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知识文化

法律知识文化

发布时间: 2020-12-19 23:53:56

⑴ 名词解释: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法律调整的理论、观念和有内关法的制定、法的适容用等方面的法律技术的总和。

法律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知识、意识、技术和调整方法等内容的总和,一般可分为:物化的层面,指法律文化通常以某种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制度的层面,指法律文化表现为与传统相关的各种具体的制度。观念的层面,指人们思想意识中关于法的种种看法。

(1)法律知识文化扩展阅读:

历史发展的趋势表明,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其焦点又将会主要地表现在法律文化的竞争上,即不同渊源和不同性质的法律文化的竞争与冲突,其主要表现是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文化与东方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激烈较量。面对这种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要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高瞻远瞩,从未来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构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以抢占未来世界发展的最佳起跑点和制高点。

⑵ 宣传文化系统党员干部需要了解哪些法律知识

例如行政法,公务员法,民法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版权局加强对外合作出版管理的暂行规定,进口影片管理办法太多了。

⑶ 国学常识之法律文化篇:什么是“法”,“律”

甲骨文中未发现“法”字,西周铜器铭文中“法”字的古体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在传说中是生性正直的神羊 独角兽;“去”就是断案时由神羊触审,被神羊所触的人败诉;“水”代表神意裁判公平、不偏不倚、平之如水,描述了一幅神羊裁判的图画。尽管战国时期已有了简化的“法”字,但其古体一直保留到秦汉时期。周代已经有“法”的存在,《礼记·月令》:“命有司修法制”,《周礼》“以八法治官府”。但现代意义上的“法”的大量使用是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诞生以后,晋国有“被庐之法”、“夷搜之法”,魏国有“法经”、“国法”,燕国有“奉法”。

“律”出自原始社会黄帝时代“师出以律”(《周易·师》)的故事。黄帝命伶伦把竹竿截成竹筒,钻上眼,用嘴吹,发出各种声响,用来指挥军队的前进和后退。竹筒的声响“律”体现了军队的纪律,有军法、战时号令的作用,又延伸出“规范”的含义,“范不一而归于一”,以后带有军刑意义的都称为律。后来,商鞅变法“改法为律”,以“律”为新制定的法律的总称,但其影响并不限于秦国。云梦秦简《为吏之道》摘有魏安釐(x )王时的户律和奔命律,说明至少在秦始皇统一前,魏国已经使用了律的名称。律既表现为综合性法典,也表现为单行法规。此后,中国历代的正式法典都称律,秦律被汉朝继承,号称“九章律”;汉律被改编为曹魏的“新律”;西晋“泰始律”被东晋及南朝沿用;北朝有“北魏律”、北周的“大律”、“大齐律”;隋朝有“开皇律”;唐朝有最具代表性的唐律及其疏议;明朝有“大明律”,清朝继之改称“大清律例”。但民国时的立法,法典又改“律”为“法”了。

司法考试只考法律知识吗没有文化课程吗

考司考是个很特殊的考试。
首先,作为一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我欣赏你对法专律的热诚属与积极的态度。
其次,如果你真想考司考,从你目前所说的以前只有很少的法律知识来说一定得花大力气,你要做好准备。
再次,其实考司考的过A证的人中,不乏没有什么法律功底的人。原因我分析了下,主要是因①自身的刻苦努力。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发生,这种事情同样不会发生在考司考的人群中。②要学好一门学科最好的方法不是单凭自己的理解和死记硬背,应该更注重总结前人所留下的经验,比如说上封闭式的学校或者专心攻读法条、三大本之类的。③考司考和习武有共通之处就是,若想学习一门上乘的武功,就得将自己原先的招式先忘掉。同理,司考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想到面对的将是如何考好一场考试,并不是在法律上研究如何运用。所以,记住了,老师教授说的如何应试就是硬道理,没有必要去深究。否则,自己会晕倒在苦苦专研的死胡同里。综上,我的意见是,你要想在一年里考过司考,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我身边的朋友就有很多是一次过的。关键是看你要考试的决心和在复习考试上花费的功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你能在有高人点拨的情况下,轻松一次搞定司考。

⑸ 用法律文化知识分析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的现象

你可以从中国人的抄厌讼、息讼,习惯民间乡里解决纠纷的传统文化,
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应具有的和谐法律文化的角度,
来谈《调解法》的通过带给社会的重要意义。
如果写得时髦一些,还可以引入国际上流行的ADR机制(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所带来的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的调解文化的交互作用,催生了《调解法》的颁行。
中间再穿插一下,这些年法律界与社会学界对中国诉讼爆炸与执行难的反思,
因此要适当重拾、回归中国固有的民间解决纠纷的法律传统,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依法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不能使调解沦为“和稀泥”、“捣糨糊”。

当然,同样作为一名法律人,在研究了一下《调解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条之后,我同意第二个回答者“四川法律人”的观点,这部法就是个垃圾。
但是既然你们老师要你写,你就按照我上面那些说法写吧,以前写这种伪社会学/伪法理学,以便迎合老师的文章,我的水平可是一流的。
只恨那些白痴老师,放着真正有价值且实践部门急迫需要的法社会学问题不深入研究,比如“公序良俗”“自然债务”,整天弄“法文化”这些玄乎而无实益的东西。说得不客气一些,中国有资格在“法文化”上弄出些许研究成果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都只能跟风混饭吃。

⑹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怎样推进法治文化

一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弘扬法治文化,重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指针,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要通过普法活动,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把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作为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
二是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
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法制宣传教育应以切实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为中心目标,将法治"口号"内化为公民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渗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于法律信仰的建立.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结合.加强机关法治文化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为普法教育的龙头,着力建设以"法治、民本、廉政、阳光"为核心的机关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深化校园普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要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创新校园普法载体,增强校园普法效果.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企业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普法效果一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法治理念与法人理念同步增强,从而提升企业诚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推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质,促进全社会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传教育可以实现.但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文化观的真正形成,从根本上讲要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祸害尤烈,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却破坏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实施中满足了人们的安全、正义和秩序的需要,使损害得到救济,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矫正,其威信才能树立,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神圣性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义法治价值体系形成的巨大潜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实施为目的、为保证、为重点.

⑺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文化知识技能知识对你的知识水平有哪些提高!对工作有什么改进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文化知识技能知识对你的知识水平有哪些提高的论文可以结合你自己的实际!~~~

⑻ 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法律法规后面怎么写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积累.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学是为了更好的读书回.
人类要文明,社会要发展答,技术要进步,生活要改善,大计是学习,义务教育已立法.
学习是人类自古以来获取知识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传授和发扬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都需要学习.
实际些说,有大学文凭才能从事工程师,医师,会计师,老师等技术岗的工作.
我将我自己写的评论介绍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给你说句大实话吧
上学就是为了挣钱!
你要是不上学,没有那张纸(文凭),就有很多公司连翘都不瞧你一眼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端,但是没有办法,我们生存在这个年代!!
而且你上学可以使你以后的空间更大
相信自己,加油!

⑼ 如何提升罪犯的文化程度和法律知识观念

加强学法用法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提高农民法律版素质和依权法办事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宣传宪法和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依法参与农村基层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总的来说多看法律书籍,让他从根本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

⑽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的法制文化建设应具有怎样的"中国特色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专推动属工作,武装头脑。
2.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
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遵循法治文化建设规律;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开展健康丰富的法治文化活动。

热点内容
红章对账单彩色打印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22:37:40 浏览:450
胶权认购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2:35:50 浏览:602
公证全国统一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1:43:05 浏览: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结婚证吗 发布:2024-11-19 21:28:30 浏览:821
婚姻法21这条属于 发布:2024-11-19 20:42:30 浏览:938
瑞达行政法补充讲义 发布:2024-11-19 20:36:23 浏览:551
新合同法以什么为指导制定 发布:2024-11-19 20:34:37 浏览:295
女法官p 发布:2024-11-19 20:11:24 浏览:269
新郑律师援助 发布:2024-11-19 19:04:40 浏览:708
印刷厂装订车间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19 19:03:11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