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为被执行人提供担保的法律效力

为被执行人提供担保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4-13 04:44:47

① 给别人做担保七八年了他不还钱 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我的担保期限到期了吗我还有担保责任吗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述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述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② 担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依法设立的担保协议有法律效力。担保合同以主债权债务合同的设立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担保合同是从合同,即依附于主合同的存在而存在。主债权债务合同有效的,担保合同就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七条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第三百八十八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③ 法院判决生效后在执行中,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能否推出担保

在法院执行程序中,第三人为被执行人提供担保的,是不能随意退出担保的。在执行程序中,第三人担保债务人按期履行债务的,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时,应当按承诺承担担保责任。如要退出担保,需要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并经法院认可,否则担保责任不能免除。

④ 为被执行人担保要承担什么责任

责任: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直接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内财产。因此为被执行容人担保的责任是非常大的。
1、与民事担保的区别:民事保证合同未经审判,法院不得直接执行担保人财产。
2、执行担保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第212条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不能即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但能够为自己的履行提供充分的担保,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可以暂缓执行。由于被执行人提供了充分的担保,暂缓执行一般不会危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这样也可为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提供充足的时间。

⑤ 担保具有法律效力吗

我国担来保分为一般担保自和连带担保。连带担保中,担保人和债务人没有清偿顺序,债权人可以向两人中任意一人要钱。但一般担保中,债权人必须向债务人先要,榨干之后才能向担保人要钱。担保无效的情形有,1债权人将债权转移,担保人不同意则解除担保。2债权人和债务人就担保金额扩大未经担保人同意,担保解除。望采纳

⑥ 一份执行法官在执行案件时由执行法官书写担保人签名得得担保有法律效力吗

当然有担保效力了 只要是担保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即可 为了保证执行的顺利进行有担保人为执行提供保障 这是一件好事。

⑦ 申请人要求继续执行并提供财产担保,应该适用什么法条查封

对于查封,还是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若干规定。你的问题应该是专涉及执行异议属被驳回,但异议人提出担保,要求在复议期间停止执行,但申请执行人不同意,提供担保要求继续执行,法律规定了此种情形,可以中止执行。具体规定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民事诉讼法有关执行的规定。

⑧ 法院判决生效后在执行中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能否推出担保

1、在法院执行程序中,第三人为被执行人提供担保的,不能随意退出担保。
2、执行程序中,第三人担保债务人按期履行债务的,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时,应当按承诺承担担保责任。如要退出担保,需要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并经法院认可,否则担保责任不能免除。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百七十一条 被执行人在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限届满后仍不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或者裁定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但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以担保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为限。

⑨ 什么叫担保

担保,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为了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并使诉讼程序得以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保证措施、

担保有两种形式:
(1)被告提供担保。即在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如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对于财产保全,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等等。
(2)责令原告提供担保。即在民事诉讼中,在原告提出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申请时,人民法院为了预防原告败诉后不能赔偿对方遭受的损失而采取的措施。如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先予执行的申请人,人民法院可责令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的,驳回申请,等等。

担保形式,可以是银行担保、现金担保或实物担保。
各种担保形式可与查封、扣押等其他强制措施互相取代,以实现诉讼所要达到的目的。

⑩ 为生效法律文书确认债权提供担保的,是否可以就该担保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只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享有诉权,都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胜诉权是一种实体性权利,是经过人民法院诉讼程序确认的实际享有的民事权益;诉权是一项程序性权利,具有诉权不一定就享有胜诉权。另外,由于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不存在代理关系,故保证人不能以债权人名义起诉。

热点内容
生存者法规 发布:2025-02-14 06:38:09 浏览:64
成人自考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02-14 06:24:14 浏览:386
司法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 发布:2025-02-14 05:52:54 浏览:93
北京西城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2-14 05:44:56 浏览:95
民法析理 发布:2025-02-14 05:33:07 浏览:652
刑事诉讼法133条 发布:2025-02-14 05:30:51 浏览:985
夫妻只有一个人工作劳动法 发布:2025-02-14 05:03:10 浏览:820
公司印章的法律风险 发布:2025-02-14 04:25:21 浏览:700
北京李华律师 发布:2025-02-14 04:20:19 浏览:423
中介官司法规 发布:2025-02-14 04:17:01 浏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