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曝光公司法律责任

曝光公司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4-11 09:36:44

『壹』 拼多多前员工在网络上曝光企业的不合理性,合法吗

拼多多原员工王*(花名太虚)声称“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拼多多开除了”,但拼多多人力资源部发布的情况说明表示,王* 被公司解约,并非因为其在匿名社区发布了“救护车照片”,而是公司事后调查发现王* 多次在这一匿名社区发布带有显著恶意的“极端言论”,违反了员工手册中双方约定的行为规范。于是决定与其解约。那么问题来了,员工如果违反规章制度时公司是否能够解除劳动合同,答案是可以解除。那么是不是违反规章制度就一定能解除劳动合同。

这个就不一定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设定不合法、不合理就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我执业过程中就遇到过很多奇葩公司,比如在规章制度约定“男女员工在公司餐厅时用餐时不得在同一餐桌,发现3次以上,公司有权开除该员工”、“下级员工不得和上级领导同时乘坐一部电梯,发现3次以上者,公司有权开除该员工”。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奇葩规章制度,根本原因还是公司的特权思想和不懂法在作祟。因为不懂法,导致规章制度的制定也违反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又依据错误的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势必面临着违法解除。如何避免规章制度不合法、不合理,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章制度设定前: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法律规定,比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保护条例》等等,因为只有熟悉相关法律才能有效避免规章制度设立违法;

(2)规章制度设立时: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一般人的思维逻辑,比如前述提到的男女员工同桌吃饭、上下级不能同乘一部电梯。明显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逻辑,存在不合理,如果适用势必涉及到违法问题。

(3)规章制度执行时:依法向员工进行公示、确认。并且在员工违反规章制度时,严格履行相应的通知手续、并留存相关证据。很多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没有向员工进行公示确认,后期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就面临违法的问题。

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

『贰』 曝光一家公司被法院强制执行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曝光一家公司被法院强制执行不需要 承担法律责任,因为现在公司的强制执行信息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查询到。

『叁』 曝光商家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答:网上曝光 企业名录 ,是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这些企业名录,信息都是公开的,可以在网上找到的,所以,不涉及隐私,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肆』 无故降薪逼退辞职后,员工可以曝光公司吗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无故降薪逼员工辞职,这是违背合理用工的不道德的做法。曝光社合,受社会的遣责是应该以,不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伍』 公司法律责任责任承担范围有哪些

公司法律责任承担声明的具体内容为声明主体名称、住所;违法责任;违法事实;归责原则;免责条件等,最后签字盖章,写下生效日期。法律责任指违法者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陆』 抖音上曝光公司不好事实违法吗

不违法,但要有事实依据有证据。
还有不能侵害者个人的隐私权,否则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柒』 网上曝光企业名录要付法律责任吗

这是侮辱或者是诽谤他人的行为,至于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其他情节。如果只是你在问题中所列的几句,还不能认定就是犯罪。但有可能要承担民事的法律责任。希望你能吸取教训,不要轻易说这类的话了。

『捌』 被315打假曝光的企业会怎样会被罚款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玖』 公司存在很多不良质量内幕,个人如果在网络上曝光会涉及违法吗

如果有确切的证据,则不会构成侵权,曝光违法违纪事件的资料要客观、公正,不得掺假,也不得带感性评论。员工向媒体曝光公司有违法行为,需提供证据,如员工无法证明或经查公司不存在违法行为,员工则涉嫌诽谤,侵害公司名誉权。
法律分析
公司成立后应当依法经营生产,不得违法经营,如用人单位存在不法行为,员工可向相关机构举报投诉,或向媒体公布,如公司侵害员工自身合法权益,员工可依法提起维权之诉。如经员工曝光的违法行为被查属实,则需依据公司的具体违法情形处以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如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员工通过媒体曝光该违法行为,这是合法的行为,也是法律所提倡鼓励的行为。员工向媒体曝光公司有违法行为,需承担举证责任,如员工无法证明或经查公司不存在违法行为,员工则涉嫌诽谤,侵害公司名誉权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不得侵犯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享有名誉权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及非法人组织。所以员工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式曝光该公司,造成该公司社会评价降低。否则,公司可以该员工为被告,依法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热点内容
劳动法无故扣钱 发布:2025-04-29 22:55:23 浏览:3
民法通则为什么 发布:2025-04-29 22:46:43 浏览:204
社会与法普法栏空窗 发布:2025-04-29 21:46:35 浏览:194
司法所指纹 发布:2025-04-29 21:35:26 浏览:743
民法通则第106条 发布:2025-04-29 21:28:35 浏览:269
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发布:2025-04-29 21:20:43 浏览:838
房屋产权公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29 21:20:04 浏览:990
西安市高新区法律援助在哪里 发布:2025-04-29 21:19:29 浏览:500
理性人心法治 发布:2025-04-29 21:07:39 浏览:747
温州市民间借贷管理条例 发布:2025-04-29 21:05:53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