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业务章有公章的法律效力
『壹』 公章和业务章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公章是单位处理内外部事务的印鉴,单位对外的正式信函、文件、报告使用公章,盖了公章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若单位没有合同专用章应使用公章.
2、使用不同:
公章代表单位,业务章用于业务.
3、使用范围不同:
公章具有最大的权力,使用范围最广范.业务章只是用来盖一些一般的业务单据,这可根据公司具体事务来使用.
(1)授权业务章有公章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一般来说,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这三个,而且需根据相关规定到工商、公安、开户银行备案或预留印鉴.公司也可以根据需要刻制税务章、报关章、内部使用的部门章等.
在法律效力上,公司各类印章一般具有同等效力,公司印章是公司意思表示的表现形式而非意思表示本身,公司印章是否发生预期法律效力,主要取决于印章的载体是否体现了公司的意思.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权利的象征,在现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审查是否盖有法人公章成为判断民事活动是否成立和生效的重要标准.
『贰』 授权委托书盖法人签名章有法律效力吗
授权委托书盖法人签名章有法律效力,法律规定,签字或盖章有效。但在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纠纷,很难界定是个人意思表示 还是公司的意思表示。从目前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抗辩。因此最好是签字加公章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人授权委托书”理论上法人代表签字或者盖公章都是有效的。但是有两个问题,如果仅仅盖公章,可能会出现未授权的盖章,在公司无过错的情况下,仅盖章效力存在问题;如果仅仅法定代表人签字,可能会出现难界定是个人意思表示还是公司的意思表示,使得出具授权委托书的公司以此为理由进行抗辩。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一些重要的文书,或者银行这样严谨的单位要求法定代表人签字+盖公章,二者联署。从法理上讲,授权委托书并非必须经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公章都可以;从实务上说,法定代表人+公章联署比较保险。去银行办事按照银行要求来就行了,一般银行会预留印鉴,包括公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私章,公章+法定代表人私章没问题。一般都签字和盖章,但是只签字或者只盖章的,法律也予以承认,只是要是有问题的时候对方可以辩称章是伪造并不知情那时就会有点麻烦。最好让签字。如果是公司给个人授权,加盖了公司的印章就可以,至于法定代表人签字也好盖章也好,都无所谓;若是公司没盖章,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的,也应该认为有效;即不盖公章,也不签字,而是加盖法定代表人的私章(不是公司统一刻制、备案),那这个效力是有问题,关键是接受文书的一方一般不会接收这样的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第十一条 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签字人。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叁』 业务章的产生有法律效应吗
用于业务往来的业务专用章一般有法律效力。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业务专用章是各单位办理单位会计核算和银行结算等业务时使用的专用章,签订合同时由合同专用章或者公章盖章,业务专用章不具备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肆』 业务专用章有法律效力么
业务专用章只要是用于业务往来就有法律效力。业务专用章是各单位办理单位会计核算和银行结算等业务时使用的专用章,签订合同时由合同专用章或者公章盖章,业务专用章不具备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伍』 公司业务专用章与公章有怎样的法律效力区别
公司的公章是指公司根据工商部门核定的企业名称而制成的印章,其文字内容与公司专名称一致属,且会在工商部门备案。有的时候,公司的财务专门章和合同专用章(也就是你说的业务专用章)也会在工商备案登记。经过备案登记的公司印章(包括公司名称的公章和业务章、财务章)的使用(即盖章)具有法律效力,且各章的效力一致。我国法院认可公司公章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文件即视同公司的行为。也有很多公司业务章没有在工商备案,在认定其效力时,要结合相关证据,如该公司此前已多次使用该业务章与他人完成交易或法律关系,即使该业务章未在工商备案也具有法律效力。
『陆』 授权书上加盖的是授权公司的业务章是否有效
一般而言,公司给予授权,应当由公司加盖公司公章,才有效。
公司业务章通常是对内的。
但,如果公司之前和之后对外授权,都是加盖业务章,且公司对该业务章是确认可代表公司的。该加盖业务章的授权书也是有效的。
『柒』 业务专用章的法律效力
现在的价格为18万元,原因是1月2日协议签订在后,变更了1月1日协议的价格条款。即使1月1日合同使用了集团公司公章,1月2日协议使用了门店业务章,这个结论也是一样的,门店在法律上属于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在集团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因此1月2日协议只要属于门店经营范围内,也具有变更在先集团公司签订的协议内容。
『捌』 公章的法律效力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可代替合同专用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企业即告成立。企业法人凭据《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签订合同,进行经营活动。”一个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领取了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刻制三枚印章并在公安机关备案:公章、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这三枚印章是具有代表企业法人行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印鉴。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在签订合同时,有的用公章有的用合同章,二者的区别如下: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权利的象征。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如发票的盖章),均可以公章代表法人意志,对外签订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凡是以公司名义发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绍信、证明或其他公司材料均可使用公章。
合同专用章,单位仅在对外签订商业合同时使用,可以在签约的范围内代表单位,单位需承受由此导致的权利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公章可以代替合同专用章使用。
在与外界发生法律关系的过程中,印章起着在形式上代表单位意志的作用。无论日常的交往,还是法院对纠纷的审查判断中,依据盖章认定有关文件的效力进而确定有关权利义务的归属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企业印章代表着企业全部或某方面的意志,不正确使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审查为妥。
实践中有很多诈骗分子冒用公章现象发生,那效力如何,需要区分是否出借,是否明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4次会议通过法释〔1998〕7号)第四条规定:“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责任外,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单位,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仍与之签订合同的除外。”,如果被借用公章的单位没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因其对公章使有疏于管理,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被害人也可以请求司法机关追究诈骗分子的刑事责任。
有人就说了,那以后使用公章就得复印了,实际上,公司之间签订合同时使用的公章可否是复印要视情况而定。有的公司之间在签订合同时为了方便,常常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的复制件公章签订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所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要视情况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九条“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之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复印件应当与原件核对无误才能确认其效力。
另外,在合同公章使用方面我们还应当注意,谨慎审查,加强公章和合同章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之规定,当事人一旦使用公章对外签订了合同,就要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交易带来的风险,因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要谨慎审查,确保公章和合同章的正确使用,同时,也要加强公章和合同章的管理,严防公章和合同章被滥用、盗用等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玖』 合同章和业务章算不算公章
合同章和业务章不算公章。
法律分析
公章一般是单位处理内外部事务的印鉴,公司对外的正式信函、文件、报告使用公章,盖了公章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章是专门用于合同签订的印鉴,在签订合同方面两者效力一样,业务章只能用于业务。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管理部门一般为法律部门,公司公章的管理部门一般为公司的综合管理部门。公司合同专用章专用于合同的签订,其效力仅限于合同签订。合同专用章可以由法人执掌,也可以由专门的合同人员负责保管。公章则具有代表公司的功能,其效力除了合同的签订以外,还可涉及及于公司一切事务,如文件、通知及证明等,具有行政管理作用。公司的合同工作具有常规性、专业性、使用合同专用章可以实现合同的专项管理,更好地控制合同风险。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权利的象征。凡是以公司名义发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绍信、证明或其他公司材料均可使用公章。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场合下,要求只能加盖公司公章,而不能用合同专用章等。业务章只是用来盖一些一般的业务单据,是根据公司的具体事务进行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有法律效力的章子都应该加强保管,以及使用的规范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第十六条 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企业即告成立。企业法人凭据《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签订合同,进行经营活动。 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法人开展业务的需要,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第十五条 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组建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二)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三)组织章程; (四)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 (五)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六)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七)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拾』 关于银行业务专用章的法律效力问题
1,加盖业务章和公章一样的法律效力。2,行长和分管行长的签字同等效力。这里只有一个防范银行以是“个人行为”不愿承担义务的问题,但是多笔义务就足以证明是公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