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有关法律知识
⑴ 供销社破产的法律适用
由于供销社我国并未出台有关法律,我国国家政策明确“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而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35条的规定“其他法律规定企业法人以外的组织的清算,属于破产清算的,参照适用本法规定的程序。”当然,在目前法律并未明确作为供销社这一组织如何清算的情况下,由于供销社的性质各地或有不同,而且供销社的情况不一,或许有的是联合社,有的是基层社,因此如果意图针对供销社提出破产的主张或安排,那么恐怕只能结合其章程去做进一步的判断。不好简单做一结论。
⑵ 供销社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
供销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判断其是否是行政主体,是否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关键要看供销社是处于何种法律关系之中。如果供销社是作为一个行政机关的身份,对于行政相对人做出的是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这样的话,供销社是行政诉讼的被告。
⑶ 乡镇供销社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中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行政级别为正部级,是国家行政机关。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商业的一种形式。由农村劳动人民自愿入股并由国家扶助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商业组织。其组织系统在中央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地方设各级供销合作社,在乡镇设基屋供销合作社。
基层供销合作社。配合乡、镇、区镇府宣传发动、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基层社作为一级法人实体,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村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站是供销社设在村、社的以经营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收购农、畜土特产品为主的网点,县、区社基层供销社以村级综合服务站和乡、镇供销社综合门市部为支撑点开展为农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3)供销社有关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多次论述过合作社的问题。
1949年11月,中央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主管全国合作事业。
1950年7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2011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2014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列入中央改革办2014年工作要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4月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河北等4个省开展试点,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层面批复的第一家全国性改革试点。
经中央同意,总社会同中央农办等20多个部委,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文件稿。
2014年7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
《全国供销合作社“ 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提出了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2017年6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启动,28个省(区、市)32家单位承担试点任务。
⑷ 供销合作社是干什么的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主要负责研究制订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和改革;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活动,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代表中国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各项活动;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4)供销社有关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1999年,《国务院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当前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
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听取供销总社关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等有关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对“新网工程”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在“新网工程”的强力推进下,供销合作社业务得到恢复和加强。
2009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标志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迈入了新的改革发展阶段。
2011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2014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列入中央改革办2014年工作要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4月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河北等4个省开展试点,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层面批复的第一家全国性改革试点。经中央同意,总社会同中央农办等20多个部委,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文件稿。
同年7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全国供销合作社“ 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提出了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2017年6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启动,28个省(区、市)32家单位承担试点任务。
⑸ 供销社在改制时将社有资产全部转让给个人并签订了转让协议书,请问转让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只要该份协议书合法合规,盖有供销社的公章,那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⑹ 基层供销社属于集体企业,在基层供销社工作的干部身份的人员属于公职人员吗提供一下法律依据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⑺ 供销社是不是法人实体,其对外签订合同的效力如何
1.供销社是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具有法人资格。
2.供销社以自己的名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与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主体或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签定的合同应该是合法有效的。
⑻ 曾经的集体土地给供销社使用了几十年。现在供销社是否有权拍卖。如果没有权拍卖是否可以收回集体
现在供销社没有权拍卖,但也不可以收回。因为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十一条,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8)供销社有关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九条,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十条,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必须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十三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
⑼ 供销社属什么性质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经济组织。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合作制的经济组织。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9)供销社有关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供销社是一个“官办”的群众性组织。供销合作社有自己的《章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是通过法律法规确定职能和工作规范的。
中央5号文件规定:“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各级供销合作社退出政府行政机构序列。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行使政府授权的某些职能,列席政府的有关会议。政府依照法律和政策,对其进行指导、协调、扶持、监督。”
供销社-网络
⑽ 供销社转让土地使用权立案条件
摘要 您好,标准如下: