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产生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

产生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

发布时间: 2020-12-21 23:29:46

1. 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限于违法和违约。对错,为什么

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除违法和违约外,还有法律规定,即无过错责任或叫严格责任,指仅仅由于出现了法律所规定的法律事实,就要承担某种法律责任。

2. 法律责任产生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因和依据是什么

法律责任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权利和义务。

3. 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种

题主您好,之了很高兴为您解答

法律责任包括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返还财产,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方向】惩罚力度较小

行政责任

1. 行政处罚(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

警告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财产)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行为)

2.行政处分(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刑事责任

1.主刑

管制(期限通常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不超过3年);

拘役(期限通常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最高不超过1年);

有期徒刑(期限通常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

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2年执行)

2.附加刑(可与主刑一起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当官权”和“说话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3)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没收财产

【区别】没收非法财物

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

希望能够帮助您,我是之了,您的会计挚友!望采纳!免费领取2019初级会计全套课程,欢迎一起探讨会计问题,不定期分享干货哦~

4. 会计法律责任的起因

会计法律责任的起因:
会计责任可能导致会计法律责任。当会计主体管理当内局出现经营失败,存在会容计差错、舞弊和违法行为,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就会导致会计法律责任的产生。
会计法律责任的成因界定。会计主体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虚假,其原因主要有:①制度原因,即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脱离经济活动的现实,对现实发生的特殊经济行为约束失效而造成的。如对单位人员出差费用、招待费用、特殊奖励等,会计制度给予了更多的运用会计估计的权利及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这些权利的运用会因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而形成不同会计结果。②过失原因,因会计人员没有完全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提供错误的会计信息。按照会计信息的重要程度和造成的后果,过失可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③欺诈原因,即会计主体管理当局因不良动机故意完全不遵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5. 注册会计师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者欺诈,对审计委托专人、被审计单位或者其属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在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的规定上,我国和西方国家既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差异。相同点是都有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规定;不同点在于我国还有行政责任的规定

6. 产生违法行为的原因

首先违法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第二,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第三,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第四,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下面从主客体详细解答: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

法律责任的构成是指认定法律责任时所必须考虑的条件和因素。由于法律责任会给责任主体带来法定的不利后果,表明了社会对责任主体的道德非难和法律处罚,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法律责任的构成,以保障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保护责任主体的利益,实现法律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由于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和根据,是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前提,因此,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的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构成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要素,我们将法律责任的构成概括为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五方面。

一、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是指因违反法律、违约或法律规定的事由而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后面责任分类中提到国家责任,国家到底是不是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是法律责任构成的必备条件。违法、违约首先是一种行为,没有行为就没有违法或违约,而行为是由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因此,实施违法或违约必须有行为人。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实施者,没有行为能力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实施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因此,责任主体对于法律责任的有无、种类、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在法律责任的构成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法律责任的核心构成要素。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类。作为是指人的积极的身体活动。直接做了法律所禁止或合同所不允许的事自然要导致法律责任。不作为是指人的消极的身体活动,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例如不做法律规定应做的事或不做合同中约定的事,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区分作为与不作为,对于确定法律责任的范围、大小具有重要意义。

三、损害结果

损害结果是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包括实际损害、丧失所得利益及预期可得利益。损害结果可以县对人身的损害、财产的损害、精神的损害,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损害。损害结果表明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遭受了侵害,因而具有侵害性。同时,损害结果具有确定性,它是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已经实际造成的侵害事实,而不是推测的、臆想的、虚构的、尚未发生的情况。损害结果的确定性,表明损害事实在客观上能够认定。认定损害结果时一般根据法律、社会普遍认识、公平观念并结合社会影响、环境等因素进行。

四、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即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先前存在的另一现象而引起的,则这两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因果关系对于确定行为主体、认定责任主体、决定责任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责任上的因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它既具有一般因果关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果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判断因果关系的有无。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极为复杂,一个结果可能由多个原因造成,法律只考虑其中与法律责任认定有关的因素。因果关系是法律规定的因果关系,具有法定性。

五、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按照客观原则进行归责,因而主观过错对法律责任的构成没有什么意义,仅仅对法律责任的大小有一定关系。现代社会将主观过错作为法律贡任构成的要件之一,不同的主观心理状态对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有责任及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观过错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内容,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对于认定和衡量刑事责任具有重要作用。在民事责任方面,一般也要考虑主观过错,采用过错责任原则。

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类。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如有疑问,可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7. 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有哪几种

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法律规定。

热点内容
谁刺伤法官 发布:2025-02-01 20:37:01 浏览:93
法院扣除审限 发布:2025-02-01 20:23:47 浏览:274
法治新讲堂 发布:2025-02-01 19:26:37 浏览:156
法官法第十六条解释 发布:2025-02-01 19:02:15 浏览:926
立法文案 发布:2025-02-01 18:50:31 浏览:232
依法治国何时提出来的 发布:2025-02-01 18:50:22 浏览:880
警旗司法警察 发布:2025-02-01 18:33:14 浏览:350
后厨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18:24:07 浏览:971
民法典美术 发布:2025-02-01 18:24:00 浏览:186
最高人民法院鉴定中心 发布:2025-02-01 18:23:54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