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微信发布信息法律责任

微信发布信息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20 04:01:15

Ⅰ 在网上发虚假信息的贴子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一、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将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0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将正式施行。根据这部新修订的法律,今后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等等行为,最高可获7年有期徒刑。

1、民事责任方面

网络谣言往往会侵犯自然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侵犯法人的名誉权。而这些侵权行为往往需要承担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2、行政责任方面

若是散布的谣言扰乱了公共秩序或诽谤他人等情形,尚不构成犯罪。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规定,如果故意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方面

据《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疫情、灾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则会按照危害性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刑罚。涉及网络谣言的刑事犯罪,可能触犯的罪名有很多,实务多发的罪名主要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

(1)微信发布信息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网络谣言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第一类是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防利益的网络谣言。

刑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第三百七十三条规定,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构成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2、第二类是危害法律实施或破坏社会稳定的网络谣言。

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3、第三类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名誉、荣誉权的网络谣言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4、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还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宗教政策、社会秩序、以及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



Ⅱ 如果一个人登录另一个人的微信,发布信息算犯法吗

Ⅲ 微信发布虚假信息犯罪么

微信发布虚假信息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为犯罪,否则只能是一回般违法行为。
依据答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Ⅳ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光凭法条的原文想必不少人还是对此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下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条新增法条的主要内容 。

例:某网民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故意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并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造成该地区人们出现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该网民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条中所述“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然后其又在微信上大肆传播,满足“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两个行为已经具有构成犯罪的主观条件,再加之其传播的消息造成了该地区人们的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满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该网民已经构成了犯罪,将受到相关的处罚。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Ⅳ 朋友圈发的假消息负法律责任吗

1、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值得关注的是,这部新修订的法律增加不少新的规定,比如将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校车、客车严重超员、超速,私藏恐怖主义书籍,虐待老幼病残等9种常见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以往,这些违法行为可能被行政处罚,但往后,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给自己留下极不光彩的“案底”。
2、 根据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11月起,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散播虚假信息,最高可获刑7年。
3、2013年9月,“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4、《刑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5、微信微博发假消息或将判刑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今后在微信、微博上发布关于险情、疫情、警情等消息前,一定要核实信息的准确性,三思而后行。

Ⅵ 微信群里乱发东西违法吗

微信群里乱发东西违法

微信作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其朋友圈、微信群功能成为人们分享生活点滴、心情随想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由于其公开性,发在朋友圈、微信群的内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发侵权。

纵观近几年的司法实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种种原因使得社交软件内的群组包括QQ群、微信群等成为有些人实施违法犯罪的场所和工具,他们大多以群主身份利用该群组实施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较轻的如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等,严重的包括组织传销、进行敲诈勒索、传播淫秽物品、宣扬恐怖主义等犯罪,极大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微信发布信息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有关法律依据

互联网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网络群组内也是受到约束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7年9月1日印发的《互联网组群服务管理规定》中,第九条第一款就规定了群主的管理责任:

“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

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群主有责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让群组在法律的规范下发挥其沟通工具的作用,而不应该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去侵犯他人的权利甚至实施犯罪行为;

二是群主具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权,如在群成员出现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时应当积极履职,对违法犯罪者实施禁言、踢出群组等措施,制止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维护和谐的群组关系。

Ⅶ 对方散布微信内容是否触犯法律

判断对方散布微信内容是否触犯法律,违法的内容涉及如下:

  1. 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 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 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 不符合《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及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利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要求的;

  12.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1.发布、传送、传播、储存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内容;

    2.涉及他人隐私、个人信息或资料的;

    3.发表、传送、传播骚扰、广告信息及垃圾信息或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或干扰微信正常运营和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内容的信息。

Ⅷ 微信订阅号里的信息成担法律责任吗

这个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凡是肆意传播谣言,发布虚假信息等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Ⅸ 微信群主承担什么责任

1、承担来涉嫌聚众赌博责任。朋友之间自,喜欢发点红包增进感情,这种小额互发没有盈利性质,可视为赠与,不涉及违法。但如果有人以营利为目的创建红包群,群主就涉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

2、承担传播淫秽物品责任。《刑法》规定:不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终端传播淫秽电子信息,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达40个以上,或成员达30人以上的,对群的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传播者,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

3、承担发表不当言论责任。在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的今天,大家一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触犯法律。不信谣不传谣、敏感话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9)微信发布信息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微信群主与群员权利的核心区别,决定了群主与群员的不同职责。群主作为群的管理者和权力的拥有者,当然负有监管职责。群主应规范群聊行为,维护群聊内容的非违法性。对于群员发布的违法内容,群主应予警告,直至将该群员踢出群聊。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公民个人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群内的违法行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群主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Ⅹ 微信公众平台申请人的法律责任

如果你公司是用你的身份证申请的微信公众平台,将来一旦出了事,你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现在,你可以和公司签订一份协议,写明事实真现,确定有事与你无关。
微信平台,风险还是存在的。

热点内容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9:01:22 浏览:77
伪造处罚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8:45:10 浏览:534
法院传票委托 发布:2024-11-20 08:27:38 浏览:88
关于娱乐场所的使用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8:17:17 浏览:297
农村土地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20 08:03:31 浏览:215
刑事诉讼法219 发布:2024-11-20 07:28:08 浏览:80
广东省16个地级市立法权 发布:2024-11-20 07:25:19 浏览:98
道德不良行为 发布:2024-11-20 07:10:00 浏览: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规 发布:2024-11-20 07:02:52 浏览:683
刑法惩罚说 发布:2024-11-20 05:48:45 浏览: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