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久远的辨认笔录法律效力
『壹』 一般盗窃国家机关公文罪是怎么量刑的
一般盗窃国家机关公文罪的量刑规定是:行为人盗窃国家机关公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般犯罪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贰』 只有被害人陈述和辨认笔录是否可以定罪
受害人陈述就是证据的一种,而且是具有很强的证据效力的,但是单凭受害人陈述和受害人的辨认笔录是无法给嫌疑人定罪的。你所说的辅助证据,就本案来说最起码还需要一些物证(如从犯罪嫌疑人身上或住处扣押的受害人被抢的物品、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时所使用的工具等)、最好还有证人证言(如实施犯罪时有其他目击证人或其他受害人的证言或陈述)、更有说服力的就是被抢劫的时候被监控拍到,由公安机关提取的可以证明案发经过和作案人员的视听资料,还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是证据的一种(如有多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供述相互应证是很有效力的证据)。只要公安机关提交了以上所说的几个“辅助证据”中的两个以上,则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一定成立,如果只有一个,检察院看具体案情是否提起公诉或退回公安机关继续侦查,
『叁』 辨认笔录是间接证据
辨认笔录是间接证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辨认是我国侦查、审判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查明案情的方法,它对于侦查破案和确定犯罪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辨认结果审查判断的内容及其证据效力问题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要求作为定案根据的辨认结论必须客观真实。
『肆』 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制作辨认笔录时的见证人的责任
1、见证人的责任,只是根据自己的所见如实作证,其他责任没有。
2、“但几年后又重新审查这份辨认笔录,见证人无法回忆起是否当时参加过辨认,也无法回忆起签字时的经过,请问见证人是否会无法承担说明责任而需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会。无法回忆清几年前的全部情况,只要你没有说谎就不负责任。
3、“是否可以因为记不清了而说“印象中没有记得参加过辨认?”如果这样说是否合适?”:
(1)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不管你是否还记得清当时的情况,都应如实说,不是怎么样“合适”你就怎么说,那就不是“如实”作证了。
(2)不过,你这““印象中没有记得参加过辨认?”,会导致辨认结论作废,还可能给负责侦查的公安人员安上一个伪造证据的嫌疑。
(3)当时参加辨认时不会只有你一人,还应有其他证据证明你是否参加了辨认,比如监控录像等,是否真的不记得了,你需要想好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