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律知识
⑴ 法律基本常识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关比较多,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劳动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须提供赔偿,赔偿标准如下: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而女性员工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还享有三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⑵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通过学习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内涵,处理事情一般会理性些,从而可以使大学生思想产生质的转变。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讲解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理解和实践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做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中国的建设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学习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到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使我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使我们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同时还能学到国与国之间的法律,这些法律所规范的范围不仅仅在国内,而是规范国际关系。了解如何处理国际关系。
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也是先进文化技术水平的先进代表,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人民公仆的义务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努力家强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人民公仆的法律义务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备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通过学习,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认识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个社会的调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会中的全面调解功能,我国法律的调解范围已经涉及民主保障、社会管理、经济协调、文化科技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控制、资源节约以及权利制约、国际纠纷仲裁等十分广阔的领域,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调解器。但是我国法律相对来说还并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工作。
学习法律常识,普及法律,刻不容缓。通过学习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内涵,处理事情一般会理性些,从而可以使大学生思想产生质的转变。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讲解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理解和实践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做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中国的建设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学习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到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使我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使我们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同时还能学到国与国之间的法律,这些法律所规范的范围不仅仅在国内,而是规范国际关系。了解如何处理国际关系。
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也是先进文化技术水平的先进代表,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人民公仆的义务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努力家强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人民公仆的法律义务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备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通过学习,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认识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个社会的调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会中的全面调解功能,我国法律的调解范围已经涉及民主保障、社会管理、经济协调、文化科技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控制、资源节约以及权利制约、国际纠纷仲裁等十分广阔的领域,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调解器。但是我国法律相对来说还并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工作。
学习法律常识,普及法律,刻不容缓。
⑶ 关于法冶的知识:法冶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制定法律的基石
⑷ [法律职业生活]我们学习了哪些法律知识以及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这是要写论文吗???
⑸ 什么是民主教育
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相结合。对学生,通过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和大学的法律常识课和宪法讲座、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班级活动,以及课外、校外活动等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①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②教育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是保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武器,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人都要养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进行斗争。③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民主权利,运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武器,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④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法,法的阶级本质和作用,以及有关的政策法令。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并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
⑹ 法律知识竞赛题
到网络就可以找到的
⑺ 结合十七大精神,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试论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如何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法律根据,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任务修改宪法,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方式。依法治国方略确立以来,我们进行了两次修宪,不仅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转变为宪法规范,还根据这一宪法规范的要求,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其他内容。例如,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更全面、更准确地表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国家更民主,更文明,更富强,要使人民享有更充分的权利。这些宪法规范要求国家的发展战略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而且要关注政治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要更加注重权力和权利的平衡,权力和责任的平衡,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以制度的力量推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尊重与保障人权等先进的价值观,提高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政治权威和道德权威,对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正在经历的空前的社会变革给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是旧体制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制度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不同社会群体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使多年的难题得以解决。例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确立企业有序退出的法律制度,制定了破产法,建立了优胜劣汰的企业退出机制,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就优先清偿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保资金等重大问题作了特别规定,维护了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税收法律适用统一;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统一。为各类企业创造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断完善社会领域立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领域立法的宗旨是保障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关系的和谐,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近年来先后修改了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加大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例如,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从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等方面加强了对妇女平等权利和特殊权益的保护。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义务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明确国家作为保障义务的责任人。针对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今年制定的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能够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形成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安居乐业的共赢局面。按照立法计划,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将审议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社会领域的标志性立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良好的社会保险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的稳定器和安全阀。
和谐不是没有矛盾和纠纷的社会,而是有一套完整的机制解决矛盾和纠纷的社会。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总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实践经验,力图通过强化调解、完善仲裁、加强司法救济的方式,使劳动争议在平和气氛中得到解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汇集民智,表达民意,使法律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客观规律。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对一部法律,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期待和诉求,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期待和诉求。分析、研究、理解不同的期待和诉求,发现法律背后的社会现实和利益纠葛,寻找最佳的社会平衡点,是立法机关的重要职责。为了使法律能够客观和公正,每一部立法都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有的法律还要举行立法听证会等,以各种方式倾听社会不同群体对相关法律案的意见和建议。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是近几年立法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2006年和2007年又相继向社会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和就业促进法草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劳动合同法草案公布后一个月内共收到各方面意见近20万件,其中65%来自基层劳动者。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实施,越来越多的政治和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也是一个国家制度成熟的标志。由于我国正处在变革时期,立法必然会触动社会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在立法过程中,不同的部门和社会群体对法律草案中涉及的重大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在认识分歧的情况下,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协商、充分论证的方式,在各方面基本达成共识、条件成熟后再提请审议、表决,可以使制定的法律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更能体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法机关的神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应该达到以下标准:第一,法的门类要齐全。第二,不同法律部门内部基本的、主要的法律规范要齐备。第三,法律体系内部不同的法律门类之间、不同法律规范(如民事的、刑事的、行政的等)之间、不同层次法律规范(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之间,要做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和谐统一。完成这样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反映、规范这种制度和体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必然要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前瞻性之间寻求平衡。这不仅需要高超的立法技术,而且需要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所要调整的具体问题的深刻理解。其次,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完备的法律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要用法律去解决,法律不是万能的。除法律规范外,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还有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习惯规则、道德规范以及管理和技术等手段。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应该是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带普遍性的、其他社会调整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立法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做好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衔接。第三,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巨大的社会需求面前仍然表现为短缺。立法机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牢记国家的基本国情,尽量减少法律的社会和经济成本,通过立法解放生产力而不是束缚生产力。在目前“部门立法”的情况仍比较多,微观合理性和宏观非理性可能并存的情况下,通过立法协调社会整体利益和部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这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法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按照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
⑻ 党在基层的政策法律知识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改进党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充分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以下简称机关党组织)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党组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坚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促进本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机关党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
第四条机关党组织在上级党的委员会或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同时接受本部门党组的指导。
第二章党组织的设置
第五条机关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不足10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地级以上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4年;县级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
第六条机关党员5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员不足5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
第七条机关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党的支部。党员7人以上的党的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的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2年。
第八条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通过选举产生,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书记一般应由本部门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以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党员人数和直属单位较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设专职副书记。专职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调动,应事先征得上级机关党组织的同意。
第九条设立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的部门,一般应设立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设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门,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中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
第十条机关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工作的原则,设置办事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机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
第三章党组织的职责
第十一条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含不设党的基层委员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和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二)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三)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四)对党员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五)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机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反映群众的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和考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七)协助党组(党委)管理机关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干部;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对机关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机关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领导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支持这些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九)按照党组织的隶属关系,领导直属单位党的工作。
第十二条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二)检查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
(三)协助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四)检查、处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
(五)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
第四章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
第十三条机关党组织应对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组织、引导党员努力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各种业务知识,使党员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第十四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健全党内生活制度。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分析党内思想状况,加强党员思想教育。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表彰优秀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
第十五条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发展党员。
第五章党内监督
第十六条机关党内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党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十七条机关党组织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一)能否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二)能否参加所在党的支部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
(三)能否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科学决策。
(四)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五)能否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六)能否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及有关规定,做好干部工作。
(七)能否廉洁自律,模范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八)能否坚持原则,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第十八条机关党组织实施监督的主要方法是:
(一)定期检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并向全体党员通报;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党的支部组织生活的情况,应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二)督促定期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前,收集党员、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见,如实转告本人或者在会上报告;会后,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根据党内外群众提出的主要意见进行整改,并将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和生活会上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如实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三)不是部门党组(党委)成员的机关党组织专职书记或者副书记,列席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组(党委)以及行政负责人召开的有关会议。
(四)了解并掌握机关党员以及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及时向本部门党组(党委)反映。对于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谈话提醒。揭露和按照有关规定查处党组织和党员的违纪行为。
(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听取本部门行政负责人通报主要工作情况。
(六)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七)如实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
第六章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九条机关党组织要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部署以及本部门的业务工作,针对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条机关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职责是:
(一)加强机关以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二)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状况,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指导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四)定期向部门党组(党委)和行政负责人汇报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机关党组织应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形势和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机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全局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第二十二条思想政治工作要联系实际,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要区别不同对象,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党员行政领导干部要重视并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七章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第二十三条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一般占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1—2%;机关工作人员较少或者直属单位和人员较多的部门,可以适当增加比例。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编制,列入机关行政编制。兼职的党务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党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机关党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党性强,作风正,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知识,熟悉本部门的业务工作情况,得到群众信任,工作能力较强,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第二十五条对机关党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第二十六条本着有利于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党务工作人员与行政、业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双向交流。
第八章对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第二十七条在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分别设立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领导直属机关党的工作。同时,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在上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领导直属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省、自治区所辖的市和直辖市的区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设立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
第二十八条部门党组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的主要方法是:
(一)把机关党的工作列入党组工作议程,定期讨论、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发挥机关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
(二)通过机关党组织了解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情况,以及对重要决策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反映和意见。支持机关党组织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三)加强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按照有关规定,解决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
(四)党组成员以身作则,支持并积极参加机关党的活动,发挥表率作用。
第二十九条各级地方党委、机关工委和部门党组(党委)要建立机关党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机关党的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做好机关党的工作。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条例适用于县以上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人民团体机关的党组织。
第三十一条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的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本条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