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隐瞒事实报案负法律责任吗
1. 如果原告在起诉书中内容不属实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如果原告在起诉书中内容不属实要承担法律责任吗?当然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情节的不同,其有可能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或者民事法律责任。
2. 原告虚构事实起诉被告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个是虚假诉讼,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起,虚假诉讼行为可以虚假诉讼罪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1.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有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只是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虚构或者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本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造事实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可以以诬告陷害罪论处。
2.实施虚假诉讼的行为,还要造成“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结果,才构成犯罪。“妨害司法秩序”主要是指司法机关多次审理、调查取证等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或者因此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执行。“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是指造成对方当事人或者利益相关人员为了应诉而花费不必要的费用,比如诉讼费、律师费、鉴定费、差旅费等,或者导致上述人员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况。
3.实施虚假诉讼的行为,并且“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罪从重处罚。”所谓的“其他犯罪”,主要是指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等侵犯财产型犯罪。
3. 报案材料内容与事实不符承担什么责任
如果确实报案人认知错误导致的报案不实,一般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但如果是报案人明知其报案内容与事实不符,仍恶意虚假报案的,构成谎报警情的违反治管理行为,可以予以治安拘留处罚,如果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构成诬告陷害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
(3)原告隐瞒事实报案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17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属于一般主体。
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虽已年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4. 报案说谎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第二款之规定,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5. 报案时隐瞒部分事实,是否会受处罚
1、她前男友已被告拘留,不知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
2、如因男友的自身行为违法犯罪被拘留,她报案所交代部分属实没捏造事实,则与她无关;
3、如男友使用信用卡的行为(如透支、套现等)并未达到、构成违法犯罪,而是因为她的假报或隐瞒,导致公安盗用他人信用卡等理由拘留他的,她有可能要承担相应行政及刑事责任。
4、尽快到当初报案的公安机关说清楚或“自首”吧,按你所说,应没什么大问题。
做人要诚实,活得才踏实!
6. 报案隐瞒事实真相有罪吗
您好,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其行为涉嫌包庇罪,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
7. 如果原告在起诉书中内容不属实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1、如果原告在起诉书中内容不属实一般不会承担法律责任,只是其诉讼主张法庭不回予采用答。
2、与此同时,必须揭露其虚假的事实或者证据,否则法院也许采信,因为法庭上是用证据说话的,如果其证据对方没有有力反驳,法院一般不会主动调查,所以要引起重视。
8. 原告单方故意捏造事实提起诉讼被告,属于虚假诉讼吗有法律规定没有!
原告单方故意捏造事实提起诉讼被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属于虚假诉讼。
法律分析
虚假诉讼是法律名词,就是打假官司,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与“恶意诉讼”有相似之处。虚假诉讼案件从本质上说是恶意诉讼,但与传统的恶意诉讼不同。虚假诉讼的主体不是一方当事人,而是双方当事人,是双方当事人经过串通,达成共同的恶意,利用民事诉讼程序,通过法院和法官之手,获得民事裁判文书支持,实现侵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目的。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的不同之处,在于恶意诉讼是一方恶意、侵害的是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是双方恶意、侵害的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尽管如此,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还是具有相同性质,即都是侵权行为,都是当事人恶意利用诉讼程序,获取法院的裁判,进而侵害对方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从而自己获得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十五、 在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9. 隐瞒事实虚报案情应付法律责任
要根据你的身份来决定。如果你是报案人,那么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回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答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你是证人等,根据《刑法》第三百零六条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