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劝人法律责任

劝人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17 03:51:09

A. 你看到别人杀人,而没有去劝阻应当但什么法律责任

普通公民不因此而承担法律责任,除非是对被害人具有保护义务的人能够施救而不施救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包括几种情形,一是民警或武警之类的国家公安人员,还包括保安人员,二是父母对于子女应当保护,三是自己的先前行为导致其应当承担保护义务的人,比如成年人带未成年人离开其父母的,该成年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负有一定的保护义务。

B. 请介绍有关劝酒人对醉酒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法规

您好,
一般情况下,聚会喝酒出事,要由聚会的组织者和积极劝酒者承担责任。
首先,组织者在聚会中起着主持、安排作用,喝什么酒、怎么喝、怎么过来参加聚会、聚会后怎么回家,一般都要由组织者事先安排好,做好提醒工作。而酒席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一般也是组织者最了解。因此,引导大家理性饮酒,照顾每一个人的健康、安全,是组织者应尽的义务。
其次,聚会中积极劝酒者也应当承担责任。严格意义上说,这些人是活跃的“灌酒者”,别人不能喝、不愿意喝,仍采取各种手段,迫使他们碍于情面喝酒,从而导致醉酒。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若出现饮酒者饮酒过量导致伤亡,劝酒者也难逃法律责任。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家都没有劝酒,但饮酒者自己饮酒过量,就是大家俗称的贪杯。如果组织者和参加聚会的人未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导致贪杯的人喝酒出事,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如果参加聚会的人发现醉酒者要在酒后实施不法行为而未加劝阻,相关人员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C. 劝人喝酒,出了事故,违法吗

中山大学法学院聂立泽副教授认为,中国有朋友聚会喝点酒的传统,在席间劝酒更是不可缺少的“热情”。如果不劝一下,还担心怠慢了客人。但醉驾入刑后,这种“热情”则要注意了。“实际上,在刑法理论上严格来讲,劝酒的人就是教唆犯,同样他也构成了犯罪,需要受到刑罚惩罚。”聂立泽说。

那么,这种“教唆”要达到什么程度或造成怎样的后果才算犯罪呢?对此,专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如果劝酒的情节比较严重,比如强迫人家喝酒等,则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如果只是友好地劝一下,不喝就算了,那不能算是教唆行为。反对方:打击面不能太大

也有部分法律界人士认为,不宜将“劝酒”行为纳入刑罚处罚的范围之内。

广东海际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富杰认为,目前醉驾入刑的相关规定和条例细则还没有出台,还不能认定只要劝酒就构成教唆。而且醉驾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醉驾者本人,其他人劝酒只是一个诱因而已,不能将打击面扩得太大。“现在慢慢形成共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有代驾,也可以打车,把人劝醉了,想不触犯法律的解决办法也有很多,只要处置得当,对方没有‘醉驾’就不会对社会造成任何危害,就算对方‘醉驾’,只要与劝酒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劝酒者已尽到相关的义务,也不应该受到惩罚……”

D. 劝别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损害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少喝酒,做运动!

二、共同饮酒者对所造成后果的责任划分

共同饮酒者如果没有因为饮酒造成诸如死亡或者身体受伤等后果的,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责任承担问题,但若造成了共饮者之一或一人以上的伤亡后果而引发纠纷的,就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于饮酒所造成后果的归责问题,经综合分析,有两个归责原则,一个是过错责任原则,另一个是公平责任原则,而划分这一归责原则的一般根据和标准,主要是看共饮者在饮酒过程中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若主观上有过错,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若无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本案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首先认定死者自己承担主要责任(70%责任)。理由是:死者是成年人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酒量、身体状况等应当是清楚的,对过度饮酒即酗酒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或者危害应该是有清醒认识的,是明知的,但其未能控制住酒量,最终导致因饮酒过量经抢救无效死亡。让包括被告在内的其他饮酒者承担次要责任,理由是:在饮酒时未尽到相互保护安全的注意义务,对张永生死亡的后果主观上存在过失,应承担过失赔偿责任。在确定具体责任人的问题上,因原告不同意被告申请追加张永建、唐建生和饭店老板张其星为被告,那么法庭根据查明的事实,认定应承担次要责任的有三人,即韦建平、唐建生和张永建,让被告韦建平承担30%的责任的三分之一即10%的责任是比较公平合理的。对共同饮酒出现伤亡后果需要承担责任常见的情况,经归纳大致有以下四种:

1、故意灌酒、劝酒型。在我国不少地方的“酒文化”中形成了“不喝醉不够朋友”的风俗,有的干脆“舍命陪君子”。劝酒、灌酒者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因身体疾病不能饮酒,或者刚刚痊愈不宜再饮酒,或者共饮人明确表示因酒量所限或者身体状况不适宜等原因不能继续饮者,或者有证据足以证明某一共饮者不宜继续饮酒,仍违背其意愿,强劝、力劝其共饮等等,就具备损害他人健康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由于这一情形和原因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应认定为具有主观过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灌酒、强行劝酒者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本案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与一同饮酒者对死者有强行劝酒、灌酒的行为,所以不能认定是有直接故意的主观过错。

2、放纵型饮酒。酒友明知与其饮酒的人患有某种疾病或酒量有限或发现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以及明知其它不良后果(如酒后驾驶)等,但仍不履行劝阻义务而与之对饮,对于该“酒友”的生命和安全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因而导致该“酒友”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的,应认定为与受害人对饮的人具有间接故意的过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对对饮者应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其承担1/3以上赔偿的法律责任。

3、不予救助型。酒友之间因有“相约饮酒协议”的存在,双方不仅达成了共同饮酒的默契,而且由于共同饮酒过程中相互之间距离最近,相互之间还具有最容易获取和发现饮酒者是否酒醉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等信息的便利和特征,从控制论和信息传播原理的角度来看,同饮人之间对于发现有不良反应情况后,均具有及时通知、及时协助救护、及时照顾和帮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同饮人违反了这些义务的一项或几项或所有事项而造成其他“酒友”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的,应认定“同饮者”的行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原因力,“同饮者”应按照原因力的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一观点的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二款的规定:“两人以上没有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案属于这种情形,被告等三人发现张永生喝酒喝醉后,应当及时通知他的家人到场处理,或者拨打“120”进行医

E. 劝人要负责任的名言警句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版,我亦能负。如权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美】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俄】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F. 劝说别人卖淫该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教唆犯按照所教唆的罪行中起的作用而定,若对方没有卖淫的打算则教唆者罪行重,若对方有卖淫的打算经教唆后开始卖淫则罪行较轻,若是教唆未成年少女则属于有从重情节。

G. 维权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有什么法律依据,怎样劝违法的人

遇到打架斗殴可以报警处理,劝架不构成违法,但借劝架之名,通过拉专偏手,而伤害另一方,属属于参与打架斗殴,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H. 劝朋友离婚,要负法律责任吗

一、法律依据:《婚姻法》第八条【结婚登记】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婚姻登记条例》第四条: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二、律师意见:1、您双方未领取结婚证、未到婚姻登记机构登记,并未建立夫妻关系。如分开属于分手。互相不负有责任。2、关于子女抚养问题,可以协商或另行诉讼。3、您“老婆”的朋友不存在破坏婚姻关系等行为,其让她走的行为,只是一种事实行为,不具有法律意义,也不是侵权。4、您应主动与其和好。多沟通。
三、风险提示:如您继续与您“老婆”共同生活,应办理结婚登记,才是合法夫妻。

热点内容
推动全社会自觉尊法护法学法 发布:2024-12-23 15:00:14 浏览:943
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发布:2024-12-23 14:57:37 浏览:867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记忆方法 发布:2024-12-23 14:51:02 浏览:697
香港大学mcl法律硕士 发布:2024-12-23 14:13:35 浏览:190
司法考试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发布:2024-12-23 14:05:39 浏览:791
离职押工资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12-23 13:42:30 浏览:842
博弈论对法学 发布:2024-12-23 13:19:50 浏览:933
简说民法典 发布:2024-12-23 13:10:02 浏览:29
劳动法员工请假的时间规定 发布:2024-12-23 12:59:56 浏览:87
试商法试题 发布:2024-12-23 12:46:26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