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㈠ 《护士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法律效能上的区别
这需要看这两个法律文件是谁制定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高于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
㈡ 护理安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执行交接班制度时应做到四看,五查,二巡视是分别指什
2005-9-9 14:5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1.四看:看交班本、看医嘱本、看体温本内、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容否完整准确,有无遗漏或错误。
2.五查:查新入院、查术前准备、查危重瘫痪、查大小便失禁、查大手术后伤病员的各项处置是否妥善、及时、齐全。
3.一巡视:对重危、大手术后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伤病员,交接班人员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接,护士长必须提前上班巡视病房。
㈢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
医护人员执业管理制度概述
一、医护人员执业管理制度的概念
医护人员执业管理制度,只指对于已经取得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师,或者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执业护士,依法进行业务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我国目前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看,有关医护人员执业管理制度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执业医师法>办法》、《中医师、士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
二、医护人员执业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注册原则
所谓依法注册原则,是指我国医护人员执业的法律制度,都将注册作为医师、护士执业的法律根据和从业条件;只取得资格但不注册或者没有取得资格而执业的,都属于 执业的范畴。我国《执业医师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这些规定,都体现了依法注册原则。
(二)依法执业原则
所谓依法执业原则,是指经依法注册的医护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执业规则执业,不得违法;有关部门将对其执业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违法者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经济处罚等。
对于依法执业,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作出了具体规定;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四章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三) 奖惩分明原则
所谓奖惩分明原则,是指对于医护人员的功过是非,应当作出积极和合乎情理的评价,有功则奖、有过就罚。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三条对医师的积极表现作出了明确的奖励规定;对于处罚,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对于医师违法的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医师执业注册法律规定
医师执业注册法律规定,也就是指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的法律规范。这一方面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执业医师法>办法》、《中医师、士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在此,我们重点介绍普通医师执业注册的法律规定!
(一)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的条件
关于医师执业注册问题,卫生部《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1.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2)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4)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病发病期以及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不能胜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的;(5)重新申请注册,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或组织考核不合格的;(6)卫生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
(二)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的程序
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的程序,卫生部《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作出了以下规定:
1.拟在医疗、保健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拟在预防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向该机构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2.拟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向核发该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3.申请医师执业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医师执业注册申请表;(2)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两张;(3)《医师资格证书》;(4)注册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申请人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表;(5)申请人身份证明;(6)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拟聘用证明;(7)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重新申请的,除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交医师重新执业申请审核表和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组织出具的业务水平考核结果证明。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2年内未注册的,申请注册时,还应提交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3至6个月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证明。
4.注册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注册,发给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对条件不合格而不予注册的,注册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请注册:(1)中止医师执业活动2年以上的;(2)有《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即上述不予注册的情形的。
重新申请注册的人员,应当在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3至6个月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执业注册。
6.执业助理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继续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的,应当依照《办法》第六条即上述“注册程序”1、2项的规定,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申请人除提交上述“注册程序”中第3项的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医师执业证书》。注册主管部门办理执业注册手续时,应收回旧证、换发新证。
(三)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的注销和变更注册
卫生部《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第四章,对于医师执业注册的注销和变更注册,作出以下规定:
1.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30日内报告注册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注册:(1)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2)受刑事处罚的;(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4)因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经培训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5)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年的;(6)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宜继续执业的;(7)有出借、出租、抵押、转让、涂改《医师执业证书》行为的;(8)卫生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
对有上述情形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注销注册,并收回《医师执业证书》。被注销注册的当事人如有异议,可以依法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2.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30日内报告注册主管部门备案:(1)调离、退休、退职;(2)被辞退、开除;(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3.医师变更执业地点、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注册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并提交医师变更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医师执业证书》、《医师资格证书》以及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但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批准的卫生支农、会诊、进修、学术交流、承担政府交办的任务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义诊等除外。
4.医师申请变更的事项属于原注册主管部门管辖的,到原注册主管部门办理手续:申请变更的事项不属于原注册主管部门管辖的,申请人应先到原注册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注册事项和医师执业证书编码,然后到拟执业地点注册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执业注册手续。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执业注册事项的,除按上述规定办理手续外,新执业地点的注册主管部门应在办理执业注册手续时,收回旧证、换发新证。
5.注册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变更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对因不符合变更注册条件不予变更的,应自收到变更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如有异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6.医师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过程中,在《医师执业证书》注册事项已被变更未完成新的变更事项许可前,不得从事执业活动。
四、执业医师的执业规则
(一)执业医师的义务:根据《执业医师法》第三章的规定,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负有重大义务。这些义务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守法与敬业义务。所谓守法与敬业义务,是指执业医师应当履行的遵守法律、纪律、热爱本职工作的义务的总和。对于执业医师的守法与敬业义务,《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患者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帮助患者改变卫生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活动,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尽快康复的活动。
2.严守职业道德的义务。所谓医师职业道德,是指执业医师应当遵循的与其职业相关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对于医师的职业道德,第二十七条规定:“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3.履行使命义务。所谓履行使命义务,是指执业医师负有在自遇有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利益的紧急情况时,负有服从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义务。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遇有 遇有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利益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4.履行执业其他规则的义务。履行执业其他规则的义务,是指执业医师除应履行上述义务外,还应当履行一般医师执业规则的义务。这些一般规则表现在:
(1)救治急危患者的义务。是指对于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理。特别是不得因患者没有钱交纳费用的拒绝救治。《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对此作出了规定。
(2)报告义务。所谓报告义务,是指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事件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告的义务。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告知、征询义务。医师的告知义务,是指执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的征询义务,是指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建树同意。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对上述义务作出了具体规定。
(4)按要求使用药械义务。所谓按要求使用药械义务,是指执业医师应当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五条对上述规则,作出了规定。
(5)依法出具医学文件和医学证明文书的义务。依法出具医学文件和医学证明文书的义务,是指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书。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对上述规则,作出了规定。
(二)执业医师的权利:根据《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三)执业医师违反《执业医师法》的法律责任
执业医师违反《执业医师法》的法律责任,是指执业医师因违反《执业医师法》而应承担的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法律责任规定如下:
1.对违法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者的处罚:《执业医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医师执业违法的责任:《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2)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3)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4)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5)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6)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7)不按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8)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9)泄漏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10)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权益的;
(11)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12)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规定报告的。
3.医师医疗事故责任: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非法、违法行医的法律责任:非法、违法行医的法律责任,是指医师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未取得医师资格和执业医师证书者行医,而依据情节应负的法律责任。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对此作出下列规定: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 卫生机构及其人员与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的法律责任:
1.卫生机构的法定报告义务的责任。未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责任,是指依据法律的规定,医师应当告知而没有告知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对此,我国《执业医师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对于卫生机构及其人员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违法的法律责任,《执业医师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护士的职业规则与法律责任
(一)执业护士的义务
执业护士的义务,是指执业护士应当履行的职责的总体。关于护士应当履行的职责,我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作出了基本规定:
1.遵守职业道德、护理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义务。遵守职业道德、护理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是执业护士的首要义务。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护士执业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
2.保密义务。所谓保密义务,是指执业护士在执业中得悉的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应当保密。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顶了执业护士的这一义务。
3.履行使命义务。履行使命义务,是指执业护士在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有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义务。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这一义务。
4.进行健康教育义务。所谓进行健康教育义务,是指执业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这一义务。
5.执行医嘱、科学护理、配合医生工作的义务。执行医嘱、科学护理义务,是指执业护士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护理;遇有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紧急措施。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是一条对此作出了规定。
6.带教护理实习生的义务。执业护士带教护理实习生的义务,是指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专业实习,有关人员按《护士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进行临床实践时,护士有带教和指导的义务。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对此作了规定。
(二)执业护士的权利
执业护士的权利,是指执业护士依法享有的履行职责和受到尊重、法律保护的权利。卫生部《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对此作出规定。根据该条规定,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此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上述护士的义务,同时也是其权利;其履行义务的同时也是在行使其权利。
(三) 护士违法的法律责任
护士的法律责任,是指执业护士因违反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的规定,而应承担的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根据《护士管理办法》的规定,护士的法律责任有:
1.违反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未经护士执业注册从事护士工作的,有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
2.非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的,有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缴销;
3.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由卫生行政部门7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4.违反我国《护士管理办法》其他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当事人对于上述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履行又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此外,我国《护士管理办法》对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问题,也作出了规定,即:违反《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的关于护士权利的规定,非法阻挠护士依法执业或侵犯护士人身权利的,由护士所在单位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㈣ 护士管理条例已经废除了吗
七年前没有被注册? ? ? ?难道你通过考试收到一个“人民共和国的中国护士执业证书不小蓝本后注册的执业证书的种类,而是一个证书,一块纸护士从业证书(其实一样,这个奖状证书的名字应该被称为护士执业资格,谁知道卫生部制定此证书是不是大脑短路?混乱的名称),如果是获得这个证书,2008年两个证书的证书,该证书将被带走,然后你走了证书,但是你还没有被注册,肯定是有没有更换,护士执业证书,那么你试试此卡进行登记,按理说,此卡是执业证书的有效期为生活,但后来卫生部取消该卡后,2008年(这个时间不知道?可能更早)开始,而不是卡的考试成绩单,因此其他卫生主管部门考试合格成绩单(符合性声明)登记为基础,所以现在各地未确认这张卡是不是说,如果它不认可,也许你真的有重新测试时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按理说:如果有护士从业证书,可注册年3月26,1993年,护士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共和国,而不是注册护士条例“,2008年和的护士注册条例注册的,其实,在护士的管理方法的中华民国1993年3月26日生效,还没有被废除(我查了卫生部不取消这种管理方法),至少在按照章必要的基础管理办法仍然是有效的..但是,这仅仅是这样,但各地卫生局并没有认识到,很难说??最终,他们的注册审计决定!!
三年不登记表变得无效,但也有三年以上(护士管理办法是要求没有登记,要注册5年),以及以挂号邮递方式在第一时间相应的薪酬在3个月的指定医院护理培训合格的证明材料外,但前提是上面的句子,和其他卫生当局不承认表彰样的人民共和国的中国护士执业证书??
㈤ 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是什么
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又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其是由卫生部1993年03月26日颁布,1994年01月01日实施。
内容包括总则 ,考试,注册,执业,罚则,附则。
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国家发展护理事业,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护士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中的作用。护士的执业权利受法律保护。护士的劳动受全社会的尊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护士的监督管理。
(5)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扩展阅读:
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
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护士执业考试每年举行一次。护士执业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及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由卫生部监制。
涉及的行政法规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
部门规章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诊疗科目名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
㈥ 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五十条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
第五十一条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第四条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都应当接受检疫,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体办法由本法实施细则规定。
第五条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除采取必要措施外,必须立即通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邮电部门对疫情报告应当优先传送。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婚前卫生指导:关于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二)婚前卫生咨询:对有关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三)婚前医学检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八条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需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的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㈦ 护理管理标准不包括
1. 护理文来件管理制度
2. 患者身份自识别制度
3. 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4.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5. 防坠床、跌倒管理制度
6. 压疮管理制度
7. 医嘱查对制度
8.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9. 输血查对制度
10. 值班、交接班制度
11. 分级护理制度
12. 消毒隔离制度
13. 健康教育制度
14.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5.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㈧ 护士管理条例主要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国家发展护理事业,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护士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条 护士的执业权利受法律保护。护士的劳动受全社会的尊重。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护士的监督管理。 【章名】 第二章 考 试 第六条 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第七条 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 第八条 护士执业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第九条 护士执业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及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由卫生部监制。 【章名】 第三章 注 册 第十二条 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者,方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 第十三条 护士注册机关为执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申请首次护士注册必须填写《护士注册申请表》,缴纳注册费,并向注册机关缴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二)身份证明; (三)健康检查证明;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证明。 第十五条 注册机关在受理注册申请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注册;审核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者。 第十六条 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二年。 护士连续注册,在前一注册期满前六十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进行个人或集体校验注册。 第十七条 中断注册五年以上者,必须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临床实践三个月,并向注册机关提交有关证明,方可办理再次注册。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服刑期间; (二)因健康原因不能或不宜执行护理业务; (三)违反本办法被中止或取消注册; (四)其他不宜从事护士工作的。 【章名】 第四章 执 业 第十九条 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护理专业在校生或毕业生进行专业实习,以及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进行临床实践的,必须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十条 护理员只能在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 第二十二条 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护士执业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 第二十四条 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十六条 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章名】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护士执业注册从事护士工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 第二十八条 非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缴销。 第二十九条 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非法阻挠护士依法执业或侵犯护士人身权利的,由护士所在单位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履行又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章名】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护士以上技术职称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准许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护士执业注册。 本办法实施前从事护士工作但未取得护士职称者的执业证书颁发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事人实际水平作出具体规定。 第三十四条 境外人员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护士工作的,必须依本办法的规定通过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办理注册。 第三十五条 护士申请开业及成立护理服务机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比照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批。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卫生部。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㈨ 护士管理办法中,病房分为三类设置最低护患比例标准,请问是哪三类
您好,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GB/T 16733-1997),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阶段划分为9个阶段,即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
预阶段:是标准计划项目建议的提出阶段。(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立项阶段: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的国家标准新工作项目建议统一汇总、审查、协调、确认。立项阶段的时间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起草阶段:技术委员会落实计划,组织项目的实施,至标准起草工作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止。起草阶段的时间周期一般不超过10个月。(负责起草单位应对所订国家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全面负责)
征求意见阶段:起草工作组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往有关单位征求意见起,经过收集、整理回函意见,提出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至完成标准送审稿止。征求意见阶段的时间周期一般不超过2个月,这一阶段的任务为完成标准送审稿。
审查阶段:自技术委员会收到起草工作组完成的标准送审稿起,经过会审或函审,至工作组最终完成标准报批稿止。
批准阶段:自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技术委员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标准报批稿起,至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止。
出版阶段:自国家标准出版单位收到国家标准出版社稿起,至国家标准正式出版止。出版阶段的时间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这一阶段的任务为提供标准出版物。
复审阶段: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废止阶段:已无存在必要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废止。
㈩ 护理管理制度的重点是什么
护理管理制度的重点:
《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六条规定:
第二十条,护理员只能在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
第二十二条,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护士执业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
第二十四条,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十六条,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10)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扩展阅读
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护士执业注册管理,根据《护士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
未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者,不得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护士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护士执业注册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工作。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护士执业注册工作的具体办法,并报卫生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