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喝酒死人付法律责任
Ⅰ 喝酒喝死人在一起的人有什么法律责任
喝酒喝死人在一起的人有以下几种行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1、强行劝酒引发疾病甚至死亡的。
2、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至医院或者家中。
3、对于醉酒者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等危险行为未加以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Ⅱ 同桌喝酒死亡究竟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一起喝酒喝死人了的,同桌人如果具有先行义务行为,如劝酒、灌酒等,是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反之,若是同桌人无上述行为,并且尽到了安全注意义务的,是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由喝酒者自行承担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Ⅲ 聚餐饮酒致死应该谁负法律责任你怎么看
逢年过节或者公司组织吃饭的时候难免会聚餐饮酒,很多人会在饭桌上拒绝别人的劝酒,以自己对酒精过敏感冒为理由拒绝喝酒,然而有些人则是碍于面子,不得不饮酒。
聚餐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因为饮酒而致死,那么就会成为一场悲剧,聚餐饮酒至死应该谁负法律责任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少量饮酒可以获得暂时的娱乐,而过量饮酒势必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不要在平时养成酗酒的毛病和习惯,更不要在聚餐时候过量饮酒。尤其是职场上的女性,如果参加单位聚餐或者陪客户吃饭,那么一定要注重保护好自身安全,不要显示出自己的酒量,更不要和别人拼酒。
如果不想在聚餐场合饮酒,那么就可以以酒精过敏等借口推脱开。工作去哪里都可以,身体则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是文职工作还是销售工作,我们都不应该用自己的身体去拼业绩。
工作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绝非愿意糟蹋自己的身体,年轻虽然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困难,很多人喝酒之后头疼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然而这却会造成身体的病变。
Ⅳ 聚会喝酒致死其它人在什么情况下要承担刑事责任
喝酒致死一般承担民事责任,在明知他人喝酒过敏仍极力劝酒或者强制灌酒,出现不良症状又不及时送医,致人死亡的可能构成犯罪。
Ⅳ 几个人一起喝酒,一人死了,其他陪同人员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要承担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
法律对于喝酒致死的情形并无明文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纠纷,法院会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行为人因过错损害他人民事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进行裁判。
因为喝酒、醉酒会导致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及控制能力不同程度下降,使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酒局的组织者、参与者在法律上就产生了照顾、注意醉酒者的安全义务。若未尽到安全义务,就存在法律上的过错。
相关案例:
2017年1月15日,1990年出生的邓某下班后约李某等人到食堂吃饭喝酒。饭后回到宿舍,邓某觉得还没喝过瘾,又约李某、陆某等人一起去酒吧喝酒。次日凌晨1时许,看到邓某昏昏欲睡,大家以为他喝醉了,就让李某带他去酒店休息。
凌晨2时许,李某发现邓某没了呼吸声,赶紧拨打120并报警。医生赶到时,确认邓某已死亡。经尸检,邓某系乙醇中毒死亡。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邓某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知晓过量饮酒可能造成对其身体健康不利的后果,但仍大量饮酒,最终导致酒精中毒死亡,其本人应承担绝大部分责任。
而参与了两场喝酒的被告均未完全尽到对邓某提醒、劝阻等义务,应根据各自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被告李某一直陪在邓某身边,发现邓某处于醉酒状态后未及时将其送医救治,未尽到完全的照顾义务,赔偿原告损失1.5万元。
其余4名同饮者各赔偿原告6000元。被告罗某作为酒吧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通过敬酒方式与邓某喝过酒,其敬酒行为与邓某死亡也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赔偿原告6000元。
被告酒店作为服务行业,未尽到完全的安全保障及注意义务,在邓某及被告李某入住该酒店时,只办理了李某的登记入住手续,未登记邓某身份信息便允许已经醉酒的邓某入住,赔偿原告1万元。
(5)集体喝酒死人付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在喝酒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同桌一起喝酒者都会承担适当责任。但做到以下4点,则酒友不承担责任:
1、不强迫性劝酒,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情况,对方什么身体状况,都不要劝酒;
2、在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或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劝对方不饮酒或者对方自愿要喝,要做到劝阻少饮,尽到提醒和照顾义务;
3、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对于酒友醉酒的,清醒酒友应当预见到醉酒者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的发生,因此,清醒酒友应当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避免担责;
4、酒后驾车及时劝阻。对于醉酒的酒友要驾车驶离,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有可能承当相应责任,但是如果已尽到劝阻义务,而对方不听劝阻的情况下,酒友是可以免责的。
Ⅵ 酒桌上喝酒死人其他人承担什么责任
酒桌上喝酒死人其他人承担责任分以下几种情况: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恶意劝酒。明知道喝酒者身体不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能喝酒的情况,或者对酒精过敏,还要使劲地劝;
3、灌酒。灌酒是指不是喝酒者自己喝下去的,是被劝酒者灌下去的,可能是一个人灌的,也有可能是被几个人联合一起灌的,灌酒的时候往往违背了喝酒者的意愿。比如压住喝酒者的胳膊,捏住喝酒者的鼻子,掰开喝酒者的嘴巴等;
4、未能保证喝酒者安全。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后,头脑清醒的人没有将醉酒的人安全护送回家,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一起喝酒的朋友没有将他送到医院,或者安全送回他的家中,因此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或者死亡事件,那么一起喝酒的人,都要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条 二人以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连带责任人的责任份额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连带责任,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Ⅶ 民法典关于共同喝酒致死有什么规定
劝酒有责任,喝醉没安全送回去有责任。都各自喝有人突发出事儿那就自认倒霉吧。或者你也没劝喝酒提前走了之后他们还再喝再出的事儿跟你就没关系了。
Ⅷ 喝酒喝死人,一起的负什么法律责任
喝酒喝死人在一起的人承担的法律责任,需要根据情况分析:
1.强迫劝酒的人。通过故意灌酒,言语刺激性劝酒等方式强迫对方喝酒,并且在对方已经醉酒或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依然劝酒等,此种人要对被劝饮酒者发生的任何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喝酒可能对对方身体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仍劝其饮酒的人,此种人要对对方因饮酒诱发的疾病以及因饮酒而发生的危害后承担法律责任;
3.共同饮酒后未劝阻饮酒者驾车离去,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因事故受害的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4.共同饮酒后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人,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饮酒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唆使饮酒者酒后驾车的人,不但要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有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6. 醉酒者丧失意志的情况下,共饮者有安全护送的义务,否则出事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19条规定,公民由于过错(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_
除此之外,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Ⅸ 一起喝酒喝死人了大家都有责任吗
法律分析:一起喝酒喝死人了的,同桌人如果具有先行义务行为,如劝酒、灌酒等,是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但如果是同桌人不存在上述行为,而是喝酒者自己执意喝酒的,并且同桌人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的,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