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保留的法律效力
㈠ 国际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国际条约与协定的内容与国内法具有一样的约束力,所以是我国法的渊源。
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
行政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间签订的有关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件和军事等方面内容的协议。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国家名义签订,后者以政府名义签订。
注:我们国家和政府一旦与外国或外国政府签订了条约或协定,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对国内的机关、组织和公民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1)条约保留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律渊源分类:
1、历史渊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规范产生的过去的行为、事件和法律。换句话说,法律的历史渊源是指特定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为、事件有什么联系,或从历史上某种法律中汲取了什么内容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理论渊源。即指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源泉。这些理论提出并论证了某种社会行为或法律原则的合理性,并得到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普遍认同,成为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基础。
3、本质渊源。即从本质上说法律来源于什么。
㈡ 国际协议,公约,条约哪些具有法律效益
对签约国都有法律效力。
采纳谢谢
㈢ 双方私下签订协议,条约,具有法律效应吗
双方私下签订协议,条约,只要不违反法律等就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最高版人民法院关于适权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五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的规定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发生纠纷后,按照法律规定的解决步骤是,首先由男女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再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协议有效,经法院审理认为没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将判决合同有效,并要求义务人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自觉履行义务,在此期限内没有自觉履行义务的。《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㈣ 国际法中因为无权或越权而签订的条约对本国有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一项条约为无缔约权限或越权者所为,且时候没有得到有权国的追认,该项条约为无效条约。
㈤ 胁迫我签下不平等协议书,此条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即使是在胁迫下签的抄不平等协议书,此条约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但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撤销协议。在没有判决撤销前,协议书仍然是合法有效的。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㈥ 国家间签订条约、联合公报、声明等的区别
条约,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签订的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各种协议总称。广义的条约指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等各种协议,包括公约、协定、议定书、换文、联合国宣言和宪章等;狭义的条约指重大的政治性的协议,如同盟条约、边界条约等。
联合公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就有关重大国际问题、事件的会谈进展、经过、达成的协议等所发表的正式文件,是用以表明双方或多方对同一问题的共同看法的报道,或是经过谈判达成的具有承担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文书。
联合公报可分为一般联合公报和条约性公报。前者主要是在国家领导人或政府代表团出访、来访中,双方对某些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的报道,或者是双方对一些问题有共同的看法,或者是陈述各自的观点。它多属国际关系中礼节性友好往来的正式报道,一般不需要双方代表签署,只由双方协商决定一个报道稿件,以联合公报的文体在各自国家的重要报刊上发表;后者是在国际事务中双方或多方对共同关心的某件事经过谈判达成一定的协议,并规定了谈判各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经过各自全权代表签署,以昭信守的条约文件。由这种内容构成的联合公报,其本身就是条约。
联合声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在举行会议或会谈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表明立场,或说明各方就双边或多边问题所达成的协议以及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而发表的声明。联合声明在法律效力上弱于联合公报。联合公报中有些双方认可、联合签署的条文,在概念、定义上都强于联合声明。
㈦ 国内法律是否有高于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
对于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效力,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亦无原则性法律规定。但一些专门回的法律答、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
如1986年《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表明,国际条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实,自1982年以来,就连续有些法律作出类似规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
㈧ 国内法律是否有高于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
对于国际条来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自效力,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亦无原则性法律规定。但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如1986年《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表明,国际条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实,自1982年以来,就连续有些法律作出类似规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如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85年《继承法》、1992年《海商法》等。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 第189条首先作出了与上述《民法通则》第142条相同的规定,而1991年《民事诉讼法》重复了这样的规定。从这些规定看来,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是有直接的效力。同时,国际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律不同时应优先适用。但是,由于这些规定仅限于个别法律,还不能说是已经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完全确立了规则。不过,上述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立法政策的明显倾向,从而有“国际条约优于国内法”成为一项具有普遍性规则的可能。
㈨ 和美容院的条约有法律效力吗
那得看条约内容是否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这两种情形的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一般情况下,双方约定、协商一致,签字即有效。
㈩ 公司制定各种罚款条约要求员工签字,签完后有法律效力吗
公司没有罚款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