极为擅长;要做到这一切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向董事会负责,并取得董事会的支持。

根据国外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在分析性思考、领导才能、主动性和创造性、交际能力、战略谋划和业务能力等方面,CEO认为CFO应该在分析性思考和战略谋划两个方面加强能力。很多CFO只是强调业务操作,而忽视了对公司整体发展的考虑,这使他们在公司中很难发挥实质影响。

素质往往比职位角色更重要,没有合格的素质,即使给予充分的权力也很难发挥作用。无论是德勤的研究,还是权威部门的调查都可以表明这一点。事实上,中国CFO的平均素质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很多企业不仅对CFO职位角色定位十分模糊,任命的CFO甚至没有受过系统的相关专业训练。大型公司的总会计师的素质与跨国公司同行相比也差距甚大,西方国家规模稍大企业的CFO大多是名校商学院的MBA出身。即使与国内其它高层领导相比,中国CFO的水平也不高,根据中国总会计协会在2003年对1015名大型国有企业的总会计师的抽样调查显示,拥有硕士学位的总会计师仅占8%,在高级领导层高学历普遍化的今天,这个比例较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FO研究中心副主任邓传洲博士认为,由于目前CFO中担纲的骨干力量很多是90年代前后毕业的,专业大多是会计,知识结构明显不足,在后续教育方面也不看重,造成整体素质并不能胜任CFO,很多CFO甚至对资本结构对企业安全的重要性都缺乏认识。

目前很多CFO对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颇有微词,认为自己应该被赋予国外同行一般的地位,应该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并且希望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但是,影响力和工作内容是直接相关的,排位靠后与自身在公司的影响力密切相关。

转型就是强化影响力

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开水里,它会立即跳出去,但是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里,然后慢慢的加热直至烧开,它会坐在那等死,因为它感觉不到环境的细微变化。 有人以“烧死青蛙的故事”来比喻CFO转型的急迫。认为正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外部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不进行转型,中国CFO难免重蹈烧死青蛙的悲剧。

外部的变化让人来不及思考,只能说外部的变化时刻都有,而且成为变革的催化剂。从企业的竞争者说,激烈的竞争虽然磨练了自己,但竞争对手也在时刻准备应对和进步。从客户方面说,客户的需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当变化让你需要增加能干的人手时,旧有制度却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加盟。由于信息更新频率加快,如何有效的转变行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你看到对手在日新月异,却发现自己还驻足1980年代的结构和文化,这些都是转型必须面对和考虑的。

在2000年6月RHI管理资源公司对1400名CFO所做的调查中,当CFO们被问到“您认为以下哪个领域是未来5年CFO职能中改变最大的?”回答“在技术信息系统中扮演更主动的角色”的占39%,答“更多的战略计划和决策制定”占26%,答“增加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协调”占16%,答“扩展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占15%,答“不确定”的占5%。

但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CFO的地位并不是一种威胁,它对CFO更好地完成工作提供帮助,目前众多管理软件和信息平台的建立,实际上是提高了CFO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略计划和决策制定上来。在中国CFO当前面临转型的时期,也无法回避信息技术的运用带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不是负面的,因为财务总监的转型包含更为深刻的含义。

在传统业务中,中国的CFO只是会计的头儿,只负责管理记账业务,目标是如果记账能多节省费用和成本,他所带来的贡献是实现低成本、合理的服务层次,基于标准化的程序和技术力量。而转型后的CFO不再把目光紧盯在记账业务,而是应该着重于数据分析,如何为公司创造和增加价值,他是通过灵活的分析和快速的反应来适应外界的变化,基于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和业务运作为企业创造价值。

从CFO转型的具体内容看,转型工作的关注点十分关键。在以往,CFO大多关注如每股收益,数据记录,预算,内部控制和精确;新兴的重点应该是股东价值,理性表现,资源配置和利用、管理风险和及时性。如果完成这种转变,那不仅是工作内容的转变,也标志着CFO角色的转型,转型的实质是给予CFO更多权力,这是转型的核心。转型后,CFO应成为CEO的良好合作伙伴。CEO与CFO的职责划分十分重要,这种划分应该平衡CFO作为管家和战略家的角色,可以加强CFO作为公司管制主动参与者的权力。

资格认证可成转型助推器

CFO是一种职位,但这种职位不同于一般的职位,它需要专门的综合素质。它面对的是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他的主要任务是投资、融资和理财,是企业的“首席财务官”,会计核算只是其领导下的很小的一部分工作。因此,如果仅以高级会计师或者CPA资格来要求,已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各行业的人才培养经验表明,一种职位只有升格为一种资格才能使这种职位人员的素质提高,并且富有含金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推广了CFO的资格认证制度,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在选聘CFO时,都把行业资质作为一种必要条件。在美国,CFO职位大多选择MBA中的CFO专门化的专业人才来培养和任用,资格认证能够使竞争更加透明并体现公平。

中国CFO转型需要引入资格认证这把利剑。我国的CFO由于职能定位不清,素质也参差不齐,实行资格认证可以更好地规范这个行业的人员素质,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批合格的CFO,使财务总监走上“经理人”、职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在已经实行CFO资格考试的国家中,我们的近邻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我们目前的情况与日本的企业管理体制很接近。日本没有强制性的政策规定从事CFO职业的人士必须参加CFO资格考试,日本的CFO协会完全凭借“品牌”效应吸引考生参加考试。日本的CFO资格考试分为三种,第一种是General CFO,称为一般的(普通的)的首席财务官考试,考试对象要求是工商管理硕士(MBA),该考试从2000年开始。第二种是Globl CFO考试或CCM考试,也称为现金管理者考试或全球CFO考试,是在美国财务经理协会(ATP)授权下实施的一种考试,试题采用美国的CCM试题,该考试从2001年开始,考试对象为从事社团、企业财务的人士,包括企业的经理,财务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的职员,企业事业部的部长,银行、债券、保险公司等金融部门的企业负责人等。第三种考试是Standard CFO考试,称标准首席财务官考试,是日本式的首席财务官,更强调入门知识,从2004年开始,考试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财务人员。

基于中国CFO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可以参照日本模式实行分类考试,特别是前两种考试模式,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第一种由于起点比较高,可以大幅度提高CFO的素质。第二种则有利于CFO融入国际化的趋势,更好的吸取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据悉,2003年12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已准备与美国最大的财会领域最大的教育机构AFP合作,筹备在中国组织CTP的考试和资格授予工作,目前正在部分地区试点。

转型需要利益推动

邓传洲认为,虽然中国CFO的自身素质是造成地位的重要因素,但中国CFO排位靠后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他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CFO的地位重要,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企业的财务表现,投资者往往以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作为衡量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标准,这样CFO在其中就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而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对投融资和理财工作并不重视,很多公司还都是以生产为主导的观念,认为财务在其中没有创造什么产值,只是在背后默默的作账房先生的角色。

邓传洲把中国CFO转型与我国的上市公司改革联系起来,他说,上市公司改革决定着CFO的转型程度。他认为目前上市公司很多问题积深日久,很多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解决,财务总监的转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邓传洲认为,CFO转型涉及到中国上市公司改革问题。上市公司为股东谋利益的动力显然是欠缺的,“谁来为企业赚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把创造财富作为自己的使命,因为没有压力,公司股票的表现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由于负责人都是由组织部门任命的,自己的政治前途似乎并不主要取决于自己公司股价的涨跌。“负责人如果不重视,又怎么能够使CFO发挥应有的作用。”邓传洲以前不久招商银行融资风波为例,说明中国投资者对股东声音的漠视,只有股东利益受到重视才能把CFO放在重要位置。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从没有把CFO放在公司整体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而是简单的以财务理解,把它排在销售、生产,甚至后勤部门之后。

2003年成立的国资委显然更重视这一问题,国资委的成立使国有资产代表权的问题得到解决,国企改革出现新局面。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这既是对国企负责人考核的一个很好的方向,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这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先例。明确了对国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强化了CFO的作用,考核需要考虑财务表现,财务表现是CFO发挥作用的空间。2004年10月,国资委一负责人对外宣布,根据上半年情况,今年可能有6家中央企业因无法完成年初所定业绩指标而受到扣减绩效年薪的惩罚。如果光有惩罚显然会挫伤管理者的积极性,中国上市公司应该尝试对其负责人实行期权奖励,这样会从正面促进上市公司对业绩引起重视,从而会加速CFO的转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已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股票期权。邓传洲认为,实行期权公司的CFO往往都是强势的,因为涉及到管理者的利益。

邓传洲把中国CFO转型看作一种渐进的过程,他说,中国CFO需要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进行,特别是公司治理能力和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往往是各方面治理与国际接轨的先锋,如果上市公司中的CFO不能完成转型,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更加困难。在民营企业,CFO的影响力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在民企CFO的作用往往决定于CEO。

财务总监最“头疼”三件事的解决之道

问题之一:CFO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黄建平(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

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头疼的问题”,但是,作为财务总监,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解决。一些理念的冲撞并非不是好事,通过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努力探索,总会找到一个满足各方需求的平衡点,即便这个点不是很精确。

·李 (保集集团副总裁):

财务总监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有一点要明确,你是来打工的还是来共事的。如果是共事的,我想两者都应该以守法为基础,剩下的就是沟通的问题。

·杜宏鑫(海尔纽约人寿):

老板跟财务总监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利益,如果老板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一致,那么矛盾就会比较少。我们是一家小公司,发展得非常快。我们用一种“集权”的方式解决了股东利益跟管理层之间的矛盾。管理层有很大的股权,他本身就是公司很重要的股东,他最大的利益就是跟股东的利益一致。所以,财务总监和总经理不会有根本性的矛盾。一些小矛盾还是有的,因为会计本身有一定的灵活性,他可能会要求你用一种比较有扩展性的政策去做,有时候也希望用一种比较保守的方式去做,这就要跟他沟通和协调。

问题之二:怎么找钱、怎么花钱

·黄建平(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

大家都说找钱难,我是找要钱的人而且又让我放心的人难。

如果说找钱难,我觉得没有资本是无法借钱的。如果没有资本也可以借钱,没有钱的人也可以买股票,那么市场经济就搞乱了。所以企业必须把你的财务安排好,银行才放心。另外,还要看你整个产业链的趋势。就是说,有的企业现在资本金比率很低,但是也可以借到钱,因为其产品生命期长;有的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很短,很难预测它产业链将来的趋势如何,借钱就很难。还有,你不要指望在短期内抱一个“金娃娃”。要长期合作,慢慢积累。想在短期内发一个大财,可能就隐藏了很大的风险,对企业、对银行都不是件好事。

·王晓群(上海中预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并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银行上,还要通过多种渠道。

·夏震(上海大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企业和银行是朋友的关系,谈朋友有一个恋爱过程,有一个蜜月过程,然后发展到以后还会有一个婴儿出来,这就是你的资金来源。所以我们跟银行打交道从来不急于求成。我对所有的银行朋友都这样说,我认识你第一年从来不跟你要贷款的,认识第二年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遵循这样的原则,就是我困难的时候你帮助我,银行困难的时候我帮助你,这样“患难见真情了”,双方就会沟通得更好。

问题之三:会计合理性与合法性不统一

·张文贤(复旦大学教授):

财务总监比CEO在财务问题上更精通,所以这个角色应该是企业的战略伙伴。

CEO是站在CEO的立场上,所以有时候可能要求我们的财务人员在确认收入的问题,甚至在货物的计价、资金的问题上都动动脑筋,使他在任的期间把利润做大、做好等等。问题在于,财务总监要按照《会计法》、按照会计准则来做,CEO对这个问题考虑得不全面。

所以还需要多对老总们讲一讲有关会计的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之类的问题,多沟通才会有收获。

Ⅵ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这个题目比较大,应该具体点再列个副标题,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儿。
是不是可以去网上查查,内上容市公司所犯的案中,有哪些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主要就是做会计工作嘛)负了法律责任了,负了哪些法律责任,用了什么手段,怎么被发现的。总结归纳它几大类。
你要是能发现某个个案应负未负法律责任的就更高了,指出现行法律责任上的漏洞。
没写过,听我的走了弯路自己再遛达回来。

Ⅶ 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有什么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内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容。虽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并没有减轻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确界定了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首先,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违反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些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新《会计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机构的主体在从事会计行为的过程中,若有违反新《会计法》规定的,不管是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都将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而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Ⅷ 会计的职业判断与法律责任之间有什么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职业判断是处理会计事务与编制会计报告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对职业判断的含义、所起的作用以及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等问题很少准确地澄清,本文就此作一讨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高度集中、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系统,目的是如实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向涉及会计信息利益的相关方面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可靠信息。会计和它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会计准则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准则发布,由于无法制定出适合于所有情形的通用准则,在特定的情形下,职业判断的作用无可替代。

一、职业判断的含义及组成要素

(一)职业判断的含义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个选择决策并导致行动的过程。
职业判断要求判断者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准则知识,它是由有经验和有知识的人进行的,在适用的职业准则框架内,以必要的关注、客观正直的态度作出的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按照准则和制度的要求,根据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
(二)职业判断的组成要素
职业判断的组成要素包括环境、经验知识、数据事实、准则规则、人、过程和结果等七个方面。
1.环境:判断过程发生于法律、财务、风险、竞争和其他因素组成的环境中。环境既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确定的一面有助于日常、常规的判断;不确定的一面将使日常、常规的判断面临挑战,环境不确定的程度时刻影响着判断过程的执行和判断结果的质量。
2.经验知识:经验和知识可以使职业人士能够随时应对出现的问题,在一次判断中学到的经验可以影响下一次判断,经验和知识也使判断职业化。
3.数据事实:数据事实是具体的信息和判断最基本的依据。数据事实尽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们在判断中所起的作用需要通过人的感知来实现。
4.准则规则:在职业判断过程中,准则规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则规则构成职业判断框架的一部分,职业判断受到准则规则的限制,离开了准则规则的职业判断是没有指导的、理由不充分的、非职业化的,最终将毫无用处。
5.人:判断是人为的过程。根据在判断中的作用,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判断的执行者(如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等),他们是判断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经验、悟性和对事实的感知等对判断起着关键的作用;另一部分个人或团体则构成判断的背景(如监管者,投资人等),他们尽管不直接进行判断,但却是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
6.过程:包括信息的确定和收集、信息的评估、未来结果的预测、对发生特殊结果概率进行评价和修正、对信息加以衡量和综合,以便从可供选择的行动过程中作出选择。
7.结果:判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总是从经验中学习,以不断提高认知和判断的能力。对判断的结果给予反馈,反馈的频率越高、越具体、越及时,学习的效果越好二、准则存在的原因

广义的来看,准则是职业判断的一种。准则是准则制定者的集体判断,准则通过限制选择、提供依据等为职业人士的个人判断建立一个框架。准则与职业人士的个人判断共同构成了职业判断的整体。
(一)职业判断本质上意味着风险。职业人士在判断时,面临着从被选方案后果的不确定到决策信息模糊或缺乏等不同的风险,这些风险同时也是整个职业界和信息使用者面临的风险。所有这些风险都要求共同关注、共同制定准则,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准则的制定过程遵循了严格的程序,各式各样有经验和学识的人参与其中形成一个职业组织,准则制定者的判断按照应循的程序,并通过分析、咨询、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以一种重要的方式高效地传达了在共同判断问题上凝结的集体智慧,因此准则的判断比职业成员个人的判断更好,减少了由不完美的人为判断带来的风险,通过判断设定了一个底线,提高了职业判断的平均质量。
(三)准则代表了解决普遍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由准则制定者这样的职业组织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决策,并将其传达给职业界,这样做的成本比成千上万的职业成员独立判断的成本要低得多。
(四)准则是职业界的集体智慧,代表了共同认可的处理方式和判断结果。已获批准的准则往往具有合法地位,通过监管部门的权利支持,而得以高效推行并以其合法性、合理性向职业成员提供保护与支持,减少了个人判断被质疑的可能。

三、会计准则中职业判断的作用

(一)准则依赖于职业判断
1.人们要求准则试图涵盖所有的情况和所有企业的活动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有了对判断潜在的要求,需要通过判断将准则与遇到的情形结合起来。
2.准则为了传达制定者对情形的判断和运用方法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含有判断意味的词语,例如“如果…则…”和“重大”“必要”等判断修饰词,这都需要职业判断。
3.准则无需涉及不重大的问题,所以准则往往伴随着或明确或隐含的重要性判断,需要应用职业判断。
4.许多准则中的建议都需要职业判断才能实施,例如对于事项的估计、适用的情况等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准则的执行效果与判断的质量密切相关。
(二)准则改变了职业判断
1.准则通过澄清判断的标准、明确判断的结果、提出解决的方法,限制了职业判断的选择,设定了职业判断的框架和范围,甚至对职业判断进行了强制性的约束,减少了职业判断的需求。
2.准则并非尽善尽美,由于准则的不完善、提供建议不明确或不充分、偶尔的自相矛盾增加了职业判断的需求。只有通过判断才能确定如何遵循准则的建议,才能解决不同规范的冲突。
会计及其所处环境在不断地演化,会计准则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准则还可能会出现空白。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一个准则系统不允许判断,它将很快会失去作用,在旧准则出现空白、新准则发布以前的空隙,职业判断给出暂时的解决办法,新准则因此而得以提炼。准则给职业判断一个柔性的空间,从而使得准则可以经受环境变化的考验,同时职业判断所作的尝试与创新也推进了准则的演进

Ⅸ 会计工作中严重失职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第四十四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第四十五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9)会计法律责任对工作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第四十六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

热点内容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
同安法院卢 发布:2025-01-19 09:44:05 浏览: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长 发布:2025-01-19 09:44:01 浏览:919
上海法院李罡 发布:2025-01-19 09:18:56 浏览: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